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inglesingle,俺师傅过生日啦?!), 信区: Green
标  题: 第六章 坎尼战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r 16 00:47:58 2003) , 转信




  汉尼拔与法比乌斯
    汉尼拔在短时间内接连赢得两次大捷,此时距罗马只有几天行程了。很可能有人认
为他本应进而攻打这座都城,但他却知道得很清楚,罗马的城防坚固,而且只要他向它
逼近,其人民必将群起武装保卫这座城市。他手头又无攻城器械,而没有此种装备要想
恃勇攻城,其成功的可能性实在令人怀疑。
    因此他的决定不是立即攻城而是率领全军长驱直入意大利乡村地带,力图通过争取
罗马同盟国加入他的事业来赢取胜利。
    汉尼拔一路东进,翻过亚平宁山脉,然后折向南,跨过富庶的翁布里亚省与皮塞农
剩军队沿途抢掠,士兵们个个私囊肥足,汉尼拔的金库也得到补充。然而大军所至之处,

没有一个城市向其敞开大门。汉尼拔为自已不能吸引同盟者而感到失望。
    最后,他来到了阿普利亚北部与亚得里亚海岸。他在这里建立了一个设防营地。趁
全军休整之机,他得以从海上向迦太基发回一份有关其军事行动的报告。
    到此时为止,法比乌斯已按罗马教的规定行完全部宗教仪式以确保他在这场力克强
敌的战争中得到神助而取得最后胜利。接着他便出发与塞尔维利乌斯会合,率领四个联
合军团向阿普利亚行进。前进到距迦太基营地不到六英里处,法比乌斯就地建营,并在
营地周围筑以壕沟。正当罗马人在修筑工事之时,汉尼拔将其军队摆成作战阵形向罗马
人发出挑战。然而法比乌斯对此不予理睬。据传汉尼拔曾这样说道:“甚至连这点由战
神马尔斯留传下来的罗马人精神也终于被征服了。他们已经精疲力竭,显然已放弃一切
自诩勇武盖世的威名。”

“拖延家”法比乌斯
    在随后的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中,法比乌斯严格奉行一种谨慎观察的策略,始终避
免交锋。他的一些急于求战的部下给他送了个雅号:“拖延家”。
    法比乌斯的兵员比汉尼拔多,但他们大部分是缺乏经验的新兵,其对手却是迦太基
久经沙场的老战士。
    可是他已经确立起一个军需补给系统,因此他不必象汉尼拔那样不得不派遣部下去
乡村收集粮草。但是法比乌斯的骑兵力量薄弱,而他知道汉尼拔在这方面特别强。此外,

汉尼拔已经由于善施计谋、精于用兵、所向无敌而树立威名,因此法比乌斯决心不拿全
军的伤亡去冒险,而是利用手中这支军队把迦太基人拖得失去耐心,同时防止罗马的同
盟者倒戈投向迦太基人。就这两个目标而言,他是完全成功的。
    在此后的几个月中,汉尼拔试用了他所能用的一切手段力图引法比乌斯出战。他频
繁转移营地,当着罗马军团的面肆意蹂躏沿途地区。他一次又一次地设下圈套,可是都
毫无用处。法比乌斯始终使其部下对汉尼拔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远远地尾随着他,但
就是不上汉尼拔的当,不和他进行较量。
    然而他们却特别注意迦太基军队的落伍士兵,经常袭击汉尼拔正在进行劫掠的那些
小股部队。因此,小冲突时有发生,而罗马人往往因在人数上占上风而得胜。
    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迟迟不打大仗,罗马军民中有许多人开始对法比乌斯奉行的
拖延战术变得不耐烦起来。甚至连副统帅弥努基乌斯也请求他阻止汉尼拔军队在各个省
份普遍进行的劫掠蹂躏。但是法比乌斯却仍然决意要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其拖廷政
策。
    到夏末时分,汉尼拔已到了意大利半岛西侧,开进了肥沃的坎帕尼亚谷地。法比乌
斯尾随他进入了这片平原。但是尽管其部下一再请战,他却坚持按兵不动,命令全军在
一座山上扎营。近处有一条隘道。汉尼拔当初就是通过它进入那片谷地的,他也完全可
以由原路轻而易举地离开那片地方。法比乌斯知道得很清楚,汉尼拔并不想在那个地区
久留;他所希望的是带上他从富庶的坎帕尼亚省所榨取的精华回阿普利亚建立冬营。现
在法比乌斯控制着汉尼拔回兵的必经之路。在这里终于出现了法比乌斯心目中的有利战
机。他分派一支兵强马壮的部队去扼守那条隘道,同时着手制订最佳进攻方案,据此在
迦太基军试图撤离之时对其发起袭击。
    罗马人的这些准备行动均在汉尼拔的严密监视之中。在集中起部队所能携运的全部
战利品与补给以后,汉尼拔准备离开那片谷地并设下计谋要智胜罗马人。夜幕降临时,
他传令出发。根据事先安排,哈司德鲁巴尔率领由轻工兵与轻步兵组成的先遣部队走在
全军之首。这支先遣部队赶着大约两千头公牛。每头公牛的角上都绑着干柴捆。轻工兵
们在预定时间点燃干柴捆并开始把这些牲口赶上隘口附近的陡坡。这些陡坡直上另一个
山峰,与法比乌斯的山顶营地遥遥相望。那些牲口为火焰所激怒并受到哄赶者们的驱使,

