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dkingred (国王), 信区: Green
标  题: 二战名将朱可夫元帅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Mon Jun  7 20:03:25 2004)

http://army.tom.com2004年03月23日来源:Tom 军事论坛 
 

二戰名將----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2日出身于莫斯科西南卡卢加省一鞋
匠家庭,19岁时应征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作战有功,获乔治十字勋章两枚。
十月革命爆发后的次年,朱可夫加入苏联红军,在与高尔察克白军的战斗中,从士兵升至
连长。以后屡次深造,先是1920年毕业于骑兵训练班,后于1925年又毕业于骑兵指挥员进
修班,1930年再毕生于高级首长班。之后,历任骑兵旅旅长、骑兵监察部助理、骑兵第4师
师长、骑兵第3军和第6军军长、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等职。朱可夫是二十世纪最著名
的军事家之一,他的军事才能和道德品质影响了苏德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
局。然而,有关朱可夫元帅遭遇的磨难和个人生活上的坎坷,直到今天仍是鲜为人知的。
 


  1937年,苏联国内掀起了血腥的“大清洗”浪潮,苏联军队的高级将帅首当其冲。苏
军高级军官面临被杀害或坐牢的厄运。 


  朱可夫此时驻防在白俄罗斯军区,他在红军中已服役近20年,从普通一兵一直升到将
军。尽管他历史清白,他所在部队一直受斯大林信任,却仍然有人打报告诬陷朱可夫滥用
职权,同时为几个国家的特务机关服务。这是他一生中面临的第一次严峻考验,决定他命
运的有关文件已经准备好了,负责清洗的内务部工作人员已经带着诬陷朱可夫的文件出发
,前往其所在部队驻地。这时是1939年的春天。 


  1939年6月,朱可夫调任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苏蒙军队成功地实施了围歼
日军重兵集团的哈拉哈河战役,粉碎了日军北进的企图。朱可夫因此被首次授予“苏联英
雄”称号。之后,一跃而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1940年6月,他晋升为大将,并被任命为基
辅特别军区司令。1941年1月,朱可夫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成为苏军的首脑人物。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次日,苏联成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朱可夫成为7名
成员之一。7月29日,朱可夫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全力保卫莫斯科。斯大林答道:“真是
胡说八道,基辅怎能放弃给敌人?”朱可夫忍不住反驳:“如果你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
会胡说八道,这里也就用不着我了,我请求解出我的职务把我派往前线。”一阵争执之后
,斯大林决定解出朱可夫的总参谋长职务,派他到前线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以后的
战争进程显示了朱可夫的洞见,如果当时斯大林采纳他的建议,就不会造成基辅战役中66
万苏军被围歼的悲剧。几小时后朱可夫就动身去前线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他率领该
方面军在叶尼亚地域成功地实施了卫国战争中的首次进攻战,粉碎了德军的先头部队。


  1941年9月,当列宁格勒被德军包围时,朱可夫被任名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率该方
面军与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作战,有力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挫败了希特勒要将该城“从地
球上抹掉”的企图。同年10月,首都莫斯科告急,朱可夫又被调回莫斯科,担任新的西方
方面军司令员,全面负责莫斯科防御战的指挥。他着手在莫斯科近郊以西建立起坚强的防
线,顶住了德第4集团军的正面强攻,使德军精疲力尽,锐气丧尽。当寒冬来临之际,苏军
对疲惫不堪冻德半死的德军发起强大的反攻,迫使德军败退,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德军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


  1942年8月,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在分析了斯
大林格勒的形势后,他先组织苏军积极防御使敌疲劳,然后会同华西列夫斯基制定了庞大
的反攻计划,使斯大林格勒地域的30万德军被围歼。1943年1月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后,
朱可夫被授予元帅军衔。紧接着他又指挥了列宁格勒破围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取得了极大
成功。 


  1944年,苏军全线反攻,德军处于守势,苏联将赢得胜利已成定局。就在这时,斯大
林命令内务部副部长科布洛夫在莫斯科朱可夫住宅里偷偷安装窃听设备。朱可夫无论是任
最高副统帅,还是被贬到下面任军区司令员,都是认真工作,不发怨言,使内务部特工得
不到能给他定罪的证据。 


  1945年,德国、日本相继战败投降,此时战功卓著的朱可夫担任着最高副统帅、国防
部长和陆军总司令等要职。1946年6月9日,根据罗织的罪名,斯大林签署命令,指责朱可
夫:“不谦虚,过于傲慢,把战争期间取得所有重大战役胜利的决定作用归功于己。”指
出“朱可夫元帅怀着仇恨,准备网罗一些失意者、被撤职的司令员,从事反对政府和最高
统帅部的活动”。朱可夫担任的三个要职被撤销,从党中央委员会中被开除,受到降职处
分,贬到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后又被贬到乌拉尔军区任司令员。这是朱可夫面临的第二
次严峻考验。斯大林去世前曾出人意料地将朱可夫召来,但没来得及对他讲些什么,就去
世了。


  1953年3月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2月任苏联国防部部长。


  1957年6月11日,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会议,马林科夫等七人要求赫鲁晓夫辞去第一书
记的职务。赫鲁晓夫不接受,要求召开党中央全体会议来决定他的去留。朱可夫支持赫鲁
晓夫,命令国防部用军用飞机将中央委员火速接到莫斯科。6月19日,三百多名中央委员、
候补委员及检查委员召开全会,大多数委员表示支持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
被解除职务。 


