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小企鹅), 信区: Green
标  题: 有一种人总让我们泪流满面―邓稼先夫人访谈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Feb 28 17:17:01 2003) , 转信

以下文章转贴自凤凰卫视鲁豫访

许鹿希:我在58年8月那一天,就是我们一点预感都没有。由钱三强先生把邓稼先叫去了,
那时候钱三强是叫做核工业部的副部长兼原子能所的所长。那时候他叫去他就给邓稼先说
,他说国家要放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个工作怎么样?这个国家要放个大炮仗你说这炮仗
得多大,邓稼先马上就明白了这是要放原子弹,对吧,调他去做原子弹,他当时回答就说
,我能行吗?那个钱先生就实际上他们已经决定了,这里调令呀,不是说征求你个人意见
。后来他服从调动。 

1958年八月,时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研究员的邓稼先突然接到命令,要其参加核试验,
邓稼先又是兴奋又是紧张,与许鹿希匆匆一别,在荒凉的大漠上开始了中国的核试验,当
时苏联、美国、法国相继宣布拥有核武器,而中国想要在世界之林立一席之地,不受外强
凌辱,建造字的核武器是当务之急,而此时,独守家中的许鹿希除了思念就是每日惴惴不
安的担心。 

许鹿希:那天晚上回家以后,他也一夜没睡,我也一夜没睡。 

主持人:他怎么跟您说,他也不能跟您说什么是吗? 

许鹿希:他不能跟我说做什么,他就跟我说,他要调动工作,我说问他调哪去,他说这不
能说,做什么工作他不能说。我说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说这不行,反
正弄的我当时很,我当时30岁,他当时34岁,我当时我孩子很小对吧,因为我不知道他干
什么去,可是他态度很坚决,他说我如果,就是做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活的很有价值。
他这么说以后,我当时就感觉到他已经下决心了,后来他突然说一句,就是为它死了也值
得,他说这话以后,后来我就哭了,我说你干吗去,做什么事情要这么样子,下这个决心
。当然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后来过了一些时候我知道了,这个工作,当然后来从此以后,
就是一干就28年。 

主持人:当时您完全没猜到是原子弹,那时候您一点都没猜到。 

许鹿希:我为什么一点都没猜到,当时国家太苦了,当时我们连汽车也造不了飞机也造不
了,你知道抗美援朝,你看过《聂帅回忆录》吧《聂荣臻回忆录》,就是抗美援朝的时候
,所有的飞机是从苏联买的,对吧,喀秋莎大炮也是买的苏联的对吧,什么武器都是人家
的,咱们自己什么也造不了。那个时候再用什么小米加步枪那根本是不可能的,这个就是
后来我才知道,就是在抗美援朝的时候,美国已经把原子弹运到的冲绳岛,如果板门店谈
判再失败的话,咱们当时就要吃,就要扔原子弹了,他不过就欺负咱们没有。那个是谁,
英国的撒切尔首相说一句话,但凡你中国有一颗原子弹,人家也不敢惹你。对,就是这样
,实力嘛。所以这样的话,这个转折是非常突然的。 

主持人:一夜之间。 

许鹿希:一夜之间,后来我看邓稼先这么坚决,他说他后来就说了几句,他说家里事情他
都管不了了,一切都托给我了,我回答他一句,我说我支持你。 

主持人:许鹿希老人对我说,很多人都问过她,为什么能够忍受和丈夫分离长达28年的时
候。她说是因为她不仅见过洋人,还见过洋鬼子,不仅见过飞机,还见过敌人的飞机在空
中盘旋轰炸自己的家园,不仅捱过饿,还被敌人的炮火逼着躲进防空洞忍饥捱冻,她说因
为有了经历,使她能够理解邓稼先,理解他因为要造原子弹而和自己分离28年之久。 

许鹿希:也不是说28年他完全一天都不回来,也有中间回来,就是他到这个工作因为它保
密性质太强了,而且他那个所谓的当时规则也是非常的严厉,就是不许接触这个不许接触
那个,然后甚至于我北京医科大学我的同事不能到我家里去,免得出事。另外就是嘱咐我
说,不要向北医的领导,就是每个人不是要说明你家里丈夫干什么事,这些都不能说,领
导要问的话,你就说做保密工作,真正北医领导知道我丈夫是干什么事,是在追悼会的报
纸上。 

主持人:当时邓先生偶尔回来,您怎么跟他聊天呢,总要问一问最近的工作又不能说,但
是很多又不能说,那说什么呢?工作完全碰都不能碰。 

许鹿希:一点都不能聊天,他们的规矩是片纸只字不能往回家带,不能带出来。至于他突
然回来和突然走,什么时候回来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话,一个电话汽马上车就在
地下等着,警卫员一上来就马上就走了。我们中国的核试验一共做了45次,第一次的成功
是1964年10月16号,15点就是下午三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们最后一次呢,第45次
核试验呢是在1996年,7月29日。 

