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laxs (要走到那里), 信区: Green
标  题: 张自忠将军(0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02日08:37:29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

  1911年10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的武昌起义,引发了全国规模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
  一时间,革命浪潮激荡全国,腐朽的清政府摇摇欲坠。
  这一年的冬天,张自忠考入了当时中国北方有名的法律学校天津北洋法政学
堂。临清虽号称“小天津”,但毕竟不能和真正的天津相比。天津的一切都使他
感到新鲜,学校中的进步思想和革命气氛尤其令他兴奋。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
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
产阶级革命政纲。这些振聋发聩的进步思想在他原本只知孔孟的头脑中增添了崭
新的内容,对他日后的成长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武昌起义后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使张自忠兴奋难捺,沸腾的热血已不容许他安坐
在学堂里读书了。1911年底,张自忠秘密加入同盟会,亲身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革
命运动。
  当时,济南有一所“山东省法政专门学校”,校长丁惟汾是山东同盟会的负
责人。1911年,他联合各界进步力量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一时间,山
东出现了和平革命的大好形势。张自忠听到这个消息,便由天津径自来到济南,
转入山东法政专门学校,投身于山东的革命浪潮之中。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山东的独立只不过是县花一现。袁世凯凭借北洋势
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山东的独立也被取消。随后,袁
世凯指派亲信入鲁捕杀同盟会员,革命党人在山东掀起的革命浪潮被彻底平息了
。革命党人软弱无力和惨遭杀戮的命运使张自忠意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仅靠
坐在学堂里埋头苦读或四处奔走呼号、鼓吹革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拥有强大的
武力才有取胜的希望。经过深思熟虑,张自忠毅然决定投笔从戎。选择从军的道
路,也与张自忠对自己的认识有关。他体格魁梧强健,生性好动,浑身上下洋溢
着英武刚毅之气,这种性格气质显然更适合于当兵,而不是做学问。张自忠后来
谈及此事时曾说:“我对于学习军事,比学习法律更有兴趣。”这表明,他对于
自己的所长具有明确的认识。后来的事实证明,投笔从戎的决定成为张自忠一生
成功的起点。不过,对他来说,几年的读书生活并没有白费,尤其是学习法律的
经历,对于他后来的治军大有裨益。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