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ingle形象代表,以信立爱), 信区: Green
标  题: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小传(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an 29 19:38:59 2003) , 转信

 
作者:Mars

近六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历史创造了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名将,在他们中间那些
最为萃灿的将星之中有三个人来自于苏联,他们是朱可夫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和罗科
索夫斯基元帅。在我的《东普鲁士战役》一文中,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将担任十分重要的角
色,所以我想在开始我的正文前,先写一篇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小传。

罗科索夫斯基是属于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将领。在二战结束六十年后的今天,在俄罗斯
最广为人知的二战苏军将领就是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很遗憾另一个著名的将领华西列
夫斯基元帅似乎被人遗忘了。当代的俄国历史学家认为罗科索夫斯基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从
不犯错误(Mars注:这应该理解为他从不犯那种“致命的”错误,我将会提到,他打过败
仗),他打赢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战役,同时作为一个军人,他恪守军人的道德,他十分关
心和体贴他的下属,他身上没有另一个苏联著名将领朱可夫的所有的那种粗暴和一切以个
人为中心的毛病,比如如果由罗科索夫斯
基指挥柏林战役,就绝不会发生在泽洛高地的那种惨重损失。所以在他更能得到苏军上下
的普遍尊重。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被认为是“具有朱可夫的能力却没有朱可夫的缺点,如果
能掌握朱可夫所具有的权力,他的作为当不在朱可夫之下。”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曾组织德国高级将领们纂写他们在二战中的经历,当向他们问及谁是
苏联最杰出的战地指挥官时,绝大多数德军将领所提出的名字是罗科索夫斯基。当代最著
名的二战东部战场专家 David Glantz 上校在他的著作中对苏德双方将领的态度都相当严
厉,即使对于著名的朱可夫和曼斯坦因都时有微词,但他对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则推崇备至
。象这样同时得到各个方面很高评价的将领是不多的,天知道我曾发现有多少名声很大的
将领事实上只不过是“国内英雄”而已。

我并不指望通过这篇短文能使大家全面的了解罗科索夫斯基的军事生涯,这远超过了我的
能力,我也没有那么狂妄。而且我也不准备详细写他的那些著名的战役如斯大林格勒、库
尔斯克和白俄罗斯,已经有太多的人写过这些题材了!我将把重点放在苏德战争初期的那
些艰难的日子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那些不那么为人所知的战役,如果有人在读了我的短
文后,能对六十年前的那次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争和对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将道有一
些了解的话,我就十分满足了。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于1896年12月21日出生在 Velikie L
uki ,他的父亲是波兰人,在当地铁路系统担任一个小职员,他的母亲是俄罗斯人。和许
多苏联二战名将一样,他的家庭没有任何军事传统,比如朱可夫的父亲是一个鞋匠,华西
列夫斯基的父亲是一个乡村神甫。波兰父亲使得罗科索夫斯基终其一生说的俄语带着波兰
口音,但除此以外,他的家庭已经是彻底俄罗斯化了,所以罗科索夫斯基终身认为自己是
俄罗斯人,但尽管并非出于他的本意,他身上的波兰血统仍将在给他的生活带来影响,并
带来很不令人愉快的结果。

在罗科索夫斯基少年时代,并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出他具有任何军事上的才能,直到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爆发才使他进入了这个领域。在战争中罗科索夫斯基志愿从军,他加入了俄国
第五骑兵师第五“Kargopolsy”龙骑兵团,在三年中,他从一个列兵逐渐被提升为军士,
最后得到了尉官的军衔,其间他受伤两次,并先后获得俄国第四、第三、第二级“圣乔治
勋章”,离一个俄国军人所能获得的最高奖励全套“圣乔治勋章”只差一级而已(顺便说
一句,布琼尼是在一战中极少数获得全套一、二、三、四级“圣乔治勋章”的俄国军人之
一)。

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后,罗科索夫斯基选择参加了红军,他在红军中第一个职务是骑
兵连长,到1921年俄国内战结束时,他已经担任了第35独立骑兵团团长,在内战中
他受伤两次并两次获得“红旗勋章”。

在内战结束后被大量裁减的苏联军队中,罗科索夫斯基很快崭露头角,他的职务也迅速得
到提升,1929年苏联和中国在东北进行了一场短暂的战争,在这场为了维护沙俄政府
从中国非法夺取的利益的战争中,担任第五骑兵旅旅长的罗科索夫斯基再次表现出色,于
是在1930年他升任第七骑兵师师长,当时他手下的第二骑兵旅旅长就是朱可夫。就是
从这个时候起,这两个伟大的军人开始了他们持续终生的友谊。

在短暂地在远东担任第15骑兵师师长以后,罗科索夫斯基于1936年被提升为第五骑
兵军军长。

年轻而有能力的罗科索夫斯基似乎前程似锦,但斯大林发动的肃反运动开始蔓延到军队之
中,1937年8月17日,罗科索夫斯基被捕。在这场使得那么多优秀军人丧生的斯大
林肃反之中,罗科索夫斯基能幸免一死,也许是由于他的运气,也许是由于他的骑兵出身
,斯大林对骑兵军官们有一种偏爱,也许这是斯大林对罗科索夫斯基手下留情的原因。

不管怎样,在监狱中呆了近三年后,罗科索夫斯基忽然被告知对他的起诉被撤销了,他于
1940年4月被释放。出狱后,在短暂地担任了第五骑兵军军长后,他于1940年1
0月奉命接任新组建的第九机械化军军长。

众所周知苏联于30年代后期放弃了大规模使用机械化部队的想法,但随着德国装甲部队
在波兰和法国的杰出表现,使得斯大林重新认识到机械化部队的重要性,于是他下令重新
组建20个机械化军,每个机械化军将拥有1031辆坦克,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后来战
争时期苏军一个坦克集团军的坦克数量!而且并非偶然的,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担任
第一批坦克部队指挥官的大多数出身于骑兵部队。

罗科索夫斯基的第九机械化军属于基辅特别军区,由于斯大林认为如果和德国发生战争,
乌克兰将是德军的主攻方向,所以苏军在这里部署了最雄厚的兵力。第九、第22机械化
军(属于第五集团军),第四和第15机械化军(属第六集团军),第16机械化军(属
第12集团军),第八机械化军(属第26集团军),以及属于方面军预备队的第19和
24机械化军都部署在乌克兰。在边境上苏联部署了第四机械化军(1000辆坦克,其
中460辆是T-34和KV),第15机械化军(900辆坦克,其中160辆是T-
34和KV)和第22机械化军(700
余辆坦克,其中52辆是T-34和KV)。罗科索夫斯基的第九机械化军和Feklenko的
第19机械化军被部署在第二线。由于41年苏军的换装计划正在进行中,新式的T-3
4和KV开始装备部队,但由于苏联生产能力的限制,苏军只能优先装备部署在过境线上
的部队(Mars
注:从上面国境线上各个机械化军的坦克配备情况上看,即使 这些一线部队也远没有完成
换装计划),那些处于二线的机械化军得到的只是那些从一线上淘汰下来的坦克,有许多
由于不再生产,部队甚至没有零部件储备!到1941年6月,罗科索夫斯基的第九机械
化化军(辖第20和35坦克师,第131摩托化步兵师)和Feklenko的第19机械化军
各有坦克约1000辆,但这些坦克全部是T-26、BT-5和BT-7,没有一辆T
-34或KV!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这一天,罗科索夫斯基原来打算去钓鱼,战争使
得他的休假计划落空了。战争的第一天,罗科索夫斯基发现他和莫斯科、基辅甚至和他所
属的第五集团军的联络都被切断了,他后来回忆到在战争第一天除了在凌晨4点接到过第
五集团军的一个电话,命令他打开预先准备的装有作战计划和部队运动路线的一个信封,
除此以外他没有接到任何一个命令。但问题是这个信封只有在得到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
元帅亲笔签署的命令后,他才有权力打开这个信封,第五集团军的单独命令是无效的。但
出于一个军人的敏锐感觉,罗科索夫斯基意识到现在一分钟都不能耽搁,他决定自己承担
这个责任,下令打开这个信封,并命令部队开始集结。22日1400时,第九机械化军
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开始向前线进发,罗科索夫斯基回忆到“部队井然有序,唯
一的问题是后勤方面,我几乎没有任何弹药和燃料储备”。在第一天里,第九机械化军的
主力前进了大约50公里,而第131摩托化步兵师更是前进了100公里!颇有讽刺意
味的是当第131摩步师于6月23日上午和第五集团军总部取得联系后,该师立刻被调
往前线堵漏。6月24日,罗科索夫斯基的主力抵达集结地点。

在他的回忆录中,罗科索夫斯基并没有提及这次急行军给他的坦克带来的损失,但据统计
直到1943年,由于坦克的质量问题(尤其是那些旧式坦克)和保养修复工作的问题,
急行军100公里将使得大约50%的苏军坦克因机械故障而退出战斗。

当时苏军的形势是十分险恶的,在边境的苏军在德国伦德斯特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的
打击下崩溃了,通往内地的道路已经被打开,而苏军二线部队还没有完成部署,十分有可
能在苏军完成二线防御前,德军已经冲向基辅。为了防止这个危险,苏联西南方面军司令
基尔波诺斯上将决定以第九和第19机械化军在 Dubno 地区向德军发动反击, 无论是要
执行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有关发动反攻击败德军攻势的不切实际的命令,还是要争取时间完
成二线部队的部署,这个反击都是十分重要的。就这样罗科索夫斯基于26日接到了反击
的命令,第九机械化军将在27日发动这个攻势,而在南部的第19机械化军则在26日
率先向北进攻。这将是罗科索夫斯基在二战中的第一战。

