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uxi (想要去战斗), 信区: Green
标  题: Re: 中国历史十大名将(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Aug  7 11:17:26 2003)

刘伯承

 
    刘伯承(1892—1986),原名刘明昭,四川开县人。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时,在
四川万县参加学生军。从而开始了长达70年的军事生涯。1912年春,刘伯承考入重庆陆军
将弁学堂。年底提前毕业后被编入川军第5师任见习排长,随部参加了反袁世凯的“第二次
革命”。在战火中,刘伯承因功被提升为连长。

    1915年12月,刘伯承在涪陵成立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参加了第二次反袁战争,即
护国战争。1916年3月,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右眼受重伤。当德籍
沃医生为他摘除右眼球时,为保护脑神经,未用一点麻醉药。他扶着柱子,满头大汗,没
坑一声。沃医生不禁为之动容:“你不是军人,而是军神!军神!真有三国关云长刮骨疗
伤的气概!”

    刘伯承伤势刚愈,又被川军总司令熊克武先后任命为第9旅参谋长、第2混成旅第1团团
长。他在反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率部浴血奋战,骁勇异常。他多谋善断,治军有方,被
誉为“川中名将”。

    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12月,刘伯承与朱德等人组织领导了泸顺起义,起兵讨伐
四川军阀刘湘。起义部队被武汉国民政府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5军,刘伯承就任军长。
1927年3月,刘湘军队分路围攻泸州,刘伯承率部进行了167天英勇的守卫战,至今留下了
“一代名将战孤城”的佳话。

    1927年8月,刘伯承参加了南昌起义,并任起义最高军事决策机关——军事参谋团参谋
长,作为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而永载史册。 

   1927年11月,刘伯承被派往苏联,先进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后升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1930年8月回国后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长江局军委书记。1932年1月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
委,6月兼任瑞金卫戍司令。10月,刘伯承升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
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后因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意见不合,被贬任为红5军团参谋
长。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转移。刘伯承随红5军团殿后。1934年12月,刘伯
承再次任军委总参谋长并兼任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抢夺
娄山关。1935年5月,刘伯承任红军先谴队司令员。在率部过彝区时,他与彝族首领小叶丹
“歃血为盟”,使得红军大队和平通过彝区,留下一段千古美谈。

    1937年,“七七”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刘伯承任第129师师长。
抗战伊始,他便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组织所部夜袭阳明堡机场,并在娘子关以南的
七亘村伏击战中,仅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歼日军400余人。1938年3月,刘伯承运用“攻
其所必救,歼其救者”的兵法,先攻黎阳,再在神头岭将日军救援部队1500余人伏击歼灭
。日军称这次战斗是“支那第一流的游击战术”。接着,刘伯承又率部取得了响堂铺伏击
战的胜利,歼敌400余人。不久,日军调集重兵对139师发起九路围攻。刘伯承审时度势,
集中兵力攻其薄弱的一路,在长乐村歼灭日军第117联队2200人,粉碎了敌九路围攻。并将
敌后抗战由太行山向冀南平原和鲁西北发展,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940年8至12月,刘伯承率129师及晋察冀军区一起,共同实施了以正太路为主要目标
的破袭日军交通线和据点的进攻战役,即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日军遭受沉重打击后
,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大扫荡”。刘伯承领导敌后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
战斗,来抗击日军空前残酷的扫荡。最终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恢复和扩展了抗日根
据地,为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抗战胜利后,刘伯承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1945年8月,国军阎锡山部进攻上党地区
。毛泽东下令“针锋相对,寸土必争”。9月,刘伯承发起上党战役,他先后以夺城打援、
围城打援和追歼逃敌的战法,全歼阎军13个师共3.5万人。10月,刘伯承又组织和指挥了邯
郸战役(平汉战役),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战法,消灭国军第34、40军共2万余人。
邓小平说:“那两个战打得好险!没有弹药,一支枪才几发子弹......这两个都是歼灭战
,打胜以后,武器多了,人也多了。”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遵循毛泽东的战略决策,率12万大军以迅猛之势在3
00里的的正面上强渡黄河,突破国军中央防线,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8月,刘邓大军
疾速南进,千里跃进大别山,与陈粟、 陈谢大军构成“品”字形经略中原。1948年5月,
刘伯承任中原野战军司令员。5月至8月,刘伯承先后指挥了宛西、宛东和襄樊战役,歼敌
近6万余人,其中襄樊战役被朱德誉为“小型模范战役。”10月,刘伯承参与指挥了淮海战
役。在粟裕的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百滔兵团的同时,刘伯承指挥中原野战军果断地截断徐蚌
铁路,使徐州的杜聿明集团被完全孤立。接着又指挥中野主力在双堆集围歼了黄维兵团,
成为淮海战役承前启后的关键一仗。

    1949年4月,刘伯承参与指挥了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后,刘伯承任南京市委书记、军管
会主任兼市长。11月,刘邓率部向大西南进军,在川东南歼灭宋希廉部主力3万余人,一举
解放重庆。随即挥军奔袭川西,于12月21日解放成都。1950年2月,刘伯承任西南军政委员
会主席。在职期间,组织指挥了艰苦的剿匪战斗和进军西藏。

    1950年9月,刘伯承回北京主持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工作。1951年1月,军事
学院正式成立,刘伯承任院长兼政委。1955年,他被授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
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9月,任中央军委战略研究小组组
长。1966年1月起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他还是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
986年10月7日,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刘伯承以足智多谋和以伤残之躯指挥作战屡建奇功而闻名于世,是解放军杰出的军事
家和军事理论家。其主要军事论著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另有《合同战术》、《论苏
军合围钳形攻势》等大量译著。

(代康编著,观沧海军事

【 在 samuel 的大作中提到: 】
: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安..
: 之
: 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
: ,
: 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
: 仪
: 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 右侨 马一生,屡..
: 奇
: 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
: 忌
: ,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 身系国运 初战告捷
:   」右堑 父亲郭敬之,历任绥州、渭州、桂州、寿州、泗州五州刺史。
:   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他从小爱读兵书,练武功,无论读书还是习武都刻苦认..
: 。
: 郭子仪身材魁梧,体  健壮,相貌秀杰。他不仅武艺高强、阵法娴熟,而且公正无私..
: 不
: 畏权贵,传说,他20岁时,在河东(今山西太原)服役,曾犯过军纪,按律处斩。在押..
: 刑
: 场的途中被当时著名诗人李白发现。李白见他相貌非凡,凛然不惧的样子,甚感可惜..
: (以下引言省略...)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政治是一种信仰呢,还是一项科学?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0.46.79.6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