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emouse (爱谁是谁), 信区: Green
标 题: 林彪一封信毛彭误解数十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30日18:34:31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如果说1959年庐山会议前有什么事件严重影响了彭德怀的命运的话,那就是1935年期间
在贵州的令人费解的四渡赤水。这件事在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冲突中,似乎是毛泽东最难
接受的一次。这就是所谓彭德怀在四渡赤水战役期间,支持林彪写信反对毛泽东指挥红
军的问题。
一
1935年3月2日,蒋介石飞往重庆“督剿”。3日,电令驻川、黔各军在乌江设防,企图围
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遵义战役虽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从当时的形势来看,
红军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敌人的围攻。
3月10日,毛泽东在狗坝(今苟坝)出席中共中央负责人会议,讨论进攻打鼓新场(今金
沙县城)的计划。毛泽东认为,不能打固守之敌,不能“啃硬的”,应在运动中消灭敌
人。会上多数同志赞同进攻打鼓新场。晚间,毛泽东建议周恩来缓发作战命令。11日晨
再次举行中央负责人会议,说服与会者放弃进攻打鼓新场计划。中革军委即向红一军团
、红三军团发出关于不攻打鼓新场的指令。随后,毛泽东鉴于作战情况瞬息万变,指挥
需要集中,提议成立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在渡乌江之前,中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
王稼祥组成三人团。
紧接着,毛泽东又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中央红军以一部兵力佯攻息峰,主力进攻扎佐
等地,前锋逼近贵阳。5日,以一个团的兵力虚张声势,在瓮安至平越(今福泉县)间的
清水江上架设浮桥,佯作大部队要去湘西会合二军团、六军团的姿态,而主力红军则经
过息峰、扎佐、直逼贵阳。在部署这次行动时,毛泽东说:“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
是胜利。”
红军此举吓坏了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于是他急令滇军的孙渡部星夜兼程来贵阳
“保驾”,又令薛岳和湘军东至余庆等地布防,各路敌军纷纷向贵阳开进。其实,中央
红军逼近贵阳也不过是虚晃一枪,更不是为了东进湘西,而是想调动滇军出来,以便西
进抢渡金沙江。此时调出滇军的计划已经实现。4月7日,中革军委致电林彪、聂荣臻、
彭德怀、杨尚昆、董振堂、李卓然:“我野战军决以遭遇敌人佯攻贵阳、龙里姿态,从
贵阳、龙里中间向南急进,以便迅速占领定番。”8日起,毛泽东命令红军以一部兵力围
攻贵阳附近的龙里县城,一部兵力继续东进,主力红军则从贵阳、龙里间跨过湘黔公路
,指挥中央红军主力以日行60公里的速度,经青岩、定番(今惠水)、紫云等地,向敌
人兵力空虚的云南急进。并连克定番(今惠水县)、广州(今长顺县)、兴义等县城。
二
5月3日晚上,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等率领军委纵队赶到皎平渡过江,在北岸组成渡江
指挥部。因得到红一军团在龙街渡口架设浮桥未成,红三军团在洪门渡口所得渡船很少
的电报等情况,中革军委决定:除留红十三团在洪门渡过江,红一军团红三军团主力全
部改为由皎平渡过江。至9日,中央红军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全部渡过金沙江,进入会
理地区。在黔滇单独执行任务的红九军团也在东川(今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地区
渡过金沙江。至此,国民党数十万“追剿”部队全部被甩在金沙江以南,实现了渡江北
上的战略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之战,充分体现了毛
泽东运动战战略思想的巨大威力。毛泽东自己也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
然而,红军虽然摆脱了敌人,但是几个月的频繁战斗,特别是时东、时西、时南、时北
的渡江、作战、爬山,使红军广大指战员极度疲劳,对上级的作战意图很有怨气。在当
时,一些人对毛泽东指挥全军机动作战的方针,虽然坚决执行,但并没有完全领会。在
实际执行中,固然打了不少胜仗,但不可能每战必胜;迂回穿插,走了许多路,有时为
了甩掉敌人,迷惑敌人,一时看不出它的必要;有时敌变我变,看起来是走了冤枉路,
但非走不可;在这样大规模运动作战中,白走一点路有时也是难免的。
当时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就连“三人团”中的王稼祥也不理解,他向张闻天反映,老打
圈圈不打仗,可不是办法,要开会讨论这个问题。
1935年,红军长征到了会理。这时官兵们已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很多人提出疑问:
部队究竟走到哪里去?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挽救了红军,然而面临的局势十分严重:一方面军未能同贺龙和肖
克率领的部队会合,未能建立一个新的苏区;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不知道转移到什
么地方去了;瞿秋白已于一个多月前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中共中央派潘汉年到上海
找地下组织联系,但上海的党组织已被蒋介石的特务组织破坏……红军与外界的一切联
系中断了,红军下一步向何处去?
