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谜一样的林彪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0月30日19:13:51 星期三),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glees 所发表 】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十年间,林彪的名字并不多见。似乎,随着战争的结束,他也离开
了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中心。

  据说,他在平型关负伤落下病根,解放战争南下时病情加重,怕光,怕水,怕风,拉
稀,患的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于是,他称病休养。

  但他向来是个勤于思考的人,在养病中,他最大的乐趣似乎是读书。由叶群和秘书帮
助,他涉猎的问题更广泛了。他读书的特点是删繁就简,看《共产党宣言》,他一买几本
,看一次剪贴一次,几次后剪得只剩几句话,他说,就记住“大机器大工业”就行了。一
九六○年十月,在全军高级干部会议上,他曾谈起读书,他说:“我们要站在书上来读书
,不要爬在书下来读书。要批判的读,要吸取的读。书应该为我服务,而不是我为书服务
。让书牵着鼻子走,我不干。有些书就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什么新东西,只是旧思想、旧
材料、旧词句、重新编排了一下,换了个地方,就像搭积木一样从这块换到那块,就是那
么几块板子。”林彪如果不是个喜欢读书又善于读书的人,是绝然讲不出这样的感受的。



  林彪读书驳杂,他看《安娜·卡列尼娜》,说安娜是个真人,做真人很不容易,他看
《老子》,说里面充满了辩证法,但不能把人们团结起来,把力量集中起来,部队不宜提
倡。他读药典,自己给自己开药方。他对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尤有兴趣,从中领悟历代开
国将帅的命运,考虑如何处理高层领导关系。他的笔记中有“西汉故人以权贵不全、南阳
故人以悠闲自保”的话,曾想过到偏僻的贵州当个省长,避开政治旋涡;他在一本名为《
曹操》的书上,关于曹操当宰相后,自觉得成“骑虎难下之势”的叙述旁批道:“不要轻
易骑上去。”他的室内条幅中有“悠悠万事 唯此为大 克己复礼”,“勉从虎穴暂栖身
,说破英雄惊煞人”等等。叶群记录的他的言论有“三不主义 不负责 不建言 不得罪
”“三要 要响应 要表扬 要报好消息”“面带三分笑”等等。这些都可令我们窥见孤
僻、清高的林彪那复杂的内心世界。

  但林彪没有永久地沉寂下去。他终于露面了,终于“骑上去”了。一九五八
年五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大幅标题报道了“中共八届五中全会昨
日举行”的消息,消息说:“这次会议增选林彪同志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政治
局常务委员;增选了柯庆施、李井泉、谭震林同志为政治局委员;增选了李富春
、李先念同志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林彪这次露面,比之解放战争时期,地位显然更高了。有趣的是,林彪的当
选总有些特殊,他当政治局委员,是在一九五五年四月四日召开的中共七届五中
全会上补选的;他当政治局常委并副主席,是在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五日的八届
五中全会增选的;他后来成为党的唯一的副主席并接班人,则是在一九六六年八
月一日至十二日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形成的。

   八届五中全会后,因为国防部长彭德怀既不是常委也不是副主席,林彪成为
政治局常委及党的副主席,在元帅中的排位事实上已越过彭德怀仅次于朱德,一
年后,林彪果然接替彭德怀主持军委工作了,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缤密的安排?
可不可以认为,即使没有庐山会议,林彪也将接替彭德怀?

  据《说不尽的毛泽东》一书中记录的党史研究专家于南说:“在‘文革’前
毛泽东就考虑过接班人问题。周总理曾对王稼祥说:将来的接班人或者是林元帅
或者是邓总书记。”看来,林彪接替彭德怀又取代刘少奇,是早有安排的?历史
发展的后果是有前因的?

  至于林彪,他一向那么清高,又读了那么多史书,为什么不一直托病?为什
么再度出山?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推测起来,也许是毛泽东批评了他,要他打
掉暮气,继续革命?因为林彪曾在五九年的庐山会议上这样讲:“只有毛主席能
当大英雄,你我离得远得很,不要打这个主意,我有暮气,但没有这个野心:搞
大局面,自己一套拿出来。这种雄心、信心没有;缺点是有暮气,主席讲元帅中
有暮气。”也许,是林彪本人在经过一番读书思考后,认为自己还应该轰轰烈烈
再干一场,不甘心在百无聊赖的养病生活中了此余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林彪
的养病其实是“韬光养晦”,他其实一直在等待时机以求一逞?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吧,一九五九年林彪主持军委工作后,立即采取了与彭德
怀不同的办法,他旗帜鲜明地大搞“突出政治”。

  林彪说:“一定要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一是掌握精神实质;一是掌握
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要勤学多练。多练,就是反复地学,学深学透,多实际
运用,不要学一下就过去了。”

