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ning (ghfdghf), 信区: Green
标 题: 成吉思汗传--第四章 征服西夏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hu Nov 4 18:52:53 2004)
成吉思汗传
第四章 征服西夏
第一节 蒙古对西夏的垂涎
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不断地加强军队建设,
确立千户制、扩建怯薛军,创建了法律制度和司法审
判机构,颁布了札萨法典。同时又肃清了国内的敌对
势力,铲除了通天巫,降服了林木中的百姓。这些制
度和措施都大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个新兴政
权要想得到巩固和发展,还需要继续进行征服战争,
以满足奴隶主阶级的贪欲和奴隶制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蒙古政权建立后不久,成吉思汗便开始向外耀兵。
第一个讨伐的对象便是其南边的邻国——西夏,西夏
是党项族建立的国家,自1038 年李元昊称帝,到
1227 年被蒙古所灭,西夏统治我国西北地区近2
00 年之久。西夏国由于学习汉民族的经济文化,成
为一个半农半牧的城池之国。其设官之制,朝贺之礼
与宋国相同,国势昌盛。西夏手工业较为发达,善织
毡、造兵器和陶瓷等。被西欧人马可波罗所誉的世界
上最精美之物——驼毛毡毯,便是西夏的物产,据《宋
史·西夏传》记载,西夏的领土,方圆2 万余里,共
有22 个州郡,包括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以
及陕西、青海等部分地区。首都设在兴庆府,蒙古人
称西夏为“唐兀惕”。
成吉思汗在发动进攻西夏之前,对西夏的国情颇
为了解。西夏的金银器皿、美女、缎匹、骆驼、骏马
等丰富的物产和美丽富饶的城市,广阔肥沃的疆土,
使他和他的部属们垂涎欲滴,急不可待。同时,西夏
是历史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当时克烈部、乃蛮部、
畏吾儿商人进行贸易的市场。更重要的是成吉思汗对
西夏的战略地理位置非常看重。从当时天下形势来看,
金国、蒙古、西夏三足鼎立,西夏东邻金国,北界蒙
古,如果金、夏合力对付蒙古,则对蒙古大为不利,
为避免受夹击,必须先征服西夏,拆散夏、金联盟。
同时进攻西夏又是蒙古军将来进攻金国的练兵场和前
进基地。于是成吉思汗采取了先攻西夏、扫清障碍的
战略,期望能收到一举数得的功效。
1205 年,成吉思汗平定乃蛮后,太阳罕之子
桑昆乘机逃入西夏,“敌后之种不可留 ”,成吉思汗
遂决定派兵进入西夏边境,一举歼灭桑昆。这样,成
吉思汗便找到了兴师征伐西夏的理由。
第二节 牛刀小试
一征西夏
成吉思汗要进攻西夏的消息传入西夏,但随着西
夏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腐化,内
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民不习兵,军力减弱。
夏桓宗只好命令士兵和民众修固城池,严加防守。1
205 年春,成吉思汗在消灭乃蛮部后,以追击桑昆
为由,率军进入西夏的西部边境,开始围攻边界城堡
——为吉里城。本来成吉思汗打算采取围城歼援战术。
先歼灭西夏援军,以瓦解城内军心,凭威慑之力,让