Feklenko的第19机械化军于26日发动的反击,迎面撞上了德国第11和13装甲师,
仅仅一天时间,这两个德国装甲师就彻底打垮了第19机械化军,迫使其向后退却。27
日,在南部,罗科索夫斯基的第九机械化军开始向北进攻,刚刚打垮了第19机械化军的
德第13装甲师反应非常快,结果使得罗科索夫斯基在二战中第一天的战斗非常灰头土脸
,他的部队不但没有成功地突入德军防线,反而在每一处地方都被打了回来,他的部队损
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罗科索夫斯基感觉到他的攻势没有成功的希望,他向第5集团军司
令Potapov将军要求转入防御,但他得到
的答复是命令他“不惜任何代价”的继续他的反击,象世界上所有的名将一样,死板地遵
守命令不是罗科索夫斯基的特点,在认为继续进攻等同于自杀的情况下,他毅然决定不照
命行事,他精心地组织了他的炮兵,组成了一个陷阱,6月28日,在第九机械化军少量
坦克的引诱下,德国第13装甲师一头载进了这个陷阱,结果正如 David Glanz 上校所说
“也许是开战以来第一次,一个德国装甲师被引入了苏军密集炮兵的打击下,损失惨重”
,从此直到7月初,罗科索夫斯基的第九机械化军遭到德国第13和14装甲师的轮番进
攻,但他的防线几乎是牢不可破!

正是由于苏军的反击,和我以后会提到的“卢金集群”的顽强防御使得德国南方集团军群
的进攻速度大大低于在北部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战线在7月甚至一度稳定了下来,这个
情况将给战争的进程带来重大影响。

1941年7月,苏联最高统帅部已经意识到德军的主攻方向是在战线的中部,为了加强
这个方向的指挥,苏联最高统帅部开始向这个方向上派遣更多的兵力,而一些在战争初期
表现出色的将领也被派往中部战场,罗科索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他于7月15日奉命离
开乌克兰前往莫斯科,等待他的是斯摩棱斯克大会战!

在计划对苏联的入侵时,从希特勒到德国高级将领们并没有将苏联当作一个过于危险的对
手,这可能是由于战争开始以来一连串的胜利给德国人带来了极大的自信,而基于第一次
世界大战中俄国的表现和苏军在对芬兰的战争中的拙劣表现也使得德国人更不把其看在眼
里。因此德国的入侵计划是建立在这样两个假设上:苏联国内局势不稳定即所谓“只要推
一下,这座纸房子就会倒塌的”和苏联还来不及建立起足够的预备队。所以希特勒决定以
一场闪电般的攻势打败苏联,他决定把重点放在歼灭苏军有生力量上,以装甲部队为主的
“闪电战术”,将在苏军能把部队撤入苏
联国土纵深前歼灭他们。以希特勒对苏联的了解,只要达成这点,苏联就会如一战时那样
崩溃,各个少数民族会要求独立,苏联共产党政权会倒台,而苏联内部各个不同的政治势
力之间会爆发内战。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希特勒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明确地表明,这次
战役的重点是消灭苏军的主力,而苏联内地目标如莫斯科不是首要目标,应该说有些德国
将领如古德里安对此有不同看法,但这只是基于如何才能给予苏联更好的打击的不同观点
而已,并没有上升到几个月后的那种严重冲突,更没有达到许多德国将领在战后所声称的
那样原则性的分歧,到那时有太多人急于
证明自己是一贯正确的,而一起都是希特勒的错!在1941年6月,德国高级将领们对
苏联的看法和希特勒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而很不幸在这里德国人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
。他们低估了苏联作为一个国家的凝固力,同时即低估了苏军现有的力量也低估了苏军对
军事灾难的承受能力,这样的战略上的错误将使得德国人付出他们所承受不起的代价,而
许多德国人是在斯摩棱斯克第一次意识到这点的。

7月初,对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来说,一切都十分顺利,明斯克已经落入了他们手中,整
整3个苏联集团军(第三、第四和第十集团军)在明斯克西部陷入重围。属于中央集团军
群的两个装甲集群,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和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将消灭被围苏军的
任务交给步兵,他们指挥的德国装甲部队(第三装甲集群在北,第二装甲集群在南)不给
退却中的苏军以任何喘息的机会,迅猛地向苏军后方自古以来是莫斯科门户的斯摩棱斯克
冲去。

对于苏联来说,斯摩棱斯克是必须确保之地,德国人在白俄罗斯的胜利,对于斯大林和苏
联最高统帅部来说,产生了两个作用,首先苏联刚刚开始全国动员,他们十分担心在苏联
完成将全国转入战时体系,完成预备队组建和将西部工业迁移到东方以前,德军就攻到莫
斯科,为了防止这个威胁,必须将德军阻挡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另外战争初期的惨重损失
,仍未使得斯大林意识到德军在战术和训练上所占的巨大优势,他仍认为目前的失利是某
些前线指挥官指挥不力的结果,因此他下令枪毙了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将军,同时他下
令立刻对德军的装甲矛头组织反击。

在苏联最高统帅部的直接指挥下,从7月1日起,作为原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第19、2
0、21和22集团军开始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占领阵地,而德国人对这些部队的存在几乎
是一无所知,更会令德国人惊讶的是战争开始后,苏联组建的第一批新集团军第24和2
8集团军也开始前往斯摩棱斯克。

如果说德国人严重低估了苏军预备队的数量的话,苏联最高统帅部则严重低估了德国装甲
部队前进的速度,在7月的第一个星期,在苏军完成部署以前,德军第二和第三装甲集群
已经接近了斯摩棱斯克。这样在双方都有些猝不及放的情况下,苏德两军在斯摩棱斯克地
区猛烈相撞。

苏军的第一次反击发生在7月6日,两个苏联机械化军(第五和第七机械化军,各有坦克
1036辆)在第二和第44步兵军的支援下,忽然打击在德第二和第三装甲集群的接合
部上,古德里安和霍特几乎是震惊地发现竟有如此大规模的苏联坦克部队出现在他们面前
,俄国人怎么还会有这么多坦克!!!

在接下来的5天中,以苏联第五、第七机械化军和第二、第44步兵军为一方,以德第三
装甲集群第七、第12、第20装甲师和第20摩托化师、第二装甲集群第17和第18
装甲师为另一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坦克大战,7月11日这场坦克战以德国人的取胜而
告终,苏第五和第七机械化军被迫向后方退去,战场上留下了830辆被击毁的苏联坦克


取胜后的德第二和第三装甲集群开始以斯摩棱斯克为目标挺进,一个巨大的钳型攻势已经
成形了。以斯摩棱斯克为中心,北面的“钳子”由第三装甲集群组成,该集群由南往北的
部署为第20摩托化师、第七装甲师、第12装甲师、第900“李尔”装甲旅和第20
装甲师。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构成了南边的“钳子”,由斯摩棱斯克往南分别是第2
9摩托化师、第18装甲师、第17装甲师、党卫军“帝国”师、“大德意志”团、第十
装甲师和第三装甲师(师长就是著名的莫德尔将军)。

当发现德军有在苏军完成部署以前攻占斯摩棱斯克时,苏西方方面军司令铁木辛哥元帅立
刻下令加强负责斯摩棱斯克正面防御的第20集团军的兵力,刚刚抵达的科涅夫将军的第
19集团军几乎是刚下火车就被拆散了补充给第20集团军,因此在后来德国人宣称在“
斯摩棱斯克口袋”中装有苏联第16、19和20集团军,而在苏联的军事地图上第19
集团军一直在包围圈以外,从理论上说,双方都正确,几乎全部的第19集团军兵力都先
后补充给了第20和16集团军,第19集团军司令科涅夫几乎成了一个“无兵司令”,
他的司令部确实一直在包围圈外。铁木辛
哥元帅采取的另一个措施是从7月13日开始,以第四和第13集团军共20个师的兵力
向古德里安的右翼发动了一个反击,古德里安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称其为“铁木辛哥攻势
”。

但这个所谓的“铁木辛哥攻势”是由两个已经“残废”了的集团军发动的,那听起来让人
印象深刻的20个师,实际上每个师不过3000人而已,这个攻势仅仅拖住了古德里安
将军的一个装甲师第四装甲师和少量步兵单位,对第二装甲集群的前进几乎未产生任何影
响。

当古德里安和霍特发现了苏第20集团军的防御阵地后(Mars注:在这里苏军第一次使用
了喀秋莎火箭),他们并没有从正面强攻,而是以两个漂亮的迂回动作(Mars注,从地图
上看他们划了两个非常漂亮的弧形),从两翼绕过了第20集团军的阵地,直接扑向斯摩
棱斯克。

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的动作尤其迅速,7月15日该集群的第29摩托化师首先攻进
了斯摩棱斯克市区,在回忆录中古德里安指出第29摩托化师最终于16日攻克了斯摩棱
斯克,这个说法不正确,41年的斯摩棱斯克是一个大约有15万居民的城市,该城被 D
nepr 河分为两部分, 大约三分之二的市区在河的南部,包括了老城,大部份居民区和商
业区,三分之一在河北部,主要是工厂去,德第29摩托化师于16日攻占的只是城市的
南半部。

