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inglesingle,俺师傅过生日啦?!), 信区: Green
标  题: 第三章 从萨贡托到阿尔卑斯山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r 16 00:46:32 2003) , 转信




 萨贡托包围战
    到公元前220年秋,在进行了两次历时不长的战役之后,汉尼拔实际上已经完全控
制了伊比鲁斯河以南的伊比利亚半岛全境,只剩下一个城市尚未落入迦太基手中。这个
城市就是萨贡托,它是一座独立的沿海城市,显然与罗马人有一种非正式的同盟关系。
罗马人可能指望用它作为有朝一日向呆在西班牙的迦太基人发动进攻的基地。哈米尔卡
与哈斯德鲁巴尔都未曾惊动过这座城池,显然是因为他们不想在发动战争的条件完全成
熟以前去冒与罗马打仗的风险。
    与此同时,罗马人在意大利北部与高卢人交战已凯旋班师,此时则开始在萨贡托变
本加厉地施加影响。他们把仇视迦太基的人扶植上台,并且着手在周围地区的部落中寻
衅作乱。罗马使臣向汉尼拔以及迦太基政府发出警告,不许其染指萨贡托。但是在公元
前219年,汉尼拔却判定,同罗马较量的时机已到,于是便包围了萨贡托城。
    萨贡托位于一座山脉的尽头处,座落在一长列秃岩之上,高出海岸平原三百多英尺,

四周筑有坚固的厚墙藩屏该城。汉尼拔的军队(据利维述,其人数多达十五万。此数可
能有夸大之嫌。)将城团团围祝他把最精锐的部队放在西面,虽然那里的城墙最厚,但
山的坡度却不很陡峭。这是一场旷日持久而困难重重的包围战。那里的地形特征使当时
的围城工具无用武之地。城墙内的守兵还屡次出击,企图捣毁围城器械。在这样的一次
作战中,汉尼拔腿部负重伤,致使他在一段时间以内不能亲自参战。
    最后,在包围战开始后的第八个月,城墙终于被攻破,迦太基人冲了进去。经过顽
强的垂死抵抗,该城终于陷落。大多数居民与城同亡。大量金钱、奴隶与财物落入汉尼
拔手中。他把奴隶分赏给手下将士,把金钱留作军需开支,把所有可以运走的财物送往
迦太基。这样,他不仅确保了他的部队的支持,而且赢得了迦太基政府的感激,其中包
括许多曾反对与罗马交战的人。

战争爆发
    尽管罗马曾声称自已是萨贡托的保护者,但是在该城受围困期间它并没有采取任何
援救行动。然而萨贡托陷落的消息却使罗马人行动起来了。他们派出使者赴迦太基向迦
太基政府递交最后通牒:除非把汉尼拔和他的主要幕僚交给罗马,否则罗马就将宣战。
    汉尼拔之进攻萨贡托以及罗马以此为宣战理由,这两个事件的是非曲直是古今历史
学家反复争论的一个问题。迦太基从未同意过不进攻萨贡托。但是如果该城事实上处于
罗马保护之下,那么罗马人可以宣称,对萨贡托的进攻违反了第一次布匿战争和约中的
一个条款,因为该条款规定两国都不得进攻对方的同盟国。不管在法律上孰是孰非,攻
占萨贡托的举动确实引起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人拒绝接受罗马人的条件,这就直
接导致了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军事行动之一--汉尼拔入侵意大利。
    在罗马宣战的消息传到汉尼拔耳中之前,他已住入新迦太基城中的冬居。他在那里
为他计划已久的战役进行准备。他知道,他的军队必须准备长途行军与艰苦卓绝的战斗;