迅速而无一定路线地向山上猛跑。
    那支扼守隘道的罗马分遣队看到了这些神秘地向山上移动的火光。不出汉尼拔所料,

其指挥官以为迦太基军正在设法绕过隘道翻过山去。罗马人马上离开其阵地,迅速从隘
道运动到对面山脊的制高点,打算挡住迦太基人的去路。当他们发现这些火光竟发自牛
头时,不禁大为惊愕。哈司德鲁巴尔趁机率轻步兵从黑暗中杀出来,把罗马兵打得狼狈
溃逃。
    汉尼拔却早已催动全军,此时正大步走过无人把守的隘道。
    在罗马军营里。法比乌斯被卫兵叫醒。他们向他报告在对面山坡上发现火光。果然
不出汉尼拔所料,法比乌斯识破这是对方在用计,因而决心不为其所蒙骗。然而,又如
汉尼拔所料,他虽知其为计,却并不明白其中的用意所在。这是罗马人的不幸。
    由于不肯冒险夜战,而且又不想落入圈套,法比乌斯依然按兵不动,同时派人加强
壕沟、围栅的防守。
    待到次日天明,他才发现迦太基人早已远走高飞了。
    自此以后,两军又回复到原先已形成的老格局。
    汉尼拔绕道返回阿普利亚,沿途烧杀劫掠。法比乌斯紧随不舍。眼看冬季就要来临,

汉尼拔赶尽杀绝了格鲁尼翁镇的居民,在那里建起了冬营。他在镇内外修筑了工事,以
防遭到可能的袭击。罗马人就在附近扎营。
    此后不久,法比乌斯返回罗马,据说是去参加若干祭神仪式,也许实际上是去接受
元老院的质问。
    在他离开罗马之时,他把军队的指挥权移交给了弥努基乌斯,建议他继续执行拖延
政策。然而弥努基乌斯不赞成这种政策。他决心要寻找机会与迦太基人决一雌雄。
    第一次格鲁尼翁战役
    与此同时,汉尼拔已开始采取有步骤的行动为过冬征集足够的补给品。哈司德鲁巴
尔奉命率领四千士兵远出搜寻粮草,而全军约三分之一的人员则去近处田野里收割成熟
的庄稼。余下的兵力被用于保护在附近一带搜索粮草的人员。汉尼拔已得知罗马阵营中
换了主帅。他希望弥努基乌斯会急于求战。
    于是他带领迦太基军的主力离开格鲁尼翁镇,在更加接近罗马人的地方建立营地。
那天夜晚,他派出大约两千名轻武装士兵占领了两军营垒之间的一座小山。第二天早晨,