对于苏军来说,Dnepr 河上的桥梁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是绝对不能允许落入德军手中的
,同时在没有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批准,守桥部队是没有权力炸掉这些桥梁的,但15日负
责保卫这些桥梁的苏军指挥官失去了和上级的一切联系,现在怎么办?如果不炸桥,德军
随时会出现,如果炸桥,没有命令自行其事会被枪毙的!最后显然那个苏军指挥官认为保
证德军无法使用这些桥梁要比保住自己的性命重要,于是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他下
令炸毁了 Dnepr 河上的桥梁 (Mars注:可惜我没有查到这个苏军守桥部队指挥官的姓名
,但多么勇敢的人!),由于这些桥梁的被毁,古德里安的攻势暂时停顿了下来,但这个
停顿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事实上也就是大约一天而已,现在在古德里安的装甲矛头前面
只有卢金将军和他的第16集团军了。

卢金将军在苏德战争中的表现犹如一颗光芒四射的流星,罗科索夫斯基对他的评价很高,
如果不是命运的安排,他本来是可以更大的作为的。事实上,自战争爆发以来,卢金已经
创造过一个奇迹了。6月26日,担任西南方面军预备队第16集团军司令的卢金将军接
到命令他的第16集团军将转给西方方面军,集团军将立刻向斯摩棱斯克地区出发。这一
天,他来到了重要的铁路中转站舍佩托夫卡,指挥他的部队上火车向新目的地进发。这时
他惊讶地发现前线的情况是一团糟,前线各个部队的指挥官明显地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
道路上挤满了向后方逃难的平民和毫无秩序的溃退的部队。作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和后勤补
给中心的舍佩托夫卡的前方已经没有任何有组织的部队存在了。当时卢金的任务是迅速赶
到斯摩棱斯克去,他的司令部已经上路了,他身边只有副官和几个卫兵,他没有通讯系统
和上级及友邻部队建立联系。尽管如此,卢金迅速地下了决
心,首先他下令还没有上路的第16集团军部队立刻下车,这样他手头有了第五机械化军
所属的第109摩托化师和第57坦克师的第116坦克团,他以这些部队为核心开始在
舍佩托夫卡建立了一条防线,然后他下令打开在舍佩托夫卡的各个军用仓库(Mars注:以
军法而言,他是绝对没有这个权力的),接着他派人到公路和铁路上去,拦截那些后退的
被打散的部队,他将这些部队组织起来,给他们指定指挥官,向他们分发粮食,武装他们
,然后命令他们反击或者在原地坚守。于是奇迹般的,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在几天中
成型了,并且在接下来的10余天里,他
们打退了德军所有突破企图,当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得知原本应该在斯摩棱斯克的卢金将军
竟然还在这里,而且他用一支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部队守住了这一段重要的防线时,不由又
惊又喜,于是先是西南方面军司令部,接着甚至苏联最高统帅部,都开始把这支卢金将军
指挥的部队称作“卢金集群”。

在乌克兰的作战告一段落后,卢金将军启程前往斯摩棱斯克。他是在7月15日抵达该地
,立刻他得知德军已经占领了斯摩棱斯克南部,而 Dnepr 河上的桥梁已经被炸毁, 在战
后的回忆录中,卢金将军说他在刚刚得知这个消息时大怒“哪个混蛋胆大包天,竟敢在没
有命令的情况下炸掉桥梁?”,但当他了解了当前的形势和他手中的兵力后,他不由自主
地对自己说“感谢上帝,幸亏这些桥梁被炸掉了!”

第16集团军的任务是保卫斯摩棱斯克,并保证西方方面军和在斯摩棱斯克西部的第20
集团军的联系畅通。如果斯摩棱斯克失守,不但是前往莫斯科的通道被打开,而且第20
集团军和后方的一切联系都会被切断,整个集团军10多万人将全军覆没!

当卢金将军抵达斯摩棱斯克时,他手头名义上有第23机械化军和第32步兵军两个军,
但第23机械化军只是一个空壳子,除了军部和少量直属部队以外一无所有,第32军则
只有两个不满员的步兵师:第46和第152师,这样合起来卢金手头大约只有相当于一
个多师的兵力,他没有坦克而且他的炮兵少得不值一提。同时由于对德军推进速度之快准
备不足,斯摩棱斯克市内几乎没有构筑工事,虽然临时组建了2、3个由工人组成的民兵
团,但问题是卢金几乎没有任何武器来武装他们!卢金后来回忆7月15日是他一生中最
为艰难的日子,德国人最迟也会在17日发动总攻,而他手头上几乎没有任何部队可以阻
挡他们!在似乎一切都已经绝望的时候,奇迹发生了。

16日凌晨正在视察前线的卢金忽然发现一支部队全速赶来:原属第19集团军的第12
9步兵师奉命前来增援第16集团军,全师共3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齐装满员!第12
9师的及时抵达对于卢金来说是喜从天降!他立刻将这个师部署到预料中德军的突破方向
。在16日一整天里,卢金迅速依托工厂区的建筑物,建立起了防线。

7月17日,古德里安向斯摩棱斯克发动了总攻,第18装甲师和第29摩托化师强渡了
Dnepr 
河向卢金的防线猛攻, 对于古德里安来说现在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但就在这短短的
“一步”之间,站立着顽强的卢金,他的部队将每一座建筑物和每一个高地都变成了几乎
无法攻克的堡垒,缺乏步兵支援的德国装甲部队在这里损失很大,在7月17和18日两
天里,在斯摩棱斯克的战斗之残酷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到18日夜晚来临时,卢金的第1
6集团军几乎一步未退,德国第18装甲师快“打光”了,整个师可以运作的坦克只剩下
12辆!古德里安只好将第18
装甲师撤回修整,并以第17装甲师接替第18装甲师投入战斗。19日和20日,卢金
继续承受着德军装甲部队的猛攻,战斗的激烈绝不在一年后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之下,20
日,德军的攻势再一次被击退,德第17装甲师师长 Karl von Weber 将军阵亡(Mars注
: 接替他的就是著名的 von Thoma 将军)由于左翼攻势的钝挫,古德里安将军的第二装
甲集群的攻击重点逐渐向其右翼转移,他的第十和第三装甲师前进比较顺利,其中第十装
甲师经过苦战站领了后来十分有名的 Yelnya 突出部,后来古德里安报怨他的兵力只能完
成攻克斯摩棱斯克或者保住 Yelnya 两个任务的其中一个,而无法兼顾两者。这个报怨很
有意思,因为造成这个局面的就是他自己,
我很难理解在对斯摩棱斯克久攻不下的时候,他为什么不将右翼的装甲师来支援其左翼,
反而另外开辟战场,难道他想在还未消灭斯摩棱斯克地区的苏军以前,就通过 Yelnya 突
出部直接冲向莫斯科?以他手中的兵力,这可能吗?

在20日以后,卢金得到了大约3个步兵师(第127、158和46步兵师)以及一些
炮兵部队,但同时他接到命令作为苏西方方面军大反攻的一部分(Mars注:详情我在下面
会提到)向南攻击夺回斯摩棱斯克南部市区,但这对卢金来说这是个不可能达成的任务!
虽然守住了防线,但他的第16集团军损失很大,以他现有的兵力根本无力发动反击。果
然,卢金的几次试探性的反击都失败了,于是他毅然下令停止继续进行这种不现实的进攻
。于是很快卢金接到了方面军司令铁木辛哥元帅的电报,在电报中铁木辛哥告诉夺回斯摩
棱斯克是斯大林亲自下的命令,同时在电
报中付有国防委员会的通报,这封通报指出:在西方方面军的部队中弥漫着失败主义的情
绪,他们在把部队撤出斯摩棱斯克的问题上表现轻率,把如此重要的城市拱手让给德国人
,国防委员会命令方面军对此进行调查,对此负有责任的人将被视为犯有仅次于叛国的重
大罪行,并将为此受到严厉惩罚!此外铁木辛哥还命令立刻逮捕那个未接到命令就炸毁 D
nepr 河上桥梁的军官,并送交方面军军事法庭,对此已经几天没有合眼的卢金回电 “他
是奉我的命令炸毁桥梁的,如果有人要对此负责的话,那就是我本人!”

几天后,卢金再次接到铁木辛哥的电报,铁木辛哥在电报中称赞卢金和他的部队的“杰出
表现”,许诺将为他们申请政府最高奖励,然后他希望卢金能“再接再励”,迅速发动反
击,从德军手中夺回斯摩棱斯克。受够了,卢金怒气冲冲地回电“无论是送军事法庭的威
胁还是提前颁发政府奖励都无助于夺回斯摩棱斯克。我们需要的是炮弹和给各师补充兵员
!”