此时,身为第一军团长的林彪抱怨说,毛泽东迫使部队走了冤枉路。他把红军北上的路
线比作张弓,认为部队是沿着弓背而不是沿着弓弦行军,走的不是捷径,红军走的尽是
“弓背路”,主张走弓弦,走捷径。说什么“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像他这样领导指挥
还行”?是在敌人面前逃跑,使部队精力消耗殆尽,毛泽东这样指挥不会成功。林彪的
言论立即遭到第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的反对,他对林彪说:我们是在敌人的口袋里,
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出其不意地迂回行动,怎么可能突围?毛
泽东指挥没错!但是林彪 没有听,私下里给中央军委写了一封信,信中建议:毛泽
东、朱德同志随军主持大计,把战场上的指挥权交给彭德怀指挥,即前敌指挥。迅速北
进与四方面军会合。
这封信写好后,林彪曾让聂荣臻签字,聂拒绝了,说:“革命到这样紧急关头,你不让
毛主席领导,谁来领导?你刚参加遵义会议,你现在又来反对遵义会议。你这个态度是
不对的……你应该相信毛主席,只有毛主席才能挽救危局,现在,你让我在你的信上签
字,我不仅不签,我还反对你签字上送。”
为了统一纠正上述有关战略战术等方面的思想,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会理城郊
的铁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是在一个临时搭起的草棚子里开的。因为怕有飞机来
轰炸扫射,所以采取这个措施。军团来的负责人就住在这个草棚子里,就地打铺。
出席会议的有18人。他们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博古、王稼祥、刘少奇、
杨尚昆、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林彪、张闻天、李卓然、何克全、董振堂、邓小平
、邓发。
当时,彭德怀正在指挥红三军团攻打会理城,接到通知,要他去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是统一对遵义会议以来中央关于军事战略战术的认识,确定今后的行动方
针。会议批评了林彪提出的要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随军主持大计,由彭德怀任前敌指
挥的错误。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指出:党内对失去中央苏区而缺乏胜利信心和存在怀疑不
满情绪,是右倾思想的反映;改变中央军事领导的意见,是违背遵义会议精神的。周恩
来、朱德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他们称赞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指出在危急情况下,由
于采取兜大圈子、机动作战的方针,四渡赤水、二占遵义,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北渡
金沙江,才摆脱了敌人的包围。
会上,毛泽东作了长篇讲话。他说,从3月中旬我们又往返两次(即第三次、第四次)渡
赤水,调动敌人,弄得他们各路人马疲于奔命。我们跑路虽然苦点,可终于胜利渡过金
沙江,跳出敌人的围追堵截,把敌人甩在金沙江以南,离最近的滇军也有两三天的路程
,一过江我们同四方面军会合的日子指日可待。毛泽东接着说:我们在赤水河左右转来
转去,在黔、滇两省同敌人穿插、迂回,跑了两三千里路。这不是白跑,很有必要,不
然怎么能让老蒋在贵阳惊惶失措呢!我们南下威逼贵阳时,他为了给自己保驾,又急调