他还必须从西班牙得到持久的补给支援;同时还必须保护迦太基以及利比亚的广大地区,

使其免遭罗马人可能发动的袭击之害。
    为此,他让手下大部分伊比利亚将士回家过冬,以此为即将到来的战役培养起士气
与战斗热情。他安排由他的兄弟哈司德鲁巴尔接替他在西班牙行使指挥权,留给哈司德
鲁巴尔一支庞大的舰队,一支强大的军队以及二十一头战象。他互换了驻西班牙与驻利
比亚的各种军事单位,从而得以提高迦太基与北非的安全程度,同时也从他的军队以及
留守西班牙的部队中清除了一些潜在的捣乱分子。
    正如汉尼拔所确知的,迦太基的舰队根本无法与罗马的舰队相提并论。因而,他不
考虑进行由海上将其军队运去意大利的尝试。然而由陆路进发不仅必须翻越比利牛斯山
与阿尔卑斯山,而且还要冒与沿途无数部落发生冲突的风险。除此之外,一旦他到了意
大利,这些部落还可能威胁由意大利通往他西班牙基地的交通线。然而如果他能赢得他
们的友谊,那将使他的行动得到更多的支援。
    汉尼拔的第一个目标是波河流域。他计划在那里建立一个基地以便在意大利采取进
一步行动。罗马人仅于不久之前才刚刚降服居住在波河流域的大多数部落,同时还对阿
尔卑斯山法国一侧的一些部落进行了讨伐。汉尼拔指望依靠这些部落对罗马的仇视心理
为他的战役助一臂之力。在他冬居新迦太基城期间,他向各高卢族酋长派出使者以求得
他们的合作并要求在大军过山时给予协助。使者返回时报告说高卢人愿意合作并切盼他
早日前往。他们还汇报说翻越阿尔卑斯山尽管有困难,然而并非不可能。
    公元前218年仲春,汉尼拔向他热情高涨的部队宣布他们即将开赴罗马。几星期之
后,大军开拔了。
    罗马人对汉尼拔的计划一无所知。这一点在他们于宣战以后所采取的行动中已表露
无遗。为了弄明白他们这些行动的意义,有必要对罗马的军事组织作一些了解。

罗马的军事组织
    与迦太基人不同,罗马公民把从军视为一种荣耀,因而公元前三世纪罗马军队的大
多数是从戎的公民。体格健全的步兵兵丁,其服役期为十六至二十个战役,每个战役定
为六个月。骑兵的服役期为十个战役。除此之外,罗马的同盟国有义务提供规定数额的
兵员。大约四千二百名步兵与三百名骑兵组成一个军团。按常规,总是一个罗马军团与
一个同盟国军团组合在一起,配上一些非正规辅助部队。
    两个这样的联合军团(人数自一万八千至两万不等)组成通常的罗马集团军。
    罗马军队的基本单位是步兵百人队,原先由一百名士兵组成,但是通常进入战斗编
队的不过六十至八十人。两个百人队合为一个中队。每个罗马主要战术组织(即军团)中
有三十个中队。
    每个中队在战斗中排成一个小方块队,其正面为十四至十六人,纵深十人。但是,
与希腊人与迦太基人的更为密集的传统方阵不同的是:在传统方阵中士兵们并肩作战;
在罗马方块队中士兵与士兵之间有五英尺左右的间隔。这样一来,每个罗马步兵可以更
自由地挥动其武器。士兵们在激战中要保持这样的间隔需要具有高度的训练素质。但是
这样编队的一个好处是一旦前排士兵力乏或负伤时,他们可以通过身后的间隔后撤,马
上就有一排生力军上前补替他们。
    实战时,三个中队组成一个大队,约四百二十人。在步兵大队中,各中队之间的间
隔通常为一百二十码。
    步兵大队本身在军团中又列成方格队形:第一线四个大队,第二、第三线各三个大
队。大队与大队之间的间隔约为三百六十码,或者说相当于一个大队正面的宽度。正如
在中队与大队内部,前后排士兵可以替换作战,第二线大队也同样可以通过间隙向前推
进替下第一线大队,而第三线大队又可以前移替下第二线大队。在实战中,也许由第一
线中队散开,形成一条具有连续正面的相对稀疏的阵线,纵深为五人。但是,是否确实
如此,我们还是不得而知。一旦较为密集的连续正面在所必需时(例如为对付骑兵冲锋),

第二线大队可以向前移动与第一线大队并列。第三线通常保留为后备队。
    罗马的骑兵不及步兵组织严密、训练有素,其来源主要依靠罗马的同盟国。各骑兵
部队的组织与战术方面的决定权通常由各同盟国指挥官掌握。
    罗马不设职业将官统领军队。每年选举产生两名执政官,他们是罗马政府的最高官
长,又是三军战地司令。如果当时只有一支军队,他们常常抽签决定指挥权的归属。如
果两人同掌兵权,他们就隔日轮流行使指挥权。军团长官由司法官或财政官担任,其级
别相当于现代的少将师长。
    这种文武混杂的权力体系有许多缺陷。它之所以能正常发挥作用是因为罗马军队受
过精心训练,具有常战的经验,同时罗马人忠心保国,其指挥官对部下又有生杀予夺的
绝对权力。然而,缺乏连贯一致的领导以及训练有素的骑兵,这两点对罗马人来说在其
即将与汉尼拔进行的战斗中将成为极大的不利条件。

