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laxs (要走到那里), 信区: Green
标  题: 张自忠将军(1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02日08:50:10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我不跳火坑谁跳火坑?

  7月25日,张自忠奉宋哲元之命,由天津赴平出席二十九军高级将领会议。此
时宋哲元召集会议的目的已不是研究对日交涉问题,而是制定作战计划。会议决
定:一旦战火扩大,即以赵登禹之一三二师一部守北平,另一部会同冯治安之三
十七师进攻丰台、通州之敌;张自忠之三十八师进攻天津海光寺日军兵营;刘汝
明之一四三师向南口出击,进攻昌平、密云、高丽营,截断日军由古北口到北平
的通路。同一天,宋哲元下令中止与日方的谈判交涉。
  宋哲元的态度何以突然发生了变化?根据事后的了解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条:
一是他了解到日军仍在源源增兵华北,意识到“大战势不可免”,“我不杀人,
人必杀我”。二是对蒋介石的抗战决心有所了解。7月22日晚,军事委员会参谋次
长熊斌奉蒋介石之命由保定秘密赴平谒宋,随后蒋介石又派军委会政训处处长刘
健群北上见宋。宋哲元从熊、刘二人那里得知蒋介石这次真的要抗战,因此初步
打消了对南京方面的疑虑,也理解了蒋介石一再促其赴保定的用意。在此期间,
蒋介石下令补充二十九军子弹300万发,将河南巩洛警备司令部所属高炮部队调至
保定,归宋指挥,并命令各兵站向前推移,以便接济二十九军。这一切,犹如给
宋哲元吃了定心九,坚定了他的抗战决心。
  张自忠对于宋哲元的转变表示坚决支持。他一面命令三十八师驻南苑的部队
归佟麟阁、赵登禹指挥;一面致电在津将领李文田、黄维纲等人,指示所有在津
部队统归副师长李文田指挥,加紧进行作战准备。宋哲元、张自忠虽改变态度,
决心开战,但此刻为时已晚。至25日,日军已有第二十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一、第
十一旅团及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集结于平津地区,兵力由原来的万余人猛增至5万
余人,并且仍在源源不断地向平津增兵。二十九军处境被动。
  25日至26日两天里,接连发生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战火迅速蔓延。
  26日晚,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限二十九军于
  27日正午以前撤出北平。宋哲元严词拒绝了日方的无理要求。
  27日上午,日本政府决定第二次增兵华北,今日军精锐第五、第六、第十师
团由日本本土向中国平津一带输送。
  当晚,日军向二十九军发起全线进攻,南苑、北苑、西苑、通县等地战斗激
烈。
  南京方面时刻关注着平津的战局。28日一早,蒋介石以特急电致秦德纯并转
刘健群,说:接此电时,如平保线尚有汽车路或小道可通,不论如何,应即硬拉
来主任离平到保,此非然为一身安危计,乃为全国与全军对候作战之效用计也。
望以此意转告明轩主任,对中命令更应服从毋违为要。近情盼时时详告。 
  但此时宋哲元仍决心坚守平津。同日上午10时,他下达作战命令,将二十九
军部队划分为三个方向:北平城郊之第一路军由张自忠任总指挥,冯治安副之;
天津附近之第二路军由张自忠任总指挥,李文田代理;察哈尔省之第三路军,刘
汝明任总指挥。作战方针是“确保北平、天津两市及其附近地区,对敌为持久战
,待机转为进攻,取得最后胜利”。
  在命令下达的同时,张自忠致电李文田说:“我等受国大恩,不为不重,现
在为我辈报国之日,兄负责保守北平,后事已有遗嘱交舍弟亮忱(自明)主持;天
津由弟负责指挥,津郊部队及保安队负责守备,不惜一切牺牲,与敌周旋。” 
尽管宋、张决心坚守平津,但因二十九军部署仓促,日军兵力源源增加,战局对
二十九军日趋不利。能否守住和有无必要坚守平津也就成了问题。28日下午,宋
哲元在铁狮子胡同进德社二十九军军部召集秦德纯、张自忠、冯治安、张维藩等
人紧急开会,商讨对策。此时此刻,和与战都成了问题:屈辱的求和等于投降,
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而坚守平津,在力量对比处于劣势、备战不周和平津不易防
守的情况下,二十九军难操胜券,甚至连老本都要赔光;再者,在北平大动干戈
,这座文化古都也有毁于炮火的危险。这样一来,撤退便成了和战之外的惟一选
择。但撤退也不是没有问题,二十九军守土有责,不经认真抵抗就放弃平津重地
,如何向南京交待,又如何向民众解释呢?南京方面虽一再要宋哲元离平赴保坐镇
指挥,但并未准许其放弃平津。与会的几个人,谁也拿不出万全之策,大家默然
无语,空气沉闷而紧张,远处的枪炮声已清晰可闻。
  突然,从南苑传来佟麟阁、赵登禹将军阵亡的噩耗!大家一下子惊呆了。佟、
赵二人与宋、张、冯等人,都是患难多年的袍泽兄弟,如今战争伊始便战死沙场
,怎能不令人痛惜。宋哲元顿足大吼:“断我左臂,此仇不共戴天!”
  局势至此,二十九军已别无选择,只有退往保定,再图良策。宋哲元对大家
说:“为了照顾全局和长远利益,我决定按照蒋委员长的指令离开北平前往保定
,再作下一步打算。可是在把实力转移时,在北平必须留个负责人和敌人暂时周
旋,把形势缓和一下。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请大家考虑,由谁来挑此重担。

