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exus (红色十月), 信区: Green
标  题: 隆美尔之魂-读《步兵进攻》(2)(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7月18日18:37:46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我爱好文史,但令我遗憾的是常常只能模糊的遥望那些叱吒风云的身影,更多的时候他
们就象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似乎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鲁迅说天才的第一声啼哭也不
会就是一首好诗,这句话是对的,但从书籍中你却很难得出这个观点,似乎天才就是天
才,只能令人高山仰止。而且有一个规律,名将即使写回忆录也往往对年轻时代轻描淡
写,而浓墨重彩于那些轰轰烈烈的激战;这完全可以理解,结果是精彩的,而过程就乏
味多了,但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而我个人对过程和细节有偏好。别人写一来形神相隔
,二来容易修饰。我基本上通读了二战将领的传记和自传,这个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例
如曼施坦因,古德里安,我读遍能找到的材料,很多疑问:他们的才能是从何而来的,
是如何锻炼培养的?哪些人和事对他们有重大影响?他们开始有什么缺点优点,又是如
何克服保持的?但是没有具体答案,就象雾里看花。
就我个人而言,《步兵进攻》的确是是经典,而不只是军事经典。《步兵进攻》的出版
目的是作为辅助教材,纯军事教育目的,并非回忆录和自传,一切都围绕战术运用而谈
,其作者那时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当元帅,但恰恰如此,使这本书没有什么顾
忌和修饰,无意中间接提供了一代名将的成长史。我想若真是隆美尔元帅所著可能反倒
不容易做到。
透过字里行间,我看到的是一个年轻的菜鸟是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战地指挥官,最高
勋章获得者:如何从不会到会,如何从会到得心应手,如何从得心应手到革新创造,最
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如何赢得部下的心,使之生死相随。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我看到的
是一个男孩到男人的心灵历程,在冷静的文字下跳动着一颗激烈的心,强烈的个性让人
无法漠视;冷冷的幽默泄露出一丝顽皮,但随即就被沉重的责任和反思掩盖了,大悲伴
随大喜,似乎长久的枯燥艰苦的行程只是为了一瞬间的激荡光华。六十年弹指一挥间,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我们回过头再看26岁的隆美尔,46岁的隆美尔,53岁的隆美
尔的踪迹,到底给人们留下了什么呢?
我只谈谈一些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片段,想到哪说到哪,没有什么逻辑性:
想做一个合格的军人,必须在战场上闯过心理关;纸上谈兵是一回事,真刀真枪又是一
回事。年轻人容易冲动,但战场的血腥残酷足以毁灭任何幻想,让人麻木或疯狂;《西
线无战事》就生动的记录了一代人的迷失。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小隆及战友:1914年一
战爆发,动员令下达时,年轻军人的欢呼回荡在古老的修道院中,他们简直是迫不急待
的想冲向战场,小隆当时未满23岁,尚属‘有志的进步青年’,兴奋的和战友猜测着战
争将如何影响他们年轻军官的未来,他这样描述到:‘当我知道我不是第一批出发时,
我失望极了,生怕错过第一场战斗。’他们唱着军歌开往前线,到处是用鲜花欢送的人
群。
那么未来大元帅的前线第一天是如果度过的呢?清晨上级派遣小隆少尉去侦察敌情,小
