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朝鲜战场的实际指挥员---邓华传奇五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8月02日16:12:45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朝鲜战场的实际指挥员---邓华传奇五
明确表示自己的不同看法
1951年4月6日,在朝鲜金化上甘岭志愿军总部,志愿军第五次党委扩大会议正在举行。
会议由彭总主持。
他说,2月下旬到3月上旬,他专程回国请示,毛主席给了个十三字方针,这就是:“能
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
出席会议的,除志愿军党委成员亦即志愿军总部主要领导人外,还有第九兵团司令员兼
政委宋时轮,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扬得志、政委李志民、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
委杜义德,以及志愿军十二个军的军长、政委(另两个军——第三十八军和第六十军的
军长、政委因故未到会)。
第十九兵团和第三兵团,是作为新锐兵团第二番志愿部队,于3月中旬和4月上旬分别到
达朝鲜的。第九兵团在第二次战役之后,经过三个月来的休养整补,决定再次参战。
新入朝的部队比第一批入朝的部队,装备大大改善,基本上都是苏式装备了。步兵武器
中,冲锋枪、步枪各占半数,各师成立了炮兵团,各团增设了57毫米无后座力炮连、12
0毫米迫击炮连、高射机枪连。中央军委还调动了刚组建的四个地面炮兵师、四个高炮师
入朝。这时志愿军各种火炮已增至六千多门,其中野、山、榴、板坦克炮一千余门。而
第一批入朝的六个军仅有一个高炮团,现在不仅新增了四个高炮师,各个军还拥有了高
炮营,而且,入朝坦克部队也在开进途中,志愿军的火力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会议正在研究部署新的战役,即第五次战役。第四次战役还在进行时,毛泽东于3月1日
提出了下一次战役的设想:“我们计划在我第二番部队到达后,在4月15日到6月底两个
半月内,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消灭美军及李承晚军建制部队数万人,然后向南汉江以南推
进,最为有利。”志愿军首长对这次战役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彭德怀于3月14日指出:“
下一战役是带决定性的一仗。”4月19日志愿军发布的第五次战役的动员令中,也强调这
一仗是“朝鲜战争的时间缩短或拖长关键。”
新入朝部队的将军们都想大显一番身手,就装备而言,这时是他们带兵以来的最好水平
,而且,年初北京街头庆祝汉城解放的热烈情况,还留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当时,游行
队伍响亮地提出:“为庆祝更大的胜利作准备啊!”以后,在第四次战役中汉城虽然丢
了,但是深谙兵书的将军们知道,战争的胜负不在于一时间一城一地之失。
“我们保证和朝鲜人民军一道,再次拿下汉城!”
“彭老总,我们保证活捉五千美军!”
“向南追击,打到大邱、釜山去!”
司令员和政委们情绪高昂,纷纷向彭总表决心。
作为志愿军党委副书记的邓华,坐在彭总身旁,协助彭总主持这次会议。
他认真听着,记录着。他参加会议,在通常情况下,都记笔记的——他那满脑袋的具体
情况和准确数据,并非轻易得来。
会场上活跃激越的气氛,似乎没有感染他。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凝视深思。他尽力控
制着抽烟,这么多人在这个山洞里,空气本来就稀薄,加上抽烟,更会使人受不了,口
里乏味了,只好从茶杯里捞出茶叶嚼嚼。他处在一种复杂难耐的心态中。中央军委、毛
泽东的战略部署必须贯彻,第五次战役必须打响,可是这次战役怎样打,他还有许多话
要说。
还在这次扩大会议之前,彭总在同他、洪学智、解方、杜平等人商量第五次战役作战方
案时,他和洪学智都主张把敌人放到铁原、金化地区打,理由是把敌人放进来,我们可
以拦腰一截,容易解决问题,同时,刚入朝的部队也可以熟悉地形,多一些准备时间,
要以以逸待劳。
邓华和洪学智担心的是,敌人兵力集中,我方装备虽有改善,但同对方的高度现代化比
,仍然差距悬殊,我去就敌,不易分割围歼。因此不如放进来打。