弥努基乌斯派出一支人数更多的部队把迦太基人赶下山,自已在那里建了一座新营。
    连续几天,两军均在原地按兵不动。汉尼拔知道自己兵力不如对方,现在也象法比
乌斯那样在等待战机。战事的发展与他的预料并不完全一样。尽管敌营离他这么近,但
是迫于常年在国外生活,他无法放弃他为过冬搜集食品补给的计划。因此,他把手中的
剩余兵力一分为二,把其中的一半派出来收集粮草。弥努基乌斯立即率兵出营向汉尼拔
挑战。
    他派出一支由骑兵与轻步兵组成的分遣部队去杀伤汉尼拔的征粮人员,而用其大部
分兵力攻打迦太基人的大营。汉尼拔受到紧逼,好不容易才抵挡住罗马人的攻势。
    正在此时,哈司德鲁巴尔带领他的四千人回营交差了。汉尼拔遂突围出去,要与罗
马人进行一场野战。弥努基乌斯主动撤退。黑夜来临时,汉尼拔返回格鲁尼翁镇,因为
那里集中了他的大部分给养。
    他要对其加强守护以防罗马人前来袭击。
    弥努基乌斯获得“大捷”的消息带着大量的夸张成分传到了罗马,引起了公众对法
比乌斯及其拖延政策的更大不满,人民采取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行动,把弥努基乌斯也选
为独裁官,使他拥有与法比乌斯平起平坐的权力。这种做法自然完全违背了传统的罗马
政策。根据这个传统,罗马在紧急情况下指定一人为独裁官,目的在于确保由他单独负
起全部责任。法比乌斯重返军队之时,两位独裁官达成协议,把全国兵力分为两半。然
后,这两支罗马部队在相距对方一英里半的地方各自建立营地。

第二次格鲁尼翁战役
    汉尼拔这次设下了圈套。在他和弥努基乌斯之间横着一座山。他决定攻占这个山头,

深信弥努基乌斯又会趁机进袭。山地高低不平,有不少理想的隐蔽场所。在攻山行动前
的那个夜晚,汉尼拔派出大股分遣部队埋伏在各战略点。然后,天色大亮,在罗马人看
得一清二楚的情况下,他率领其轻武装部队攻取山顶。弥努基乌斯毫不迟疑,立即派遣
轻步兵出击。他本人迅速率领骑兵与重武装军团随后出发。这正合汉尼拔的心意。汉尼
拔也把他的全部兵力投入战斗。正当两军激战之时,汉尼拔发出信号。伏兵一涌而出,
冲向罗马军队两翼。要不是法比乌斯保持警觉,弥努基乌斯必将全军覆没。他已预先向
战地前进并及时赶到救下了弥努基乌斯。汉尼拔遂收兵回营。
    这次的教训是显而易见的。罗马军队深知是法比乌斯救了弥努基乌斯。正如波利比
乌斯所说,罗马人民也“在明显而不容置辩的实例中看清了轻举妄动、虚张声势系一介
武夫所为,而高瞻远瞩、冷静谨慎、老谋深算才是将帅本色。”弥努基乌斯本人认清了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从此以后对法比乌斯唯命是从。

新执政官
    法比乌斯与弥努基乌斯被指定任独裁官六个月。
    公元前216年初,他们的任期届满,于是便交出了权力。兵权转由塞尔维利乌斯及
年迈的阿提利乌斯·雷古卢斯这两位执政官执掌。雷古卢斯是弗拉弥尼乌斯死后被任命
的。此后不久举行了罗马一年一度的选举。新当选的执政官兼罗马军队的联合统帅是卢
基乌斯·艾弥利乌斯·鲍卢斯以及凯尤斯·泰伦提乌斯·瓦罗。艾弥利乌斯是个贵族,
瓦罗是个平民,他们的性格恰如其出身一般各不相同。
    新执政官们不急于立即同野战部队一起征战。
    而是让老执政官继续行使指挥权。两军都据守在冬营里,没有什么重大军事行动,
但是小冲突却数不胜数,这就使大部分罗马士兵获得了一些可贵的经验。
    到五月底、六月初,汉尼拔的补给品开始发生短缺,他才出营活动。显然,在春季
的那几个月里,他把大量时间用来提高他部队的战斗力。他的大多数战士已用前两年打
胜仗时缴获的罗马精良武器武装了起来。他也许还趁此机会按罗马步兵的各种战斗队形
与战术对自已的步兵进行了操练。作为一代名将,他不可能认识不到,与迦太基步兵作
战时通常采用的深长、密集的方阵相比,罗马军队的战斗队形使他们有可能获得高得多
的机动灵活性。

