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lot (〓〓★〓〓), 信区: Green
标  题: [转载] 茶聊彭林(四)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Dec 21 14:58:44 1999),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loneman 所发表 】
我所写的那些内容,可说是在从反面描述彭德怀。很容易令
人产生我把彭当成反面角色的印象。而我的本意是对当今把
彭树为完美偶像的做法提出异议,并不是要把彭的形象彻底
毁坏。从庐山会议来说,彭的确是英雄,战争年代的彭总就
更不用说了。但是,今天在为彭德怀树立形象的人,其实还
是把这一行为当成了“手段”,推崇彭德怀不是他们的目的
,目的是在于否定毛泽东。毛泽东该否定的地方甚多,但用
这种“手段”来否定则要矫往过正,适得其反,对彭总本人
的历史也不够客观和尊重,结果是为推翻一个神而造了另一
个神。在我们最后的讨论中我将阐明我在用什么眼光观察这
些近乎于神的历史人物。现在还是让我们把该结束的先结束
吧,如你所希望的,这段历史还没完。                 
顺带说一句,在对刘伯承的问题上,如你所言,毛泽东确实
应负有责任,不能完全归到彭德怀的头上。历史如允许假设
,那么即使没有彭德怀,毛泽东迟早也会给刘伯承来那么一
下子的,可以说彭德怀让毛当枪使了。
让我们回到五十年代末吧。
那场运动的最后结局中,还有一件不合惯例但颇有讽刺意味
的事:那张大字报的原始作者,时任陆军训练部某处副处长
的张。。上校,居然没病没灾地继续当着他的上校副处长。
此人在七十年代任。。部副部长直至离休。你能体会到我举
出这个例证的意义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手段”本身是
什么,当时没人在乎,运动的目的是打击对手,不是打击“
手段”本身。
在“反教条主义”的全过程中,毛泽东始终没有过问。至少
是我到今天还没有见到或听到他对这件事具体表过什么态,
发过什么具体指示。但我们可以从毛泽东本人的个性中去设
想一番,毛泽东最忌讳的事莫过于别人的权力和他比较大到
了某种程度,军队是他的命根子,而彭德怀在军内有这么大
的动作,想来毛泽东在内心不会无动于衷。毛泽东绝不可能
喜欢萧克,但彭德怀的独断专行不会不令毛泽东产生某些别
的念头。也许庐山会议上,毛认为彭想“夺权”的看法,在
上庐山之前就有苗头了?
从朝鲜战争到庐山会议,彭德怀在军内的种种作为,很难说
是完全出于恶意,只不过是他军人的个性在政治舞台上的表
现,与他在战争年代的作风是一脉相通的。我已说过,战场
上的将军以胜败论英雄,彭的个性与他的偏激做法,比较他
的战绩就无可厚非了。但到政坛上,他的个性就势必要给作
为政客的他和别人带来悲剧性的结果了。彭德怀在这段历史
时期的作为,无疑在军内起到了“伤众”的负面效果。这些
被“伤”的“众”,在政治舞台上表演起来,也不可能是品
格高洁的。而某些没被直接伤到的人,难免有“物伤其类”
的情结,一旦有机会,也要乘机铲除对自己政治上有威胁的
因素。这不同于军事指挥上的争执,这就是中国式的政治斗
争,你死我活的斗争,比战场上更要来得狡诈和残酷。
庐山会议后在军内的批彭,进行得较为顺利,除去当时对毛
泽东的迷信因素外,不少高级将领对彭的个人恩怨有着重要
作用。特别是那些感到“物伤其类”而要自我保护的人。被
彭德怀“看不起”的朱总司令,在庐山上因为“和稀泥”而
招致毛泽东的不满。相比之下,握有实权的贺龙、罗瑞卿等
人“一边倒”的态度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注意,庐山会议后
,贺龙任军委第二副主席,是文革前毛泽东牵制林彪的主要
人物,取消军衔制就是他的杰作;罗瑞卿则接任了黄克诚下
台后的总参谋长和军委秘书长。从军队的角度看,这两个人
加上林彪,是彭德怀悲剧中得到最大利益的人。林彪后来对
这两个人的打击也是因为他们妨碍林彪取得最大权力。同时
,在军内高层推行批彭阻力也不大,或许有个别将领发出过
不同声音,但中央没有为此有专门的举动,可见其过程是顺
利的。请注意,我所说的“顺利”,是指当事件被毛泽东定
性之后在全军开始的批彭,在庐山上当然有人支持彭的意见
,但在毛泽东讲话后象黄克诚大将那样明确的就鲜如凤毛麟
角了,在次一级的非中央委员的将领中更是如此。在此有必
要提一下彭德怀的肱股干将张宗逊的事,庐山会议后他依然
如故当他的副总参谋长,未受任何冲击。以他和彭德怀的关
系论,如此局面很难想象他在对批彭的态度上能否达到朱总
司令“和稀泥”那样的程度,更别说黄克诚的程度了。张上
将在文革中也被打倒,但林彪一倒他就出任邱会作空出的总
后勤部部长一职,直到邓小平推倒华国锋为止。在毛泽东去
世后那几天叫劲儿的日子里,又是这位张宗逊上将,给江青
、张春桥发出了效忠信!当然,当时干这种勾当的在军内也
不是他一个人,上将级的还有当时担任副总参谋长的杨成武
和工程兵司令陈士榘。你感到惊讶么?
