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罗荣桓——耿耿忠心昭日月 巍巍丰碑矗人间(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Nov 29 14:35:25 2002) , 转信

  耿耿忠心昭日月巍巍丰碑矗人间———纪念罗荣桓同志诞辰100周年

  今年11月26日,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
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罗荣桓元帅100周年诞辰。我们怀着无
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这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建立丰功伟绩的开国元勋。

(一)

  罗荣桓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为人民军队的创建与发展,为中
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罗荣桓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今衡东县),青少年时期就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积极投身革命。1919年入长沙协均中学,受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等进步报刊的影响
,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参加了驱逐军阀张敬尧和抵制日货等运动。1924年7月考入山东青岛
大学工科预科,1925年作为学生会负责人之一,组织同学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19
27年4月到武昌中山大学理学院就读,参加了声讨夏斗寅、许克祥叛变活动,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把
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1927年7月,在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罗荣桓被中共湖北
省委派往鄂南通城从事农民运动。8月参与组织通城秋收暴动,担任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
党代表。月底率部到江西修水,编入由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改编的江西
省防军暂编第1师(不久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9月底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改编时,罗荣桓担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特务连党代表
,成为我军历史上最早的7个红军连队党代表之一,后又任营和支队党代表,参加创建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底,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召开,罗荣桓
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为筹备会议进行的调查研究和会议决议草案的起草工作,为会议的召
开做出了积极贡献。会上他支持毛泽东提出的建军思想,因“观念正确,斗争积极”被选
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1930年1月,罗荣桓任红四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6月代理红四军
政治委员,8月被正式任命为红四军军委书记、政治委员。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中,
他参与红四军的作战指挥,领导政治工作,组织部队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款
,扩大红军队伍。1932年3月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并兼任入闽作战的东路军政治部主
任,参与指挥了漳州等战役。宁都会议后,毛泽东被撤销了红军总政委职务,罗荣桓也受
到排挤,先后调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巡视员和武装动员部部长。1933年7月兼
任总政治部扩大红军突击队总队长,翌年9月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参加长征。1935年9
月任红一军团(同月改称陕甘支队第1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到陕北后,他率先头部队东渡黄
河,参加东征战役。后又任红军大学第1科政治委员、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
部主任等职。罗荣桓作为红军的创建人之一,以其坚定的政治品质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
红军官兵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荣桓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主任,不久任政治委员。在华北战局
十分危急的时刻,他率部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前线,参与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领导创
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与代师长陈光指挥午城、井沟和薛公岭等战斗,保卫了黄河河防。
1938年秋参加在延安举行的扩大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后率部进入山东,担当起在一个
战略区内坚持敌后抗战的大任。他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
则,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人民武装,巩固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1941
年8月,罗荣桓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1943年3月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115师
政治委员、代师长。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统一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
工作。在敌后抗战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他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方针,领导山东
军民团结一心,艰苦抗战,不断粉碎日寇大规模的进攻,使革命力量日益壮大,为全民族
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曾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对山东的敌后抗战工
作给予表扬。1945年6月,罗荣桓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罗荣桓率山东部队6万余人进军东北,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治委
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了1947年东北解放战争中的秋季、冬季等攻势作
战,组织领导了大兵团作战中的政治工作和组建东北二线兵团的工作。1948年8月,罗荣桓
任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兼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在
战役发起前的关键时刻,他坚决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先打锦州的作战方针,保证了将国民
党军封闭在东北境内予以全歼战略意图的实现。平津战役中,他作为中共平津前线总前委
委员和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政治委员,参与了战役指挥及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工作,取得
了辉煌的胜利。1949年6月,中央决定成立华中局和华中军区,罗荣桓任华中局第二书记兼
华中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任总政治部主任,并兼任总干部管理部部长,领导全军的政治
工作。他根据和平时期军队建设和形势任务的要求,始终把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政
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为加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荣桓还曾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共
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等职。他为党和人民呕心沥血,战斗工作到
生命的最后一息,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拥戴和崇敬。毛泽东在《吊罗荣桓同志》一诗中
写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以此来表达对他的倚重和痛惜之情。邓小
平同志在悼词中对罗荣桓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他“在一生的工作斗争中,充分体
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和人民革命军队的作风”。