向坎尼前进
    可能在公元前216年的6月初,汉尼拔发现了一个解决其补给问题的机会。他得知,
在阿普利亚平原尽头的一座叫做坎尼城的城堡里,罗马人储有大量的粮食与物资,但那
里的守备却很薄弱。他出其不意,在罗马人发觉他的动向之前占领了坎尼。这在罗马人
中间引起了极度惊恐,不仅是因为丢失了给养,而且还因为坎尼的位置处于一个富庶的
农业区的中央,那里的早季作物眼看着就要成熟了。
    此后不久,艾弥利乌期与瓦罗来到野战军中接管军权,此时罗马人民都迫切要求与
迦太基人一决胜负。这两位执政官明白,国民都盼着他们一有良机就作此决战。于是他
们率领大军直去坎尼搜索汉尼拔。行军两天以后,他们发现汉尼拔就驻扎在坎尼城附近。

    迦太基营地位于一片开阔的平原之上。艾弥利乌斯担心这样的地形特别适合于汉尼
拔的骑兵作战。
    他认为罗马军应该在附近的山上扎营。然而,瓦罗却想把营地设在更靠近迦太基人
的地方。作为折衷办法,他们在卡努西翁扎营,那里地处平原,距汉尼拔的营地约六英
里。次日,轮流行使指挥权的制度使瓦罗有权指挥军队。他不顾他那位同僚的反对,命
令部队转移到更加接近迦太基人的地方,希望这样做可以诱使汉尼拔出战。
    汉尼拔接受了挑战。他一边指挥其主力部队排成作战队形,一边用轻步兵与骑兵部
队攻击行进中的罗马军。双方打得不分胜负直至天黑,遂各自收兵。
    翌日,轮到艾弥利乌斯行使指挥权。他决定不再把部队派遣回到山中去,因为迦太
基人现在距他只有三英里,他怕在行军中遭到对方袭击。最后他把全军分为两部分,派
大约三分之一的兵力渡过附近的奥菲杜斯河去建立新营。这将使罗马军有可能对迦太基
的征粮队发挥威摄作用,同时自己也可以征集一些粮食。余下的三分之二兵力则用于据
守瓦罗业已建立的老营。

