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inglesingle,俺师傅过生日啦?!), 信区: Green
标  题: 第四章 波河流域与亚平宁山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r 16 00:46:58 2003) , 转信



 汉尼拔与老西庇阿
    到达波河流域以后,汉尼拔的第一个目标是休整其疲惫不堪的军队。幸运的是他们
走出阿尔卑斯山所来到的是山南高卢的一个地区,那里的部落人对他们持友好态度。
    居住在波河流城的部落全都是高卢族的分支。
    汉尼拔发现他所在的那个地区由印苏布莱斯部落所占据。他们在汉尼拔翻越阿尔卑
斯山以前显然就已经派使者与他进行过会谈。他们正与另一部落(托里尼部落)交战。汉
尼拔向托里尼人表示友好遭到拒绝,遂挥师攻打他们的首府托拉西亚(即今之都灵)。围
城三天,汉尼拔取得了进入意大利后的第一个胜利。为在该地区高卢人中树立军威,迦
太基人将托拉西亚的居民尽行杀戮,从而取得了波河以北大多数其他部落的支持。
    老西庇阿先于汉尼拔到达波河流域。他率领了一些随从由马西利亚乘船到比塞(即
今之比萨),然后穿过伊特鲁里亚北进。在伊特鲁里亚,他接管了原先被派到北方保护
罗马殖民地的那支军队,继而再向北进入波河流域等待迦太基人的到来。关于汉尼拔由
罗纳河向意大利进军的消息已送达另一位罗马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隆古斯。当时他已
经在西西里西端的利利巴尼姆(即今之马尔萨拉)集中兵力,准备渡海攻入非洲。罗马元
老院将他召回。他立即以最快速度向意大利北部进军与西庇阿会合。
    汉尼拔与西庇阿谁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就在该地区发现对方。双方都急于求战,皆
自信必胜。西庇阿渡过波河,沿北岸西进,直奔汉尼拔而去。发现罗马人靠近,汉尼拔
顺流而下前往迎战。

握基努斯河战役
    西庇阿筑桥渡过了波河支流提基努斯河。此后不久,他获悉迦太基人就在附近。两
军于是都停止前进,就地宿营。次日,两军统帅都亲率骑兵赴前沿侦察敌情;西庇阿还
带了一些轻武装的步兵。两军均能望见对方前进时扬起的尘土,为此双方都在提基努斯
河附近摆开阵势准备厮杀。罗马军方面以小股步兵及高卢骑兵为头阵,派其余的骑兵列
队殿后。汉尼拔则把迦太基骑兵放在中路,把努米底亚骑兵布在两翼。
    双方骑兵求战心切冲向对方,罗马步兵非但没有机会投掷标枪,而且还不得不在前
冲的骑兵队中穿行后撤。这一仗打得非常艰苦。双方骑兵--有马战的,有步战的--斗得
几乎不分高低,直至最后努米底亚骑兵抄过罗马军两翼攻打其后阵。他们把那些可怜的
步兵踩在铁蹄之下,把其余的罗马兵打得鼠窜而逃。西庇阿本人也负了伤,据传说是他
儿子大西庇阿救了他才使他死里逃生。
    西庇阿率全军撤过提基努斯河,随即拆毁桥梁,进而又渡过波河,在罗马殖民地普
拉森提亚附近建营。汉尼拔穷追不舍直至被毁坏的桥前,把仍在河西留守的罗马兵尽数
虏获。接着他回兵沿波河河岸向西。两天后,他发现了一处适合于用小船架设浮桥的地
方,因而也渡河到达南岸,然后再向东进军。
    汉尼拔在提基努斯河取得大捷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山南高卢各部落。许多酋长向汉尼
拔派来使者表示支持并给他送来了人员与给养,这对他来说真可谓是雪中送炭。汉尼拔
继续顺流东进,两天之后紧挨着罗马人扎下了营帐。次日晨,他率军出营在看得见整个
罗马军营的地方排好作战队形向西庇阿挑战。然而西庇阿拒绝迎战,迦太基人只得收兵
回营。
    就在此时,西庇阿又遭到了另一个打击:他军中的高卢人断定罗马军必败,将近有
两千名步兵和两百名骑兵杀死了他们近侧的罗马人反出罗马军营投奔迦太基人。汉尼拔
对他们以礼相迎并派他们前往其家乡为迦太基军队招募更多的士兵。他还和波依人结成
了正式联盟,这个部落的反罗马活动本来就已促使罗马向意大利北部派来了军队。

