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我读张学良档案之一 (上)(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1月25日17:27:36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caplio 所发表 】


  张学良的西安事变回忆录,有文字和口述两种类型。文字型主要有四种:1由蒋经
国修改定名的《西安事变反省录》;2《杂忆随感漫录》中的有关章节;3《恭读〈苏
俄在中国〉书后记》;4《坦述西安事变痛苦的教训敬告世人》。口述型有两种:1唐
德刚的访谈录。2张之宇、张之丙姐妹的访谈录。以上六种回忆录分别完成于20世纪50
至90年代。今年7月,我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珍本和手稿图书馆阅读了新近开放的张学良
档案,本文将以之为据,阐述张学良上述回忆录的产生经过,同时探讨张学良这一时期的
思想状态及其变化经纬。
  
  张学良奉命回忆
  
  西安事变是近代中国的惊天动地的事件,但是,它的发动者张学良很快就处于被软禁
状态,长期保持沉默。张学良就西安事变写回忆,始于1956年11月,完全出于蒋介石的命
令。
  当时,蒋介石早已退守台湾,正在着手写作《苏俄在中国》一书(实际由陶希圣执笔)
,企图借此总结和共产党人打交道的经验。1956年11月20日张学良日记云:
  老刘前日连夜去台北。今日返,午饭后来余屋,告知我,彼系被总统召见,告他令我
写一篇西安事变同共产党勾结经过的事实,再三嘱咐要真实写来,并说此为历史上一重大
事件。言后又再告刘嘱余要安静。
  "老刘",指负责看守张学良的国民党军统特务队队长刘乙光,是张、蒋之间的联系者
。张学良接到蒋的这一指示后,"百感交集,十分激动,决心不计个人利害,详述前因后
果",但是,他已多年不再回忆此事,不知由何下笔。当日,他曾向刘乙光谈西安事变经
过约两小时,谈完又后悔,觉得违背了自己不久前所立"寡言"之誓。这一天晚上,张学良
"兴奋过甚,前思后想,反复追思",一夜未能睡好。
  从西安事变送蒋返回南京之日起,张学良已经被蒋介石软禁了近20年。此际,正软禁
于高雄西子湾,处于重重看守中,但是,蒋介石对张还是不放心。1956年11月13日,蒋介
石单独召见刘乙光,询问张学良的读书、身体及年龄,命刘向张宣布蒋的两项禁令:不准
收听中共广播;不准同警卫人员接近。张闻听之后,颇有震雷贯耳之感,"反复思维,深
自反省",决意自11月16日起,"寡言,读书,默思","死里求生,改头换面,作一番复活
功夫"。他对西安事变的回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
  12月5日,张学良将西安事变回忆录写成,不过,那其实是写给蒋介石的一封长函,
首云:"刘乙光同志转下钧示,令良将西安事变前后事实,写一回忆呈阅。聆悉之下,百
感交集,惶悚无似。良本下决心,永世不谈此事,所以无任何只字记载存留。而多年来,
更不愿自寻烦恼,曾自勉连回想亦不再事回想,忽闻斯命,准良将此历史大事自白,钦佩
钧座之伟大,感激对良之高厚。起而自奋,决心完白坦述,上供钧座之参考,下垂后人之
昭戒。"在长函中,张学良回忆了他和李克农、周恩来等人的联系,但声明发动事变并未
和共产党"征询商议"。"如认为西安之变,由于中国共产党之宣煽,则不如说,由于良之
不学无术,鲁莽孟浪。"在写作前,蒋介石曾通过刘乙光向张询问杨虎城的情况。张称:"
平心而论,西安之变,杨虎城乃受良之牵累,彼不过陪衬而已。""至于杨虎城到底同共党
是何等关系,是如何得以结合,良实不知其详。"
  张学良写这封长函,自称"主旨在真实",除记忆上的讹误外,没有故意在史实上说假
话,但是,长函只写到他本人发动事变为止,事变发生后的情况,如拘留蒋介石,宋子文
、宋美龄来西安和周恩来谈判以及周恩来和蒋会面等情况均略而未谈,他本人和共产党的
关系也谈得很肤浅。张学良怕蒋介石责备,于12月6日补写了一段,特别说明:"假如钧座
对于某事内容或某人之言谈,或另有其他之事,欲详细知道,请明加指示,再专就该一事
详细陈述,如记忆不清者,再详为回忆。良补此书者,是惟恐钧座对某一事件,良或漏书
,或欠清楚,认为良有意规避。然内中也有诸事,尽力简述,或觉于正题无关,或觉此时
不当再为提起,并非有不录真实之意也。"当夜,张学良将长函抄好,于6日交给刘乙光,
要求务必于当日送达台北。
  
