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毛泽东时代的经济遗产(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30日19:50:30 星期二),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lack_Soil 讨论区 】
【 原文由 dreams 所发表 】
作者: 莫里斯•迈斯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史以一个小小的工业生产基地为发端,这个工业生产基地甚至比比
利时的还要小一些;当时,中国工业的人均产量不及比利时的工业产量的十五分之一。然
而,是在物质资源最贫乏的基础上,在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中和极少外援的情况下,中国
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内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主要的工业大国。在毛泽东当政期间,全国工
业总产值增长了三十多倍(如果从1952年算起则增长了十二倍),其中重工业总产值
增长了九十倍(1949年以前中国重工业特别匮乏)。从1952年(当时工业生产恢
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到毛泽东时代结束为止,尽管“大跃进”造成了工业生产的混乱,
工业产量仍在以平均每年11.2%的速度增长。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
划期间增长的百分比最大,当时工业增长率达平均每年18%,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
一番还不止。其后一些年里增长的速度尽管不稳定,但仍然很快。1966年至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尽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工业生产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
速度增长。
在这个令人惊异的高速工业化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部门的数据或许值得一提。
从1952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一百四十万吨增长到了三千一百八十万
吨;煤炭产量从六千六百万吨增长到了六万一千七百万吨;水泥产量从三百万吨增长到了
六千五百万吨;木材产量从一千一百万吨增长到了五千一百万吨;电力从七十亿千瓦/小
时增长到了两千伍百六十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一万零四百万吨;
化肥产量从三万九千吨上升到了八百六十九万三千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还
在生产大量的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现代海船。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成了一
个主要的核强国,完成了州际弹道导弹的发射。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
1967年生产了第一枚氢弹,1970年把一颗卫星发射进了轨道。
当然,工业化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劳动力以及社会结构的构成。
尽管大多数的中国人民依然是紧紧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止,城市无
产阶级的人数却已从1952年的三百万上升到了一千八百万。此外,毛泽东的农村工业
化运动--“大跃进”中硕果仅存的几个成功之一--把两千八百万农民(当时农村总劳
动力约达三亿)变成了农村工厂的工人,尽管许多工厂的工作技术水平简单而原始。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另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
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尽管这个基础很粗糙。正是在这一时期内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
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占6
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
占28%了。毛泽东时代远非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
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
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这些经济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己通过劳动取得的,在那个时代,毛泽东思想仍能够给人一种
使命感和目的感。除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极其有限的援助之外,中国没有接受过任何
外援。敌对的国际环境(在美国对中国革命的敌意之上又加上苏联对毛主义的敌意),与
毛泽东“自力更生”的思想原则,起到了双重强烈的作用,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二十世纪
七十年代末以前实际上一直处于经济自给自足的状况。毛泽东的自力更生的国家政策造成
了经济上额外的不利与艰苦,但是它也使中国可以自豪地说:在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
国实际上是以拥有一个既无外债亦无国内通货膨胀的经济而在世界发展中国家绝无仅有。
在毛泽东身后的时代里,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纪录的污点和罪过吹毛求疵,而缄口不提当
时的成就已然成为一种风尚--深恐提及后者便会被视为对前者的辩护。然而,对一个基
本事实的承认,即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而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国内
条件下做的--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不就等于是为历史作非分的辩护。如果没
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与邓小平一同出名的经济改革家们将找不到他们要改革的
对象。
尽管毛泽东思想强调农业,称颂农民的创造性,但在毛泽东的时代,农业发展却远非如工
业成就那么可观。1957年以后,食品生产仅与人口增长同步,当时人口以平均每年2
%的速度增长,使得毛泽东时代,中国人口几乎翻了一番。1975年人均粮食总产量几
乎与1957年农业集体化之初时一样。在毛泽东时代的二十年里,农村生活水平实际上
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每年平均增长不到1%,而且是在一个低得可怜的基础之上增长的
。1952年至1975年间,在工业生产总值增长十倍的同时,农业生产仅仅增长了两
倍,甚至那也是通过大量地扩大农村劳动力规模而取得的。此外,尽管毛泽东不断提倡缩
小城乡差别,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异还是加大了。
然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农业也绝非如今被描绘的那样惨不可言。维克多•李皮特曾
指出,毛泽东时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大大快于1868年至1912年日本明治年间--备
受称赞的成功的近代工业化时期。从1952年至七十年代中期,中国农业净产量增长为
平均每年2.5%,而1868年至1912年间日本工业化最强阶段的数字也只有1.
7%。一个经常作的比较,就是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的中国农业经济与印度之比较,这个
比较至今依然不失其真实,只不过远远没有在过去一个时期内那么符合政治时尚了。正如
马克•塞尔顿曾指出的:“1977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比印度少14%,而
人均粮食生产却比印度高30%到40%,而且是把粮食以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
度多出50%的人口手中。”
经济统计资料并非告诉我们全部事情。经常有人指出,对于收入与消费的常规性测度并不
能充分表明实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还必须考虑到教育、保健、卫生以及老人与贫困
者的福利措施等这样一些基本的而必要的方面的公共消费,但是这些东西是难以用标准的
经济测度来数量化的。在所有这些领域,毛泽东时代都取得了伟大的社会进步,在大多数
关键性的社会和人口统计指标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比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他低收入国
家强,而且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五倍于中国的“中等收入”国家要强。在毛泽东时代,中
国人由大部分人口是文盲的状况变成了大部分人识字。在农村差不多普及了小学教育,在
城市几乎普及了中等教育,而且在城乡皆开创了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规划。
基本的社会保护措施得到了贯彻,如禁止童工,还有农村最低限度的福利方案等,后者中
最著名的是对最穷困者们的食品、衣物、住房、医疗以及丧葬费用的“五保”。国营企业
的城市工人们享有工作保障以及国家拨款的福利待遇。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华人民共
和国完全能够声称,它拥有一个虽刚起步但相当全面的医疗保健体系,这使得它在所有发
展中国家都独一无二。医疗保健、以及营养和卫生的改善,共同造成了中国人寿命的极大
增长--从1949年以前的平均35岁到了七十年代中期的65岁。
--
一党专政反民主,共产党绝不搞一党专政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72—177页
不能因国民程度不高而拒绝民主 ——《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政权开放才有利于党的领导 ——《解放日报》1942年3月13日
新闻自由:民主的基础 ——《新华日报》1945年 3月31日
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实行民选吗? ——《新华日报》1944年 2月 2日
青年有发表政见的自由,反动者却怕青年过问国事——《新华日报》1945年12月11日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14]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