诱敌于特雷比亚河一带
    西庇阿意识到自已处境不安全,趁拂晓前拔营向特雷比亚河附近的一处高地撤退。
它位于亚平宁山脉较低的斜坡上,离那里不远有他可以信赖的盟友。他计划在那里等待
森普罗尼乌斯的到来。汉尼拔派遣努米底亚骑兵追击西庇阿,他自己率领其余部队充作
后续。然而努米底亚人见到罗马军的弃营禁不住停下来进行劫掠,然后放火将其焚毁。
这就使西庇阿有时间把他军队之大部安全撤过特雷比亚河。只余下一些掉队的士兵被迦
太基追兵杀死或俘获。
    汉尼拔把他的军队带到距西庇阿的新营约五英里处的一个地方,随即亦就地安营。
此后不久,罗马人留在克拉斯提蒂翁看管军需库的人变节,于是罗马军的粮食储备落入
了汉尼拔之手。
    虽然这个地区的多数部落一直在人员和给养方面支援汉尼拔,但是那些住在波河与
特雷比亚河汇合处的部落却显然不打算完全离弃罗马人。因此,汉尼拔派出两千步兵与
若干骑兵蹂躏他们的领土并对他们进行惩罚以儆效尤,这些土著结果就去向罗马人求援。

这正是汉尼拔所希望的,他预料这会把罗马人引出兵营与他交战。
    此时,森普罗尼乌斯已与西庇阿会合。这使罗马的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人。汉尼拔的
军队也由于该地区部落人的加入而扩大,所以其规模也许与罗马军大体不分上下。西庇
阿负伤在身仍不能出战,但是森普罗尼乌斯却急于要同迦太基人较量一番。他派出一支
骑、步兵混合部队去袭击汉尼拔手下满载战利品归营的一个小分队。罗马兵把迦太基兵
赶到迦军营地,但是更多的迦太基兵冲出来,反而把罗马兵赶回到他们的营地去。森普
罗尼乌斯派出援兵,反过来又把迦太基兵挡了回去。
    汉尼拔并不想在此时此地进行一场全力以赴的搏斗。因此他亲自上阵指挥,命令正
在后撤的部下停止后撤,召回其余的正在追击罗马人的部队,从而结束了这次战斗。
    这次交手使森普罗尼乌斯比以前任何时候更迫不及待地要趁西庇阿刀伤未愈之时同
迦太基人开战。
    森普罗尼乌斯信心十足地预料他将大获全胜,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独得全部荣誉了。
他和西庇阿发生了争论。西庇阿认为最好的做法是等待时机,以便使他的士兵能有更多
的时间进行训练。同时,他还认为一旦迦太基人得不到胜利,高卢人就会离开汉尼拔。
这正是汉尼拔所担心的。为此汉尼拔急于求战,以便充分利用他目前的有利地位,但是
要打就必须根据他的计划打,由他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汉尼拔在两军大营之间选择了一片没有树木的平地并设下了一个圈套。首先,他派
他的弟弟马戈带领步兵、骑兵各一千埋伏在由流过这片平原的一条小河侵蚀而成的河道
中。然后,在十二月份的一个拂晓,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他命令其努米底亚骑兵渡过
特雷比亚河,直奔罗马人的战线,并向罗马人的兵营投掷标枪以诱敌出战。森普罗尼乌
斯果然上钩了。他立即派他的骑兵出阵,后面跟着六千名手持标枪的轻步兵。然后,他
决定全军出动,出发前甚至不给他们时间吃早饭。待到他们趟过齐胸深的特雷比亚河,
甚至还来没有开战就已经饥寒交加苦不堪言了。

