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朝鲜战场的实际指挥员---邓华传奇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8月02日16:10:55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朝鲜战场的实际指挥员---邓华传奇二
决定出兵:尺心动魄的历史性时刻
邓华在著名的“8·31”报告中谈到部队出动的时机和地区时,向中央建议道:“待敌进
到三八线以北为有利,不仅更有政治资本,而且军事上也是有利的,敌人拉长拉宽(我
)更好打,同时减少(我)对海上的负担,缩短了(我)供应运输线。”
现在,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
第十三兵团所部四个军、三个炮兵师、一个高射炮团,已经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分
别集结在鸭绿江畔的三个渡口,只待一声令下,二十六万人马就立即出动,奔赴十万火
急的朝鲜战场。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陆,28日占领汉城后,10月1日南朝鲜军
首先越过三八线,10月7日,美军开始越过三八线。10月17日,美军和南朝鲜军会攻平壤
。
10月19日,平壤陷落。
本来,麦克阿瑟在10月2日下达的第二号作战命令中,要求其所部第八集团军在占领平壤
后,与夺取元山后的第十军,在平壤——元山蜂腰部汇合,然后再向北推进。但是,得
意忘形的麦克阿瑟于10月17日下达第四号作战命令,取消他的两支部队在平壤——元山
蜂腰部汇合的计划,命令这两支互不相联的部队继续前进,直到鸭绿江边。于是,这两
支部队分别以师为单位,向各自的目标争先恐后的向前推进。
朝鲜半岛的地幅狭长,蜂腰部宽约一百七十公里,而愈往北则愈宽,其最大直线距离达
三百六十公里;就地势而言,愈往北也愈高,山岭纵横,丛林密布。
坐在东京第一大厦,为胜利冲昏头脑的麦克阿瑟,压根儿不会想到,在中国安东市镇江
山麓的一幢日式公寓里,以邓华为代表的久经战争考验的中国将军们,当看到联合国军
向北疯狂冒进的时候,他们相视轻蔑一笑: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拉长拉宽我更好打了
!
还是在10月9日,彭德怀刚刚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时候,在沈阳
市东北军区第三招待所会议室里,彭总主持召开了首批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决策,确定入朝作战的指导方针
,要求十天内做一切准备工作。
会议结束,已经是夜深了,邓华、洪学智等十三兵团领导人仍无倦意。他们心里还牵挂
着他们看来是一件大事:入朝初战志愿军必须具备兵力上的优势!
原来决定志愿军先派两个军过江,两个军不过十一二万人。而此时联合国军的总兵力已
达到四十二万人,地面部队拥有五个军十五个师另两个旅,二十三万余人,其中美军为
三个军六个师,约十二万余人;南朝鲜军两个军团九个师,九万余人,还有英国、土耳
其、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军队一万二千余人。越过三八线的部队多达四个军十
个师另一个旅和一个空降团,共约十三万余人。除地面部队外,它还拥有作战飞机一千
一百余架,各型军舰三百多艘,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且不说它的装备优势,海空军
优势,我仅出动两个军,同它的第一线南面兵力相比,也不具备优势。
“二位还有事吧?”事前彭总见邓华、洪学智来到房间,赶忙说道。他知道,他们当晚
还要启程回安东去。
“有一件事我们还不放心。”邓华回说。
“军中无禁忌。只管说。”
“两个军过去兵力太少,形不成优势,是不是考虑四个军一起过江?”邓华明确建议。
“美军飞机已经多次飞到鸭绿江地区侦察扫射,他们已发现我军在边境集结,一旦他们
把江桥炸掉,部队再过江就困难了。”洪学智补充道。
“这个意见很好,我立即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报告。”彭总回答很干脆。
第二天一早,即10月10日彭总致电中央军委:
“原拟先出两个军、两个炮师。恐鸭绿江桥被炸毁,不易集中优势兵力,失去战机,故
决定全部集结江南,改变原定计划。妥否,盼示。”
10月11日毛泽东复电彭总:“同意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全部出动,集结于你所预定的位
置,待机歼敌。”
历史已经证明,这一着非常重要,如果第一仗志愿军仅只两个军,就不可能取得初战的
胜利。
不仅如此,10月11日彭总来到安东兵团司令部检查出国战备情况时,邓华和洪学智等人
再次向彭总提出,即使先头四个军一起入朝,兵力也还是不够。
邓华说:“由于我军的火力弱,与敌人火力悬殊太大,歼灭美军一个师,我们需要两个
军;歼灭南朝鲜军一个师,我们需要一个军。因此,还需要向中央建议,赶快增调部队
。”
洪学智说:“我们这四个军开到前面去后,谁维护后方呀!没有部队维护后方,后方供
应怎么保障呢?应再调一个军来维护后方。”
彭总认为意见都很好,他说:“根据我军一贯的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原则,有关部
队应当提前调来,我马上向中央报告。”
中央军委接受彭总建议,迅速增调了部队。10月12日,毛泽东致电陈毅: “请令宋时轮
兵团提前北上,直开东北。”10月22日,又决定将天津地区的第六十六军车运安东,编
入志愿军序列。这个军入朝的时间仅比最先入朝的四个军晚六天。第九兵团(即宋时轮
兵团)也于11月7日开始入朝参战。这些部队的迅速入朝便为第一、二次战役的重复奠定
的基础。
箭在弦上。射出去!……射出去?
