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只爱朱总理!(zz)(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08日13:23:53 星期六),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ongueByTongue 讨论区 】
【 原文由 pilipala 所发表 】
  
  曾经,朱?基是我们的骄傲。他伫立如青松的身躯,他不怒自威的面容,他铿锵有力而
不乏幽默的语言,他在90年代初期经济困顿时力挽狂澜的大手笔。都曾经让我心生“虽不
能至,心向往之”的景仰。 
  然而,无情的时光漂白了这位老人的双鬓,也日渐消磨了他的豪情。――也许在心底
,他依然有“烈士暮年,壮心未已”的一丝遗憾,但仅仅是遗憾而已。“天若有情天亦老
”,唐庄宗晚年遥忆金戈铁马的岁月,感叹“英雄帐下老泪多”,毛泽东晚年对外国客人
说,“我仅仅改变了北京的郊区”,不仅仅是自谦之词。许多人会为朱?基抱怨,历史给
他的时间太短太短了,年近花甲才正式出山,古稀之年方入阁拜相。但因缘相结、风云际
会都是前定,早年的父母双亡,壮年的蹉跎蹭蹬,晚年的壮志未酬,这一切都是冥冥中造
化使然。 
  作为一个两代的遗腹子(朱?基和他的父亲都是遗腹子),他的一生经历都笼罩浓浓
的宿命色彩,2000年他重回60年前因逃避日寇,随校西迁的湘西,写下了“浩浩荡荡何日
现,葱茏不见梦难圆”的诗句,他的“梦难圆”也许不仅是湘西的面目全非,可能还有许
多难言的无奈与苦涩。 
  朱?基是有着诗人气质的政治家,有诗人气质的政治家总是悲剧人物,他的前辈加同
乡谭嗣同、黄兴、毛泽东、胡耀邦都是如此。有诗人气质的政治家也注定是个争议人物。
朱?基最后一次作政府工作报告赢得十五次经久不息的掌声,传达的只是一种微妙的情绪
,对他而言,争议可能才刚刚开始,但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那些尸餐素位、享尽荣华的庸才,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枭雄,都有过一时的辉
煌,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把争议留给后人,才是真正的伟人。 
  评价我们这个时代,评价朱?基都还太早太早。150年来,中国就像一条激流涌荡的河
床,冲突、迂回、暴风、骤雨,改革、失败、革命、失败、再革命、停滞、改革,像一把
解不开的麻绳,希望与矛盾都交织在20世纪末,而这时,朱?基走上了舞台。 
  历史决定,朱?基走上舞台的第一天起,就注定扮演的不是无限风光的太平宰相,而
是九死不悔的孤臣死士。 
  幕谢了,这位老人终于要走了,把背影留在我们心底。 
  但下一幕戏还将开场,目送君归去,国人们会想些什么呢? 
  想起“哪怕前面有万丈深渊还是地雷阵,我将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豪
情之余,有人评论为作秀。但即使是作秀又有什么关系呢?诗人们“醉卧沙场君莫笑”,
烈士们“我自横刀向天笑”,照此理论,不也是一种“秀”吗? 
  想起“卸任后,只要百姓说我是一个清官就行了”?豪情化为无奈,只有短短的三年
。这比辛弃疾“且将万字平戎册,换得东家种树书”还要沉痛,难道自古英雄多遗恨是金
科玉律? 
  坊间流传前不久朱?基和一些人谈起,他最后悔的是没有信守年轻不从政的诺言,他
说他不懂官场。朱?基真的后悔吗?朱?基和同乡左宗棠经历有惊人的相似,性格刚直,
拙于应变。青年时代穷困,人近晚年时通达,左宗棠晚年也说过,他不出山,在家当教几
个蒙童糊口的私塾先生会活得更好。宣麻拜相与杏坛授徒,究竟哪一个更幸福呢? 
   而今,这位湖湘老乡又黯然离去,一个人的离去,并不能改变太多,尤其对于这个有
着13亿人的国度。 
  湖湘多血性男人,多一手擎天的英雄,但这正是中国的悲哀。套用一句“家国不幸诗
人幸”,近现代史上,是“家国不盛湘人盛”。什么时候,这条河平缓了,所有的活动,
都按着游戏规则运行,像朱?基这样的热血男人,来和去都是波澜不兴,那才是中国之大
幸。 
  这位老人离开了万众瞩目的舞台,如果真像徐志摩写的那样:“挥一挥手,不带走一
丝云彩。”那该多好呀。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7.210]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