彭总说,铁原是平原,很大的开阔地,把敌人坦克放进来很难对付,不同意把敌人放进
来。
参与商议的几个人几乎都趋向把敌人放进来打,但彭总担心拖长了,如果敌人一旦在东
海岸蜂腰部侧后登陆,那时就要两面作战,因而否决了这一意见。
现在面对会场上沸腾昂扬的劲头,邓华感到不踏实。虽然,前两天,为这次党委扩大会
议作准备,彭总找他个别商议作战方案时,他就提出如我方发动进攻,具体打法上口子
不要张得太大的意见。看来彭总没有接受。然而,他的不随波逐流,不曲意顺从的秉性
驱使他再次公开表示自己的看法。
“打的方式是两种, 一是开始即大规模猛插,一是各兵团小的穿插,打多少算多少,然
后再向敌纵深穿插,最好是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可是,他还把小穿插打法加以强调:“开始口子不要张得太大,不要企图一起围上打,
必须实行分割猛插一块块吃。”
“不放长线怎能钓大鱼?”彭总在心里驳道,他转尖瞟了邓华一眼,不过他注意到,邓
华的的意见同与他个别交谈时相比增加了大规模穿插与小的穿插相结合的内容,彭总认
为,这增加的是打掩护而已,后面不是接着说:“口子不要张得太大,不要企图一起围
上打,”实际上是否定大规模穿插,他觉得邓华这人颇为固执,但分的眼神里没有责难
。唯唯诺诺,没有主见,或者口是心非,表里不一,他最讨厌这种人了。因此,在他的
眼神里甚至流露几分赞许:敢于坚持并且公开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是需要勇气的。

彭总根据毛主席的设想和敌人可能登陆的情报,决定以十四个军(内朝鲜人民军三个军
团)对联合国军进行大规模反击,先从金化至加平线,利用这一带大山区劈开一个缺口
,将敌人东西割裂,然后对西线敌人进行战役两翼迂回,并从正面攻击,各个分割歼灭
敌人。规划这一攻势歼灭敌人五个师(其中美军三个师),又英、土军各一旅,相机占
领汉城。
第五次战役于4月22日打响,到4月29日为第一阶段,从5月16日到5月21日为第二阶段。
两个阶段作战,共歼敌四万六千余人,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未能成建制地歼灭美军一
个团。具体说来,第一阶段可以说未达到预定歼敌计划,但第二阶段打得很好,基本上
实现了预定歼敌计划,歼来南朝鲜军四个师大部。第二阶段作战结束收兵北撤时,联合
国军迅速于5月23日猛力反扑,中朝部队经二十天转移和阻击作战,将敌阻于东起高城,
西至汉江的对峙线上,再歼敌三万六千余人。第五次战役中朝方面投入十五个军,连续
奋战五十天,虽然歼敌八万二千余人,但自身作战损失八万五千余人,特别是战役后一
阶段,部队在后撤中有两万人失踪,其中一八○师损失即达七千余人。
彭总说,第五次战役是分一生中四次军事上错误之一(见《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战
争的历史回顾与反思》第96页)。
邓华在稍后是这样评论第五次战役的。
“第五次战役的作战指导上仍旧是一种带速决性的办法。主要还是轻敌速胜的思想作怪
,对敌人的力量估计不足,没有很好研究敌人新的特点来修正我们的打法;对自己力量
估计过高,新到部队的某些弱点虽已看到但未注意补救;对自己的供应困难估计不足,
战役准备工作并未很好完成,即仓促投入战斗。在战役布置上企图过大,口张得大,打
得远,导致不能达成预期目的,反而增加了前送弹粮后运伤员的困难。志司在指导上的
这些缺点是主要的,各部队在执行过程中也有一些毛病……最后收场的损失主要是由于
胜利以后的麻痹和疏忽。在兵力使用上两个阶段均很密集、拥挤,致遭到一些可以减少
的伤亡。以上这些就是使得我们在第五次战役中支付了很大的代价,而未取得更大胜利
的主观原因。”
还是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期间。
一天中午午饭时分,其他领导人都吃完先后走了,就剩下彭总和邓华两。彭总有胃病,
医生嘱咐他吃饭不要快了,要细嚼慢咽,所以他落在后边了。
那时节,志愿总部领导人都是集体开饭,因此,他们多了一个会面的机会。饭桌上的谈
话自然无所不包,战争紧张时刻,一边吃饭一边继续议论战局,只差把作战室地图搬过
来了;多数时候,则是谈天说地,遇上个开心事聊聊,大家高兴高兴,算是残酷战争环
境下的自得其乐。
“总部领导的位子,是不是重新排一下。”邓华停住筷子,瞄了彭总一眼。“怎么啦,
想到这里来了。”彭总颇感唐突,“你这个人呀,我早就知道,你胆大心细,能打仗。
毛主席、军委选你来朝鲜是对的。是朝鲜后,我们一块共事,我看你干得挺好的嘛!”