隆立刻踌躇满志出发,经过半天的努力,圆满完成任务。又累又饿回来恰好赶上部队转
移,到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小隆终於可以松口气上床睡觉时,团首长下达了一项严肃重大
的任务:“去找**营,并引导其撤至**山头”。小隆快马加鞭赶至**营所在地,但出乎
意料的是营首长不准备服从,而告诉小隆他们现在归属**旅,小隆不得不请示旅首长,
旅首长立刻命令其回到团部:“shit!乱弹琴,这营归我管”。小隆只好在敌人出没的战
区的星夜赶回,团首长听后大怒:“去,或走或爬,到**地找**将军请求指示,看看到
底谁怕谁”!小隆一听立刻眼冒金星,靠!俺已经18小时持续行动了,您也不看看俺这
小身子骨?但马上内心自我批评:不行,没有不能完成的任务,必须执行!随即强颜欢笑
的赶至**将军处,将军一听大怒:“去,告诉旅首长,这营归团管!”,小隆赶至**营
发布最终指示,当一切搞定回到团部时,已是新的一天了,军队已经吃完早餐,待命出
发,准备在大雾中迎接第一次战斗了。
小隆的第一次战斗表现,很多军事书籍有较详尽的分析,认为他已经表现出战斗动物的本
能,我不想多说,只想补充一句,在激烈的混战中,战斗动物不幸力尽虚脱昏倒在战场
上,差点让战友以为他挂了,醒过来的时候战友正在上下其手,妄图找出伤口,真是丢面
子!不过不管如何,第一次战斗这个文弱苍白的符腾堡青年还是活下来了,在以后的战
斗中,身体不好,胃肠功能紊乱的问题频频困扰他;只是凭借超人的意志和傲气硬挺了
下来,这在山地营的表现中尤其突出;他的上级很少意识到这一问题,而是过多的把困
难的任务交给他,当然这跟隆美尔的个性不无关系。《步兵进攻》非常强调身体的重要
性,确是有感而发的。后来类似跑路找炊事班这种重要任务小隆还执行了多次,他谈到
对於基层军官,战争大多数时间相当枯燥,要管很多鸡皮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构成战
争本身,比如找不到炊事班,部队就吃不上饭,也就打不动仗;小事没顾到,大事出问
题的屡见不鲜,都是鲜血的代价。
话题转回来,第一次战斗以德军惨胜告终,军官伤亡25%,惊魂未定的小隆得知他两个最
好的朋友都阵亡了,这只是一个开始。隆美尔的独子曾开玩笑说,看看《步兵进攻》这
本书,就会发现有多少次他的生命处在危险中,而不可能在1928圣诞夜诞生到这个世界
。的确他老爸可以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在《步兵进攻》中提及一大串人名,他们
都是小隆的战友,大多葬身异乡。他们的名字随着《步兵进攻》才为人所知,在军事史
上他们算不得什么,只是一片混屯的背景,一组群像。但有意思的是他们给我留下了很
深的印象,甚至超过隆美尔本人:
1914 doulcon森林之战:德法的一场森林混战,隆美尔本人后来痛心的回忆,由於森林
战拉不开距离,又有浓密的树林遮挡,难分敌我,双方都没有经验,隆美尔这排冲上去
后,后方德军开枪,混乱中根本无法表明身份,四周子弹飞跳,一切只能听天由命,身
旁的一个战友突然中弹倒下,疯狂的喊:救救我,我要死了,要死了!小隆爬到他身边
,抱着他,却什么都做不了,眼睁睁的看着他抽搐着,双手紧扒着泥地,最终死去。没
有办法,只有往前才能活命,火力一弱,他们立刻拼命向前跑追击敌人,没想到在森林
边缘受到前方火力袭击,发现又是己方部队,
无论是挥头盔还是手帕,只换回更猛烈的袭击,所有人都紧紧贴在地上,心中祈祷奇迹
出现,不要就这样死在自己人手里。终於火力停止了,没有人起来,过了好一会,他们
慢慢的爬回森林,发现12个人居然都没有受伤,欣喜之余,才注意周围:清冷的月光透
过薄云笼罩着森林,一个人影也看不见,大部队已经走了。穿过青黑的森林,四面八方
回荡着可怕的呻吟和嚎叫声,冰凉的地上纵横交错全是双方受伤和死去的士兵。一个男
孩在哭泣,他不要死;另一个令人心碎的喊着妈妈,还有人在祈祷,有的则静静的睁着
眼睛面对死亡,间或夹杂着法国人呼唤同志的声音,
20年后隆美尔也没有忘记这地狱般的场景,没有忘记始终飘荡在空中的呼唤;他们引导
救护队来到森林,想办法帮助这些可怜的人,无论敌方还是己方。离开森林,他们疲惫的
走在原野,谁也不知道自己的部队在哪里,黑暗中看到了微弱的灯光,房子中十几个法
国妇女恐惧的看着这些野鬼一样的德国大兵,小隆用法语请求食宿,清晨他们离开了这
