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word (阿瑟), 信区: Green
标  题: 论毛泽东(五)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r 29 09:52:18 1998), 转信

看来你也犯了简化历史的错误,建议你对照战史和地图认真地读徐帅的回忆录。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并不在几句秘诀上,也不在于他创造了什么具体的打法,
而在于他尊重实际和批判地接受理论和经验的思想。毛的某些具体的打法当然
不会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毛的思想只要在,他在四川或别的什么地方就会创造
出四川地打法或别的什么地方的打法。实际上,毛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
题》中也总结了徐帅等四川的经验。至于徐帅说中央苏区的某些打法不适合四
川,这有可能。但如果徐说毛泽东整个战略战术思想不适合四川,我可以负责
地告诉你,没有这回事。我因工作关系,与徐帅传记组的同志有过接触,据他
们说,徐帅这个非常严肃,有一是一,有二是二,非常尊崇毛泽东和毛泽东军
事思想。
至于西路军问题,请你认真地全面的看徐帅是怎么说的,不要断章取义——这
个问题也不象你阐述的那么简单。
西路军渡黄河本是执行通庄静会战役计划,本来没有战略任务而仅有战役任务。
结果因张国焘而泡汤,最后改变任务为打通国际路线,变成战略任务。而在其
间又因西安事变需策应中央红军,任务几经变更,加上西路军主要负责人陈昌
浩因怕受张国焘的牵连,机械的不打折扣地执行中央命令,使西路军在河西走
廊辗转往返,失去了断然东返和西去的时机,以至被消灭。从一般对命令理解
的意义上来说,毛泽东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毛泽东从来不喜欢机械地执
行命令,而希望战场指挥员根据战场实际提供真实的意见,因为战场指挥员肯
定比毛泽东更了解战场的实际情况。而且毛泽东下命令也很特别,全有征询句
式!你可以看看徐帅的回忆录和当时军委的电报,最后全是征询意见。比如36
年11月11日,军委即去电让西路军领导考虑回答“有接近新疆取得接济的把握
否?如果返河东有困难否?能否解决衣服?”是西路军坚称有西进把握,中央
最后予以同意的。后因河东情况变化,中央建议停止西进。再后来还因苏联不
同意西路军退入新疆和西安事变等情况变化,全局的战略要求使西路军几度变
更任务,以至丧失了西进和东返的时机。但即使如此,军委电报仍赋予“行动
方向让你们自决”的机断行事之权,从未有硬性命令——这是毛泽东指挥艺术
最高明的地方。可陈昌浩不听徐向前之谏,向中央报告错误的情况估计,一意
孤行,本已撤出倪家营子又回来就敌,最后导致全军覆灭。所以,战场指挥员
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是陈昌浩,当时仿效苏联制度,政治委员有最后
决定权。
至于林、陈、粟等将有不同意见最后按其意见办取得胜利这很正常,而且毛忒
喜欢这种将领,毛也鼓励这些将领大胆陈述意见。不存在所谓抗命问题,因为
毛很少下硬性的死命令,建国后苏联顾问特别不理解这一点,问当时的代总长
聂帅:“这象命令吗?”聂答:“我们毛主席就是这样指挥我们打胜仗的,你
们不懂!”而且就总的来说,毛的战略指导确实要高出众将一头,比如粟裕只
有战役企图的“小淮海”到毛这里就被升华成了“大淮海”,最后酿成战略总
决战的。而事实证明,毛泽东对战略和战役的指导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正
确的——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不得了,可以称作奇迹了。毛的战略预见绝大多
数都得到也事实的验证,这在古今中外的将帅中有几人能达此境界?如果有人
告诉你某某某从来不打败仗从来不失算,那是扯蛋!这种人要么就是没一辈子
没打过仗,要么就是一辈子就打过那么一两仗。象一个从事二十多年战争的人
达到绝大多数情况不失算,而且一再因势利导把失利转化为有利,那可只能称
作“了不起”吧!
--
一剑走天涯
浩气满乾坤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weld.metsce.ps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