滇军出援。滇军一出来,我们这盘棋就活了,争取了主动局面。
毛泽东接着又说道:要是现在有人反对穿插、迂回的作战方针,多跑了一些路,有意见
发牢骚,甚至给中央写信,要求改换领导,这是动摇的表现,是右倾机会主义行为。这
段话无疑是指林彪的那封信,因为会上大家都传看了这封信。毛泽东批评了林彪的信,
指出这是对失去中央苏区不满的右倾情绪的反映,强调部队绕道前进是必要的。
三
彭德怀当时没怎么在意,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打会理城上,连攻几天不克,打不到土
豪,筹不到粮食,战士们只能用野菜充饥,伤员无处安置,十分着急。临近中午还没有
吃早饭,他仅就军事行动问题,发表了意见。他说:“我军采取穿插、迂回战术,从贵
阳城之西北绕至城东,然后又从南向西进,摆脱了敌军四面包围形势,把所有的敌军抛
在我军后面,又胜利地渡过金沙江,进入了会理地区,这是个很大的胜利……”彭德怀
的发言突然被毛泽东打断,毛泽东大声说:“彭德怀同志你对失去中央苏区不满,在困
难中动摇,这是右倾;林彪写的信是你鼓动起来的。”
不过对于这个事情也不能说彭德怀一点没有察觉,因为就在会理会议的前一天,彭德怀
正在指挥部队攻打会理城时,林彪打来电话说:“现在蒋介石和龙云的追兵虽暂摆脱,
但他们的追击是不会停止的。如果蒋介石增川军,合力堵住大渡河,后面再有追兵,我
军就只能在这块狭长地区转来转去,是十分不利的。”“是啊!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
正是当年石达开走过的路,三国时孔明渡泸深入不毛之地,走的也是这条路,但我们和
孔明不同,他渡泸南征是为了镇压少数民族,我们北上是为了革命,困难虽多,但历史
不会重演。”彭德怀驳斥了林彪的悲观思想。“我军不能在此久停”,“你出来指挥迅
速北进吧!”当时彭德怀并未把林彪当时的话当回事,认为这不过是他信口开河。
及至在会理会议,看了这封信后,当时“也不介意,以为这就是战场指挥呗,一军团、
三军团在战斗中早就形成了这种关系:有时一军团指挥三军团,有时三军团指挥一军团
,有时就自动配合”。(《彭德怀自述》)
所以,当他听了毛泽东的批评时,感到突如其来,莫名其妙。他问心无愧。他对毛泽东
的批评百思不得其解。
林彪坐在一旁,低着头,沉着脸。毛泽东的话音刚落,林彪赶紧抬起头说:“我给中央
写信,没有什么想法,主要因为老跑路,心里烦闷……”没有等林彪把话讲完,毛泽东
就接过话说:你是个娃娃,懂得什么!在这个时候直接跟敌人硬干不行,绕点圈子,多
走点路,这是必要的。从当时毛泽东的讲话中看,毛泽东对林彪并不介意,因为在毛泽
东看来林彪还“是个娃娃,懂得什么”!毛泽东在话语间无疑怀疑彭德怀是敦促林彪写
信的后台。毛泽东把根子找到了彭德怀身上。因此,毛泽东指责林彪的信是彭德怀“鼓
动”起来的。
对此,彭德怀觉得毛泽东对他的批评与实际情况不符,但考虑大敌当前,应以团结为重
,不宜计较个人的得失,特别是维护中央领导的威信尤其重要。因此,会上彭德怀批评
了林彪的看法,指出:遵义会议才改变领导,这时又提出改变领导前敌指挥是不妥当的
;特别是提出我,就更不适当。同时彭德怀在会上也作了自我批评:因鲁班厂和习水两
战未打好,有些烦闷,烦闷就是右倾。他完全拥护毛泽东的决定:蒋介石已截断了红军
的退路,红军惟一的出路就是穿过彝族山区,向北突围,渡过大渡河。这样做虽然风险
很大,但必须采取这种行动。
此时,敌军已逼近金沙江,彭德怀没等开完会就去指挥打仗了。对于与林彪写信的关系
,他没有也没来得及去申明和争辩。他说:“当时听了有些难过,但大敌当前,追敌逼
近金沙江了,心想人的误会总是有的,以为林彪的信是出于好意想把事情办好吧;我没
有同林彪谈过话,而同刘少奇谈话内容是完全正当的,我就没有申明,等他们将来自己
去申明。我采取了事久自然明的态度。(《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