而这些恰恰是铁木辛哥所无法给他的。

当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对斯摩棱斯克的攻势被阻止的时候,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从 D
nepr 河上游渡河成功, 其前锋是第七装甲师,著名的隆美尔的“鬼师”和第20摩托化
师,7月17日,他们已经相当接近斯摩棱斯克的后方,也在同一天,罗科索夫斯基抵达
了斯摩棱斯克。

在从莫斯科出发来斯摩棱斯克之前,罗科索夫斯基本来被告知前来担任第四集团军司令,
但当他抵达西方方面军司令部,铁木辛哥元帅告诉他,第四集团军已经被解散了。对于当
前形势,铁木辛哥元帅对他介绍到,在方面军两翼,苏军受到的压力很大,损失惨重(Ma
rs注,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就在斯摩棱斯克北部被俘),防守斯摩棱斯克西部地区的第2
0集团军受到的压力也很大,但更严重的是德国第二和第三装甲集群的装甲矛头已经绕到
斯摩棱斯克背后,负责防守斯摩棱斯克的第16集团军差不多已陷入包围之中,但指挥第
16集团军的是卢金,“既然是卢金,那么他总会有点办法的”,感谢卢金的努力,迄今
为止德军从南部迂回斯摩棱斯克的企图没能实现,但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在斯摩棱斯克北
部实现了突破,德军在15日攻占了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公路上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 Iar
tsevo ,现在正在向南前进,准备从背后攻击斯摩棱斯克,现在我只能指望你去解除这个
威胁。当罗科索夫斯基问起他能得到哪些部队时,铁木辛哥告诉他,他奉最高统帅部的命
令正在准备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击,但在能够发动攻击前,他至少还需要几天时间来准备
。由于他手头的兵力都准备用在这次反击上,能够给罗科索夫斯基的只有两个不满员的师
:第38步兵师和第101坦克师,后者有大约80辆坦克,其中除了7辆KV以外,都
是老式的T-26和BT-7,外加第240重榴弹炮团。铁木辛哥承认这些部队是不够
的,但这却是他现在所能给罗科索夫斯基的全部兵力,不过铁木辛哥指出,斯摩棱斯克东
部有不少在边境作战被打散的部队,他授权罗科索夫斯基可以收容这些部队(Mars注:后
来罗科索夫斯基发现这些部队的情况十分糟糕,所谓的师能控制的部队数量只有200~
300人,而且几乎没有武器。另外铁木辛哥后来授权NKVD部队收容这些散兵,在整
个战役中共达约10万人,并把他们补充给前线各个部队),当罗科索夫斯基问起他可以
在哪里得到参谋人员时,铁木
辛哥坦率地承认这得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Mars注,一个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
指挥官如果没有参谋部的话会有什么后果),最后他告诉罗科索夫斯基,他认为罗科索夫
斯基只有一天的时间准备战斗。

当得知这一切时,罗科索夫斯基明白事情很糟,但他也知道现在不是报怨的时候,在告别
了铁木辛哥以后,他立刻在第38师和第101坦克师的基础上建立了“罗科索夫斯基集
群”,他立刻将这两个师带入阵地,同时他派人去收集那些正游逛在后方的散兵游勇们,
准备把他们补入部队,而他的参谋部由十几个刚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年轻军官组成,
这些军官虽然缺乏经验,但同时也少有教条的束缚,罗科索夫斯基十分大胆地使用他的参
谋人员,他十分鼓励部下主动性,他通常只确定他的参谋人员理解任务的含义,然后放手
让他们自己去想出完成任务的方法,他的这种做法使得他的参谋部成了苏军中最杰出的单
位,而他的参谋人员对他们的司令也是忠心耿耿。

铁木辛哥元帅对形势的判断是正确的,7月18日,罗科索夫斯基接任指挥的第二天,他
的部队和南下的德国第七装甲师、第20摩托化师全部和第20装甲师一部之间开始了激
烈的战斗。

对于这次战斗,我手头有一份当时担任德第七装甲师的25装甲团第三营通讯军官的 Her
mann Rothe 中尉的回忆录, 他这样描述这场战斗:

自7月15日第七装甲师攻克了 Yartsevo 后,第七装甲师发现面前的苏军似乎已经崩溃
了,在经过短暂的停留以集结部队后,第七装甲师于16日开始向南推进,在16和17
日两天中,德军没有遭到有组织的抵抗,德军俘虏了相当多失去组织的苏军。但18日,
一切都改变了,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第七装甲师遭到“在人员和坦克上占绝对优势的
苏军”的猛烈攻击,第七装甲师在空军的支援下,经过“英勇奋战”,终于防止了苏军的
突破,其间第七装甲师击毁了“大量”苏军坦克,在7月18日和19日两天里,第七装
甲师就击毁了“至少”50辆苏联坦克。

这是一篇典型的浮夸报告,很不幸这种浮夸的报告在苏德战争的双方都屡见不鲜,尤其是
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事实上以罗科索夫斯基的两个师80辆坦克的兵力,
对德军的一个半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师,无论在兵力还是坦克数量上,苏军都占劣势,至
于苏军坦克损失上,直到7月24日,罗科索夫斯基仍然有40辆坦克,虽然他的7辆K
V全部损失了。

当7月18日,罗科索夫斯基集群和南下的德军接触时,他知道以他的兵力,他只有采取
守势,自从在乌克兰和德国装甲兵第一次交手以来,罗克索夫斯基一直在琢磨如何对付德
军的“闪电战术”,现在他开始把他思考的结果用于作战,他在德军前进路线上组建了一
条以具有纵深的防御地带,在这个防御地带里,经过巧妙的接合炮兵和步兵火力,他组建
了以反坦克中心为基础的防御攻势,同时他以他手中的80辆坦克作为机动部队,随时策
应他防线上任何受到威胁的地带,请大家注意,这个战术是苏军第一次在防御中使用,后
来经过发展,这个战术在43年的库尔斯
克战役和45年的 Balaton 湖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7月18日到23日,罗科索夫斯基集群打退了德军所有的进攻,从而保证了德军无法
完成对斯摩棱斯克的合围。自战争开始以来,德国装甲部队的虽然战果很大,但到7月下
旬,他们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了,比如第七装甲师,也许是王牌部队,在对苏联开战前,拥
有超过编制的坦克,共有坦克284辆,到7月21日,全师可运作坦克数下降到118
辆,又如莫德尔的第三装甲师,在6月22日共有坦克199辆,到7月9日为145辆
,到7月30日下降到50辆,顺便说一下,在基辅战役中,第三装甲师是第二装甲集群
南下的装甲矛头,当完成对苏西南方面军的合围后,第三装甲师完好的坦克只剩下10辆


正是由于苏军在斯摩棱斯克的激烈抵抗,希特勒开始担心如果坚持正面突破苏军防御的话
,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而且这时由于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缓慢,中央集团军群的右翼开始
暴露,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于7月19日第一次提出在继续向莫斯科前进前,先解
决基辅和列宁格勒的苏军。

由于罗科索夫斯基和卢金的奋战,使得德军无法关闭斯摩棱斯克的包围圈,以德中央集团
军群司令包克元帅的说法是“我们在斯摩棱斯克形成了一个口袋,但这个口袋上有个大洞
”。

与此同时,铁木辛哥元帅利用这段争取到的时间,开始准备一个大规模的反攻。如果把德
军在斯摩棱斯克的攻势比作一个钳子的话,钳子的尖端就是斯摩棱斯克,现在由于卢金往
下压,罗科索夫斯基往上顶,使得这个钳子无法合拢,而铁木辛哥元帅所准备的打击就要
落在这把钳子的南北两个钳柄上。他以4个集团军的精华为基础,成立了4个集群,分别
以其指挥官命名,两个在斯摩棱斯克以北:第29集团军组成的 Maslennikov 集群(第2
52、256和243步兵师),第30集团军的 Khomenko 集群(第242、251和
250步兵师),两个在斯摩棱斯克以南:第24集团军的 Kalinin 集群(第89、91
和166步兵师) 和第28集团军的 Kachalov 集群(第149和第145步兵师、第1
09坦克师),每个师都补充到满员的状态,每个步兵师都补充了一个拥有21辆坦克的
独立坦克营,每个集群都配属了大量炮兵,而且每个集群都会得到一个空军轰炸机师或攻
击机师的支援。以铁木辛哥元帅的计划,这个攻势将于7月21日发动, Maslennikov 集
群和 Khomenko集群将由北往南, Kalinin 和 Kachalov 集群将由南往北,以一个钳形攻
势,将德军反包围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并摧毁之。但不幸的很,以当时苏军各级指挥官的能
力不足以控制这样规模的攻势,以苏军参谋的能力不足以组织这样规模的攻势,而以苏军
的后勤保障能力不足以支持这样规模的攻势。本来应该是一场互相协调的攻势,却注定成
了一场逐次投入的互不支援的混战。另一个对苏军不利的情况是在7月20日左右,德国
的步兵部队和重炮部队在消灭了明斯克地区的苏军后,赶在苏军的反击以前,抵达了斯摩
棱斯克。

7月21日,苏军开始了反击,但在北方的两个集群只取得了很少的进展,在德军的反击
下,这两个集群在几天内被“轰成了碎片”!在南部,只有 achalov 集群按时发动了进攻
,由于无法按时完成集结,Kalinin 集群直到22日才跟进,而且这个集群同样只获得了
微小进展。只有 Kachalov 集群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利用他的坦克师开道。 Kachalov 
的部队在5天里相当深入了德军防御体系,德国“大德意志团”一度有被切断的威胁。但
苏军的攻击动量很快就过去了,首先德军牢牢地守住了苏军突破口的两端,使之无法扩大
,然后德军以大炮和空军猛烈轰击切断了苏军后方对 Kachalov 的供应,于是从25日起
, Kachalov 的攻势逐渐减弱了。

如果说铁木辛哥的这次反击有什么作用的话,那就是促成了希特勒最后下了首先解决两翼
,再对付中央的决心,7月23日,希特勒正式命令中央集团军群要尽快解决斯摩棱斯克
的战事,然后第二装甲集群将南下,第三装甲集群则北上,首先解决基辅和列宁格勒。

7月24~25日,斯摩棱斯克的形势是这样的,苏军在两翼的反击基本被遏制了,包克
元帅开始用步兵将装甲部队替换下来,他以第五和第八步兵军在第18装甲师的支援下,
从正面压缩苏第20集团军的防御,在大量火炮的支援下,德军迫使第20集团军缓缓向
东退却。同时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奉命以第29摩托化师、第17装甲师和党卫军“
帝国”师再一次从南部向斯摩棱斯克进攻,而霍特的第七装甲师和第20摩托化师则同时
向南进攻。这样斯摩棱斯克再次陷入被合围的危险之中,当时对苏军来说唯一的好消息来
自于罗科索夫斯基集群,由于苏军的反击,使得德军将第20装甲师北调,而苏第20集
团军的后撤,又接管了对德第20摩托化师的防御,现在罗科索夫斯基可以全力来对付第
七装甲师了,7月24日,罗科索夫斯基以他的40辆轻型坦克为核心发动了反击,这次
反击成功地将德第七装甲师击退到 Yartsevo ,自成军以来第一次,德国第七装甲师让他
的敌人在战场上看到了他们的背部!

