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inglesingle,俺师傅过生日啦?!), 信区: Green
标  题: 第二章 伊比利亚初试锋芒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r 16 00:45:47 2003) , 转信




 汉尼拔的青年时代
    汉尼拔的童年几乎不为世人知晓。我们甚至不知道他母亲的姓氏。然而据古史记载,

他有三位弟兄:哈司德鲁巴尔、马戈和汉诺,他们都被培养成军人。哈米尔卡很富有,
他有能力使他们受到最好的教育。汉尼拔似乎学过当时多方面领域的知识,还学过语言。

他可能从九岁开始就一直与他父亲一起住在西班牙,直至哈米尔卡逝世前后才返回迦太
基继续求学,四年以后,即公元前224年,哈斯德鲁巴尔又把汉尼拔召回西班牙,任命
他统领全军骑兵。他不仅学到了屯兵与实战的军事技术与常规,而且还清楚地表明了他
的用兵与领导才干。哈斯德鲁巴尔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有许多机会在行动中表现自已。

汉尼拔的军队
    汉尼拔在公元前221年从哈斯德鲁巴尔手中接过来的是一支雇佣军而不是一支由国
民组成的军队。
    迦太基的商人与富有的农民们没兴趣也不愿意把岁月付诸戎马生涯,故而迦太基的
士兵绝大部分是从与其通商或被其战败的半开化部落中募来的。汉尼拔手下只有两千五
百名士兵(其中大部分是骑兵)为迦太基公民。其余兵众来自许多非洲与南欧国家。
    迦太基军队由多个分队组成,没有共同语言,武器种类繁多,战法各不相同。利比
亚腓尼基人步、马战并用,使一根重型长矛。这些非洲人是汉尼拔最信赖的部队。西班
牙步兵与骑兵的主要兵器是一柄巨剑,于近战时用以砍、刺。高卢人披着常常染成红色
的长发,通常进行步战。他们几乎赤身裸体上阵,近战时挥舞一把大砍刀。来自巴利阿
里群岛的士兵是使用投石器的能手,飞石伤人,命中率之高令人膛目。非洲兵体格强壮,

吃苦耐劳。他们光头文身,打仗时用长枪与弓箭,有时也用长剑。
    在重骑兵中,伊比利亚人的战马力大体壮,在行军中通常每匹能载两人。在作战时,

一人留在马背上战斗,另一人则下马步战。高卢骑兵固然不错,但是最佳的还数来自众
多努米第亚部落的非洲骑兵。
    他们手持标枪与剑,左臂披一块豹皮或狮皮作为护卫,几乎光身于马鞍之上。他们
是无畏、不倦与善战的斗士,大概也是全军最宝贵的成分。
    最后还有战象。单凭其庞大的身躯和巨大的力量就足以使任何与其对阵的人胆战心
惊。不过,战象难以驾驭,在战斗纷乱中,尤其当其受伤时,有可能转而冲向其主人。

巩固伊比利亚
    汉尼拔执掌兵权后不久就着手完全征服伊比鲁斯河以南的西班牙。这是对罗马采取
军事行动的前奏。他决定首先解决住在西班牙东中部靠近今天称为拉曼查地区的奥尔卡
德斯部落。他在数战之内克敌制胜。在攻占了他们最大的城市阿尔泰亚以后,整个部落
就接着投降了。
    公元前221年与公元前220年之间的那个冬季,汉尼拔是在新迦太基城度过的。他在
那里向将士们发放优厚的军饷,就未来的巨大赏赐向他们许下诺言,以此加强部队的忠
诚。公元前220年夏,他对杜罗河北岸西班牙西北部(即今之莱昂)的瓦凯伊人发起进攻。
    在一场成功的战役中,他连克两城:萨尔曼提卡(即今之萨拉曼卡)及附近的阿布卡
拉。
    在汉尼拔由阿布卡拉返回新迦太基城途中,他发现他正受到该地区部落联合抵抗的
威胁。他们集合起一支大军,据波利比乌斯所述其人数超过十万。
    汉尼拔的兵员可能还不及此数的一半。汉尼拔不去冒险进攻严阵对待的敌军,而是
撤过塔古斯河,在那里布队列阵等候追兵。
    不出汉尼拔所料,敌军士兵试图渡河。迦太基军早已有所准备。许多部落人尚未上
岸就被汉尼拔的弓箭手与投石手射杀于河流中。接着努米第亚骑兵冲入河中在即将登岸
的土人群里左右砍杀。即使有少数敌兵上岸也很快被战象踏成肉泥。
    成千上万的部落人在河对岸亲睹了这场大屠杀,许多人为之丧魄,畏缩不前。但是
敌军后阵却继续前拥,致使阵脚大乱。就在此刻,汉尼拔向对岸发起经过精心准备的反
攻,迅速迫使部落兵鼠窜逃命。
    这次大捷使西伊比利亚的其他部落闻风丧胆,从此无人再敢攻打汉尼拔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9.116.2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