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laxs (要走到那里), 信区: Green
标  题: 张自忠将军(58)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02日10:42:3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国殇

  奉命驰援的三十八师到达南瓜店时已是深夜,黄维纲师长得知张总司令战死
,悲恸万分,当即率领数百人的便衣队夜袭陈家集,在混战之中将张总司令遗体
抢走。当日军三十九师团接到军司令部“将张自忠遗体用飞机送往汉口”的命令
,为时已晚。
  18日上午,忠骸运抵快活铺,三十三集团军将士痛哭相迎。冯治安将军和两
名苏联顾问含泪查看了张将军伤势,发现全身共伤8处:除右肩、右腿的炮弹伤和
腹部的刺刀伤外,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额各中一弹,颅脑塌陷变形,
面目难以辨认,唯右腮的那颗黑痣仍清晰可见。冯将军命前方医疗队将遗体重新
擦洗,作药物处理,给张将军着马裤呢军服,佩上将领章,穿高筒马靴,殓人楠
木棺材;然后率众举行了庄重的祭奠仪式。
  李宗仁是17日接到冯治安电报才得知张自忠殉国的。据说,李惊闻噩耗,痛
哭失声,两眼红肿,自言“精神恍惚,若有所失”。
  18日,冯治安、李文田联名致电冯玉祥先生,报告了张自忠殉国经过。这时
,冯先生一家住在重庆歌乐山陈家桥。得知张自忠死讯,冯先生和在场的李德全
夫人及随从们,无不痛哭失声。冯先生说:“我读了这个电报真如晴天霹雷,震
我肺腑,我不仅哀痛这位二十五年来共患难艰苦的老兄弟的死亡,更痛惜在此抗
战的重要阶段上牺牲了一员大有作为的猛将,这真是全民族的重大损失:”“九
个月前,他向我说的坚决杀敌的话语,不料竟成了遗言;九个月前,雄健勇武的
身躯,不料而今‘闭于一棺,不能重睹了!真是如断我臂,痛彻心胸!”
  5月21日晨,李致远参军、徐惟烈顾问奉冯治安之命,率领手枪队乘6辆卡车
从快活铺启程,护送张自忠灵柩前往重庆。沿途数万群众,挥泪祭奠。
  车抵宜昌,10万群众自发送殡,全城笼罩在悲壮肃穆的气氛中。敌机在上空
盘旋吼叫,却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张自忠灵柩在此换船,溯江而上重庆。
28日晨,船抵储奇门码头。蒋介石、冯玉样、何应钦、孔样熙、宋子文、孙科、
于右任、张群率文武百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志哀。蒋介石看
来真的动了感情,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据说,蒋介石的办
公桌从此摆上了张自忠的遗像。 
  28日下午,蒋介石率文武百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
的祭奠仪式。蒋亲自主祭,气氛庄严,极尽哀荣。当天,蒋介石还以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的名义通电全军,表彰了张自忠一生的勋绩:
  张总司令荩忱殉国之噩耗传来,举国震悼。今其灵柩于本日运抵重庆,中正
于全军举哀悲恸之余,谨述其英武事迹,为我全体将士告。追维荩忱生平与敌作
战,始于二十二年喜峰口之役,迄于今兹豫鄂之役,无役不身先士卒。当喜峰口
之役,歼敌步兵两联队、骑兵一大队,是为荩忱与敌搏战之始。抗战以来,一战
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而临沂之役,荩忱率所部疾趋
战地,一日夜达百八十里,与敌板垣师团号称铁军者鏖战七昼夜,卒歼敌师,是
为我抗战以来克敌制胜之始。今兹随枣之役,敌悉其全力,三路来攻。荩忱在枣
阳之方家集,独当正面,断其归路,毙敌无算,我军大捷。假荩忱不死,则此役
收效当不止此。今强敌未夷,大将先陨,摧我心膂,丧我股肱,岂惟中正一人之