罗科索夫斯基的成功只是暂时缓解了局势,事实上到7月24日,在斯摩棱斯克地区,苏
军败局以定。

在南部,面临着 Kachalov 的攻势,古德里安不动声色地以第三和第四装甲师为主力,组
织了一个有力的“拳头”,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德军南北两翼的攻势越来越凌历,卢金的
防御瓦解已经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同时第20集团军仍在被迫向东退却。7月30日,德
军铁钳的尖端终于在斯摩棱斯克后方合拢了,这一天第20摩托化师和第17装甲师成功
地会师,从而将苏第20和16集团军封闭在斯摩棱斯克的口袋中之中,前一天,已经预
感到胜利的希特勒下令在歼灭斯摩棱斯克地区的苏军后,德第二和第三装甲集群的各个装
甲师将得到10天的修整时间,然后迅速
向两翼进军,我们将会看到这个10天的“休息”时间对大多数德国装甲师来说是太奢侈
了!

他们根本不可能得到。

7月31日,古德里安出击,他的第三和第四装甲师在第一天就突破了 achalov 集群的左
翼,在一个星期里,古德里安全歼了Kachalov 集群,彻底打垮了 Kalinin 集群,十分有
趣的是,古德里安一直反对向南分兵,但正是由于他的这次胜利,打开了德军向南进攻的
道路。

在斯摩棱斯克北部,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以第12装甲师加强第七装甲师,于7月27日
再次向罗科索夫斯集群发动攻击,德军的意图是在击破罗科索夫斯基的拦截后,进入斯摩
棱斯克的远后方,形成外层包围圈。但这时罗科索夫斯基得到了一些增援,主要是撤出斯
摩棱斯克的第20集团军的打残废了的部队,最主要的是第七机械化军,这个军只有一个
第102坦克师,只有很少一些坦克,但至少罗科索夫斯基得到了第七机械化军的参谋部
,这极大减轻了他的压力, 这也是原第七机械化军参谋长 Malinin 第一次到罗科索夫斯
基部下服务, Malinin将跟随罗科索夫斯基直到45年初,一直担任他的参谋长。

在得到这些部队的加强后,罗科索夫斯基不但打退了德第七和十二装甲师的攻击,而且在
28日发动了反击从第七装甲师手中夺取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Yartsevo。

7月30日,苏联最高统帅部终于下令放弃斯摩棱斯克,命令被围的第20和16集团军
向东突围,同时为了防止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南下,铁木辛哥给罗科索夫斯基补充了一点
可伶巴巴的兵力10辆KV和几个炮兵营。

7月31日,苏第20和16集团军开始突围,卢金奉命指挥所有负责打开突破口的第1
6和20集团军的部队,奇迹般的,他成功了,经过一天的奋战,卢金从德军的包围圈中
打开了一个缺口,形成一条狭窄的“走廊”,从7月31日到8月3日,德军所有企图关
闭这条走廊的企图都失败了,虽然沿途遭到德国炮兵和空军的无情轰炸,但10多万苏军
通过这条走廊回到了自己的防线,虽然他们失去了几乎所有重武器。同时在北方,德第七
装甲师和第十二装甲师于7月30日发动的又一次进攻,还是失败了,第七装甲师一度突
破了罗科索夫斯基的防线,但罗科索夫斯
基以他新得到的那10辆KV和一些炮兵和精选的步兵发动了一次凌历的反击,将第七装
甲师打回了其攻击发起位置,德军未能使得罗科索夫斯基后退哪怕一步。在第七装甲师的
历史上,她还从来没有这么丢脸过。

8月4日,斯摩棱斯克地区的战斗暂时平息了下来,自开战以来,唯一的一次被围苏军的
主力能够成功地突围,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罗科索夫斯基和卢金,虽然德军仍取得了
斯摩棱斯克会战的胜利,但如果说以前的战斗德军是比较轻松地取得完胜的话,在这里德
军是经过苦战才取胜的,在战争开始后第一次,苏军看到德军在他们的防线前留下大量阵
亡者的尸体和被击毁的坦克,苏军第一次看到德军在他们的反击下后退。这使得苏军的士
气为之一振。

我们也看到,一些苏军优秀将领开始引人注目,比如卢金和罗科索夫斯基,他们以十分有
限的兵力,取得了那些得到“重点照顾”的苏军高级将领无法获得的战绩。这表明即使以
1941年苏联军队的水准,如果在一个优秀的将领指挥下,能取得怎样的成绩。当然他
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大,罗科索夫斯基在数十年后仍记得卢金的叹息“第16集团军并没有
被击败,她只是消耗殆尽了。”

以德军的标准来说,斯摩棱斯克战役在8月4日就结束了,但按苏联的标准这个会战要一
直持续到9月10日。斯大林和苏联最高统帅部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当古德里安的第二
装甲集群南下,霍特第三装甲集群的第39摩托化军开始北上时,斯大林拒绝听从朱可夫
的意见放弃基辅,同时他认为由于德国装甲部队离开中部战场,这给了苏军一个反击的机
会,他似乎无法理解以当时苏军的能力根本无法击破已经掘壕固守的德军,于是从8月中
旬直到9月10日,苏军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动了多次反击,结果除了朱可夫指挥的 E
lnia 的反击获胜以外, 所有苏军的反击都失败了,这些失败的反击使得苏军遭到重大损
失,在7月10日到9月10日之间,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共损失了344926人
,其中阵亡和失踪214078人,受伤130848人,损失坦克1348辆,大炮9
885门,飞机903架。这给以后的战局带来重大影响,当德军发动“台风”行动时,
他们面对的是一支精疲力竭的苏军,苏军的坦克等重武器遭到了重大损失,并且来不及完
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这直接促成了苏军的又一次完败。

1941年8月,在希特勒的坚持下,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攻克了斯摩棱斯克后,开始转
入防御,不久,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开始南下,而属于霍特第三装甲集群的第39摩
托化军则参加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最后攻击。希特勒的这个决定事后遭到许多
人的批评,但联系到当时的情况,我们也许可以分析一下,希特勒做出这个决定的理由。


首先,在发动入侵苏联的作战以前,希特勒就已经决定他的首要目标是消灭苏联军队的主
力,在这个前提下,莫斯科不是第一目标,所以我们可以说希特勒的这个决定即使在苏德
战争开始以前,就已经有脉络可寻。其次,在战争爆发前,德国情报机构对苏联军事和工
业潜力严重估计不足,所以当德军成功地在边境消灭苏军的一线部队以后,希特勒以为苏
军在苏联内地已经没有值得一提的兵力,所以他默许了中央集团军群的两个装甲集群不等
待步兵部队,向苏联国土纵深挺进,当德国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和苏军二线部队遭遇后,无
论苏军兵力规模还是其抵抗的强度都使得德军从希特勒以下都深感震惊。苏军的顽强抵抗
促使希特勒得出了结论,如果不经过进一步准备就继续向莫斯科挺进的话,势必形成和苏
军大部队正面“顶牛”的情况,而这时由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缓慢,整个中央集团军
群的右翼都暴露在南部的苏军眼前,这样太危险了!从希特勒在7月19日到7月底发出
的命令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苏军在斯摩棱斯克的抵抗的增强,希特勒越来越把注意
力放在他的侧翼上,他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先解决侧翼的威胁,攻克莫斯科才有可能。如
果他能先消灭基辅地区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并在北方攻克列宁格勒,那么这无疑是给苏军又
一个沉重打击,也许苏联会因承受不了这个打击而崩溃了,那样他就不用再从正面攻打莫
斯科了。即使苏联竟然能够承受这个打击,那么当天解决了两翼的威胁后,大量兵力可以
解放出来,用于中央战区,而自开战以来迭经苦战的中央集团军也得到了修整机会,那时
他也会更有把握以两翼抱抄的方式向莫斯科进攻。

事实证明,战事确实以希特勒预想的那样进行着,到9月下旬,德军在南部基辅地区歼灭
了大量苏军兵力,彻底消除了苏军对其右翼的威胁,在北方,虽然在朱可夫将军的努力下
,苏军守住了列宁格勒,但德军仍几乎完成了对该城的合围。在北方的苏军也同样无法威
胁德军的左翼。与此同时,由于斯大林和苏联最高统帅部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形势,他们认
为在德军装甲部队主力离开中部战场时,苏军有能力突破正面的德军防线,夺回斯摩棱斯
克并重创德中央集团军群,即使达不到这些目的,也可以迫使德军将装甲部队调回,已减
轻两翼的压力,但他们未能理解以苏军在1941年的能力根本无法突破已经掘壕坚守的
德军防线,结果苏军不但没有达成以上任何一个目标,而且到9月下半月,德军装甲部队
从新在中部战场集结时,他们面对的是一支损失惨重,筋疲力尽的部队。