特雷比亚河战役
    与此同时,汉尼拔却给予部下时间,让他们饱餐一顿并作好战斗准备。等他得到消
息说罗马人已经过河,他随即率全军出击,前队为持投石器及轻型长矛的士兵共八千人。

走出营地约一英里后,他将步兵(约两万人)排成一列横队,把骑兵与战象一分为二布在
两翼,让战象居于骑兵之前。
    正当两军主力列队布阵之时,罗马骑兵却因为努米底亚轻骑兵所使用的战术而陷入
困境。他们时而冲锋,时而后退,接着又重新编队,然后再发起冲锋,从来不停下来同
罗马人作战。罗马骑兵对付不了这种打法。森普罗尼乌斯召回其骑兵,将其布置在步兵
两侧。此时步兵已呈罗马人惯用的三线密集队形,远离河岸整好队伍。森普罗尼乌斯接
着下令出击。
    罗马的辅助部队(用轻武器、穿轻盔甲,每人持一把短剑及大约七支飞镖)首先与迦
太基军的长矛手与投石手交锋。迦太基人占据上风,因为罗马人早在追赶努米底亚骑兵
时就已经把他们大部分的飞镖扔完了。但是,这场序战历时不长。随着两军重步兵主力
的互相靠拢,双方轻步兵就从重武装部队的队列之间撤出战斗了。
    尽管浑身湿透,寒冷难当,纪律严明的罗马军团士兵仍然英勇奋战。但是迦太基的
重骑兵发起了冲锋,轻而易举地击退了两翼疲惫不堪的罗马骑兵。
    迦太基长矛手与努米底亚骑兵趁机进攻罗马步兵侧翼。马戈及其部下抓住这一战机
冲出埋伏地点,从后方出其不意地攻击罗马人的战线。
    这场腹背夹击,加上战象的正面冲锋,远非罗马人所能抵挡。其两翼崩溃,败兵向
特雷比亚河逃窜,在河边却又遭到骑兵与战象的追杀,致使其士兵大部丧生。然而,战
线中央的罗马步兵却成功地突破了由高卢人把守的那段迦太基战线。约有一万名罗马步
兵逃至普拉森提亚的安全地带。后来这场战役的其他幸存者也来到这里与他们会合。迦
太基军队追到特雷比亚河边为止,然后冒着寒冷刺骨的瓢泼大雨返回营地。
    对汉尼拔来说,这是一次大捷。他这方面的伤亡主要发生在新入伍的高卢人当中,
损失一些这样的新兵对他说来是无足轻重的。但是严寒气候也造成了伤亡。大批人畜因
在作战中被冻伤而致死。战象只剩下了一头。
    公元前218-217年的冬季使大规模作战暂告结束。汉尼拔将休战的大部分时间用来
巩固与波河流域各部落的关系。罗马人现在已意识到,在那块地方当地人大部分都仇视
罗马,他们不可能在那里战胜汉尼拔,因而他们干脆放弃了山南高卢。
    根据罗马法律,新执政官在三月份于罗马选举产生。格奈乌斯·塞尔维利乌斯在亚
得里亚海边的阿里米农罗马基地接管了公元前218年战役的幸存将士。这支残军依靠新
征兵员得到了加强。另一位执政官。盖尤期·弗拉弥尼乌斯,统领由新建军团组成的另
一支军队,驻营地在阿雷提翁。这支军队封锁了预料中汉尼拔必定经过的路线。汉尼拔
的密探不断向他传递情报,使他对罗马人的部署了如指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9.116.2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