大军出征
    即便在汉尼拔北进并已渡过伊比鲁斯河的消息传到罗马以前,罗马的两位执政官就
已在元老院的批准下决定各率一支军队出征。森普罗尼乌斯·隆古斯带领二万六千人将
取道西西里直插利比亚,以威胁迦太基本土。普布利乌斯·西庇阿(即老西庇阿--译注)
则率二万四千兵众开赴西班牙。除此以外,司法官卢基乌斯·曼利乌斯被遣统领一万八
千步兵及一千六百骑兵进军意大利北部,其使命是防范土生的高卢人,保卫那里正处于
建立初期的罗马殖民地并平息该地区的骚乱。罗马人在得知汉尼拔已渡过伊比鲁斯河以
后也未改变以上计划。他们对他的真正目标仍然一无所知。
    汉尼拔于公元前218年5月率领步兵七万五千余人,骑兵一万二千人离开新迦太基城。

为了抵达相当于今西班牙北部边界的地方,他必须行军五百英里,其中大多为山地。大
军渡伊比鲁斯河时正值七月中旬,过河后不久即遇到与马西利亚并多少与罗马友好的部
落的抗击。经过一场速战速决然而却伤亡巨大的战役,汉尼拔才得以控制介于伊比鲁斯
河与比利牛斯山脉之间的这个地区。为了确保迦太基对于该地区各部落的持续控制,汉
尼拔拨给其弟汉诺一万步兵与一千骑兵,命其在原地留守。

过高卢
    汉尼拔对其军队进行缩编,使它减少到他认为自已有能力维持其过高卢途中的给养
为止。他批准一部分伊比利亚士兵返回家乡,然后就开始翻越比利牛斯山、此时他手下
大约有步兵五万人,骑兵九千,外加大约四十头战象。这都是些久经沙场的老兵,随他
征战已多年。大军势不可挡地开进高卢向下一道天然障碍罗纳河进发。据利维说,居住
在那个地区的高卢人“在那个迦太基人的重礼争取下,欣然与他结交并允许让他的军队
通过他们的领土……丝毫不加骚扰。”
    与此同时,西庇阿已启程赴西班牙。他沿意大利海岸北上,然后乘船渡海抵达马西
利亚。他本计划继续走水路,也许至伊比鲁斯河口附近处登岸。
    但是在马西利亚,他获悉汉尼拔已越过比利牛斯山,西庇阿遂上岸,扎营于马西利
亚和罗纳河口之间。
    他显然不知道汉尼拔已近在咫尺。他派出三百名骑兵,由一些高卢人作向导,向北
向西进行侦察。
    此时(八月下旬),汉尼拔已到达距罗纳河河口四天行军路程处,也许是在福尔克附
近,与现今的阿尔隔水温望。罗纳河河面宽阔,河水湍急;河对岸又出现了大量不友好
的部落人,这就使得渡河更加困难了。汉尼拔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凑集起一支由小船、木
筏组成的船队。其中一部分船只购自当地土著,其余的都是他匆忙督造的。
    到达河边的第三天,汉尼拔派汉诺(波米尔卡之子,因与汉尼拔之弟同名,故又称
其为小波米尔卡以示两者区别)率领一支骑兵前往上游方向约二十五英里处。他们在那
里制造了木筏,并且未遇任何抵抗就过了河。简事休整以后,他们在河东顺流折回。当
这支特遣队接近与其主力隔河相对的高卢军时,汉诺升起烟火信号。汉尼拔见信号立即
命令部队上船或登上木筏开始渡河。然而,在他们尚未进入严阵以待的高卢人的攻击范
围以前,汉诺的骑兵突然袭击这些部落人的后阵。这场出其不意的攻击将高卢人打得七
零八落,并且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汉尼拔与他主力的相当一部分人员趁机渡过了罗纳
河。接着他以此前卫部队发起进攻,把敌人打得仓皇溃逃。
    渡河至少用了两天时间。与此同时,汉尼拔探得罗马人的宿营地就在更南面一些接
近河口的地方。
    他派遣五百名努米底亚骑兵前去侦察,然后将罗马军的位置、人数及显而易见的行
动计划向他报告。
    这支骑兵分遣队离开迦太基大营走了大约一天之后遭到了负有相同使命的罗马骑兵
的袭击。双方展开了激战。两军伤亡惨重。罗马人在战斗中占了上风,将努米底亚人追
赶到汉尼拔大营的边缘处。他们随即赶回去向西庇阿报告侦察结果。
    在努米底亚骑兵出发之后,从阿尔卑斯山意大利一侧来了一些友好的高卢酋长--山
南高卢人--与汉尼拔会晤。他们保证参战反对罗马人并带领迦太基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

