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jiajia (linin), 信区: Green
标 题: 国共内战中的粟裕(转帖)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9 21:42:35 2003), 站内信件
标 题: 国共内战中的粟裕(转帖)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hu Dec 4 18:26:33 2003)
一、苏中七战不败初露锋芒
日本宣布投降以后,东北和长江以北黄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在政治上,军事上皆
处于某种程度的空白状态。对国民党和共产党来说,谁占领那片土地,谁就能统治
全中国,双方对这个简单的道理心知肚明。于是乎,蒋介石和毛泽东表面上共弹民
主和平调,暗地里却各自调兵遣将,攻城略地,为即将到来的大决战展开布局。
共军苦于人手不足,遂采取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策略,派遣林彪和罗荣桓带
领大批干部抢先进驻东北;令黄克城率新四军第三师日夜兼程,轻装直赴山海关;
命陈毅接管山东,李先念的新四军第五师和王震的八路军三五九旅自江南撤回抢占
中原;新四军的粟裕部北渡长江占领苏中,叶飞部北上胶东。将有限的兵力加以集
中,一时抢得先手。
国军兵力强大,战将如云,承借印缅痛歼日军的威风,士气旺盛;更依仗美式
装备,利用海陆空优势,迅速针对共军展开部署。首先,杜聿明率十数万人马登陆
营口,拿下四平,打通了东北铁路交通干线,并将林彪一口气□到松花江以北。随
后,阎西山、傅作义由北向南,压迫贺龙、聂荣臻。胡宗南在出关中进攻陕北的同
时,又与刘峙联手围歼中原的李先念部。胡链侧在淮阴、淮南把陈毅的七万人马打
得只剩下三万并迫其退守苏南。李默庵率领十三万大军直奔苏中地区,企图一举消
灭粟裕部。国军在全中国撒了一个巨大的包围网,目的是把共军由西向东,自南向
北赶过黄河,将其聚歼于华北地区。
局势这样发展下去,蒋介石计划的三个月或者半年消灭共军似乎也不是一句空
话。但是,国军的包围网在大部份战区顺利收缩之时,却在不起眼的苏中地区遇到
了大麻烦,十三万国军舆三万共军七次作战七次失败,前后共损失兵力的百分之四
十约六万余人马。谁都没有想到这七次失败竟然是国军在全国战场总崩溃的开端。
当时所谓的苏中地区是指长江以北,京杭大运河以东,北至斗龙港,东至黄海
的一片土地。相当于现今的江苏省南通大部和盐城南部。这一带紧逼南京,是国军
志在必得之地。共军的新四军华中军区属下的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率陶勇、王必
成两个主力师共十九个团三万余人驻扎在如皋、海安一带。
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四日,第一绥靖区司令李默庵奉召前往徐州拜见上司徐州
绥靖公署主任薛岳,薛岳交给他一个绝密信封,令其回到常州方得拆封观看。李默
庵遵命返回驻地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是一张作战部署要图和计划。命黄百韬的25
师从杨州向邵伯、高邮出兵;李天霞的83师出泰兴进攻兴化;王铁汉的49师依
南通直取如皋、海安;行动时间定在七月十五日。
李天霞的83师原为国军嫡系第100军,曾远征缅甸,战斗力较强。因而师
长李天霞颇为轻敌,对粟裕的部队并没有放在眼里。七月十三日,当粟裕的两个师
直扑他的驻地宣家堡、许家堡和大本营泰兴时,他的兵士连工事还没修好。次日,
李天霞的两个团三千余人被歼。此为苏中第一仗。
李默庵得知粟裕主动进攻后,以为共军主力仍在攻打泰兴,七月十五日令黄百
韬自泰州南援李天霞;将新到援兵65师的99旅和69师的两个旅部署于黄桥合
围共军。同时急令东部的王铁汉的49师尽快攻下如皋,使粟裕无城可归。
