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laxs (要走到那里), 信区: Green
标  题: 张自忠将军(0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02日08:38:46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吃苦方能成大器

  1914年夏末,张自忠与六个临清同乡结伴而行,赴奉天省(今辽宁)新民县新
民屯投奔临清同乡、第二十师第三十九旅第八十七团团长车震。车团长得知这几
人都是富家子弟,伯他们受不了军队里的辛苦,劝其回家继续求学。张自忠他们
怀着一腔热血前来投效,怎肯轻易返乡,车震只好收录了他们。此时正值军田麦
熟,他们几人便同士兵一道下田割麦。这些富家子弟哪里干过这等辛苦的活计,
两天下来便腰酸腿痛,双
  手打泡。做着军官梦的这几位年轻人大失所望,麦子尚未收完,就纷纷要求
退役,只有张自忠一人不动声色。车震把他叫来,和蔼地劝他回去,但张自忠说
啥也不肯走,车团长这才正式替他补了个副兵的缺。张自忠从此成为一名正式的
士兵。
  麦收过后,军营生活依旧十分艰苦。除训练之外,还有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
,如修路、挖壕、抬炭、扛米等等。到了冬季,关外气候严寒,野外训练和劳动
更为艰苦。车震又几次规劝张自忠回家求学,另寻出路;但张自忠写信不吃苦难
以成大器,因此不改初衷,咬牙坚持下来。在致七弟自明的一封信中,他述说了
从军几个月来艰辛备尝的情形:
  兄自济南到新民屯业经数月,所有军中一切情形,均已尝着。同来者六人,
因吃不下苦头,均已回乡,惟兄一人硬着头皮干下去。当兄来新之始,车公几次
劝兄回家求学,言外膏粱子弟,如何能吃此苦,勉强一时,决不能坚持到底,故
不如早去为善也。塞外奇寒,值此严冬,每日下操,手足皮肤均已冻僵,操毕回
营,须先立户外,稍缓须臾方可入室;否则冷热相激,骨节溶化,手指耳鼻即脱
落矣。除下操外,扛米抬炭、掘壕堆土,终日工作,休息时间甚少。以故肩肿肤
裂,筋骨酸痛,其苦况实有不堪言状者。当兄创重时,肩臂肿溃,不能荷物,同
棚中好友,代兄工作,以兄替其写家信也。家中一切请弟代劳,并请禀告母亲,
待我有成就后,再回家叩见,祝母亲玉体金安!
  1915年初,车震升任第三十九旅旅长。同年秋,该旅由新民县移防绥远平地
泉。由新民经丰台到丰镇,可乘火车;丰镇以西不通铁路,只能徒步行军。士兵
们全副武装,负重几十斤,日行百余里,困惫不堪。每到宿营地,支起帐篷,倒
头便睡。暮秋的夜晚,霜露袭人,每人只有一条军毯裹身,夜里常被冻醒。但张
自忠经过一年多的磨练,已经熬过来了,什么样的苦都不怕了。对于自己的进步
,他感到十分愉快。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蔡锷等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伐袁
世凯。次年初,第二十师奉袁世凯之命南下援湘,镇压护国军。入湘后,车震部
被湖南将军汤芗铭扩编为第一师,车震任师长。张自忠被车震调升为师部参谋。

车震作为一个旧军人,缺乏政治远见,在袁世凯称帝后没有果断地转变政治立场
,入湘后进而依附于千夫所指的“屠夫”汤芗铭,结果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灾。在
护国军和湖南人民的打击下,车震部孤军无援,全军覆没。车震心灰意冷,北返
临清,解甲归田。张自忠囊空如洗,有幸得到几位同乡资助,总算返回了家乡。
这是1916年6月间的事。
  历时两载的投笔从戎,就这样惨淡地结束了。对张自忠来说,这是一次失败
的尝试。但一时的失败,毁不掉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张自忠雄心不泯,仍执意参
军,再闯天下。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