说完,继续挟菜扒饭,仿佛这是没有商谈的余地似的。
“陈赓同志要来,我看第一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就由他担任好。”邓华进一步说明。

两个月前,陈赓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随即率师入朝,只是途径
安东时腿伤复发,便留在国内治疗,此时尚未到职。
“不必嘛!陈赓还没有来,想这么多干什么。”彭总仍然是回绝,但语气似乎缓和了些

“我自己则任第三副司令员兼第十三兵团司令,主要抓第十三兵团,第二副司令则由第
九兵团司令宋时轮担任。”邓华把位子排出来了。
“你怎么撂担子了呢,不行,不行!”彭总着急了。
“我这是真心实意的。现在入朝的部队百把万人,比入朝初期翻了几番,志司也确实要
加强力量。”邓华回答说。
陈赓在党内享有很高的威信,他的传奇经历,他的豁达大度的大将之风,他的卓著的战
功,几乎无人不晓。彭总相信邓华对陈赓是十分尊重的,也相信邓华说了真心话。专司
领导力量需要加强,也是事实。有好几次,几个副司令员都下部队或临时回国,他都成
了“空军”司令了。但是,彭总仍然回绝了邓华:“这不用你考虑,是组织上的事。”

邓华还是于5月15日以他个人的名义,向中央军委总干部部并毛泽东主席后拍发了电报,
把他向彭总说过的志司副司今位子安排意见说,建议军委采纳。
对于邓华提出的排位子问题,彭总也委实斟酌了一番。论德才资,陈赓也当真应该排在
前面,而且,陈赓也完全能够担当这一重任的。可是,邓华也不错呀,当初,军委和毛
泽东决定邓华与黄永胜对调,确是一个明智的果断的举措。在他受命志愿军司令,毛泽
东说到邓华时,就亟力赞扬邓华指挥的海南岛战役不错,木船打军舰,几万大军跨海南
征,与金门之战比,同样是渡海作战,琼崖之战,组织指挥之得体,简直出人预料。邓
华提出改任第三副司令,相信是出于真心,但是不是也有着囿于论资排辈的传统影响的
因素呢,恐怕也难说。在志司几个月共事的观察,邓华是一个能够拍板、敢于拍板的人
,办事情,抓得起,放得下,特别他肯动脑子,善于思考,很得彭总的喜欢。
陈赓和邓华这时都是正当盛年(陈赓四十八岁,邓华四十一岁),都是担当重担的时候
。然而,从提携年轻同志这点来说,他却不愿意变动邓华的座次,而且从去年七月开始
运筹出国作战时候起,邓华就全身心投入这个事业,对涉及这场战争敌我友诸方面的情
况十分熟悉;更何况成立志司时就一直在这个位子上呢!