其时粟裕在泰兴得手后,只以一小部份兵力牵制李默庵之援军,两个主力师于
七月十五日夜强行军一百余里,十六日早晨早已返回如皋城以南。十七日包围王铁
汉的49师,十八日,49师已有一万人被歼,六千人被俘。王铁汉率残兵突围至
宋家桥坚守呼救待援。此为苏中第二战。
李默庵得到王铁汉的呼救电报,大梦初醒,亲率主力奔向如皋。待与王铁汉的
残部在七月二十三日会师时,如皋早已是一座空城,粟裕的两个主力师不知去向。
南征北战的李默庵从来没有打这样的窝囊仗,虽然怒火满腔,却再也不敢大意轻进
。于是改变战术,指令手下各部相互靠陇集结于如皋,形成锥形阵势进攻下一目标
海安城。从而开始了与粟裕的第三次较量。
海安是苏中地区政治军事中心城市,丢掉了海安也就等于丢掉了整个苏中;加
之海安城周围水网密布,易守难攻,李默庵料定粟裕非死守不可。果然,李默庵得
到的情报表明,粟裕的兵士在海安周围修筑了大规模的三线防御工事,摆出了一付
决战的阵势。七月三十日,李默庵动用了飞机大炮,首先将海安的一线防守阵地炸
了个稀烂,次日用兵强攻。五万兵力就这样连攻了四天,方才突破第三道防线,八
月二日在倾盆大雨中拿下了海安。但是,又是一座空城。
尽管如此,李默庵部下仍纷纷向他报捷,声称歼灭共军主力三万人。当时李默
庵并没去前线阵地视察,轻信了下级的谎言。他不知道,坚守海安的并不是粟裕的
两个主力师,而是管文蔚率领的由当地游击队和俘虏兵所组编的第七纵队三千余人
;更不知道,他的对手用伤亡仅仅二百人的代价,又杀伤了李默庵的兵士三千人。
这时的李默庵用兵又变得大胆起来,命令65师回返泰州与25师换防,新7
旅北上李堡换回105旅的防务。八月八日,新7旅旅长黄伯光带兵前往李堡途中
,突然听到抢炮声,以为发现共军残余,下令部队跑步前进,想与105旅夹击共
军。谁知105旅早已被歼,新7旅的快速行军使他一头躜进了粟裕的口袋形埋伏
阵。经过一番撕杀,李默庵的又有两个旅部九千余人被灭,五千多人被俘。
这第四次损失惨重的失败,使李默庵大受震动。遂命令各部队采取守势,不再
进攻。树欲静侧风不止,八月二十一日晚,粟裕的两个主力师突袭如皋以南的林梓
、丁堰,全歼交警大队三千余人,获得大量美式枪械。
李默庵进军苏中以来,损兵折将,虽说占领了大部城市,但对共军主力却没有
造成什么伤害,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他不能再这样被动捱打。八月二十三日,他
命令黄佰韬的25师全军出动攻击苏中西部重镇邵伯。邵伯地处大运河与扬州南通
运河之交汇处,运河税收是共军的主要财政来源。攻下邵伯,即可配合当时扬州和
徐州在淮北,淮南对陈毅的作战;又能打开苏中的被动局面。
守卫邵伯的部队是另一支未经训练地方游击队升级而成的第十纵队,由粟裕的
另一员老将常玉青指挥,在邵伯修筑大量暗堡工事,层层设防。黄佰韬的25师连
攻了三天,竟然毫无建树。
邵伯被攻,坐镇如皋的李默庵料定粟裕主力必有所动,早已将重兵布署在黄桥
的东西北三面,南是长江。若粟裕前往邵伯增援,则围歼之。但是,粟裕并不按李
默庵的设想出招。八月二十三日,粟裕摆出进攻如皋的架势,李默庵大恐,急令驻
守黄桥的99旅出动增援。待99旅离开黄桥之后,粟裕的主力1师和6师,锋头
一转,大踏步向黄桥开进。八月二十五日包围99旅于黄桥郊外。二十六日99旅
全军覆没。这时李默庵才发现若丢掉黄桥,则泰州不保,黄百韬的25师将处于被
歼灭的境地。粟裕的真正意图是借攻击黄桥以解邵伯之围,活生生围魏救赵之计的
现代翻版。李默庵慌忙之中,又把如皋的187旅和79旅的一个团向黄桥方向增
援。谁知吃掉了99旅的粟裕主力胃口大得很,掉转头来分割围歼援军于加力一带
。李默庵的一个半旅援军逃回如皋的不足千人。99旅留守黄桥的五百余兵士闻风
丧胆,于三十一日向共军投降。黄桥丢失。李默庵眼看大势已去,急令黄伯韬回援
泰州,黄伯韬不得已丢下二千具士兵遗体退出战斗。邵伯之围遂解。
李默庵打完邵伯和黄桥二场战斗,大损兵员一万五千,大炮50门,枪械不计
其数。从此变得胆战心惊,草木皆兵,一个□不敢单独行动,一个团不敢守一个据
点。恐怕他的第一绥靖区司令长官的乌纱帽亦将难保。此乃后话不提。他和他的部
下们心里都在嘀咕同一个问题:粟裕者何许人也?