(二)

  罗荣桓同志在长期革命实践中,认真研究中国革命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执行
毛泽东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罗荣桓坚持人民战争思想,重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他认为,开展武装斗争,必须以
革命根据地为依托,没有巩固的根据地,武装斗争就不能持久。他在领导山东抗日斗争中
,把根据地建设与武装斗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针对山东抗战的复杂局面,他提出“插
、争、挤、打、统、反”的六字方针。插,就是插入日伪军之间、日伪军与国民党之间的
空隙地带,隐蔽地由边缘伸入腹地;争,就是争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收编抗日武装;挤
,就是挤掉消极抗日甚至不抗日反而积极反共反人民的顽固势力;打,就是打击日伪军和
汉奸武装;统,就是同国民党军队、特别是驻鲁南的东北军疏通团结,共同对敌;反,就
是反“扫荡”,反摩擦。依据这六字方针,他在领导开展武装斗争中,注意团结抗日的友
军和爱国进步人士,孤立和打击制造摩擦的国民党顽固派,在鲁西、鲁南、冀鲁边、鲁中
、滨海和胶东等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开展减租减息,发展人民武装,巩固和扩
大了山东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开始时,罗荣桓率大军进入东北。针对国民党增兵抢占东
北的严重局势,为使我军站稳脚根,他在1945年12月13日提出《对创造东北根据地的意见
》,指出要争取控制沿中长路两侧广大地区,包括中小城市、次要交通线及某些工业原料
地区,尽快开展创造根据地的工作,并强调要“放手发动群众,整训并充实野战军,建设
地方军,统一作战指挥与后方之组织。”罗荣桓的这些意见,同半个月后党中央发出的关
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完全一致。

  罗荣桓善于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实施正确的战争与作战指导。早在土地革命
战争时期,担任红四军政治委员的罗荣桓,坚定地支持毛泽东关于诱敌深入,在根据地内
用运动战歼敌以粉碎“围剿”的战略主张,同军事上的冒险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在敌后抗
战中,他针对山东根据地建设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反对建立正规化主力兵团打运动战
的想法,主张把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武装有计划地加以分散,扶助起大量的民兵游击小组
等抗日武装,开展分散性、群众性的抗日游击战争。他总结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经验,撰
写了《坚持我们的边沿游击区》、《克服在执行游击战争中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分散
性游击战争与对敌政治攻势问题》等文章,对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他
针对日军对我根据地进行频繁、残酷蚕食和“扫荡”的情况,提出了“敌人打到我这边来
,我就打到敌人那边去”的“翻边战术”,即当敌人“扫荡”时,不在根据地内与敌周旋
,而把主力部队部署在根据地边缘地区,趁敌人的包围圈尚未紧缩时,选择空隙打到敌人
后方去。山东各根据地普遍运用“翻边战术”后,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蚕食和“扫荡
”,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

  罗荣桓认真贯彻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建军思想,重视人民武装力量建设。在我军初创时
期,他把“扩红”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组织部队做好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
工作,运用政治工作的各种形式吸引和号召青少年参军参战,使红军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在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罗荣桓由于扩红成绩突出,受到表扬并获
得奖章。敌后抗战中,他组织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军参战、保
卫胜利果实的积极性。在保存和壮大主力部队的同时,积极发展民兵和地方武装力量,使
山东的八路军发展到27万人,民兵50万人,人民自卫武装达数百万人,形成了一支坚持独
立自主抗战的雄厚力量。在东北解放战场,他着眼大兵团作战的需要,以战略家的眼光,
建议并主持组建东北二线兵团,向主力部队输送了大批兵员,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
大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曾负责民兵工作,强调和平时期
民兵建设应由地方党委统一领导,围绕生产、结合中心任务进行,从而保证了民兵工作的
正确方向。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7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