一切考虑停当,5月27日,彭总亲自执笔拟稿,向毛泽东主席发电:“惟便于联系各野战
军,志司似应增加陈赓为第二副司令员,宋时轮为第三副司令员。”这就是说,邓华第
一副司令员的位子不变。
三天后,6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彭总建议,任命陈赓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
,宋时轮为第三副司令员。
邓华不是那种趾高气扬,张牙舞爪的人。1951年8月,陈赓病愈后入朝,邓华对他十分尊
重,作战等方面的事情,主动找他商量研究,就连照相这样的细微小事,他都考虑得很
周到,彭总居中,这边紧挨着彭总的是陈赓,他则站在陈赓一旁;如果是他们三个照相
,他则在彭总的左侧,陈赓在彭总的右方,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右边为大。
以后,李达到志愿军总部任参谋长。李达是知名的军事家,又比邓华年长五岁。此时是
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的邓华,处处尊重他,并尊称他为“您老人家”,有一次邓
华招呼吃饭,对李达说:“您老人家,吃饭罗!”这一细节为总部一位年轻参谋见到,
数十年之后,他向笔者提及这件事时,不仅赞扬邓华谦虚谨慎、尊重人的美好品德,还
令他十分惊讶的,像邓华这样钢铁般意志的人,竟有着如此细腻的亲情。
5月底,邓华受彭德怀司令员委派,率首批入朝的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军三个军
的军长和第三十八军政委等,前往北就,向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汇报并请示军机
事宜。刚在北京饭店住下,邓华便受到毛泽东的召见。
“邓华同志,你瘦多了啊,”来到中南少菊香书屋,毛泽东同邓华握手,“劳师远征,
辛苦辛苦!”同时用手示意邓华坐下。志愿军出国作战以来,这是毛泽东主席第二次会
见邓华。有人说,志愿军在朝鲜艰难困苦的程度,不亚于长征,见到邓华瘦成这个样子
,就可以想见一斑了。
“主席统筹全局,国际国内,诸事如山,比我们累多了。”邓华忙说,“我们只管打仗
,倒是单纯。”
邓华接着汇报了朝鲜目前战况和关于军队编制、装备、军工生产诸方面意见后,说道:
“您5月26日电报,我们作了研究,认为非常正确。主席说的‘零敲牛皮糖’,比喻非常
贴切。”
“啊,德怀和你都湖南人,晓得‘零敲牛皮糖’是怎么回事,”毛泽东饶有兴味地解释
道,“先前,收荒货的担子,走乡串户,谁家送来点破铜烂铁,就从成块的牛皮糖边敲
两点给谁。走得一个轮回,荒货收满担了,牛皮糖也敲完了。对美英军,目前应实行战
术的小包围,打小歼灭战,敲它的牛皮糖。需要经过几次战役才能完成小歼灭战阶段,
进到大歼灭战的阶段。”
“五次战役打得不理想,收尾时一八○师受到严重损失,我们心里都很难过。”邓华动
情地说道。
“对事物的发展有个认识过程。”毛泽东马上切断邓华的话,他此时不愿深究这次作战
的得失,“最近中央开始会,确定抗美援朝总的指导方针是‘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
和谈达到结束战争’。”了解事物全过程并且十分机灵的邓华,立刻意识到,对同美军
作战的认识过程,不仅包括志司领导人,也当然包括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本人。
“经过五个战役的较量,美国人已经认识到,要把我们赶回到鸭绿江边,是不可能的,
因此,它愿意同我们会谈,讨论结束朝鲜战争问题。”毛泽东喝了口茶,指着邓华面前
由工作人员递来的茶杯,“这是今年新摘的龙井茶。”然后继续说道,“同样,我们也
认识到,在目前条件下,要想一气呵成,将敌人赶下海,也是不可能的。我们以后每次
战役,只打到三八线为止,不超过南汉江、昭阳江。”
邓华在小笔记本上飞速地启示着,生怕漏脱一个字——主席这几句话实在太重要了!他
记得,还是在第三次战役打响前,毛泽东曾经电示志愿军:“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
为的是不给美军喘息时机,不给国际上造成志愿军打到三八线为止的错觉。第三次战役
拿下汉城,《人民日报》在题为《祝汉城光复》的社论中说:“前进!向大田前进!向
大邱前进!向釜山前进!把不肯撤出朝鲜的美国侵略军赶下海去!”在第在次战役结束
后,毛泽东曾指出: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带有“最后性质的春季作战,是必要的
。”第四次战役刚刚打响时,毛泽东也曾要求打到大田、安东线之北(均在三七线以南
)。而现在,毛泽东明白说的:“只打到三八线为止,不超过南汉江、昭阳江。”这就
是谈判开始后,我们军事行动的“底”呵!有了这个“底”,就好办了!