二、战争中的弃子
粟裕,湖南会同县人,化名金米、余良、苏群者是也。从小家境富裕,拥有四
百余亩良田;家训甚严,非保守式私塾学校不上,非良家子弟不交;若犯,轻则挨
训,重则关进屋内禁闭;故可饱读四书五经兵书传记。孙子兵法不离其手,憧憬戎
马军旅生活。忽一日,不满父母束缚而离家出逃,至八百里外的常德师范求学。此
为一九二四年一月八日,时年十七岁。
在常德求学因勤苦而咯血。喜交友,问世事。次年五卅残案爆发,粟裕伙同学
生声援上海工人而与驻军冲突。第三年马日事变,常德师范解散,校长等十多人被
杀,粟裕等数十人被通辑。富家子弟这时纷纷返家,籍父母之力求生。粟裕的父母
也向他招手,劝其返乡继承家业。但他已对政局不满,且不愿再过旧式家庭生活,
气得父母发誓要和他一刀两断。于是乎就逃得更远,来到武汉叶挺的军事教导队入
伍从军。这个富裕家庭的弃子从此开始了他所梦想的戎马军旅生涯。此时年方二十
。
一九二七年作为一名普通战士随教导队开往南昌接受朱德指挥并参与八月一日
爆动。爆动失败,退至武平,朱德和陈毅令粟裕所在排掩护转移。激战中,流弹穿
越头部右侧颞骨,待醒来时,周围已无一人,全凭信念艰难归队,遂升为连长。这
次大难不死,但等待他的却未必是什么后福,而是更大的灾难。
朱毛会师于井岗山后,粟裕任团级指战员,在进占宁都时,臀部受伤。不久,
又在富田作战中被炮弹击伤头部,弹片残留胪中终生未取出。紧接着又因硝石之战
左臂重创不治而残废。伤愈,升任第七军团二十师师长,时年二十五。
在战争中用少量将士的生命换取对手更大量将士的牺牲,或者用少量将士的牺
牲换来己方更大量将士的存活,在棋理中被称之为弃子战术,在兵法上则为杀士之
论,二者本意毫无区别。所谓牵制掩护,深入敌后,壮士断腕即此矣。而那些被弃
之子或被杀之士,好像蜥蜴的尾巴,一旦断掉,尽管还在活蹦乱跳,究竟是送上门
的肉,难逃被吃掉的命运。年方二十五岁就已身患残疾的粟裕将要面临的就是这种
战争中的弃子宿命。
一九三四年七月,荀淮州和粟裕受命率领只有六千人,枪支不足一千五百,但
携有三百五十担宣传品的七军团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去攻打福州。事实上,以
这么一点兵力去攻打福建省会福州,无疑是以卵击石,很快就溃不成军。粟裕右臂
中弹,败逃至闽浙赣交界并入方志敏部的第十兵团,继续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
向皖南溃退。途经浙江怀玉山,方志敏部全军覆灭,只有粟裕所带领的五百人先头
部队躲过劫难。从此粟裕在浙江西南丛山密林中开始了漫长的散兵游勇式的艰难生
涯,其间脚踝受伤,历时三个月方痊愈。这是他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负伤。一九三
八年三月,国共合作,粟裕和他的三百余人才从密林中下山被编入新四军。粟裕这
个在战争中没有被吃掉的弃子,活着下山了。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粟裕出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时,他在陈毅那里看到了
两份绝密文件,粟裕根本就没有想到,当王明、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看着粟裕
他们离开瑞金向东南开去之后不久,就放弃了瑞金向着遥远的陕北开始了长征;而
所谓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真正目的并非抗日,而是以先遣队的北上行动转移国军注
意力,以便共军主力北上转移。粟裕对这样的部署极为不满,他认为当时连八万共
军主力都保不住了,却要求只有一千多条枪的七军团去吸引数十万国军,完全是一
厢情愿式的异想天开。从此,粟裕看到了他的上级军事权威的不可信性,开始了自
