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宋室“滑铁卢”:文天祥与悲壮的崖海大决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Dec 16 13:33:13 2002) , 转信

http://mil.21dnn.com/5051/2002-12-16/186@583204.htm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2-16/js1216wentianxiang.jpg">
凛然正气光照千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按中国旧历计算,壬午年十二月初九(公元二00三年一月九日),是宋末爱国诗人文天
祥舍身就义七百二十周年纪念日。七百多年前,在国灭身囚之际,他以生命和热血写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章。这些彪炳千秋的名句,犹如伶仃洋的拍岸惊
涛,激荡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又似崖海古炮台火红的古棉树,散发着直冲云天的凛然正气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吉安市)人。南宋宝佑进士,
任宁海节度判官。咸谆十年,因讥讽丞相贾似道,被贬为赣州知州。德佑元年,蒙古军南
下,长江沿线告急,南宋朝庭发出诏书,号召各地官绅勤王。文公即变卖家产充当军费,
招募一万多人,决心入卫首都临安(现杭州),中途被派到外围抗击元军。德祜二年被委为
临安知府,不久封为右丞相,派往元营谈判。谈判中与元相伯颜抗争,被元方拘留,在押
送元大都的路上逃脱。几经艰辛,到达福州,仍然担任右丞相,后改授枢密使,统都诸路
军马。

  文公是文武全才,雩都一战,大败元军,声威大振,收复州县多处。祥兴元年,朝廷
加封文公为少保信国公,领兵由江西入广东,在潮阳一带阻击元军,不幸在海丰县五坡岭
遭袭被俘。此后元军发动灭宋的最后一役--崖海大决战,元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把文公押至
崖门海域,强迫他写信招降张世杰。遭文公拒绝,为明心迹,慨然写下《过伶仃洋》一诗
,在崖海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绝唱。

  文公一生著有大量诗文,被后人编为《文山先生全集》。其诗大气磅礴,雄浑遒劲,
犬以在崖海写就的《正气歌》、《过伶仃洋》和《海上大战》等诗篇最受后人推宠。

  公元一二七九年阴历二月初,宋元崖海决战以宋室灭亡为结局,作为那场“滑铁卢”
战争的见证人,文公在囚舰眼看宋军数以千计的楼船化为乌有,尸浮海上十万余人,文公
“痛若酷罚,无以胜堪”。他在长诗中写道:“楼船千艘天下角,两雄相遇争奋搏。古来
何代无战争,未有锋猬交沧溟。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鹤蚌。南人志欲扶昆仑,北
人气欲黄河吞。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
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面对南海的腥风血浪和国破家亡的现实,他悲愤欲绝,下定死节的决心。文公在《哭
崖山》中写道:“宝藏如山集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吴儿进退寻常事,汉代兴亡顷刻中
;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早来朝市今何处?始悟人间万法空!”

  《答张弘范》是文公拒绝张弘范诱降封相的诗,诗中可见燃烧的激情:“高人名若浼
,烈士死如归。智灭犹吞炭,商亡正采薇。岂因徼后福,其肯蹈危机?万古春秋义,悠悠
只泪浑。”。史书载文公与张弘范辩驳,以大气磅礴、正义凛然的气势令张弘范无言可对
。文公骨气,令人折服。

  此后,文公被押送元大都土牢(今北京交道口内的文天祥寺),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囚
禁四年,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充分体现了一个伟大爱国者的英雄本色。壬午年十二月九
日,在大都柴市口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岁。

  值得一提的是,文公不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且以史家之笔为
现在的崖海考古工作提供了许多线索。从《文山诗文集》记载可知:宋元在崖海地区交战
总兵力超过四十万人,交战古舰船超过四千艘,沉船超过千艘,海葬了宋王朝的海上行宫
“楼船千叠水晶宫”。这些沉船及其所载之物,被当代考古专家称为“水下兵马俑”。

  自一九九0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崖海水下通过声纳扫描发现沉船疑点十九处,并找到
二百多件南宋军队遗存物。目前,崖海水下考古已列入国家“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将有
计划、有步骤地对若干处水下遗址进行重点挖掘。今天,当我们纪念文天祥光荣就义七百
二十周年之际,随着崖门寻宝考古工作的推进,一段尘封的历史将被展现在世人面前,当
可告慰文公英灵于地下。(李白麟)

崖海大战

  据史料记载,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江门市)展开了一
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
船沉没,海上浮尸10万,并给南宋王朝划上了句号。 

  宋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进入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谢太后率百官向元军投降。
杨淑妃则带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及部分大臣南下闽、粤继续抗战,最后在江门新会崖山
建立行朝,史称“二王南迁”。南迁途中,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
,号端宗。1278年3月端宗在湛江市硇州岛病逝。陆秀夫、张世杰等又立赵昺为帝,改景炎
三年为祥兴元年。宋少帝赵昺驻崖山期间,建行宫、军屋,训练士卒,制造舰船、兵器,
开辟集市方便交易。各地闻讯纷纷组织义军,运送军粮、物资,集结官民将士20多万人。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会同副帅李恒,兵分水陆进攻崖山。张世
杰作决战计,集结千多艘舰船,四周加固战栅,形成海上坚城。元军几次进攻,包括放火
强攻都被打退。元帅威迫文天祥写信招降,遭到文天祥坚决拒绝,在狱中,文天祥写下了
《过零丁洋》千古绝唱;又利用张世杰的外甥去劝降,被张世杰骂走。正月二十二元军占
领崖山外围,截断了宋军的粮、水补给线。宋军吃干粮饮咸水,呕吐疲乏,战斗力下降。
二月初六,天色晦暗,风雨交加,元军趁早、午海潮涨退的机会,李恒从北向南,张弘范
从海上向北大举围攻。宋军虽整天苦战,终被攻破阵势,舰队崩溃。张世杰见大势已去,
混战中又找不到少帝和丞相,便领少数战船,乘雾突围出海。少帝赵昰、丞相陆秀夫在崖
山奇石上投海殉国。“后宫诸臣,从死者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万余人”。 

  几天后,张世杰回来寻找帝室,才知少帝已死,只好领着船队再度出海,航至海陵岛
一带海面时不幸遇飓风溺死海中。 

  崖海大战,两军对垒,两朝换代,是古代史上少有的一次大海战。 

  1999年4月,中国水下考古队和全国多名考古学者专程到江门参加崖门水下考古可行性
研讨会。国家文物局决定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
江门、新会市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探查队,展开“宋元崖门海战 ”遗址水下考古综合调查。
如今,这个“宋元崖门海战”的古战场已成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新会人武部多年来把
保护好古战场遗址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经常派出民兵分队和冲锋舟巡逻。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 修改:·ersy 於 12月16日13:37:11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2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