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在绞尽脑汁地思考着这个至关重要问题。
广为传闻的,毛泽东主席在最后决策出国作战前,几天几夜没有睡觉,政治局会议早休
会了,他却在丰泽园卧室里踱来踱去,一支接一支地吸着香烟。
这当是指的10月上旬到10月13日这中间的日子吧。
安东。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志愿军将军们,因为忽然传来苏联空军暂缓出动的消息,也不
由得陷入沉思:这已在弦上的箭,是立刻射出去,还是暂缓射出去呢?
原来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处于十分困难境地。经中央和苏共两党反复协商,
达成了协议:由中国出兵援朝,由苏联派空军支持掩护中国部队。苏方空军参战的方式
也作了规定,只限于在后方而不能深入敌后,以免被敌人击落、俘获。斯大林说,如果
我们的飞行员被美方俘获,这会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显然,这是担心苏联和美国进
入战争状态。
现在,连这种有限的参与也暂缓了。
邓华说:“原来都是按有苏联空军支援进行准备的,现在一下子空军不来了,岂不是增
加了我们的困难!”
洪学智说:“即将进入冬季,朝鲜北部气温零下几十度,天寒地冻,工事很难挖。过去
我们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多次遇到这种情况。此时敌军如果集中大量飞机、大炮、坦克向
我阵地攻击,我们的阵地也恐怕很难坚持,而且要付出重大伤亡的。”
杜平政治部主任说:“我们的高射炮也确实太少,四个军外加三个炮师,才只有一个高
射炮团,而这人高射炮团只有三十六门日制75毫米高炮,按照已经商定的部署,其中还
要留下十二门在鸭绿江边保卫过江渡口。这就显得更少了。”
苏方说,他们的空军还没有准备好,是暂缓出动,可以争取他们加速准备,早日出动嘛
。邓华的脑子在不停地转动着。
他记起半个月前,即10月2日,中央军委曾经致电给他说,“请邓将准备情况及是否可以
立即出动即行电告”,那时曾就当时情况作了肯定回电。现在面临了新的情况,他认为
,作为对战争胜负和指战员伤亡负有责任的前线指挥员,应当把他们对当前情况的认识
和意见报告上级。
邓华扔掉几乎要烧着手指的烟头,环视在场的兵团党委委员们后,说道:“是不是向上
级建议考虑推迟出动的时间?”
兵团党委委员们没有异议,于是一份第十三兵团负责人联名致彭德怀司令员的电报发出
去了。
这份电报在说明我高射炮太少,又无空军配合的情况下出动,敝多利少后,建议道:“
三两月内新的装备确有保证(尤其是空军能够出动),则可按原计划进行。否则,推迟
出动时间的意见是很值得考虑的。”
根据陆续透露出来的情况,1950年10月10日左右那几天时间,围绕着出兵决策问题的种
种情况,真是够惊心动魄的了。
10月10日,周总理从莫斯科急电毛泽东,说斯大林通知说:苏联空军目前还未准备好,
暂时无法支援中国志愿军作战,请中央对出兵作综合考虑。
因之,毛泽东于10月12日连发数电:前发命令“暂不实行,十三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
训练,不要出动”。“宋时轮兵团亦仍在原地整训。”并电告彭总等人来京开会。
经过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一次开会讨论,出兵参战的决心终于最后确定下来,并
且决定志愿军过江的时间为10月19日晚。
二十年之后,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向金日成回顾这段决策过程时说:虽然摆了五个
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在那个时候因为中国动动摇摇,斯大
林也就泄气了,说:算了吧。后来不是总理去了吗?是带着不出兵的意见去的吧。在一
旁的周恩来总理说:是两种意见,要他选择。(见《军事史林》1992年第3期第7页释⑤
)
接到邓华等人17日联合电报时,彭总立即回复说,困难再多,再大,也要出动。否则,
将会更加被动。
箭在弦上,射出去!立刻射出去!
邓华在兵团党委会上说:彭总说得很好,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咱们铁定
一条心,就是要同美国侵略者干,就是要在太岁头上动土!
10月19日,邓华送走刚刚从北京飞回安东,急着过江同金日成首相会晤的彭总后,根据
毛泽东和彭总的意图,同兵团领导人一道再一次研究了部队过江后的作战部署,他们指
出:敌未发现我军行动前,可能继续冒进。在我开进过程中可能遇到三种情况:一是敌
先我到达我预定作战地区;二是我刚刚到达我预定作战地区,立足未稳,敌人即来;三
是我在开进途中同敌遭遇。因此要求部队在开进途中始终保持战斗姿态,随时准备在运
动中歼灭敌人。
邓华等人将作战部署研究完毕,并电告各军师和彭总后,已是黄昏时分。
邓华从二楼司令部作战室下来,匆匆同家人一道用了晚餐。他的夫人李玉芝于8月14日产
下一个男孩后,于9月底带着三个女儿:青青、燕燕、英英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小穗来到安
东。同邓华和他们的长子贤诗会合。
夜暮降临。在安东,在长甸河口,在辑安,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六万大军,已经开始跨
过鸭绿江了!
即将奔赴前线,面对前所未有的敌人……他有很多的话要说。可是他没有惊动他们。他
从抽屉里取出一张妻子和孩子们的照片,放在他的金属烟盒里,然后深情地看了正在奶
孩子的夫人一眼,随即快步走出房门,跨下台阶,登上马达早已发动的吉普车……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24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