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eqi (杀情),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粟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n 2 09:29:38 2003)
“半世生涯戎马间,征战倥偬未下鞍。爆炸轰鸣如鼓击,枪弹呼 啸若琴弹。疆场纵横任驰
骋,歼敌何止百万千。对镜不须叹自发,白 发犹能再挥鞭。”这是粟裕(1907年-1984年)
57岁时所写的一首《老 兵乐》。他1907年 8月10日生于湖南会同枫木树脚村。1926年11
月在湖南常德第二师范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 5月参加叶 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
第二十四师, 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 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于江西、广东边
界。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 到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师长、红
四军参 谋长、第七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创建中央苏区和历次反“围剿”。 1934年 7
月,参与指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于福建、浙江、安 徽、江西边界。先遣队失败后,
同刘英率余部挺进浙南,任挺进师师 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
下,孤悬于国民 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挫败了国民党军多次“围 剿
”,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
遣支队司令员。 1938年 4月率部向苏南挺进。 6月17日在镇江以南的韦岗伏击日军, 处
女战告捷,毙伤土井少佐以下二十余人。他赋诗一首:“新编第四 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以后任新四军江南指 挥部、苏北指挥
部副指挥,协助陈毅开辟江南、苏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10月,在前线指挥黄桥战役,以
五千之众歼国民党顽固派军队 一万余人。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
军区司令 员兼政委、中共苏中区委员会书记,领导苏中军民,挫败日伪军频繁 的“清乡
”、“扫荡”,坚持和巩固了苏中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 指挥车桥战役,歼灭日军山
泽大佐以下四百余人,伪军五百余人。年 底,率第一师主力南渡长江,任苏浙军区司令员
兼政委、中共苏浙区 委员会书记,发展苏浙抗日根据地。1945年 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
中央候补委员。 抗战胜利后,率部回师江北,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 司令员
。 1946年 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提出在苏中内线歼敌 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后
,与政委谭震林指挥苏中战役,一个半月 内,连打七仗,每仗都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
人,七战七捷,鼓舞 了解放区军民,取得了对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的经验。毛泽东亲
自起草电报将其向全军通报推广。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任华东野 战军副司令员。毛
泽东来电指定他在陈毅领导下,负责战役指挥。从 1946年 12月起,组织指挥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固等战役,大量 歼灭国民党军,其中包括蒋介石的
王牌第七十四师。在组织指挥大兵 团作战中,他用兵灵活,不拘一格,被陈毅誉为“愈出
愈奇,愈打愈 妙”。1947年 9月,他和陈毅指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与刘(伯承) 邓(小
平)、陈(赓)谢(富治)大军密切配合,挺进中原。11月,陈毅赴 中共中央汇报工作,他担
负起独立指挥华东野战军作战的使命。1948 年 4月,中央军委设想组织东南野战军渡长江
南进,在南方数省执行 宽大机动作战。他从战略全局考虑,提出暂缓分兵南下,集中兵力
在 黄淮地区打大仗的建议,并奉命至河北平山向中央当面汇报。毛泽东 从善如流,采纳
了他的建议,并决定由他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经粟裕再三恳请,中央乃决定仍由
陈毅担任上述职务,而由粟裕任代 理司令员兼政委。随后指挥豫东战役,使中原、华东战
场形势出现新 的转折。 9月,组织指挥济南战役。随后提出进行淮海战役和将国民 党军
主力消灭在长江北岸的建议。11月起任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 参与指挥淮海战役,直
接指挥华东野战军作战。1949年 1月,任第三 野战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渡江战役,组织
指挥上海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人 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时,受到
错误的批评。后来任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 中共中央军委常委
。他对于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 设,对于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方针、
作战指导和国家战备、特种兵 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1955年他被授予大
将军衔。 他是中共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 1984年 2
月 5日在北京病逝。 他的军事论著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其主要著作已收入《粟裕 军
事文选》。他还著有《粟裕战争回忆录》
--
周围吹拂着神话的风,轻抚着我的头发与手指。
穿越夜晚边缘的暗影,直到所有星星沉寂。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4.10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