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基地指挥官穆罕默德 从谦逊学子到恐怖大师(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10日14:50:29 星期五), 站内信件

http://mil.21dnn.com/5051/2003-1-10/186@628298.htm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1-10/js1010g4.jpg">
穆罕默德面和心狠
  
  在过去8年中,“基地”组织的行动指挥官穆罕默德成功逃过了数次搜捕行动,包
括去年9月巴基斯坦和美国在卡拉奇某富人区实施的一次大规模联合行动。有情报表明,
即使是在逃亡中,穆罕默德仍在指挥“基地”的恐怖活动网络。

  穆罕默德针对美国的袭击活动可以追溯到1993年,但他在“基地”组织里举足轻重
的作用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却是在“9·11”事件之后。现在,一些反恐人员逐渐认为,
阻止穆罕默德的活动与抓获本·拉丹同样重要,或许还更为重要。

游走世界各地全力策划袭击

  穆罕默德现年37岁,作为“基地”组织主要管理者之一,游走于世界各地。为了掩
人耳目,他曾使用过几十个化名,还使用过包括埃及、卡塔尔、沙特、英国和科威特等
多国护照。据说,他讲阿拉伯语略带科威特口音,还能说流利的乌尔都语和英语。

  在过去的10年中,穆罕默德通过快递、电子邮件、密码电话等方式与分散在全球的
“基地”组织成员进行联络。德国情报人员说,当他被迫撤退到偏僻地区时,他甚至使
用驴子传递信息。

  在美国发动针对在阿富汗境内的“基地”组织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时,穆罕默德仍在
继续策划、部署和指挥新的恐怖袭击。根据媒体掌握的一些情报,穆罕默德曾策划在东
南亚实施爆炸袭击。

  穆罕默德曾让一名加拿大人在卡拉奇担任他的联络员。他指导这名加拿大人使用各
种联络方式,包括电子邮件、密码和电话暗语,然后又让他去协调爆炸执行人员,并送
资金给他们。在短短几天里,穆罕默德就将5000美元交给联络员以购买制造爆炸物的一
干花销。根据情报,这笔钱是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一个购物中心里交付的。虽然这
次袭击阴谋被粉碎,但穆罕默德的角色已经表明了他在地区性恐怖网络中的领导地位。

  美国调查人员认为,穆罕默德不仅在区域性活动里发挥着作用,更是指导全球恐怖
活动的灵魂人物。如果说本·拉丹是“基地”组织的建筑师,那么穆罕默德就是它的工
程师。在押的“基地”组织成员供认,“9·11”之后,穆罕默德负责指挥在美国的行动
人员。

昔日谦逊学子今朝恐怖大师

  穆罕默德1965年生于科威特的富海希勒,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他的父母
来自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为了发展沿海贸易,俾路支人曾向整个海湾地区扩张。

  穆罕默德的父母有强烈的宗教感。他的父亲谢赫·穆罕默德·阿里·杜斯坦虽然很
早去世,但据一些相识的人介绍,他曾在一个清真寺里担任阿訇。穆罕默德的母亲哈里
玛做的是为死去的妇女清洗身体的工作,这份工作虽然挣钱少却是伊斯兰教里十分体面
的工作。穆罕默德有1个姐姐和3个兄弟,虽然关于他姐姐的信息非常少,但她却是拉姆
齐·优素福的母亲,后者是被美国定为1993年纽约世贸中心爆炸案的凶手。

  穆罕默德是在富海希勒一所男子中学受的教育。当时学校纪律严明,学生们都身着
白衣灰裤,校长手持竹棍四处巡查,遇到有不听话的学生便“打板子”。据老师和校友
回忆,穆罕默德是个刻苦学习的少年,而且对科学十分感兴趣。

  中学毕业后,穆罕默德前往美国留学,这是他与西方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万乔学院是一所小型学院,在20世纪80年代那里的国际学生基本上都来自中东。穆罕默
德是1984年1月入学的。虽然在那里只读了一个学期,但一位同学回忆说:“他当时对学
习的态度很严肃,他是个好穆斯林”。当年夏天,穆罕默德离开万乔学院,来到北卡罗
来纳州立农业技术大学攻读工程学系。这所学校最著名的毕业生就是美国著名黑人领袖
杰西·杰克逊。

  在北卡农技大学,阿拉伯学生主要分为两派:一群是“毛拉”,他们坚持伊斯兰宗
教习惯,蓄髭须、做祷告,在象征性的“清真寺”里举行宗教仪式;另一群是“非毛拉
”。据几位阿拉伯毕业生回忆,穆罕默德是“毛拉”中的一员。有个学生至今还记得曾
因吃了猪肉而遭到过穆罕默德的批评。

  穆罕默德是个刻苦的学生,他把自己全部个人时间都献给了图书馆和“真主”。同
学们认为他是个很随和的人。“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总是呆在清真寺里。”费萨尔回忆
说。另一位同学则说:“他很内敛。在汉堡王快餐店,我们一起喝咖啡、吃午饭,他总
是很有礼貌。他不是个风趣的人,但当他和你交谈时,你会感觉他在对你微笑,他从不
粗鲁待人。”

  但工程系的老师们对这个美国悬赏2500万美元捉拿的穆罕默德都没有什么印象了。
在仔细研究了穆罕默德与其他一些袭击美国的“基地”分子后,人们发现了一些共同点
,即他们都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具有在西方受教育的背景,但又视其宗教至高无上。

  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为了打败前苏联,沙特出钱、美国出枪。当时响应号召
、进行圣战的穆斯林数以万计。在那里,阿扎姆的宗教狂热思想和本·拉丹的金钱得到
了完美结合,为“基地”组织的最终形成创造了条件。

  从大学毕业后,穆罕默德没有回家,而是响应哥哥扎赫德的号召,来到战乱频频的
阿富汗。他曾在当地大学教书,周末还去难民营工作。那时,人们唯一的信念就是赶走
苏联人。

  1989年,苏军撤退了,而美国对穆斯林运动的支持也随之消失。不仅如此,美国显
然不希望在喀布尔建立起伊斯兰政权。当时的抵抗运动领袖阿扎姆和他的2个儿子在一次
炸弹袭击中丧生,而穆罕默德在阿富汗的1个哥哥也被暗杀。

  本·拉丹接过了阿扎姆的领导权,并且开始煽动对美国的仇恨。留在阿富汗的阿拉
伯人,包括穆罕默德,都逐渐开始敌视美国。有人回忆道;“从1991年开始,他们的行
踪、集会以及思想都变得越来越诡秘……对美国人的仇恨存在于每个来到阿富汗的人心
中”。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