  蒋经国要求写出西安事变的全过程
  
  12月10日,刘乙光自台北回到高雄西子湾,向张学良交回长函。据称,蒋介石不在台
北,只见到了蒋经国。小蒋要张学良完整地写出西安事变全过程,至蒋介石与张学良等离
开西安后三日为止。刘并称:总统的着意之点在,"真实知道共党是如何的作到了这项工
作,以为反共斗争研究资料"。张学良听后,觉得十分为难,日记云:"不能不写真实,又
不能不为长者讳。"所谓"长者",当然是指蒋介石。张学良当夜再四思量,终于找到了一
种方法,"真而讳可也。"
  蒋经国急于看到张学良的修改稿,于17日电催刘乙光到台北。当日,张学良续致蒋介
石一函,说明回忆西安事变时的考虑:
  良未写事变当时之事,非有他,实有不忍言者:自愧行为过于丑劣,再多关钧座于良
个人者为多,实难下笔;而其中事实,钧座多已知之矣。钧座已知之事,俯乞万死,庶良
不再为追述,兹谨就钧座未知之事,略陈如下。
  张学良为"有所不写"找到的理由是:"钧座已知之事",何必要我来写!函中,张学良
着重叙述了和蒋在华清池两次谈话之后的冲动心情,很快就转入自我批判:认为"此事最
重要处,是在当事者良之个人"。他检讨自己:1满腹忧患,因执己见,不计利害。2
对共党无深刻之研究,无正确之认识。函称,本人之所以犯错误,原因在于:痛恨日本人
,"彻底确认彼等非要征服中国不止,无调协余地,非作殊死斗不可";而对共产党,"总
觉得同是中国人,不过是所见者不同,权利之事,今日可为敌,明日在某一目标下又可为
友矣"。最后,张学良总结称:共产党"善用攻心之策。彼等早在我方浸透,将内部真实的
情绪,了如指掌,而后所喊的口号和其行动,皆迎合我方上下之心理,使认为是同道好友
,自堕其彀中"。同时,张学良批评国民党的宣传,"本主观之点,室中杜撰,不能对症下
药,所以常凿枘不入,不起重大作用也。"
  张学良所欲为"长者讳"的,正合蒋介石的心意,所以,张学良的西安事变回忆始终是
一份缺少关键之处的不完整的记录。
  