  朱可夫在大会上对马林科夫等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说他们也要为三十年代参与血腥
清洗红军指挥人员承担罪责。被指责的人辩称:“当时谁都不得不在逮捕文件上签名表示
同意,你朱可夫本人也很清楚,如果翻一翻当时的文件,大概也可以找到由你朱可夫签字
的文件。” 


  在主席台上的朱可夫突然转过身回答说:“没有,您找不到,您去翻吧!由我签字的
这类文件您是绝对找不到的!”朱可夫的清白,使不太清白的人都感到了道义上的谴责。
 


  赫鲁晓夫自己刚度过政治危机,就开始对德高望重的朱可夫放心不下了。1957年10月
26日,朱可夫突然被免去苏联国防部部长职务,还被取消了党中央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委员
的资格。朱可夫以前的下级和同事被动员起来公开指责朱可夫。当年在战场上被朱可夫解
救的一些将领,也出面发难。 


  墙倒众人推,朱可夫身处困境,他回到离莫斯科不远的家乡,服了些安眠药,酣睡几
个小时,醒来后吃点东西,再服安眠药,再睡过去……这样一直持续了15天。他在睡梦中
回忆 


  了过去的一切,一切得失荣辱都抛诸脑后,然后便钓鱼去了。接着,他向党中央提出
去疗养,从此便退出了政治舞台。 


  预感到未来不妙的赫鲁晓夫在下台前夕,给朱可夫打电话说:“你被诬告了,我们应
当见一个面。”他的助手准备着安排两人见面,他们要谈的是恢复关系和给朱可夫安排新
工作的问题。赫鲁晓夫想以此来提高自己在军队中的威望,但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1958年年3月,朱可夫正式退休。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解除职务,勃列日涅夫上台。朱可夫的处境略有改善,但对
他的窃听却仍然继续下去,一直延续到9年多以后他去世的那一刻。克格勃始终监视着他,
就连他和妻子在卧室里的谈话都被作了记录,汇报给最高负责人。 


  1965年1月,朱可夫终于得以与女军医加丽娜·亚历山大罗夫娜正式登记结婚。朱可夫
在28岁时与他的第一个妻子阿·基叶夫娜结婚,生有两个女儿。1946年朱可夫被贬职下放
后,基叶夫娜留在莫斯科,两人的婚姻事实上已名存实亡。 


  朱可夫在乌拉尔军区司令员任上,健康状况一度不佳,军医加丽娜·亚历山大罗夫娜
被派来照顾他。加丽娜为人正直,善良热情,又年轻漂亮,朱可夫很喜欢她,常常与加丽
娜谈话,了解她的家庭和经历。日久天长,爱情在著名元帅和女军医心中萌生了。1950年
加丽娜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朱可夫,此后与他共同生活了24年。无论朱可夫荣辱浮沉,她
都对朱可夫忠贞不渝,甘苦与共,使长期处于逆境中的朱可夫甚感欣慰。朱可夫生于1896
年,加丽娜生于1927年,两人年龄相差31岁,但两人的爱却非同寻常。1957年,他们有了
女儿玛莎。 


  1965年,法国巴黎的世界通讯社拟出版苏联二次大战领导人回忆丛书,约稿名单中自
然少不了朱可夫元帅。 


  朱可夫同意出版自己的回忆录,不过他要求该书首先在国内出版,然后才在国外出版
。朱可夫在1966年3月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将全部手稿交给出版社,共1430张打字纸。 


  然而,编辑、出版工作却耗时三年之久。元帅的回忆录严格说来算是一本举足轻重的
军事史巨著,需要军事专家参与编辑工作。然而,尽管出版社领导和编辑们付出了极大的
努力,现役的有关军官们,不论是军史研究所或军事出版社内的军人们,没有一个人愿作
这部著作的编辑。在朱可夫元帅未公开平反的情况下,军人们怕因此影响自己在军队中的
前途。 


  最终,新闻出版社得到上面的暗示: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希望朱可夫元帅在回忆录中能
提到他,战争时期,勃列日涅夫作为上校军官,在18集团军任政治部主任。但问题是朱可
夫在战时从没见过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上校。怎么办?出版社终于找到一个办法,在书中杜
撰了朱可夫元帅在战时视察第18集团军时,想见见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但是他不在,
他到最前沿去了。就这样,勃列日涅夫的名字总算出现在朱可夫战争回忆录的手稿中。 



  1969年4月,朱可夫所著《回忆与思考》一书历经磨难,终于在书店与读者见面了。 



  但是,朱可夫元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被平反,不仅如此,继勃列日涅夫之后执
政的契尔年科、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等历届领导人都没有给朱可夫平反。直到1995年
5月,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朱可夫的名誉才被彻底恢复,他的
大型青铜塑像被竖立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马涅什广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塑像揭幕仪式
剪彩。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一点微酸(flyman2100)发表于
 军事参谋 )
 

--
为兄弟两肋插刀,为美女插兄弟两刀。兄弟如手足,美女如衣服,谁穿我衣服我
砍他手足;美女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谁动我手足我穿他衣服!!! 
http://www.sheisonline.com.cn/gb/node2/node29985/node88962/images/00105075.jpg
我经常梦见自己在考试,醒了以后,发现真的在考试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0.46.77.6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