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emouse (LION), 信区: Green
标 题: 第三视角看蒋介石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03日19:02:52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常言道“胜者王侯,败者贼”,自古以来的确如此。因为国内电视、报刊
以及学校教材等等传媒、史学的一致性和单一性,产生了很多并不与史实相符
的观点。蒋其人就是一例。在电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奸诡、虚伪、狂暴
的蒋,在光辉的伟人毛的比较下,蒋是一个多么卑鄙和无能的反面人物啊!
其实如何?我近期对于蒋进行了研究,经过对有关文宪的研究,发现蒋并
非如上面所说。如果让我来总结其人,我只会说他是:
前半生 啸傲江湖弄潮儿; 后半生 无奈落破真英雄!
也许有人会大骂我是个叛徒,但看完此文,你且再骂:
蒋出生在风景如诗如画的彰化。去过那儿的人,都知道那地方的确是太美
了,山何其秀、水何其碧。是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他们而去。剩
下蒋与母亲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为了生存,蒋母到地主家做奶妈,靠给地主
儿子喂奶而供养蒋介石活了下来。后来,因为蒋母为人善良,地主同意把蒋接
进地主家,与母亲同住。而蒋母不久就成了地主家的佣人。
其后的时间,作为佣人儿子的蒋受尽了地主家少爷的欺服。地主少爷经常
把蒋当马骑, 那时蒋就立志:“长大了要有出人头地,要骑别人而不被人当
成马”。因为地主夫人去逝,蒋母被地主纳了妾。蒋这才有了上学的机会。
长大后的蒋,追随中山先生参加了辛亥,成为中山的左膀右臂和挚友。为
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在当成黄浦军校校长时,为其后的中国培养出了大
量的优秀军事人才。
继承中山先生的伟业后,蒋也体现了出色的个人能力。因为当时,中国军
阀割据,互不买帐。北有张作霖父子、冯玉祥、阎锡山等,西有白崇禧、李崇
仁等等的军阀。蒋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将他们迅速整合,使中华民国初显统一之
相,而且并没有靠打内战来完成工作。这就是蒋的又一功绩。
蒋有一个让他臭了一辈子的政策,“壤外必先安内”。但是,让我们看看
当时的情况。中华民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如果与日本正式开仗肯定会使刚
刚安定的中国再一次出现分裂和动荡。 古人尚知卧薪尝胆,蒋当然也知道。
他的政策不是不与日本开战,而是时机并未成熟。因为,红色政权存在是他的
心腹大患。如果他令军队全力与日本作战。红色政权岂不就坐收渔夫之利。借
他无力顾及之机,壮大自己。就算以后中国能胜日本,那红军强大起来了,军
阀再纷纷独立,国家还不是四分五裂吗?先忍一忍日本,等国内统一了,再图
抗日,也没什么不妥。所以说,蒋的“壤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当时的执政看
还是正确的政策。
对张学良的处理,也不能说是蒋的败笔。因为如果杀张学良,落个失言的
罪名;如果放了张,委员长的威严何在。我觉得我们应该以一个人的角度来看
待蒋。
在国际社会的关系方面,蒋更是成功。与世界各国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特别是与美国,因为有了宋美龄的原因,更是得到了支持。而且,在对于中国
方面利益的争取上,蒋也尽力而为。比如说,日本战败的赔偿问题,蒋就坚持
一定要得到40%的利益。
因为蒋与毛相比,并非战征的战略家。所以,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是,他退居台湾后,与毛的无言默契配合,使老美让台湾独立出去的政
策没有成功。而当中国因为南沙争端,倾举国之海军力量与越南海上决战时,
船队在台湾海峡水域小岛补充淡水。台湾军队认为打击大陆的机会到了,向蒋
请战。而当时已经卧病的蒋在床上,只说了一句:“南海战事紧啊!”不但避
免了当时脆弱的中国海军被消灭和保证了南沙战役的胜利。而且,蒋的拳拳爱
国之心也可见一斑。就连毛主席都对斯诺说,蒋是他的老朋友。
另外,从蒋的为人来看。也是一代英雄。
首先,百善孝为先。蒋对于母亲的孝心之重,足以感动任何人,而且没有
丝毫的虚假作座。
其次,对于宋美龄。因为美龄在与蒋相识之前,已经与刘国正结婚。在当
时那个年代,蒋并没有对她有什么要求。而且在婚后,也没有反对宋美龄与刘
国正的正常来往。还将刘提拔为南京市长。而且蒋与宋的感情也是经历了风雨
的考验。经国并非蒋的亲生儿子,但他对经国的喜爱和培养等等这些。
我们看一看,他是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相比你我如何?相比
英雄,如何?
一言以蔽之,我们不要以胜败来评价英雄与贼。那个时代的两位领袖,虽
然在政治见解、价值观和团队利益等方面不一致。但就像当年的刘邦与西楚霸
王、李世民与单雄信。都是真英雄。而蒋更增加了悲情英雄的色彩,更值得我
们去回味。虽然在蒋的身上会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得不到民心,以及对下
属的管束不利,而产生派系林立的局面是他失败的基本。但不能因为这个就否
定他整个人以及贡献。就连张学良晚年都认为,蒋是他一生所佩服的两位英雄
之一。
--
故国虽大 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我是一只大老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12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