在8、9两个月的时间中,在中部战场上,德军日日夜夜在做着进攻准备,大量军用物资
被运上前线,事实上在这个阶段,德军陆军总部已经在考虑冬季服装的问题,但由于苏联
内地道路情况极差,加上苏军后退时的破坏,使得德军的运输工作的阻力很大,由于以军
事物资和食品为优先的政策下,大量冬服开始积压在德军后方各个运输中心,德国人将要
为此付出代价的。

到9月下旬,德军基本做好了在中部战场发动“台风”作战,即对莫斯科的攻势的准备,
为了确保这次攻势的成功,希特勒在这里投入了几乎是他所能抽调的一切兵力,3个本来
作为战略预备队的装甲师(第二、第五和第九装甲师)从西部调往斯摩棱斯克地区,在北
部战场,德军只留下了2个装甲师(第12和第八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第18和2
0摩托化师、党卫军“骷髅”师),霍普纳的第四装甲集群主力全部南下,德南方集团军
群虽然担负着向罗斯托夫进攻的重任,仍然将第11装甲师转给中央集团军群。这样在维
亚兹玛战役中,德军共投入了第二装甲集团军、第二集团军、第四装甲集群、第四集团军
、第三装甲集群和第九集团军,共14个装甲师(第20、7、19、10、17、18
、3、4、2、5、1、6、9、11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第14、29、10、
36、3、党卫军“帝国”、25摩托化师和“大德意志”团),52个步兵师和1个骑
兵师(平均每个师接近一万六千人)。同时在这段时间内,德国装甲部队通过整补,新到
的坦克加上修复的坦克,使其实力得到相当的恢复,同战争爆发时相比,霍特的第三装甲
集群恢复到原有实力的70%~80%,霍普纳的第四装甲集群恢复到接近100%,古
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恢复到50%。战役前,加上大量炮兵和后勤部队,德军的兵力
达到了约180万人,14000大炮,17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

面对着德军的苏军部队包括科涅夫将军的西方方面军(第22、29、30、19、16
和20集团军),布琼尼元帅的预备方面军(第24、43、31、49、32和33集
团军),以及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第50、第3和13集团军,Ermakov 集群)
,大约120万人,7600门大炮,990辆坦克和667架飞机。

这样在双方兵力对比上,德军在人数上占大约1.5:1的优势,在大炮,飞机和坦克上
占2:1的优势。

除了在兵力上的劣势以外,在这里苏军直到9月12日才最终停止对德军无效的攻击,而
直到9月下旬才开始构筑防御工事,苏军传统上崇尚进攻,蔑视防御的思想使得他们大吃
苦头。现在虽然认识到转入防御的必要,但他们确无法及时获得建立完整防御体系所需要
的物资。同时在8、9两个月的进攻中,苏军损失了大量兵力和装备,为了弥补这些损失
,苏联最高统帅部紧急征召了大量新兵,仅仅经过几个星期的训练就补充到前线。在武器
装备上,苏军就无法以这种“凑合”的办法解决问题,由于开战以来的重大损失以及西部
工厂正在迁移途中,苏军的武器装备奇缺,新式武器更少,比如科涅夫的西方方面军理论
上有479辆坦克,其中只有45辆是新式的T-34/76和KV!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开始了“台风”作战。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率先于9月3
0日发起攻击,而德中央集团军群的主攻于10月2日发动。在最初三天里,在苏联西方
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的防线上,整个形势给科涅夫和布琼尼的印象是并不严重,虽然苏军
在某些地段被迫后退,但总的来说,苏军仍能保持一条完整的防线,而且在一些小规模的
反击中,还能夺回被德军占领的阵地,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德国第三和第四装甲集群已经
在苏军的两翼达成了突破,正在向苏军后方急进中,在正面阵地中的苏军主力正在不知不
觉中陷入一个陷阱。

在科涅夫于9月接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后,卢金将军接任了第19集团军司令,而罗科索夫
斯基则担任第16集团军司令,在维亚兹玛战役开始后,第16集团军的右翼是第19集
团军,左翼是第20集团军,经过几天战斗,罗科索夫斯基基本上守住了他的防线,我们
无法预料如果他一直在这个岗位上,能否幸免与后来的毁灭?但科涅夫10月5日的一道
命令改变了罗科索夫斯基的命运,由于感觉到形势尚在掌握之中,同时第16集团军在前
一段时期损失太大,科涅夫觉得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的战斗,他有必要减少指挥
层次,于是他下令罗科索夫斯基将他所属
部队全部交给其左翼的第20集团军,他本人立刻带领集团军司令部前往维亚兹玛,准备
在那里接收最高统帅部派来的新部队,以组建一个新的第16集团军。在接到命令完成交
接工作后,罗科索夫斯基及其司令部于10月6日抵达维亚兹玛,在这里他惊讶地发现根
本没有任何“新到”
的部队,而当地的警备司令告诉他维亚兹玛市区里只有少量民兵,他对于有关最高统帅部
新派遣部队的事一无所知。于是罗科索夫斯基试图和方面军司令部联系,但他发现和上级
的联系断掉了。由于这种情况并不罕见,罗科索夫斯基还没有感到危险,仅仅几个小时以
后,斯摩棱斯克市市长 Vakhterov 冲进了他的房间, 大叫着“德国人进城了”,罗科索
夫斯基感到难以置信,问“谁报告的?可靠吗?”“还用谁报告吗?我亲眼看到德国坦克
就在大街上!”于是罗科索夫斯基立刻下令立刻离开市区,在撤离途中,罗科索夫斯基的
汽车在大街上迎面遇上了一队德国坦克,还好他的司机反应很快,迅速把汽车拐进了旁边
一条小路,否则他也没有以后的辉煌了。

在到达市郊并集结了他的司令部后,罗科索夫斯基迅速判断了形势,他认为现在抵达维亚
兹玛的应该只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前锋,而德军应该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一条完整包围圈,所
以现在他的唯一可走的路是在德军完成合围前突围。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准确的,德军
直到10月8日才最终完成对苏军的合围,在10月6日~8日,德军的包围圈中还有许
多缝隙来不及填满。在下了决心后,罗科索夫斯基立刻将他手中的兵力组织起来,他手头
有2~3辆BT-7和10多辆装甲汽车,于是他以其为主组建了一个战斗群,开始向东
前进,他把一些精选的侦察兵派往前方,
一边侦察可以前进的道路,同时收容被打散的部队,这样他先后将一个NKVD的骑兵连
和第18步兵师(由莫斯科民兵和工人组成,未经战斗考验,装备很差)纳入指挥,最终
罗科索夫斯基于10月9日成功地回到了苏军防线。在维亚兹玛战役中,有一些苏军部队
能够突破德军包围,但这些部队大多数已经被打乱了一切指挥机构,可以说已经溃不成军
了,但罗科索夫斯基确不但突围成功,而且把一个完整的步兵师带出了包围圈,这个师甚
至根本不归他指挥!对此 David Glantz 的评论是“The character of this man matter
ed here.”

当苏联最高统帅部终于意识到危险,于10月6日下令全线后撤,为时已经太晚了。德第
三和第四装甲集群的装甲矛头已经在苏西方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主力后方合拢了!

和后方失去了联系,被切断了一切供应,又离开了阵地的苏军陷入了绝境,为了统一指挥
,苏联最高统帅部下令卢金指挥所有被围的苏军部队,斯大林希望卢金能再次创造一个奇
迹,率部队突出重围。但卢金知道他毫无希望,10月10日,他报告“弹药所剩无几,
粮食则已经耗尽,部队靠当地居民提供的粮食和屠宰战马为食,医疗用品已经全部用完,
剩下的帐篷留给了伤员,部队只能露宿”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卢金仍然决定坚持下去,因
为他十分清楚,维亚兹玛地区的苏军是莫斯科前方最后一支有组织的力量,在这支部队无
可避免的遭到毁灭后,最高统帅部要重建对莫斯科的防御需要时间,为了给莫斯科争取到
这个时间,他所拖住的每一个师的德军,他所坚持的每一天都是无价的。他很清楚这是他
的最后一战了,他决心尽力做出最后的贡献。就这样,卢金在包围圈中,令人难以置信的
坚持了近3个星期之久,直到10月底,包围圈中的苏军才最终停止了抵抗。在这段时间
里,卢金拖住了德军25个步兵师、4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师,我们将会看到在10月
10日到10月底这关键的3个星期里,卢金及其被围的将士们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重
伤被俘的卢金将军直到战争结束后才能回到祖国,在那里他受到了英雄式的欢迎。

维亚兹玛-布良斯克战役是德军在苏德战争中获得的最为辉煌的胜利,在不到一个月里,
大约20万苏军阵亡,67万被俘,9万人因伤病入院,总共近100万苏军被扫荡一空
。德军的损失不超过15万人。刚从列宁格勒返回莫斯科的朱可夫只收容了不到十万人的
兵力,即使加上莫斯科附近少量兵力和被紧急征召入伍的新兵,当德军于10月10日开
始了向莫斯科的进军时,朱可夫手头的兵力不会超过20万人,他面对着接近100万的
德军,对于德国人来说,通往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敞开了。

维亚兹玛的惨败完全出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预料,因此在苏军后方引起了相当大的混乱。


早在10月5日,一架苏联空军的Pe-2在一次侦察飞行中,就已经发现了德国装甲部
队已经接近了维亚兹玛城,当莫斯科地区苏联空军指挥官 Nikolay Sbytov 上校向最高统
帅部提出这份警报后,他被指责为“在后方散布恐慌情绪”,并被命令立刻撤回这份警报
,并重新递交一份“平安无事”的报告,否则就要将他送交军事法庭!这个令人哭笑不得
的插曲表明了在莫斯科的气氛离现实有多远。第二天,苏联最高统帅部得知德军的装甲矛
头已经抵达据莫斯科仅110英里的 Yuknov ,这时斯大林才意识到形势的严重,他终于
下令前线苏军后撤,但正如我在上面所写的,这已经太晚了!