199页)不过最后彭德怀声明:林彪给中央写信,事先我不知道,更不是我鼓动他写的。
应该说,会理会议的主要结果是积极的。通过这次会议,在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的
支持下,在四渡赤水中被证明了是正确的毛泽东指挥的战略战术,得到确认,遵义会议
以后确立的毛泽东对军队的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但会理会议的斗争方式是不
尽恰当的。
对于这一点,张闻天曾作过这样的评价,他说:“会理会议基本上是正确的,同当时干
部中离心倾向及一些动摇情绪作斗争是必要的。但我以为斗争方式还是过火的。因为这
些同志的错误,实质上不过是个别的错误,只要加以适当的批评和解释,错误会改正的
,不必用机会主义大帽子去压他们。”(张闻天:《1943年延安整风笔记》,转引自《
张闻天传》第223页)应该说张闻天这段评价是十分正确的。因为这次会议所产生的不良
后果影响了毛泽东与彭德怀、毛泽东与张闻天以及一些同志之间的误解长达数十年。
国外对于会理会议上的争论说成是“这件事实际涉及到的是权力的问题,毛泽东刚在几
个月前担任了军事领导,而现在却要他放弃权力的实际部分,这是一个无法接受的挑战
。”(《庐山冲突的根源》,《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2期)这显然也是不
对的。
对于这次会上对彭德怀的错误批评,彭德怀并没有在意。此后24年中,毛泽东4次提到过
此事,“在这24年中,毛主席大概讲过四次,我没有向主席去申明此事,也没有同其他
任何同志谈过此事。”(《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第198—199页)彭德怀认为反
正与自己无关,本着“日久自然明”的态度。但他没有想到,从会理会议到庐山会议整
整24年,毛泽东却先后4次提到过这件事,由此可见,毛泽东在这件事上对彭德怀的误解
是很深的。
1959年8月1日的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在中央常委会上作了长篇发言,批评彭德怀涉及的
问题非常广泛,说彭德怀“不是马克思主义”,是马赫唯心主义的“经验主义”,是资
产阶级世界观。在算彭德怀的历史旧账时又提到了会理会议的问题,即林彪写信要毛(
泽东)周(恩来)、朱(德)离开军事指挥岗位,由彭德怀来指挥红军作战一事,用以
说明彭德怀闹独立性,反对他,从历史上彭德怀与他不合作。可见他对此事始终没有忘
怀。
彭德怀感到不申明不行了,于是他说:“既然主席多次提到过会理的事情,这次把问题
搞清楚,不然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林彪同志,请你说话,你写的那封信与我彭德怀有
没有关系?”
林彪最怕提到这个事,本想一言不发,躲过此事,但现在彭德怀让他作证,当事人面对
面,所以不得不站出来说:“我当时写信给中央,要毛、朱、周离开军事指挥岗位,由
彭德怀指挥作战,事前并没有同彭德怀商量过,与彭德怀无关。”“写信彭不知道。”
彭德怀释然了,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总算澄清了20多年的一个误会。林彪愈加
感到不自然。毛泽东木然地坐在那里,脸上毫无表情。批判会的气氛凉了,淡了。毛泽
东对此大为不满。他的表情使与会者感到不安。熟悉毛泽东性格的人意识到,他不会善
罢甘休,他的大脑
肯定正在构思新的策略。
--
故国虽大 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我是一只大老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22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