城池不攻自破。但是,西夏却不增派援军。成吉思汗
只好留一半军队继续围攻,另一半军队去围攻另一个
城池——落思城。可蒙古军却没像预期的那样顺利,
经过60 余天的苦战,蒙古军在骑射掩护下,才攻破
了这两座小城。因据说桑昆已逃入西域,蒙古军没有
再深入西夏内地。对这两座小城进行了一番洗劫,掠
走了一批人口、骆驼、马匹和其他牲畜后便率师返回
了漠北营地,这次以追击桑昆为借口的战争,是蒙古军
第一次进攻西夏,属于试探性的进攻。这次战争,成吉
思汗掠夺了大量财物,但也深深地感到攻城作战之难。
二征西夏
成吉思汗第一次进攻西夏归来后,便与大将木华
黎、博尔术及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等
人共商伐金大计。但众人皆认为金国国势强盛,不能
轻率出兵,而且对其政治、经济、军事、地形等诸多
情况都不甚了解。因此决定先弱后强,先扫清外围,
铲除攻打金国的屏障——西夏,与此同时,正当夏桓
宗准备部署兵力,修复被毁的城堡,并大赦境内,准
备反击时,西夏国内发生政变,李安全废桓宗,自立
为帝,称夏襄宗。并企图联合金国,共同对付蒙古。
1207 年,成吉思汗以西夏拒绝向蒙古纳贡称臣为
由,趁襄宗即位不久,夏、金联盟尚未形成,成吉思
汗亲自率领部将南下,开始第二次进攻西夏。蒙古军
来到西夏边防重镇,位于狼山隘北口附近的翰罗孩城。
成吉思汗首先展开攻心战,派被抓获的西夏牧民进城
大肆宣扬 :“若自动出城投降,则如朋友一般对待;
如果据城反抗,等城攻破之后,必屠尽城中之人 。”
攻心战失败后,成吉思汗发令攻城。这是一场攻坚战,
成吉思汗连续攻打了几个月不克。本来,蒙古骑兵擅
于驰骋于蒙古草原之上,打运动战。而舍骑就步,架
云梯,运炮石,却很少尝试。直至后来采用火攻,才
得以攻陷翰罗孩城。除工匠外,城内百姓被屠杀殆尽。
然后以此为据点,四处掳掠,后来因遭到西夏右厢诸
路军的阻击,又加上部队长期在外作战,粮草匮乏,
成吉思汗便下令将大批财宝及制造兵器和手工业品的
工匠带回漠北,率师返回了蒙古草原。
第三节 三征西夏
经过一年多的休整,1209 年秋高马肥之时,
成吉思汗发动了第三次攻夏战争。前两次进攻西夏,
由于西夏国内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西夏没有做
出强烈反应。对于蒙古军的第三次进攻,夏襄宗来了
一个步步为营,顽强抵抗。蒙古军从兀刺海西口进入
夏境纵深。李安全任命自己的世子李承祯为元帅,高
令公为副元帅,率领夏军与蒙军对抗。但西夏军士长
期缺乏系统而严格的训练,已非昨日之师。双方交战
不久。西夏军队一败涂地,夏军副帅高逸令公被俘而
亡。蒙古军队一部攻破兀刺海城,与守军展开激战,
俘获西夏太傅西壁氏。突破兀刺海城边防重镇后,蒙
古骑兵如入无人之境,直捣西夏都城中兴府。一直到
中兴府外围的要塞克夷门,与夏军大将嵬名令公统率
的5 万兵展开激战,双方对峙2 个月。成吉思汗乘西
夏军队小胜斗志松懈之际,埋伏精兵,大败夏军并俘
获嵬名令公,攻破克夷门,西夏险塞尽失,蒙军旋进
围中兴府。夏襄宗李安全凭中兴府城高池深死守。久
攻不下之际,成吉思汗便求助于滔滔黄河水,引水灌
城。不料城墙又高又厚,河水灌不进城内,反而冲毁
了城外的堤防。黄河水倒淹蒙古军,成吉思汗不得不
下令撤军,同时派使者入城谈判,对李安全分析了当
时的天下形势。李安全被迫献女求和,并答应每年向
蒙古纳贡。从此,西夏便在名义上臣服了蒙古。
成吉思汗经过三次讨伐西夏,不仅掠夺了大量的
奴隶、财物、骆驼、牛羊,获得了经济上的补给,而
且迫使西夏献女求和,拆散了西夏和金朝的联盟,砍
掉了金国的一条臂膀,解除了进攻金朝的后顾之忧。