苏联最高统帅部发现在德军的前方直到莫斯科几乎已经没有有组织的部队,在莫斯科城区
,苏军只有两个师的部队:第110和113师,这两个师立刻被派往前线。10月6日
,在完成对苏军的合围后,部份德军装甲部队,继续向莫斯科挺进,他们的目的是为德军
随后对莫斯科的总攻占领一个离莫斯科近可能近的出发点。其中古德里安部下的第四装甲
师于10月6日抵达了 Mtsensk,在这里德军遭遇了也许是最后一支有组织的苏军部队,
列柳辛科将军的第一近卫步兵军,这个军实际上是由精锐的苏联伞兵组成:第十、第20
1伞兵旅,这些伞兵在不久以前才完成集结,还来不及前往前线。除了这些伞兵以外,列
柳辛科还有两个坦克旅:第四和第十一坦克旅,其中第十一坦克旅只有很少的坦克。而卡
图科夫上校的第四坦克旅却有40多辆新式的T-34/76坦克。在这场著名的 Mtsen
sk 坦克战中, 卡图科夫将他的坦克小心地隐蔽在道路两
旁的的灌木里,当德第四装甲师经过的时候,他并没有开火。德第四装甲师向前方苏联伞
兵的阵地猛攻,但虽经过苦战,仍然无法突破,就在德军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前方时,
卡图科夫的坦克旅猝然在德军侧翼开火,德第四装甲师遭到重创!Mtsensk 坦克战的胜利
为苏军重新建立防御赢得了时间,而在这场战斗中有出色表现的卡图科夫和列柳辛科都将
成为苏联杰出的坦克指挥官。

当朱可夫于10月8日回到莫斯科并奉命重新建立一条防线时,形势几乎是不能再糟了,
苏联最高统帅部几乎不知道所属的部队的位置。在朱可夫领命而去后,莫斯科的气氛仍然
是紧张的,斯大林于10月13日下令大部分政府机构撤往古比雪夫,而这个命令更进一
步触发了市区内的恐慌气氛,10月16和17日两天里,莫斯科市区中几乎陷入无政府
状态,由于谣传德军已经接近了莫斯科,大量居民包括官员拥向火车站,势图逃离,许多
人在大街上抢夺一切车辆,而捣毁店铺和抢劫公私财物的事件屡见不鲜。只是由于NKV
D和警察的弹压和公布了斯大林本人将留在莫斯科的消息,才稳定了人心。在度过了最初
的恐慌后,莫斯科人表现了极大坚韧性,许多人志愿上了前线,虽然他们大多几乎没有受
过任何军事训练,有许多人甚至没有武器。而在莫斯科地区庞大的防御工事主要也是在莫
斯科人完成的,其中许多是妇女和老人,以这些防御工事的规模和当时天气情况的恶劣来
看,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从朱可夫奉命重建防线到德军于10月10日向莫斯科发动总攻,只有短短2天时间,经
过几乎是超人的努力,朱可夫设法赶在德军进攻前,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这条防线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防御的苏军几乎缺乏一切东西,他们面对的是无论在兵力
上还是武器上都占3~5倍优势的德军。在这里罗科索夫斯基的第一次和朱可夫合作。他
的经过重建的第16集团军可以作为当时苏军状况的一个缩影:他的防线最右翼是第三骑
兵军,这个骑兵军辖第50和53骑兵师,这个军也是从包围圈中突围出来的,还来不及
补充损失。在第三骑兵军左翼是由莫斯科
军校学生组成的一个士官团,在士官团左翼是第一批抵达莫斯科的来自西伯利亚的部队第
316步兵师,这是个战斗力很强的步兵师,师长是著名的 Panfilov 将军。

因而这个师被部署在预料中德军的攻击重点上。罗科索夫斯基的预备队包括第18步兵师
和第126步兵师的一个团,第16集团军的炮兵包括2个反坦克炮团、2个榴弹炮团、
3个“喀秋莎”火箭炮团,他要凭这点兵力去防御一条长达100公里的防线!

从10月10日到10月底的大约3个星期里,在莫斯科西部的战斗是极为残酷的。刚刚
从一次惨败中脱身的苏军面对占压倒性优势的德军进行了极为顽强的抵抗。以当时德军所
占的优势,苏军不可能守住防线,但直到11月初,虽然苏军在德军的压力下逐渐后撤,
但苏军的防线没有被突破,守军士气之高是前所未见的,在他们之中流传着一句话“俄罗
斯虽大,我们已无路可退,我们背后就是莫斯科!”这正如法国人一战中在凡尔登喊出的
“他们无法通过!”(They Shall not pass ! 最早出现在贝当将军的报告中)一样,虽
然朴实却震憾人心。

到10月底,泥泞季节开始降临到俄罗斯大地上,正面苏军的顽强抵抗,道路的无法通行
以及在后方包围圈中作战的苏军牵制了大量德军兵力,使得德军暂时停止了对莫斯科的进
攻。

这时苏军的形势开始好转,远东和中亚的部队于10月下旬开始大量抵达莫斯科地区,在
一开始这些部队被立刻投入前夕,但从10月底开始,斯大林开始小心地保留这些新到的
部队,他计划以这些苏联所有的最后一批受过战前正规训练的部队为核心,组建用以大规
模反攻的部队,从此他只拨给朱可夫刚好足够保持防线不被突破的兵力和装备,大部份兵
力都被保留用以组建最高统帅部直属的预备队。从这个意义上讲,从11月开始,朱可夫
的主要任务是为反攻争取时间,并尽可能地以手头的兵力消耗德军的进攻能力。在11月
初斯大林曾向朱可夫询问是否有可能在红
场上进行传统的阅兵仪式,德军是否有能力在近期再次向莫斯科发动大规模进攻?稍微看
一下当时双方的情形,就可以知道斯大林的担心是多余的。对于莫斯科来说,最危险的时
刻已经过去了。

在10月底和11月初,当前线的战事逐渐平静了下来后,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
开始得到盼望以久的援兵,他最先得到的是卡图科夫的第四坦克旅,在 Mtsensk 之战后,
 卡图科夫接到斯大林亲自下达的命令,立刻乘火车前往莫斯科,但考虑到当时铁路线的满
载情况,卡图科夫主动要求率部从公路前往莫斯科,他向斯大林保证他的旅对坦克保养良
好,不会出现大量坦克抛锚的事,于是斯大林批准了他的建议。卡图科夫的坦克旅将成为
罗科索夫斯基手中的一张王牌,苏联第四坦克旅也就是后来的第一近卫坦克旅将成为一支
著名的部队,如果说后来卡图科夫的第一近卫坦克集团军总是担任苏军攻势的矛头的话,
第一近卫坦克旅就是矛尖。

除了第四坦克旅以外,罗科索夫斯基还得到了来自中亚的第17、20和24骑兵师,和
由蒙古志愿者组成的第44骑兵师,这些骑兵师的兵力为3000~4000人,此外他
还获得了第58坦克师,这个师共有198辆T-26。

随着气温下降,泥泞季节于11月中旬逐渐结束了,很快道路就能够通行了。预料到德军
即将开始新的攻势,斯大林和朱可夫决定在发动一个先发制人的反攻,当接到这个命令后
,罗科索夫斯基表示了强烈地反对意见,他认为以当时苏军的状况,这次反攻没有任何成
功的希望,只会白白地消耗自己的实力,等到德军发动攻击时,我们拿什么去抵挡?对此
朱可夫有不同看法:他也认为这次反攻不大可能成功,但他同时认为反攻是否能成功并不
重要,现在最高统帅部正在后方组建战略预备队,而这个组建工作还没有完成,为了争取
时间前线部队有必要做出牺牲,即使反击失败了,只要能争取到时间,我们仍有所得。

于是在朱可夫的坚持下,11月15日,也就是德军计划发动攻击的同一天,苏军在整条
战线上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在16日参加了这个攻势,他
抽调了第126步兵师,第17、20、24和44骑兵师以及第58坦克师组成了一个
突击集团向德军第27军和第56装甲军发动了猛攻,不出所料,苏军仅仅前进了3~4
公里,就在也无法动弹了。

在这次攻击中有一个著名的插曲,由蒙古志愿者组成的第44骑兵师共4000名骑兵,
挥舞着马刀,纵马驰骋,攻向德军第106步兵师的阵地,结果在德军猛烈的火力下,在
几个小时内就损失了2000人,被迫溃退下来,而德第106步兵师没有损失一兵一卒
!罗科索夫斯基其他的几个师同样损失惨重,如第58坦克师损失了139辆T-26,
第17骑兵师的损失更高达75%!罗科索夫斯基被迫于17日下令各师回到原来的阵地