对比批彭,九一三之后军内批林的进展就不同了。林彪已经
死于境外,四大金刚就擒,政变的证据确凿,批判死人及打
落水狗的难度比较庐山会议应容易一些,事实却并非如此。
林彪事件向下传达是当年的十一月,批林完全展开是七二年
了。而军委在周恩来主持下,于七二年一月召开了一次高级
的批林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人员很少,在组织系统上很不合
常规。十个元帅之中,林彪、罗荣桓、贺龙已死,彭德怀不
可能翻案,刘伯承抱病。其他人除朱德外全部到会,大将之
中,徐海东、陈赓、许光达已死,罗瑞卿、谭政、黄克诚尚
未翻案,张云逸抱病,而粟裕、萧劲光和王树声三人也到会
。从参加会议的人员结构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除去在文革中
被明确打倒,未能参加“九大”的人之外,最高级将领几乎
都到了。与会者除了叶剑英有明确的政治局委员和军委委员
的职务外,别人当时都只是有中央委员的虚衔而无实际职务
。或者说都是在文革中处于“靠边站”的位置。更值得注意
的是,萧克参加了这次会议!当时他连中央委员都不是,从
六十年代起,他直到七二年新年联欢会才以“参加联欢会的
还有。。同志”的面貌重新在宣传媒介中出现,中央连“结
论”都没给他做呢。但我们可看出,参加会议的人是经过精
心选择的,全都具有对军队内部次一级将领的强大影响力。
会议的内容完全是批判林彪在军史上如何反对毛泽东,特别
集中在井冈山时期,而对于林彪文革中的作为毫无涉及,当
然各人的发言中都流露出对林彪个人的怨恨。而会议的详细
内容作为中央文件的附本迅速向下传达到军内高层,对次一
级将领进行批林运动的导向。
这次会议的意义不言而喻,就是利用这些老帅老将们对军队
的影响去抵销林彪的个人作用。会议内容之所以要集中在军
史上,一者如你所言,毛泽东在起着作用,否定文革是不行 
的;二者在军史上林彪的作用之大,我们都清楚得很。当时
军内将领中对林彪还有着不小的崇敬,特别是四野出身的将
领中有强烈的“林总”情结。林彪出逃的消息传达后,军内
竟有不少人痛哭失声!如此状况对推动批林很不利,打蛇打
七寸,要把林彪在军史上扳倒,老帅老将们的言论最有力。
为什么批彭和批林如此不同呢?还是两人个性的不同。彭德
怀在军内有“伤众”的举动,林彪则一向善于笼络人心。就
一般将领而言,对彭是敬畏多于信服,惧怕多于尊重,对林
彪则不同了。林彪带出的四野将领在数量上也远多于彭的一
野,从上述的“四野”情结对比一下张宗逊的“一野”情结
,军中一般将领对彭、林二人的态度,我们就有个大概的轮
廓了。下面我再讲一件令人齿冷的事实,此事在彭德怀的某
些传记文章中不点名地提到过,但我要进一步披露一下,以
作参考。
文革中曾在北京军区举行过批斗彭德怀的大会。在大会休息
时,有一个人冲进关押彭德怀的小休息室,恶狠狠地将彭一
拳打倒在地,而且真的踏上了一只脚,并且还叫喊道“彭德
怀!你也有今天呐!”。同一次会上,还有一个人把便纸篓
当高帽子扣到了彭德怀的头上。。。
你能想象得到这两个人是谁么?他们既不是当时造反的红卫
兵小将,也不是投靠造反派的一般干部,两个都是货真价实
的中将,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你能相信么?为了让你相信 
,我点出这两个人的姓名,他们今天大概还“依然健在”:
第一个人是当时任。。。。。副司令的李。。中将!
第二个人是当时任。。。。。副政委的王。。中将!