身的独立思考,绝对不顺从不切实际的部署;“将在外不由帅”成为他的信条,从
而在很多战役上挽救了失败。这时刚刚三十出头的粟裕已不再是充当弃子角色的拼
命三郎,而是一个带着极为敏思头脑的战略战术家。
三、且战且退,混战山东,以弱对强
短短一个半月的苏中战役,国军六个师,两个交警总队计六万多人被歼,对于
拥有几万大军,在全国战场上节节胜利的蒋介石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力量弱
小,装备极差,兵员不足,在中原、东北、两淮战场吃尽败仗苦头,尚无指挥大兵
团作战经验的毛泽东来说,苏中七战七捷无疑是黑暗中的光明。他以最快的速度将
粟裕的初战宣家堡先声夺人,二战如皋声东击西,三战海安以逸代劳,七战黄桥围
魏救赵等战例作为同蒋介石军队作战的重要方法向各个战场推广。并促使被李延年
打得只剩下三万人马的陈毅部与粟裕部合并,军事指挥权交粟裕。
粟裕用兵多多宜善。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五至十九日在江苏宿迁北部围歼国军
戴子奇的69师,重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11师共两万一千多人。随后退至鲁南
,一九四七年一月,回马一枪,将马励武的第一快速纵队,整编26师、整编51
师计七万余围歼。耗时仅十八天。使陈毅及其部下佩服得五体投地。官兵上下一致
拥护陈毅、粟裕合而为一。编为华东野战军,辖十个纵队共二十七万人马,由陈毅
任司令统领全局,粟裕任副司令主管作战。整编后的华东野战军继续北撤来到山东
临沂南部。
粟裕大胜戴子奇和马励武之后不进反退,陈诚和薛岳认为,山东是共军的后方
基地,临沂相当于陕北的延安,陈毅必然要坚守山东保卫临沂(大概是自身过于强
大缘故,国军将领从来不去研究或根本不想研究共军将领,故他们始终不知道粟裕
是具有军事决策权的指挥员),于是乎,二人即以攻其必所守的战略制定出鲁南决
战计划。以整编19军军长欧震统领七个整编师二十个旅组成南线突击集团分成三
路坚持齐头并进,不给共军各个击破之机;北线突击集团以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
李仙洲统帅第12、46、73三个军共九个师攻占莱芜地区;同时令王敬久集团
集结于鲁西南以防刘伯承,邓小平部东援。陈诚对这样的部署颇为满意,一再督阵
道:党国成败,全看鲁南一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面对国军大兵压境,粟裕站在地图前昼夜思索,他认为:陈诚在沂河以东摆了
二十个团的兵力,若与其决战,尚无必胜之可能。但由于马励武被歼的教训,欧震
集团又很谨慎,不敢大步前进。而北线的李仙洲集团较弱,且威胁我后方粮草,因
此应该挥师北上,首先解决李仙洲。陈毅大喜称善。遂令叶飞的一纵,王必成的六
纵,陶勇的四纵和成均的七纵共四个主力纵队于一九四七年二月十一日开始昼伏夜
行,秘密向北运动靠进李仙洲集团。再令陈士矩带领较弱的二纵和三纵装成华东野
战军全军,大挖工事;又在运河上架桥,并派一部兵力攻打兖州。几千年来的中国
战争史告诉人们,什么都可能变,就是兵不厌诈这个真理不变,陈诚真的以为共军
要在临沂决战,战不赢就西渡运河,不由大笑陈毅不自量力。
二月十三日,陈诚仿照盟军的经验,对临沂实施战略轰炸,无数的炮弹伴随着
飞机向着临沂狂泄,但他忘记了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一个临沂城对粟裕来说并不重
要。二月十五日,83、74师攻入空荡的临沂城。陈诚马不停蹄继续北进,又急
令坐阵济南的王耀武催促部下李仙洲南下合击共军。但已经来不及了。这时粟裕随
机应变,集中兵力,莱芜城下一战,三天内毙伤一万,生俘五万。李仙洲的二个军
快速覆灭。
莱芜之战,国共双方将领都作了精心筹划的一次大战,粟裕避实就虚,真真假