汉尼拔向他的部下发表演说,让他们知道他与高卢人达成的协议,鼓励他们追随他直至
在意大利取得可望实现的巨大胜利。
    努米底亚人回来报告他们已与罗马人遭遇。汉尼拔决定立即向阿尔卑斯山进发。他
不想被牵制在高卢的一场战役之中。次日早晨大军开拔,骑兵殿后以防遭到袭击。汉尼
拔亲自留在后队监督战象渡河。
    无奈办法使尽,大象仍然不肯下河。于是那些管理人员独出心裁,把一组大木筏捆
绑在一起,在上面铺上土,将木筏与陆地牢固相连。把几头战象一齐牵上木筏群。当战
象踏上距河心最近的那块木筏时,将木筏砍离木筏群,使之拖曳过河。这样一来使战象
恐慌,其中一些跳入水中,使驭象的印度人溺水身亡。可是战象却游到了对岸。最后,
全部战象终于都过了河,尾随着浩荡的队伍向阿尔卑斯山东进。
    三天之后,西庇阿才赶到被迦太基人放弃的营地。他这才认识到汉尼拔的真正目标
是意大利。他赶回大营,命其部队重新上船,把他们移交给他的兄弟格奈乌斯开赴西班
牙。他本人则驶回意大利,意欲与曼利乌斯会合,在山南高卢迎击迦太基人。

过阿尔卑斯山
    渡过罗纳河以后。汉尼拔大致保持东向,一路朝他迄此为止所遇到的最大障碍阿尔
卑斯山进发。
    历史学家在他究竟走的是哪一条路线以及他利用哪个隘口翻山进入意大利这些问题
上众说不一。波利比乌斯与利维都相当详细地描述了这次翻山的经过,但是要认定其路
线却难上加难,因为他们所提到的拉丁文地名早已改为法文,以致现在的地名几乎没有
一个与原来的拉丁文地名有任何相似之处。
    从罗纳河出发行军四天之后,汉尼拔来到了一个波利比乌斯称之为“岛”的地方,
因为它在形状上很象尼罗河三角州。不过现在这块三角地的底边不是海而是山。它可能
是夹在埃盖河、罗纳河与巴罗尼山脉之间的那个地区。汉尼拔发现在那里在进行着一场
战争。两兄弟正为争夺部落领导权互相残杀。其中的兄长投向汉尼拔求援。
    汉尼拔马上认识到这个地区拥有一个盟友的好处。他随即介入并帮助哥哥赶走了弟
弟。为了表示感激,这位新酋长向迦太基人提供了武器、被服与靴子。迦太基士兵于夏
天离开西班牙,现在即将进山时已是十月份,对这些东西当然求之不得。这些友好的高
卢人继而又护送迦太基人通过由不友好的阿罗布洛热部落所占据的地区,一直送到第一
个隘口的山脚下。
    至此,汉尼拔的路线是沿罗纳河北上,然后似乎转而沿罗纳河的支流之一,德龙河,