私痛,亦我三百万将士同胞之所同声痛哭者也。抑中正私心尤有所痛惜者,荩忱
之勇敢善战,举世皆知。其智深勇沉,则犹有世人未及者。自喜峰口战事之后,
卢沟桥战事之前,敌人密布平津之间,乘间抵隙。多方以谋我,其时应敌之难,
盖有千百于今日之抗战者。荩忱前主察政,后长津市,皆以身当樽俎折冲之交,
忍痛含垢,与敌周旋。众谤群疑,无所摇夺,而未尝以一语自明。惟中正独知其
苦衷与枉曲,乃特加爱护矜全,而犹为全国人士所不谅也。迨抗战既起,义奋超
群,所向无前,然后知其忠义之性,卓越寻常,而其忍辱负重,杀敌致果之概,
乃大白于世。夫见危授命,烈士之行,古今犹多有之。至于当艰难之会,内断诸
心,苟利国家,曾不以当世之是非毁誉乱其虑,此古大臣谋国之用心,固非寻常
之人所及知,赤非寻常之人所能任也。中正于荩忱信之尤笃,而知之特深,荩忱
亦坚贞自矢,不负平生付托之重,方期安危共仗,克竟全功,而乃中道摧折,未
竟其志,此中正所谓于荩忱之死,重为国家前途痛悼而深惜者也。虽然国于天地
,必有与立,而我三民主义之精神,即中华民国之所由建立于不敝者也。今荩忱
虽殉国,而我三民主义之精神,实由荩忱而发挥之;中华民国历史之荣光,实由
荩忱而光大之。其功虽未竟,吾辈后死之将士,皆当志其所志,效忠党国,增其
敌忾,翦此寇仇,以完成荩忱未竟之志,是荩忱虽死犹不死也。愿我全体将士其
共勉之。 
  11月16日,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碚雨台山为张自忠举行“权厝下葬仪式。所谓
“权厝”,即暂时浅葬,以待抗战胜利,再移灵首都南京,举行国葬。在蒋介石
、冯玉祥等军政官员和张自忠亲属的注目下,三十三集团军将领冯治安、黄维纲
、刘振三等人挥锹铲土,封闭墓穴。
  张自忠殉国后,国民政府为避免影响全国抗战士气,未立即公开发表消息,
直到同年“七七”抗战三周年纪念日,才将此公诸报端。
  噩耗传出,举国震悼。
  各地军政当局和人民群众纷纷举行隆重悼念活动,军政要员及各界名流纷纷
赋诗题词,以志哀思。甚至有的沦陷区人民得知消息后,也冒着危险暗中举行追
悼仪式。举国上下形成一股颂扬张自忠、痛斥投降派的声浪。 
中国共产党对于张自忠将军的牺牲也深为震惊和痛惜。
8月6日,延安《新中华报》发表《悼张自忠将军》的社论,高度评价张自忠的抗
战功勋。
  8月15日下午,延安各界代表千余人,齐聚中央大礼堂,为张自忠等殉国将领
举行隆重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分别题写了“尽忠报国”和“为国捐躯”的
挽词。朱德、彭德怀联名题词:“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
死;打到鸭绿江,建设新中国,责在朝野,团结图存。”会议给张将军的家属拍
发了唁电。
  此后,全国各界对张自忠将军的纪念活动一直持续不断。1942年,冯玉样先
生仿明朝史可法墓葬扬州梅花岭之意,将雨台山改名梅花山。过后又用自己的薪
水买来梅花树,亲自带人植于陵墓周围。
  1943年5月16日张自忠殉国3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中共驻重庆
代表周恩来为《新华日报》撰写了《追念张荩忱上将》的代社论,文中说:张上
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张上将的抗战,远起喜
峰口,十年回溯,令人深佩他的卓识超群。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殆又为
人之所不能为。抗战既起,张上将奋起当先,所向无敌,而临沂一役,更成为台
儿庄大捷之序幕,他的英勇坚毅,足为全国军人楷模。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
殉国一役。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
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