里,找到部队,才知道大家已经认为他们死了,他们能活着回来真是个奇迹。但有谁知
道幸运能够持续多久呢?当日后隆美尔的儿子质疑上帝的存在时,他举战场的例子力图
说服儿子,‘一个战士的生涯辉煌或短暂,我相信我的不是短暂的,想当英雄首先要活
着,我相信我的幸运星,是上帝让我活下来的。’
但他的很多战友的生涯却是短暂的,随手摘录几个:
小隆的一个好友头天跟他一起挖壕沟,讨论如何处理苍蝇的问题,谈笑风生;接着就在
冲锋中受重伤,小隆跑到跟前要帮助他,好友却推开他的手:“赶紧冲锋,我会没事的
。” 但他没有实现他的诺言,当小隆走下战场时,他已经死在了医院里。另一个战友腿
都被炸掉了,小隆握着他的手不知怎样安慰他,他却说道:“放心吧,中尉,我就是装
条假腿也会回来的”。隆美尔接着淡淡补充到这个男孩并没有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如果上面这些是难以避免的,有些却令人懊悔。在符腾堡山地营他们受命执行一次偷袭
,目的是抓舌头,难度很大,但在精心策划下他们成功了(这次战斗是我比较喜欢看的,
有点象奇袭白虎团), 但兴奋之余放松警惕,第二天在敌人的报复中,一个战友被暗算
;另一次任务中小隆三令五申前方冲锋,后方不许投手榴弹,但实战中有人一兴奋还是
扔了,正好炸在两个士兵之间,全部阵亡,而这两个恰恰是跟随小隆建立很多功勋的老
兵。
在对死亡的强大恐惧中,一些士兵会突然的精神崩溃,小隆刚带兵时就遇过这种情况:
一次伏击中,撤退的法军出乎意料的多,尽管突然受袭使法军不知所措,但很快就发觉
隆美尔他们人数不多,火力不强,便试图突破包围圈;面对源源不断的越来越近的法军
反击,已无法撤退,一时又没有援军,一个士兵突然崩溃,大喊大叫得要抛枪逃跑。这
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恐惧是有传染性的,小隆一把将其抓回,将枪塞回手中,逼令
所有士兵集中全部火力持续射击,最终将敌击退。另一次战斗中,全连要在敌人火力下
匍匐爬过近百米的铁丝网,除了几个人外,其他人认为是死亡任务拒绝执行,小隆亲自
试验后认为可行,回来招呼他人前进,没有人动,小隆紧盯着打头的军官慢慢说:“要
么执行命令,要么我毙了你!”没有人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全连前进了。小隆因完成
这次任务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后来随着小隆带兵经验的丰富,处理此类问题的机会也
越来越少。隆美尔总结到:战场上瞬息万变,最强的士兵也有崩溃的可能,乱军是最可怕
的情况,超过任何危险的局势,很容易兵败如山倒。所以平常特别要注意官兵关系,加
强向心力,如果平时下级对上级有很强的信任感的话,紧急情况时乱军的可能性就小;
一旦出现苗头指挥官必须马上控制住形势,尤其是部下的精神状态,甚至采取非常措施

当隆美尔叙述一个个死亡时,你会感到他微妙的心理变化,从开始的震撼痛苦,到承受
无语。全书最后隆美尔谈到再没有回到故乡的战友时,谈到他们的死亡时,非常冷静的
说是责任使他们坚持始终,直到没有希望的结局,如果需要为国献身的时候,活着的人
绝不能辜负他们。有些地方我读起来背脊一阵阵发凉,感到一个幼稚的柔弱青年逐渐蜕
变成真正的战斗动物。猎杀成为本能,是需要不是报复:必要时绝不手软,不必要绝不浪
费子弹;战斗中毫不犹豫的杀戮,甚至一枪两个,就是肉搏也经过迅捷精细的盘算;战斗
一结束,可以马上面不改色的救援刚射伤的敌人。对於无法避免的事情,勇敢的承担是最
好的选择,包括面对死亡,但只要一息尚存,随时准备拔枪射击。‘冷静狡猾’是他的
商标,‘死中求活,败中取胜’,是他的拿手好戏,就如同古龙小说中的杀手,微笑中
就已出刀,一击不中,全身而退。他杀你,你好像也无法恨他,中间不夹杂任何个人感
情。我很不喜欢这样的隆美尔。我以前不懂为什么希特勒处死隆时要那么精心策划,就
象打仗一样,现在我觉得却有必要,不但要痛打落水狗,还要打死老虎。不过能让隆美
尔甘心受死,大概也只有希特勒能做到。
但书中还有另一个隆美尔,是我喜欢的......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7.8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