  蒋介石要求驳斥"成交"说
  
  在西安事变中,宋美龄、宋子文二人曾代表蒋介石和周恩来等谈判,达成改组行政院
,肃清亲日派、中央军撤兵并调离西北,释放爱国领袖等9项协议。蒋介石也曾在与周恩
来会面时表示,要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在这一情况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结束,张学良
才主动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但是,这一经过,蒋介石始终不愿公之于世。他的《西安半月
记》仅在12月23日简单地记载:"是日,子文与张、杨诸人会谈约半日,对于送余回京事
,众意尚未一致。"对于他本人和周恩来的见面与谈话,竟一字全无。
  1955年,郭增恺在香港《热风》杂志发表《西安事变感言》一文,对所谓张、杨阅读
蒋的日记后受到感动,因而幡然悔悟一说表示质疑,认为西安事变的解决是蒋与张、杨之
间的"成交","宋子文和蒋夫人是保证者",他本人也是"见证人"中的一个。蒋介石对此文
很不满意。1956年12月18日,刘乙光到达台北,将张学良的回忆长函面交蒋介石。同月20
日,蒋即传唤刘乙光,声称"(张学良)对共产党(的认识)已有进步,我甚安慰。他将来对
革命还可以有贡献。"同时命刘将郭文转交张学良,要张在回忆录中加以驳斥:"这篇东西
(指郭文)对我们俩都有关系,必须有以辟明以示后人。"言谈之间,给刘的感觉是,蒋"需
要甚急"。
  郭增恺何人,张学良已不复记忆:在回忆录中驳郭,必须说假话,张学良感到"甚难
写,弄的不三不四"。思考再三,张学良仅将回忆修改两小段,另写《慨中国文人之无行
》一文,,中云:
  有郭增恺其人者,当年在西北公路局任职,为杨虎城之嬖佞。......此人真不知羞耻
者。我等当年读过蒋总统日记之后,自认抗日之事已有着落,追悔孟浪,不明领袖谋国苦
衷,恭送总统回京,自动随从请罪,说不到什么条件成交,更谈不到见证,就是有见证的
话,恐亦轮不到该郭增恺名下。
  此文重点仍在于论证送蒋返京,出于受蒋日记之感动,而非"条件成交",企在体蒋之
意,维护其"伟大领袖"的形象。同时,张学良并于12月21日致蒋一函,声称读郭文之后"
可气亦殊可笑"。函云:此人为谁,良诚已忘却,假如良所知的那人是对,彼乃一小丑角
色。他不是共党,他是属于共党尾巴的第三党,在第三党中也不是什么重要者。当年曾为
杨虎城嬖幸官僚政客之流亚也。在回忆文中难将其人搀入,兹仅就其故说之处,针对如上
,以证其无的之言,另写一纸以驳之,未审可用否?
  12月21日,张学良将写好的文与函交给刘乙光,立送台北。与刘约定,如认为不妥,
先来一电话,以便准备再写。
  函上,蒋介石没有再提出新的要求。郭增恺方面,则由张学良在美国的经纪人伊雅格
出面斡旋,由张签付美金支票6100元,郭遂不再说话。
  
  张学良要求"受训"
  
  张学良所写西安事变回忆和对郭增恺文的处理都使蒋满意。12月24日,蒋将自著精装
《解决共产主义思想与方法的根本问题》及1957年日记本一册交给刘乙光,作为对张学良
的奖赏,同时要刘传达两句话:"共产党必败""(张)对反共抗俄,有贡献处"。张学良得悉
后,"中夜反复自思",决定给蒋介石及宋美龄各写一信。次日,张学良将信函交给刘乙光
,请他派人送往台北。刘认为信件重要,表示必须本人亲送。
  国民党对担任高级职务的党员有轮训制度。张学良在1929年加入国民党,担任过中央
监察委员、执行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等职。1951年11月,张学良致函宋美龄,"请示党
员归队"。1954年10月,刘乙光调台北阳明山受训,张学良也想争取受训机会,曾致函张
群,但未有下文。此际,张学良揣摩蒋的意思后,再次向刘表示受训心愿,要刘上达。刘
为了避免说错话误事,要求张学良写一份节略给他。1956年12月25日,刘乙光到台北,蒋
介石于当夜9点接见。对张的受训心愿,蒋连说好好。刘追问何时?蒋答:须布置布置。同
月27日,刘乙光尚未起床,蒋即电话召见。蒋称:张受训一事,贸然从事,恐外间之人有
些不谅解,甚或引起风潮;或有人对张侮辱,反而坏事,须先有步趋。其办法是,张先写
一书,叙述个人经历、抗日情绪,对共产(党)的观感等,公开发表,改变外间观感,然后
方可进行。蒋的意思是要张通过亲身经历,公开反共。张学良得知后,情绪激动,一夜未
能成眠。次日,情绪更为激动。日记云:"早起,蠢性又发,在老刘处大发牢骚。回来胡
写信,后经老刘苦说,赵四亦加劝言。下午睡过,自感矛盾,即决从事反共,又何顾小小
颜面问题。总统赐给机会,准我由九一八以前写起,这是何深用意!同时外间是有人怀恨
切深。把信改书,嘱老刘明早去台北。余稚气太胜,须力加痛改。"29日,刘乙光向张表
示,信中仍有不妥之处,张学良此时情绪已经平静,立即改写信件,交刘送往台北,并且
写了两句诗:"昨夜一阵潇潇雨,狂风吹去满天云。"
  
