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儒将风范照汗青 我军“军神”刘伯承元帅(图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Dec 5 08:25:01 2002) , 转信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2-4/js1204lbc3.jpg">
刘伯承元帅一生刻苦勤奋孜孜以求的,是典型的“儒将”式无产阶级军事家
三、勤思善学成儒将
刘伯承一生刻苦勤奋孜孜以求,使他不仅走完了从士兵到元帅的进步道路,而且成为
无产阶级军事家,被誉为“儒将”。
在我军将领之中,刘伯承学习刻苦是出了名的。他从小就崇尚古人“头悬梁”、“锥
刺股”的刻苦精神。读私塾时常常最先到校,最后离校,他不仅把课文背熟,而且连注释
也背下来。到了中学和军校,他更是勤奋刻苦,以致各科成绩都很突出。步入行伍之后,
他仍不忘学习。
大革命失败之后,党派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进苏联红军高级步校时他已经三十六岁了
。到了这个年纪再学外文是相当困难的。但他从字母和发音开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竟然
攻克了外语关,并获得了俄文和各科成绩优秀的佳绩。毕业时他已经能够准备地翻译俄国
的军事理论著作。
回国之后,成为我军第一位翻译科长。他借助俄文工具,系统研究了罗马战史、拿破
仑战史、日俄战争史等,开阔了军事视野。还系统研究了苏军的条例、条令、作战理论,
增长了正规化军队和打现代战争的知识。
枪炮之声成为他研读兵书的伴奏曲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2-4/js1204lbc17.jpg">
1949年,刘伯承在作战室里指挥渡江战役
在革命战争年代,刘伯承的大部分时间在前线度过,他常常在炮火之中细扣兵书,置
生死于一旁,而入心思于兵法之中,不绝于耳的枪炮之声时常成为他研读兵书的伴奏曲。
比如,1941年八路军总部送来一部《合同战术》的译稿请刘伯承校订。一年后这部译著校
订好并复印,刘伯承在评序中写道:“这本书在校正中经过三次反扫荡的作战”。当时正
值抗日战争最残酷的阶段,几乎天天在打仗,左权同志就是在这期间牺牲的。即使如此,
刘伯承也不忘校订工作,他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学习任务。此后《合同战术》下部的译稿又
送到刘伯承的手中,校订完成并复印时,刘伯承作序写道:“我在上爱国自卫战争前线时
,带上这本《合同战术》及其译稿,才真正开始校正与补译。幸好在敌人飞机大炮坦克的
督促与我参谋同志帮助绘定之下,……完成了出征前一切工作”。《人民日报》报道说:
“刘伯承将军在戎马倥偬之中完成《合同战术》一书下半部之校译,计十万字。此为一百
天来刘将军歼灭蒋军十一个旅之外又一重大贡献。……一百天来,刘将军驰骋于冀鲁豫大
平原上,五战五捷,平均每二十天作战一次。”“刘将军在极度繁忙的自卫战争中,稍有
空隙立即开始校译。”
刘伯承的勤奋好学还在于他对战争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他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有影响的
战争或战役,认为那里面有鲜血和生命铸成的经验与教育。从南昌起义的失败,到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和战斗,刘伯承常常都有系统的思考与总结。他强调“用兵从实
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刘伯承刻苦学习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使他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军
事理论。他提出了生动形象的“五行术”,在“五行术”中把我军看成战争主体,把任务
当作中心,把敌情看作前提,把时间和地形看作物质条件。他常说:“五行不定,输得干
干净净。”他集毕生的心血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
对刘伯承的刻苦勤奋,朱德称赞道:“刻苦学习,学而不厌。”陈毅元帅则称赞说:
“苦学入梦寐,劳生历艰难”。就连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感慨地称:“刘伯承廉洁虚心,
不断求知,与国民党将领比较,诚不谛鹤立鸡群。”
四、呕心沥血办教育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2-4/js1204lbc16.jpg">
1951年,刘伯承在新近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作报告
“治军必先治校”是刘伯承的名言,他也身体力行。为此奋斗了一生。早在中央苏区
,他就担任过红军学校的校长兼政委。长征途中,他是中央红军的总参谋长,先后担任了
红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的红大校长。到陕北后,在繁忙的战争指挥中,兼任中央红军大学
副校长。解放战争,率领大军转战南北,在担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同时兼任二野军政大
学校长兼政委,指挥战争之余,还亲自任教,以一个教官的身份出现在学员面前。
全国解放以后,刘伯承初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他接受了办学任务,辞去了军政职
务,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他担任第一任院长,后任院长兼政委。
在解放初期,百废待举,万事待兴的艰难环境下,他强支病体,和教员、干部一起摸
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办好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道路。他千辛万苦地选拔教员,字斟句酌地
研究和确定办学方针,逐项科目审定教材。在和平环境下我军形成的办学方针,高级军事
学院的课程设置和内容选定都凝结着刘伯承元帅的心血。建国后刘伯承主持军事学院的工
作达七年多的时间,为军事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办学过程中,刘伯承倡导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校风是育人的重要环境,学风是成长
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刚刚办起的学校尽快形成良好的风气,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校建立
起完整的正规化规章制度,仅通过严格管理保证了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
为了适应现代化正规化的需要,刘伯承亲自审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针。他提出了“战
术为经,技术为纬,经纬交织,纵横联系,编织起来”形成整体的训练指导原则。他强调
把训练和培养善于组织指挥现代化诸兵种协同动作的指挥员作为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培养
目标。
办学离不开师资,他提出并采用“速成”“速办”等方法提高教员的专业水平,提倡
“尊师重教”以促使教员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刘伯承十分关心教材问题,他主张教材要少
而精,内容要准备无误。他要求提法妥当,用语准备科学,标点符号无错误。他还常常在
百忙之中亲自抓教材的编写、翻译、校对、出版等工作。
为了形成良好的办学风气和领导作风,他提倡“人人当院长”,“执事者各执其事”
各负其责。倡导“共同学习政治,各自钻研业务;统一集中领导,单刀直入基层;集中领
导,分工负责”的工作方法和领导作风。
刘伯承办教育其成绩是显著的,毛泽东在《给军事学院训词》中肯定了刘伯承的成绩
,他说:“军事学院的创办及其一年多以来的教育,对于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
,是有重要贡献的。”
综上所述,用“我军院校的开拓者”和“我军院校之父”等词来描述刘伯承对军事教
育的贡献是不过分的。刘伯承饱读古今中外军事著作,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钻研马
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对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都有独到的论述。他的军事
谋略和指挥艺术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贡献。他的主要军事著作已收入《刘伯承军事
文选》。他还翻译了苏联的许多军事著作。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