  对此,会上提出两个方案:
  (一)留下四团人,由秦德纯指挥留守北平。
  (二)留下张自忠与日本人周旋。
  宋哲元考虑到张自忠主津以来,与日本人接触较多,留平易于为日方所接受
,有利于缓和局势,因而倾向于第二方案。
  但张自忠心想,本来舆论对自己已误解很深,如果再留平,势必跳进黄河也
难洗清,所以表示不愿留平。秦德纯对此更表示消极。
  宋哲元心中焦急,不由得大动肝火,气呼呼地说:“哼!我们二十九军是有令
必行,你们平日口口声声说服从我,怎么,在此重要关头,竟不服从了呢?”
这番话激发了张自忠内心的豪勇之气,他呼地站起来,说道:“现在和与战都成
了问题,看情况事情不会一下子得到解决。既然委员长这样决定,军人以服从为
天职,只要于我军及国家民族有利,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不过委曲求全,关系
个人名誉,恐不能为国人所谅解,事后应请委员长代为剖白。”
宋哲元一看张自忠仗义勇为,非常感动,连忙说:“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说
着,挥笔写下手谕: 
  (一)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由张自忠代理;
  (二)北平绥靖公署主任由张自忠代理;
  (三)北平市长由张自忠代理。
  张自忠接过手谕,噙着眼泪说:“委员长和大家都走了,我的责任太大,一
定尽力而为!”宋哲元也老泪盈眶,紧握着张的手说:“我今晚就走,明天你就和
日本人接触,你来维持这个局面,十天左右就成。到时我由保定率队来平接应。

  随后俩人研究了留平后应采取的措施和人士安排问题,并决定将独立第二十
七旅石振纲部和独立第三十九旅阮玄武部留平协助张自忠维持治安,冀察政务委
员会政务处长杨兆庚也留平协助张自忠处理有关事务。
  当晚九时,宋哲元、秦德纯、张维藩等人出北平西直门,悄然转赴保定;冯
治安则指挥三十七师移至永定河南岸布防。临别时,张自忠心情沉重地对秦德纯
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秦德纯忙劝慰道:“这是战争的开端,来日方长,必须盖棺才能论定,只要
你誓死救国,必有为全国人民谅解的一日,请你好自为之。”俩人遂黯然握手作
别。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3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