成吉思汗达到了进攻西夏的第一步战略目标,为南征
金朝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第四节 再征西夏
蒙古自从降服西夏后,便把西夏当作蒙古国的附
庸,缴收纳贡,从经济上对西夏进行剥削。同时西夏
军队还经常被召参加成吉思汗攻打金国的战争。随着
这种被剥削、被奴役状况的愈演愈烈,西夏与蒙古的
关系开始恶化。1218 年,成吉思汗遣使下令要西
夏军队随蒙古大军西征时,遭到西夏的拒绝。西夏大
臣阿沙敢不口出狂言,藐视成吉思汗说 :“气力既不
足,何以称罕?”将蒙古的使者打发了回去,成吉思
汗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十分气愤,派大将木华黎率领蒙
古军,第四次进攻西夏,予以惩罚性打击。木华黎一
路攻城陷阵,长驱直入,不久就包围了西夏中兴府。
夏主孛尊带精兵血战突围,逃奔西凉,不久派使求降。
由于成吉思汗忙于西征,并认为西夏是不能移动的游
牧国家,再过几年攻之亦不为迟。这次冲突才告一段
落。
1223 年,西夏新即位的夏献宗德旺,车轻气
盛,决定改变其父夏神宗附蒙攻金的策略。1224
年,夏与金国订立了盟约,互称兄弟之国,并各用本
国年号,表示地位平等,同意互相援助。并派使者到
漠北去联络被成吉思汗吞并的诸部残余势力,共同抗
击蒙古军,成吉思汗对此自然会十分关注,为摆脱腹
背受敌的局面,1224 年秋,成吉思汗密令孛鲁及
大将刘黑马率蒙古军第五次进攻西夏。蒙古军大破银
州城,杀死夏军数万人,掠夺人口、马匹、骆驼、牛
羊达数十万之多。俘虏西夏监府塔海。西夏军队损失
残重,又受到一次沉重的打击,只好遣使乞降,并许
以质子为信。蒙古遂退兵。
第五节 灭亡西夏
西夏虽然多次受到蒙古军队的打击,但并未因此
而放弃与蒙古敌对的政策。金朝也在失败后重新整顿
兵力,收复失地。两国君臣看到互相残杀对自己不利,
便联合起来反抗蒙古。为征服西夏,拆散夏、金联盟,
洗西夏君臣奚落之耻,1225 年,成吉思汗不顾7
年西征的疲劳,以64 岁的高龄,率兵发动了对西夏
的第6 次进攻。
成吉思汗带其子窝阔台、拖雷随征,察合台为后
援,亲率10 万大军,采取他一贯所用的先打分散,
孤立之弱敌,再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主力的战略,亲自
率师进入西夏北境,攻克黑水城,转西至浑垂山。另
一支蒙古军队攻占西夏沙州、肃州后,两军会师,旋
即攻克甘州、西凉府、应里、夏州,几乎遍克西夏西
部所有重镇。同年十一月,蒙古军沿黄河北上,围攻
灵州。夏末主李睍派大将嵬名率领10 万援军,在黄
河平原与蒙古国决战。当时正值隆冬季节,黄河全部
冰封。成吉思汗站在冰上,下令发箭射敌人的脚,不
让他们从冰上过来,箭矢顺冰流射,远而有力,许多
西夏官兵应弦而倒,尸体堆积如山,蒙古军队大败西
夏援军,攻下了灵州,然后攻占盐州川,于十二月包
围了中兴府,等候西夏势穷而降。成吉思汗自率蒙古
主力,进入金国国境,筹划灭金事宜。围攻夏部中兴
府的蒙古军,遵照成吉思汗的旨意,为了减少自身的
伤亡,采取长期围困而不打的方略。时过半年之久,
中兴府城内弹尽粮绝,军民病困,丧失了守城能力。
夏末主李睍睍被迫请降。蒙古将领遵照成吉思汗的命
令,将李睍杀死。至此西夏国亡。历时22 年之久的
蒙夏战争,终以蒙古的胜利而告终。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9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