虽然第16集团军的反击失败了,但朱可夫的攻势在其左翼得到了一些成功,Belov 将军
的第二近卫骑兵军在第112坦克师的援助下,成功地突破了德军防线,德第112步兵
师在苏军的猛击下崩溃了,士兵们高呼着“俄国人来了!”毫无秩序的向后方逃去,这种
事在德军历史上几乎没有先例。朱可夫的这次反击是失败的,但确实为苏军争取到大约3
天的时间。

在击退了苏军的反击后,德军开始了对莫斯科的最后攻势。在北部,Reinhardt 的第三装
甲集群和德第九集团军沿着 Kalinin-Klin-莫斯科公路推进,很快德军几乎把第16集
团军和其右翼的第30集团军分割开来,同时在罗科索夫斯基的右翼,霍普纳的第四坦克
集群也发动了进攻,在这里罗科索夫斯基的顽强抵抗下,在三天里,德军仅仅前进了4~
6公里,就在这里 Panfilov 将军于11月18日阵亡。11月19日,霍普纳终于突破
了罗科索夫斯基的右翼,到20日夜,德第四装甲集群前进了近20公里后,罗科索夫斯
基才勉强能再一次挡住了他们。在左右两翼分别被德第三和第四装甲集群迂回的情况下,
即使是罗科索夫斯基都感觉到他要坚持不住了,他向朱可夫提出他急需补充兵力,他以前
得到的援兵都已经消耗在那次失败的反击中了!但问题是现在朱可夫手中没有预备队了,
因为斯大林拒绝在这个时候释放最高统帅部所属的战略预备队,于是朱可夫只能下令防守
莫斯科西部和西北部的各个师每师抽调一个满员的步兵排转给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
军,同时他命令罗科索夫斯基不得后退一步,那场着名的“我是西方方面军司令,总参谋
部的命令无效,我的命令是不得后退一步,给我回到原来阵地上去!”争论就发生在这个
时期。在得到这个最后的增援后,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和其左翼第五集团军和右
翼的列柳辛科的第30集团军,在德军第九和第四集团军及第三和第四装甲集群的猛攻下
支持住了,苏军的顽强抵抗加上寒冬的降临使得德军的前进速度越来越慢了,到11月底
很明显地,德军的攻势正在失去动力,虽然属于第四装甲集群的第二装甲师侦察营一度到
达莫斯科市郊,德国人声称在这里他们能够通过望远镜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尖顶,这支德军
很快被莫斯科民兵部队击退。长久以来,有许多人认为这个插曲表明了德军多么接近于胜
利,但我有十分充足的理由不同意这点。只要看一下,日历仅仅在5天以后的12月5日
,苏军就发动了莫斯科大反攻,而在同一天11月30日,第一批苏联战略预备队第一突
击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已经开始在莫斯科西北第16和30集团军之间进入攻击位置,
因此我丝毫看不出在11月底德军有任何占领莫斯科的可能,如果说德国人有过占领莫斯
科的机会的话,那是在10月中下旬,从那以后德国人永远地失去了机会。

在德军对莫斯科的钳形攻势中,北翼的攻势于11月下旬开始逐渐失去了动力,同时在南
翼,古德里安的第二坦克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的攻势也遇到了麻烦。古德里安于11月1
8日发起了攻击,由于他的坦克损失很大,古德里安将他大部份坦克集中在一个坦克旅中
,由第四装甲师师长 Eberbach 上校指挥,大约一个星期的苦战后,古德里安这个集中了
他“大部分”坦克的坦克旅只剩下50辆可以运作的坦克了,以这个已经大大削弱的实力
,古德里安无法攻占由 Boldin 将军的第50集团军死守的图拉。11月27日,古德里
安的攻势也被阻止了。

随着德军的攻势逐渐陷于停顿,苏军的完成了反攻的准备。众所周知,佐尔格的有关日本
准备南下,不打算从东部攻击苏联的情报促使苏联下决心抽调远东地区的苏军。我无意贬
低佐尔格的成就,但我从不相信那种“一份情报改变历史”的说法,以苏联在1941年
秋季的形势判断,即使没有佐尔格的情报,苏联政府也会下令抽调远东苏军的,因为他们
别无选择,而且以日军的机动能力,除非他们和德军同时于6月向苏联发起进攻,否则随
着西伯利亚冬季的来临,我很怀疑日本能在远东为德军分担多少压力。另一种不正确的说
法是苏联抽调了“全部”远东部队保卫莫
斯科,这是不正确的,从苏军11~12月兵力分布来看,即使得到了佐尔格的情报,为
了保险,苏联仍在远东保留了相当大的兵力,包括第一和第二红旗集团军,第15、17
、25和35集团军,共24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2个骑兵师、15个筑垒地域、9
个步兵旅、6个坦克旅、2个摩托化旅和1个伞兵旅。只是在日本和美国开战以后,苏联
才最终相信日本不会在近期在东部发动进攻,于是又有一部分兵力于12月以后才转往莫
斯科其中包括第32和78步兵师及第82摩托化师。与此同时,苏联在远东地区又开始
组建新的部队,在1945年前,苏联在远东保持了大约70万军队,虽然这些军队的装
备都不是二三流水平。除了远东以为,苏联在41年十分担心土耳其在德国影响下向苏联
宣战。这会使得苏联重要的高加索油田受到严重威胁,所以在1941年底即使莫斯科处
于危急之中,苏联在中亚仍保留了第45和47集团军外加独立第58步兵军和第四骑兵
军,在12月初时,在远东和中亚苏军共部署了坦克587辆和飞机716架,这是个相
当大的数目,要知道参加莫斯科反攻的苏联坦克只有774辆!和德国一样,在战争关键
时刻,苏联也有相当大的兵力被牵制在别的地方。

由于有关莫斯科反攻战的文章已经太多了,我只准备讲一下双方的兵力对比,12月5日
在莫斯科前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共有兵力170万人,13500门大炮,1170辆坦
克和615架飞机。面对这些兵力,朱可夫手头有110万人,7652门大炮,774
辆坦克和1000架飞机。

从数据上看除了在飞机数量上,德国人都占优势,但这个比较是有误导,因为苏联的坦克
,大炮和飞机绝大多数都是能够运作的,而德军的大炮,坦克和飞机是包括那些在如此严
酷的天气下因作战或机械原因退出战斗的在内,在人数上,虽然德军占1.5:1的优势
,但大部分德军已经筋疲力尽了,而苏军却包括了大量生力军。

更何况,在选定的突破口上,朱可夫集中了388000人,5635门大炮和500辆
坦克来攻击240000德军,5350门大炮和600辆坦克守卫的德军防线。对于苏
联来说,莫斯科反攻战确实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对于德国人来说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不但
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这意味着德国无法迫使苏联屈服,因而德国必将陷入一
场她所不能负担的两线作战之中,可以说德国的命运通过这次战役已经决定了,无论付出
多么大的代价,德国人只能推迟最后的结局的来临,却无法改变它了。

对于德国在莫斯科城下的失败。历来有很多评论。而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德国错误地判断
了她和苏联的实力对比,无疑41年的德军远比苏军优秀,但德国绝对没有强大到可以指
望通过一次“闪电”战在短短二、三个月里彻底打垮苏联的程度,德国人没有如他们的一
些将领在战后的回忆录中所推崇的通过一次不停顿地攻击从边境一直打到莫斯科的实力,
而且我也不认为当时世界上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种能力。且不说即使莫斯科失守,苏联是
否就一定会屈服。

在人类历史上,曾有过通过一次战役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事,但随着国家动员机制的建立
,武器的现代化和交通系统的发达,这样的通过一次战役结束一次战争几乎不可能实现。
战败的一方几乎总能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地点继续作战,尤其对于各个大国更是如此。所以
在战争中十分需要注意节奏,尤其是胜利的一方,随着向敌人纵深进军,他离自己的补给
中心越来越远,他的损失越来越难得到补充,而敌方由于补给线因后退而缩短,反而更容
易恢复实力,这样胜利者因过于“贪心”而失败的例子是很多的,如一战中德军在马恩河
的失败,苏联在华沙的惨败,和这次德国在莫斯科城下被击退。

胜利者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主要是由于在取得最初的胜利后,在他们的眼中战机实在太
好了,敌人正在溃退,虽然自己的情况并不好,但敌人正在逃窜啊!胜利者们往往会“假
定”自己能克服自身的困难,抢在敌人能从失败中恢复以前消灭它,否则等敌人能够重新
恢复以后,就没有那么容易取胜了,很遗憾不是每一次胜利者都能达到目的的。比如我认
为希特勒在41年秋的最佳选择是在维亚兹玛战役后,转入防御,以消化战果并准备明年
的作战。但是当时的局势实在是太诱人了,苏联似乎已经要倒下了,希特勒肯定会想如果
他给苏联一个冬季的喘息时间,他是否放
弃了一个如此好的机会?到这里我想到一件有趣的事,如果希特勒在维亚兹玛战役后下令
停止进攻,那么在战后是否会有这样的说法:在41年10月,整个苏联的防御已经崩溃
了,当时虽然德军也很困难,但如果希特勒有那么一点决心下令继续向莫斯科进军的话,
莫斯科是一定会落入德国手中,可是由于希特勒顽固地拒绝听从他的将军们的意见(Mars
注,放心肯定会有德国高级将领要求向莫斯科进军的),一个如此好的永久性地机会失去
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44.3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2.3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