  蒋经国为张学良的回忆定稿
  
  自1957年年初起,张学良即遵照蒋介石之命,撰写范围更广的回忆。4月22日完成,
命名为《杂忆随感漫录》。该稿一部分回忆张作霖,题为《我的父亲和我的家世》;另一
部分回忆自己,题为《我的生活》。其中涉及西安事变的有《我之与国民党》与《出洋归
国与管束》两节。该稿指责中共"包藏祸心,别有所图",赞扬蒋在西安事变中"刚正严厉"
,自贬行动鲁莽,思想幼稚,可耻而又可笑。张并在致蒋函中声言,本人对该稿并不满意
,请蒋指示修改之处。23日,张将该稿交刘乙光送往台北。5月1日,刘自台北归来,告张
已将该稿交蒋经国,等了几天,没有动静。同月5日,蒋介石召见刘乙光,声称张所写"系
历史重要文件","有价值,有贡献","如不到台湾,无此文",要张亲笔写一份。同时,
蒋并称,张前所写回忆西安事变的函件,须加编整,由张亲笔抄写,交高级将领参考。同
日,蒋经国召见刘乙光,声称总统已将张的函件交自己修改。5月10日,蒋经国将修改稿
及《杂忆随感漫录》原件退给刘乙光。张学良收到后发现,蒋经国已将自己去年12月5日
和17日写给蒋介石的函件合并,改为一篇文章,题名《西安事变反省录》,但内容并无重
大变动。
  5月11日,张学良按蒋介石要求,开始抄写《西安事变反省录》,至19日抄毕。自20
日起,抄写《杂忆随感漫录》。6月10日,蒋经国召见刘乙光。张学良即将《反省录》抄
稿交刘,要他在必要时呈上,请刘同时声明:张"不满意这本,写的不整齐,假如不急用
,请带回再缮"。刘乙光到台北后,向蒋介石说明张意,蒋称:"留下我研究研究。"蒋并
表示,拟将张迁至较近之处。蒋经国还送了一些芒果给张。6月24日,刘乙光再次被召到
台北,蒋经国、蒋介石所著《苏俄在中国》一书交刘,要他转交张学良。
  6月30日,张学良抄完《杂忆随感漫录》。致蒋介石函称:"楷书能力太低,日仅千余
字,又不整齐,时有错漏,请罪。"第二天,刘乙光去台北,为张学良选择新住址,张学
良就将信函及书稿一起交刘。
  自7月3日至14日,张学良将《西安事变反省录》,工工整整地又抄了一遍。(待续)



--

          "我在图书馆里见过你的同名兄弟耶!"dogcat兴奋地搓着手,
      "可是你真的是个站长么?我认识一个很棒的站长,他叫做lanslot,
      也许你们该见见.他说站长必须穿三种颜色袍子里的一种哎."
          "那个,"ken正光着膀子往路灯下的一小群人里面挤,"我回头
      再跟你解释...adminman,拱卒!"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3.192]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3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