  他说:“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怎样学呢?我向同志们提议,主要是学习
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捷径。马克思、列宁的著作那么
多,里面有许多人名地名你都搞不清。最好先读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读化学并不
一定找到发明化学的人,学几何不一定要找欧几里德,不一定要读他们的原著;
后来的著作,有一些当然不及原著,但是有一些比原著还好,发展了,新的创造
很多,……毛泽东同志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综合了前人的
成果,加上了新的内容。要好好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
著作容易学,学了马上可以用,好好学习,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他又说:“在政治工作领域中,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是武器和人的
关系,打仗时武器也要,人也要。但是武器要人去使用,人不勇敢,武器就不能
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战争的胜利还是靠人。原子弹、炮弹打过以后,到接近敌人
几十米时,还是要靠人的勇敢,靠人的高度觉悟和牺牲精神。”“二是各种工作
和政治工作的关系,军队工作有司令部工作,后勤工作,有军事训练,文化教育
,等等。政治工作做好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起来了,各种工作就都能做
好。从这一环着手,一通百通,”“三是政治工作中的各种工作和思想工作的关
系。政治工作中有些是事务性、行政性的工作,有些是思想性的工作。各种工作
都要做,不能只做哪一个,但是重点要摆在思想工作上。”“四是书本思想和活
的思想的关系。书本要读,但是重要的是掌握活的思想。”“这就是说,人的因
素第一,政治思想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这是我军政治思想工作
的方向,也是整个军队建设的方向。”

  真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林彪在养病中读书思考,此时终于亮出他丰满光
滑的羽毛。他的这些讲话确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这是林彪的特色。

  是啊,谁能说这些话全是谬论呢?追溯到井冈山时代,毛泽东不正是“政治
建军”的倡导者吗?共产党的军队在战争中难道不是以弱胜强的吗?那么,光靠
武器能打胜仗吗?共产党的军队从某种意义上讲难道不是以精神、理想和道义战
胜了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吗?毛泽东当年对林彪的这些讲话评价很高,他说:
“解放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经林彪同志提出四个第一,三八作风之后
,比较过去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更具体化又更理论化了。”“谁说中国人没有
创造?四个第一好,这是个创造。”

  然而,谁又能说这些话就是真理,或者真理向前跨进一步还是真理呢?林彪
恰恰从这里开始,越来越把政治,把毛泽东本人及其思想强调到了极致。他后来
在文革中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是最高水平的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毛主席比马克
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高得多”,“毛主席这样的天才全世界几百年,中国
几千年才出现一个,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天才”等等,恰是他过去许多讲话的
延续和发展。这种延续和发展,不但将个人崇拜的狂热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也把林彪自己推到了绝壁上。试问,当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林彪
那些话后,如果恰恰是林彪本人同毛泽东发生了意见分歧,他还可能提出自己的
不同意见吗?他提了,就是反毛主席,就要“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林彪
曾在笔记中记下“绝则错”三个字,可正是他自己把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都说绝
了,他自己恰恰是“绝则错”。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吗?他为什么要把话说绝?是
逻辑上哲学上认识上的错误,还是包藏着某种祸心?

  最值得深思的是,不管林彪那些话多么极端,他毕竟是在鼓吹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况且,一九五九年,正是毛泽东正式退居二线之时,在此后几年中,接
班人刘少奇在一线十分活跃,毛泽东深感“大权旁落”。而林彪,恰是在这几年
里,一如当年在井冈山上支持毛泽东一样,大力提倡毛泽东思想,这种做法同当
时的刘少奇恰成鲜明对照。毛泽东对此当然深有感触,所以他要“全国学习解放
军”,所以林彪后来得以取代刘少奇。那么,说林彪一九五九年以来提倡学习毛
泽东思想全是假的,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吧?据林立果的未婚妻张宁撰文,甚至到
了“9·13”前夕,九月八日,林彪还对张宁说:“你应该认真研究文艺理论
,站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则上,高屋建瓴地对文艺理论和方针,提出自
己的见解。”据说这天林彪已经下达反革命政变手令“盼照立果、宇驰同志所传
达的命令办”了,但他却还在对未来的儿媳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假装吗
?可他有什么必要这时还用马列主义词句迷惑张宁呢?再者,九月七日,当张宁
刚到北戴河见到林彪时,叶群问林彪,对张宁和张清霖满意不满意,“林彪拍着
手说:‘很满意,一个老红军的女儿,一个劳动人民的儿子。’”这同那一代老
干部对子女婚姻的见解有什么两样呢?

  ——不是共产党对国民党、对“美帝”、对“苏修”、对日本“军国主义”
或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却搞到这样的你死我活,箭拔弩张,要政变,要谋杀,
要叛逃——“9·13”事件深刻的悲剧性正在这里. 
--

  我是一棵秋天的樹 時時仰望天等待春風吹拂
  但是季節不曾為我趕路 我很有耐心不與命運追逐
  我是一棵秋天的樹 安安靜靜守著小小疆土
  眼前的繁華我從不羨慕 因為最美的在心不在遠處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162]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