两人都曾在朝鲜战场上受过彭德怀的训斥和处分。李后来在
训练总监察部任职,“反教条主义”后被降职到了。。。。
。。
这件触目惊心的事实,当然首先表明了这两位中将极其卑劣
的人品。而我们站到历史旁观者的角度,就有理由思考一下
,同样是雪山草地走过来的,何以对彭德怀的个人仇恨能达
到如此的程度?文革中被批斗的高级将领为数不少,非人的
当场迫害屡见不鲜,但充当打手角色的均是当时的红卫兵、
造反派,大概也有下级的干部或军官。而高级将领如此恶毒
的似乎只有这一例,恰恰又发生在彭德怀身上。对此我总在
想,“积怨”何在呢?从彭德怀那一边思考是反常的,但也
许能有启发。



关于批林,再多说几句。
四人帮阻扰批林的说法,也是为了达到将这两个集团绑到一
起的“目的”而提出的“手段”。而四人帮实际上在批林活
动中捞到了不少好处。我所说的批林,不是人们一般所言的
“批林批孔”,而是在此之前的“批林整风”。在这次的批
林中,核心是批林彪的政变行为,反毛泽东的行为以及那些
荒唐的形式主义行为。由于毛泽东是始作俑者,批林就不可
能批到极左路线上去,也伤不到四人帮。林彪的行为证据确
凿,四人帮正要极力洗清自己与林彪的关系,阻扰批林无异
授人以柄。批林中传达了毛泽东给江青的信,这是江青最大
的政治资本。在结束“批林整风”的“十大”上,王洪文成
为接班人的角色,四人帮的帮派最终形成,可见他们捞到的
好处。实际上,四人帮对批林兴趣盎然,在后来的“批林批
孔”中,把林彪和孔老二生拉硬拽绑到一起的也是他们。
还是回到我们的正题上,我罗列了这么多,就是想从各个角
度去思考一下彭德怀的个性与他的历史行为之间的关系。历
史人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有喜怒哀乐的凡人,毛泽东乐于人
家投怀送抱,小克林顿碰上陆文斯基也找不着北。彭德怀也
是凡人,他的个性类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不同
的是当一个人处于政治的历史的特殊位置时,其个性的表现
就必然异化为某种政治的历史的事物。彭德怀的个性有缺陷
,这种缺陷不影响他成为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但却要极大
地影响他成为合格的政客。彭德怀本人肯定是不愿意当政客
的,但历史终归把他推到了那个地步。不但是他,几乎所有
的元帅和将军们都被历史推上这条道路。那么,他们每个人
的个性就都在政治舞台上对历史和他们本人的结局产生作用
。比如,那两位中将对彭德怀的报复本身完全是私人间的怨
恨,但实质上就成为了一种政治行为,而在历史上留下了极
为丑恶的一笔。彭德怀的个性不是政客的个性,但是他不得
不成为了一个政客而且干了政客的事,“反教条主义”是如
此,庐山会议也是如此。他对萧克的打击也很难说是历史错
误,两人个性的冲突说不清有谁是谁非,然而到了政治舞台
上一切就异化了。彭德怀非政客的个性害了别人,也害了他
自己。我对他的人品有所保留,就是从这一角度而来的。由
军人转化为政客,彭德怀完成了悲剧,而叶剑英则完成了喜
剧。林彪做为政客也有高明之处,他几乎完成了比叶剑英还
要壮观的喜剧,结果却成了一场闹剧。
说点题外话,再举例阐明一下“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林彪运用“手段”达到“目的”的政治行为最能说明两者的
关系,庐山会议后军内批彭,当时中苏关系恶化,向苏军靠
拢的“教条主义”帽子就扣到了本来对正规化很不感兴趣的
彭德怀头上;而后来的“大比武”,林彪本是很赞成的,作
为大军统帅出身的他肯定知道军训的意义。当时著名的神炮
手,炮兵副司令赵章成少将下到基层连队传授他高超的迫击
炮操作技术,林彪对此曾大加赞赏。甚至以他的元帅身份公
开提出练兵标准是“象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艺术的
标准。”但到了文革,为打击罗瑞卿,同一个林彪就能把“
大比武”说成是罪过;林彪在文革中还提出过荒谬的“军队 
骡马化”的方针,以标明他突出政治和走中国道路的姿态。
其实富有战争经验的他何尝不知道机械化的威力?而中国最
早的两个机械化军,三十八军和六十六军正是在林彪主政的
六十年代末完成换装的。你看,在政客林彪那里,任何事物
都可异化为“手段”,即便给后世留下笑柄也不在乎。如果
我们清楚了这种政治游戏的规则,在观察历史事件和人物时
,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就迎刃而解了。
在观察思考毛泽东、彭德怀、林彪等等人物时,我更注重那
些与他们地位相同或接近的人们,同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中更能发现他们作为一个人的个性所在。距离远了,形象
必然失真。至于象李志绥、李银桥这样医生、卫士的角色,
他们的回忆文章只能作为参考,因为他们尽管在形体上比任
何人都更接近对象,但他们实际并不能进入到对象内心重要
的决策过程中去。在他们眼中,毛泽东还是一个神,只是个
有血有肉的神。同样道理,残酷批斗彭德怀的红卫兵们,和
在贺龙囚室窗外唱“洪湖水,浪打浪。。。”的哨兵,同样
是在把他们当成了神,不过是善神和恶神两个极端罢了。而
与这些历史人物共同创造过许多历史的人就不同了,在他们
眼中,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才是具有复杂个性的人,也许可
视为“人物”,但不可能是神。彭德怀与萧克之间老顽童式
的争斗,那两位卑鄙的中将对彭德怀的报复,再结合庐山上
的彭德怀,我们不是就得到了一个更生动的彭总了么?
--

     ~~               ~~``     
        ~~           ~~        
           ~~       ~~         
             ~~  ~~            
              ~~      ---------我总是不经意的刺伤你,所以我用长青来报答你......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42.165]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dns.mtlab.hit.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