战前准备
    无论是罗马军还是迦太基军都在为会战作准备。
    两军统帅都向全体将士训了话,激励大家奋勇作战。
    两天以后,汉尼拔在河边摆开作战队列,可是未能诱使艾弥利乌斯出战。既然罗马
人不出老营,汉尼拔随即派遣其部分努米底亚骑兵去骚扰从罗马新营外出到河边取水的
小股人员。据波利比乌斯记述,瓦罗“怒火中烧,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急欲开战,士兵们
也迫切希望打一仗,并因为迟迟不战而感到焦躁。”
    次日(公元前216年8月2日)是瓦罗执掌兵权的日子。那天拂晓,他留下一支数量可
观的警戒部队守卫两座大营,带领其余部队行进到奥菲杜斯河左岸附近(关于这场会战
的旧址究竟在河岸的哪一侧,历史学家众说不一;左岸说似乎与古代记述更吻合一
些。),面向南方摆开阵势。汉尼拔早有所准备,此时已在指挥军队于左岸背水朝北进
入战斗位置。
    双方各有多少兵力今天已无从确知,古书上也众说纷纾现在我们清楚的是罗马军在
人数上占有巨大优势,其列入战阵的兵员组成大约为步兵六万六千人,骑兵七千人。留
守营地的罗马军约有一万人。汉尼拔可能有大约三万二千步兵与一万骑兵,余下大概有
五千人守卫大营。
    汉尼拔显然为这场战役作了好几天准备,制订了一项旨在抵销罗马军巨大数量优势
的作战计划。
    在他的战线前列,他部署了他的巴利阿里籍投石手与轻长矛手,以他们为散兵。在
其主战线的左翼是由其胞弟哈司德鲁巴尔率领的伊比利亚与高卢骑兵。
    哈司德鲁巴尔恰好从西班牙来此探望兄长。他们旁边是半数的非洲重步兵,现在已
用前几场战役中缴获的罗马武器武装起来。再旁边,在战线中央,交替排列着穿紫边白
麻布短军服的伊比利亚步兵与惯于几乎裸体作战的高卢步兵单位(我们虽无确证,但是
此时汉尼拔显然已经吸取了罗马棋盘式方格阵形的若干特点)。他们旁边是另一半非洲
步兵,处在右翼的是努米底亚骑兵。布好战阵以后,汉尼拔命令中路的伊比利亚与高卢
步兵向前挺进,致使其战线中段呈弓形前突。汉尼拔的指挥位置在其部队中央。
    瓦罗的军团还是采取罗马人惯用的三线战斗编队,罗马骑兵在右,其盟国的骑兵居
左。轻武装部队也按常规部署在主战线前方。但当瓦罗发现迦太基军利用河湾地形至少
使其左侧面得到保护,他也开始改变自已军团的队形,使其战线缩短,以此与汉尼拔的
战线相匹敌,他把各中队的正面收拢以加长其纵深,并使行列之间的距离缩校经过这些
改变,罗马军各中队实施机动的余地大大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变得过于狭窄。这
使罗马军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他们是以一种完全生疏的新队形进入战斗的。

坎尼战役
    瓦罗现在命令全军出击,战斗于是开始。当罗马军团快要冲到迦太基主阵地时,两
军散兵从战线的空隙中后撤。双方骑兵遂开始冲锋。在迦太基军左翼,哈司德鲁巴尔率
领的西班牙与高卢骑兵很快就压倒了冲向前来的罗马骑兵。罗马骑兵大部被杀,其残部
沿河道受到追歼。
    在迦太基战线右翼,数量居于劣势的努米底亚骑兵勇敌罗马军左翼骑兵,双方的战
斗不分胜负。
    战线中段,集结起来的罗马军向较为薄弱的伊比利亚、高卢步兵战斗线推进。高卢
兵与伊比利亚兵缓慢后退。他们的凸形战线先恢复平直,然后又变成凹形。随着迦太基
战线的后撤,越来越多的罗马士兵向中心涌入。这正是汉尼拔所希望的。罗马军挤作一
团,连挥动武器都有困难。就在此时,他们发现左右两侧的重武装非洲步兵突然包围他
们的两翼并向中央压迫。
    在此同时,哈司德鲁巴尔及其凯旋的骑兵显然已绕过罗马全军,从背后攻击与努米
底亚部队相对的罗马左翼骑兵。罗马骑兵落荒而逃,努米底亚骑兵策马追击。哈司德鲁
巴尔则急急赶去从后面攻击落入圈套的罗马军团,切断其退路。罗马人虽然勇气不减、
奋战不息。结果还是成千上万地遭到杀戮。
    坎尼战役就此结束,罗马军战死沙场的步兵多达四万,骑兵也有四千,留守罗马大
营的一万士兵全数被擒。霍尔沃德在《剑桥古代史》中写道,这是“汉尼拔的最高成就。

它以其时机选择上的无比精确,骑、步兵战术的高度协调,表现出它是古代战争史上一
个无与伦比的军事艺术典范。”
    侥幸脱逃的罗马人不到一万五千名。其中之一正是瓦罗。他的蹩脚战术使汉尼拔事
半功倍。死者之中有艾弥利乌斯、一大批下级军官以及八十名元老院议员。这支迄此为
止罗马史上最庞大的野战军就此毁灭。为了歼灭这支野战军,汉尼拔付出了死伤近八千
人的代价。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9.116.2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3.1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