“当前,美军方面仍然是强大的,要取得谈判成功,恐怕不是轻而易举的。看来我们还
得作长期作战的准备。”邓华又在讨另一个“底”了。
“我们的方针是:边打边谈,打谈结合,以打促谈,争取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朝鲜
问题。”毛泽东提高语音,“我们还要准备谈判破裂,如遇敌军大举进攻,我军必须大
举反攻,将其打败。我们的战略方针是:持久作战,积极防御。”
“主席,我还有个想法:在朝鲜与高度现代化装备之敌作战,有许多新的经验,让军队
和干部轮流实战学习很有好处。建议军委作个通盘安排。”
在此之前,中央提出过“轮番作战”的方针,那主要是从部队战时休整和补充着眼;两
个月前,邓华曾向中央建议,从锻炼部队在现代化战场条件下作战能力考虑,分期分批
让部队轮番入朝作战。
“对,意见很好。”毛泽东赞赏地瞧了邓华一眼,很欣赏地每每能在战略全局方面提出
建议。“朝鲜战场好比是个大学校,又好比是个大演习场,在那里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
。你在春上提议过,军委正在制订轮番计划。”毛泽东最后笑着说,“如果一旦停战,
我们要找这样的演习场还找不到哩!”
邓华的思绪联翩,激动不已。从去年七月受命聘任战略预备队,筹划出国作战算起,将
近一年了;从跨过鸭绿江,打响第一次战役,迄今差不多八个月了。这是多么惊心动魄
的一段历史时期呵!在他的感觉中,这个八个月,或者说这一年,却好像一闪即过的短
暂一瞬。然而,这短暂一瞬,无论对朝鲜战争进程,对新中国人民军队的发展,对亚洲
乃至世界局势的演变,当然,也同时对他个人的军事潜能的发挥,都是有着无限丰富的
内涵!
他回到北京饭店,舒适的卧房,比起朝鲜前线的艰难险境,这儿简直是天堂,但他怎么
也睡不着。他一忽儿来回踱步,一忽儿凭窗眺望,一忽儿靠在床头深思……他终于在写
字台旁坐下了,提笔写了《论朝鲜战场之持久战》几个竖行字。他的思绪仍然萦绕在那
战火纷飞的战场。
在朝鲜战场如何实现这种新的战略转变,彭总安排在六月内举行的志愿军高干会议上,
需要专题讨论研究这个问题。此刻,他正准备在这个会议上的发言稿。
白天,他要同军委有关负责人联系,落实兵员、装备、后勤供应诸方面要求,还要参加
许多宴请,向即将入朝作战的第二十兵团团以上干部作报告,介绍朝鲜战争情况和作战
经验,他简直忙得不可开交。
他只得利用夜晚的时间写作,在这篇专文中,他既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重要指示,又结
合朝鲜战争实践,谈了他对毛泽东指示的认识,介绍了他对过去八个月战争的总结和实
施战略转变后作战指导的意见。
6月15日,邓华一行,带着毛泽东主席关于战略转变新的指示,也带着他那篇《论朝鲜战
争之持久战》论文,启程返回朝鲜前线。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24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