主持人:在签定协议之前的一天吧,等于是。 

许鹿希:1996年7月29号做最后一次核试验,为什么挑这个日子呢,因为邓稼先逝世是在1
986年的7月29号,在邓稼先逝世的十周年这一天。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这一天,做最后
一次核试验,做完以后的话,马上第二天,就是在各个报纸上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
命,就从此以后我们中国暂停核试验。这就表明我们中国已经达到了跟其他核大国完全一
样的水平,我们已经有了原子弹,有一个氢弹,有了中子弹,有了小型化,有了在实验室
模拟这个高度。 

主持人:这45次实验邓先生领导了多少次。 

许鹿希:他生前,生前一共有32次,32次里头有15次是他亲自在现场指挥,其他的不是每
次都是他亲自指挥,可是因为他后来是做核武器研究院的院长,就是他前面虽然做核武器
研究院的副院长,可是院长是党委书记,他是主要的业务负责任,就我们国家在一个原子
弹氢弹做成以后要有一个专家签字,向国家签等于向国家保证,这个弹做行了,你可以放
了。这个签字是邓稼先去签,签完这字邓稼先说非常紧张,就恨不得,好比就把脑袋别在
裤腰带上,就是万一不行就不得了,可是每次都行了,每次都行了所以人家给邓稼先一个
外号嘛,说邓稼先是福将,这福将可真太难了。 

主持人:这种压力一般人没法想象。 

许鹿希:没错,所以曾经有人问我,说是在第一次原子弹成功以后,那天晚上北京城里头
,买号外呀,就是因为当时虽然是下午三点钟,就爆炸成功的,当时那个总指挥在罗布泊
的总指挥室张爱萍将军,是吧,他给这边的中南海这边打电话,就是周恩来总理跟聂荣臻
元帅守着这边电话,他打电话过来说成功了,可是周总理汇报给毛主席以后,毛泽东主席
提了一个建议,他说,先压一下,等日本等外国的反映,因为这个灰尘,就是这个很快到
边去,他们马上上飞机去抓,一抓以后日本人先报道,说中国爆炸了原子弹,等他们报完
以后,我们的判断结果一切都出来,肯定是核爆炸,因为要不是核爆炸要报错就不得了是
吧,所以晚上十点种的时候,新闻广播才广播的,所以十点以后,就满街都是号外,所以
有很多人,我说你是不是拿的套红的号外,就又跳又蹦高兴的不得了。 

1964 年10月16 日,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原子弹在当日下午三时许成功试爆,冲天的蘑菇
云,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当时的号外有着醒目的标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正
当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候,思念着丈夫的许鹿希才在家中缓缓地舒了口气,放下了悬了
已久的心.

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
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的。中国的国力,尤其经过“文革”,如果再分代的话,根本就
没有时间达到现在这样的国防水平了。 

邓稼先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核极限实验
,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这时间,他忘了自己
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惟要中国脱离打受欺的时间。 

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那天爆炸了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在次日宣布参加禁核的。 
在邓家,我看到了张爱萍在一块素布上题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我想,“元勋”的意
思,是说对中国成为当代大国有功,而不仅仅是“军功”。 

有一天,许德珩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的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
的女婿吧”。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
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
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
。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他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就是这一
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许鹿希说:“说有位年轻的导演,要拍邓稼先,要一幢别墅,两队警卫。我说,邓稼先不
是那样的。”她说:“我此生就住在这里了。这才是邓稼先生前住的房子。这两个沙发是
杨振宁来看邓稼先的时候坐的。他们两人就这样一人一个,坐在这儿谈话。” 

当年为了欢迎杨振宁来,夫妇俩上街挑了一个床单,是单色的“十大建筑”。邓稼先喜欢
这一个,就决定买了。 

桌子就是邓稼先回来工作的桌子。那封信就是在这写的。 

那封信是一封让杨振宁喜极而泣的信。 

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到了国内,很
想问邓,但是没有启口。直到上飞机时,他问了:“有没有美国人?”邓迟疑了一下,说
:“你先走吧。”邓回家立即请示周总理。周说:“把实情告诉他。” 

邓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了一封信,送信的人就等在桌边,立即拿了上飞机。到了上海赶到
给杨振宁的送别宴上,亲手交给他。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杨立刻到洗手间去了。作为一个宴席的主宾,突
然地泪流满面。人们的惊讶可想而知。 

我与杨博士亦曾有过对面谈话与一次来信的交往。以杨的应变能力,可达外交家与政治家
水平。他风度傲然,气势逼人,令人很难看到内里。 

他流泪了。他当年在云南,后来在海外盼望过的强国梦,被他的同学实现了。这是他的祖
国。中国人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他的泪水流在中国,中国接受着。 

看见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我感到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
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
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另一张照片,是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
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 

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
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8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