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laxs (要走到那里), 信区: Green
标  题: 张自忠将军(40)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02日10:25:36 星期二), 站内信件

荩忱渠

  鄂北地区有一条著名的百里长渠,西起南漳县王家河,东至宜城县赤湖村,
灌溉着两县30余万亩良田。这条长渠,就是张自忠生前倡议修复,后来又以他的
名字命名的荩忱渠。
  荩忱渠的前身,是比都江堰还早30多年的“白起渠”,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
历史。白起渠本是秦将白起为伐楚而建,后来人们利用它灌溉田地。自秦以后,
渠道兴废无常。到了明代,完全失修,旱时无水,雨时成涝,长渠两岸十年九灾
,当地人民深受其苦。
  张自忠驻军赤土坡期间,发现当地很多农田因无水而插不上秧,勉强插上的
也因干旱而枯萎。因事关民生,他对此十分焦虑,专门召集当地士绅贾世昶、王
殿臣、李子惠等人请教抗旱办法。贾、王等人以宜城县志记载的“白起渠”一事
相告,建议修复此渠。鉴于修复长渠工程量巨大,张自忠指示宜城县长陈英武对
长渠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同时征求民众的意见,得知乡亲们盼望修复长渠的
愿望十分强烈。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和慎重考虑,1939年6月29日,张自忠致电湖
北省政府主席严立三,正式提出建议:恩施,省政府主席立三兄:顷据宜城各界
代表贾世昶等声称:在昔,河西原有长渠一道。上起南漳之王家河,下至宜城之
赤湖,蜿蜒七十公里,灌田30余万亩。嗣后渐次湮没,以致水旱更迭,灾害频仍
。若加修浚,岁可增产粮食百万担左右。值此抗战期间,增加生产实为扼要。拟
请转电兴修,俾国计民生同受其利。查普国抗战,原以持久为争取胜利之惟一途
径。前方将士喋血奋斗,端赖后方大量生产以充实抗战资源,而田地丰歉,直接
关系军食尤重。该代表所呈各节,经详细核询尚属实,情爰为电达,拟请吾兄加
以审核,即转令宜、南两县,动工兴修。再,敝部整训期间,并可酌派军队帮助
疏浚,以期早观厥成。如何处之,仍祈卓裁见复为盼。弟 张自忠叩严主席很快复
电同意。张自忠遂派代表会同南、宜两县官员和襄阳专署所派技士吴兴等,沿故
渠逐段勘测,商定修复方案,申报省政府。省政府即将修渠方案列入预算,筹划
开工事宜。不料,武镇的富商大贾闻知此讯,惟恐“渠通而河涸”有碍舟楫航行
,不利经商,乃行贿赂之伎,暗中派人给张自忠送来一箱银钱和很多贵重礼品,
以求张进言省府,不再修渠,结果来人被张自忠一顿怒斥,悻悻而去。 
  由于张自忠的鼎力支持,长渠修复工程于1939年秋末动工。为解决运输困难
,他派一八O师一部从黄皮沟以船运石至王家河渠首处,还派其他部队担负了武镇
至朱市间最坚硬土质的土方挖掘任务。南漳、宜城人民感激张自忠倡修长渠之德
,编歌赞曰:“白起灌鄢后,长渠议修复,呼喊吁请空吼,年华似水流。张公军
次宜城,访得民间要求,代陈当兴建,一语捅开天,军民齐欢讴。”正当军民合
作修复长渠之际,冬季攻势开始,张自忠统率大军奔赴襄东,修渠之事无人力主
,遂不了了之。
  张自忠殉国后,省政府复议修渠事,经当时省政府主席陈诚批准,于1942年
拨法币590万元,征发民工数万,再次开工,并将长渠命名为“荩忱渠”。三十三
集团军将士为早日实现总司令生前愿望,专门抽出两个师参与施工,并抽调大批
军车拉运石料。但1945年日军入侵襄西,工程中断。抗战胜利后一度复工,终因
经费无着而下马。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长渠才于1953年疏浚通水。后经逐年扩修配套,始成今
日之大型水利工程。当年张将军驻军之地,已成亩产吨粮的商品粮基地,张将军
生前的愿望终得实现。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