向多菲内阿尔卑斯山东行。部队既已开始登山,护送前来的友军就离去。攀登的目标可
能是格里蒙隘,因为那里的情形似乎最符合古代历史学家的描述。护送部队刚走,阿罗
布洛热人就谋划在迦太基军进入第一个隘口时向其发动袭击。他们在道路上方的山坡上
设下埋伏,以便居高临下进攻排成纵队前进的迦太基军。
    然而汉尼拔对阿罗布洛热人的计划已有所得知并已派出探子探取进一步情报。探子
回报说,那些部落兵于夜间离开其有利地形返回村子里歇息。汉尼拔遂率领部队开赴战
地,直至快到敌人伏击点跟前才扎营。这里道路狭窄,地势险要,有好几处地方两边峭
壁封道,其余地方则是一边悬崖,下面直连深渊。那天夜晚汉尼拔令人燃起所有营火,
似乎全军都已安息。然后他亲率一支轻武装部队夺取了阿罗布洛热人筑好的阵地。
    次日晨,阿罗布洛热人发现阵地被占不禁万分惊愕,但是他们发动袭击之意已定,
于是他们暂且放过迦太基纵队,让他们沿着山路往前再走一段。
    等迦太基人进入又一条隘路时,这些部落人同时在几处发动袭击。运载给养的牲口
所受到的攻击尤其猛烈。
    牲口受惊,结果许多因失足滚下陡坡而毙命。
    这对汉尼拔来说是一个惨重的损失,因为根据部队的运载能力他本来就已经严格限
制了随军携带给养的数量。但是,他在驱走了袭击之敌以后拿下了阿罗布洛热人的主要
城镇。在那里,他得到了马匹、毛驴充作驮畜,同时还征集到了可维持二至三天的粮食、

食畜补给,从而为上述损失找到了补偿。
    经过一天的休息,大军遂挥师进山。数天之后,一些当地部落人携带礼品来见汉尼
拔。为了证明他们的友谊,他们主动交出数人作为人质,同时表示愿为大军做向导,汉
尼拔怀疑其中有诈,然而还是收下了礼物,让这些土著带了两天路。
    这一天,大军正在通过“一条险峻难行的峡谷”(波利比乌斯语,或许是指吉尔谷),

绵长的队伍遭到了伏击。土人们以礌石袭击迦太基人,使迦军人畜惊慌伤亡巨大。但是
汉尼拔对遭伏击的可能性已有所准备,事先将骑兵与辎重置于队列之首,将拥有重武器
装备的步兵放在末尾。根据这个部署,重步兵出击,重创并驱走敌兵。自此以后,除了
一些小型袭击之外,土人们没有再找迦军的麻烦。
    次日,即进山后的第九天,大军到达了隘路的最高处。他们在那里休息了两天,以
便让人畜中的许多掉队者赶上并重归大队。这个隘口高出雪线,看来很象是特拉维尔塞
特隘。正如波利比乌斯描述的,这是一个极高现在已不用的隘口,迦太基人处此因境,
显然忽略了走一条容易通行的路线。这表明那些靠不住的向导故意将他们领入了一个难
以通行的地区。
    至此时,由于路途艰难,损失巨大,故而部队士气低落。将士们边爬山边作战,本
已疲惫不堪;身在异国,远离故土,加上不惯严寒气候,更使他们郁郁不乐。汉尼拔把
军官们召集到一处地方,从那里他们可以俯瞰远眺意大利平原。据利维记载,他对他们
说:“你们现在所已经跨越的不仅只是意大利的天然屏障,而且是罗马城本身。你们正
在进入一个友好地区,那里的居民与我们同样仇恨罗马人。你们余下的行程将一路下坡,

平坦顺利。经过一、两次战斗,那个意大利的堡垒与首都就将归你们所有,任你们支配
了!”
    汉尼拔的这一番话鼓舞了他的部下。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他所希望的那么容易。积
雪未化,久冻不开,然而老天又降新雪,致使路滑难行。人畜失足,纷纷滚下山坡。马
匹与毛驴的尖蹄踩碎了冰层,其细腿插进裂口被冰刃划得鲜血淋漓,因而必须由人先为
它们把道路踩实,否则它们就寸步难行。最糟糕的是那场新降的大雪盖没了这条危险重
重的小道,即使没有那场雪,这条道路本来就够难辨认的了。
    他们来到了一处地方,那里的道路巳被山崩阻断。汉尼拔命令部队原地停止前进,
动手修筑新路。
    他们用了一天功夫开出一条小径,马匹与驮畜因而得以行走在低于积雪地带高度的
道路上并吃到生长于雪线以下的草类与植物。又化了三天时间拓宽路面以供战象通行。
这些可怜的大象此时已瘦骨嶙峋的了。
    开始登山后的第十五天,汉尼拔及其军队终于出现在波河流域一带。自从他们于新
迦太基城启程以来至此时已过去了五个月。行程之中,损失巨大。
    根据波利比乌斯所述,走完全程的只有一万二千名利比亚步兵、八千名伊比利亚步
兵以及不到六千名骑兵。与当初满怀向罗马复仇的强烈希望从罗纳河出发时的兵力相比,

人数已不足半数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9.116.2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