假,虽诸葛再世也无非如此。陈毅感慨道:粟裕将军的战役指导一贯保持其常胜记
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蒋介石召回陈诚,以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代替原主将薛岳辖二十四个整编师,六
十个旅,四十五万人马,分别由汤恩伯率第74、25、28、57、65、83
师向沂蒙山区进攻;王敬九领第5军向莱芜前进;欧震统第7军攻打兖州。三月十
五日,再次采用水攻之术,堵住抗战时炸开的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缺口,迫使黄河
回归山东故道。虽然切断了共军北退之后路,却淹没了大片土地村庄,无辜百姓生
灵涂炭,民怨极大。
对粟裕来说,战略形势仍然严峻,面对三面强手新的攻势,退路已断,只能背
水一战。他将主力收缩在坦埠一带,令王必成的六纵隐避于百里之外鲁南费县待命
。
五月十日,汤恩伯命令张灵甫的74师进攻粟裕的指挥中心地坦埠。74师是
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在淮阴、淮南,陈毅就是败在张灵甫的手下;在涟水之战
中,粟裕的得意部下王必成六纵也在与74师的对阵中栽过一个大跟头。现在74
师送上了门,粟裕志在必得。遂命令九纵在坦埠正面阻击,迟缓74师的行动;令
隐藏在百里之外费县的王必成的六纵急速行军占领垛庄,夺下74师缁重,切断了
74师退路;令叶飞的一纵穿插在黄百韬25师和74师之间,阻止黄百韬增援,
并进攻74师西部侧翼;八纵,二纵占领桃花山一带,堵住整编83、48师与7
4师的联系并猛攻74师南翼;四纵强攻74师北翼;三纵和十纵不惜任何代价阻
击胡涟的整11师从北面来的攻击,以确保一纵和坦埠的安全;所有部队必须在十
四日完成部署,否则军法从事。
十三日,张灵甫部下运用相当熟练的攻击战术,很快前进至距坦埠10公里处
,突然遭到九纵的顽强抵抗,行动迟缓下来,他感到遇到了共军主力。十四日,各
下属部队份份报告:74师两侧的天马山,覆伏山,万泉山都受到共军师一级部队
的攻击;而正面的共军则越打人越多;背后垛庄已失;张灵甫急令停止对坦埠方向
的进攻,并求83师的李天霞给予支援。李天霞早在苏中七战中领教过粟裕的励害
,故接到张灵甫的求救电后,为保存实力,竟然毫无动作。
张灵甫急电汤恩伯报告了情况,汤恩伯却认为此乃天赐良机,令张灵甫吸引共
军主力,又令11、65、25、83师急速向74师靠拢,请王敬九的第5军,
欧震的第7军向垛庄前进,张灵甫被迫抛弃重型武器速退到孟良崮峰顶坚守待援。
这样,虽然粟裕用了五个纵队十五万包围了74师三万二千,四个纵队打援,
但汤恩伯也有了五个整编师十六万反包围了粟裕的五个纵队,再者尚有5军、7军
为后援,汤恩伯认为假如张灵甫能坚守阵地三或四天,国军只会越打越强,内外夹
击,中心开花,陈毅的主力纵队将就此覆灭难保。
对粟裕来说,这是一着险棋,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三天内拿下孟良崮。他带
领指挥部来到前线艾山脚下一个山洞,直接观察前线进行指挥。
孟良崮是位于蒙阴东南芦山山区的主峰,高500米,草木稀蔬,石质坚硬,
无法构筑工事。74师官兵只能依石而战。
十五日3时,粟裕下令总攻,遭到张灵甫拼死抵抗。10时,在国军中从来不
打滑头仗的25师师长黄百韬突破一纵1师防线,距74师只有天马山一山之隔,
已可看到孟良崮山上的炮火硝烟。坚守天马山的是一纵1师师长寥政国,这时他手
下也没有一兵一卒的援兵了,黄百韬若再强攻不停,与74师会师是可能的。不知
是天意还是巧合,四纵28团的一个营正在此时路过此地向孟良崮前进,寥政国以
师长的名义强行命令该营留在天马山抗击25师。遂使黄百韬的努力功亏一篑,最
后的一步没有成功。李天霞这时再也不敢怠慢,伙同赶来的7军,全军出动,猛攻
垛庄,遭六纵阻击,短时内亦难奏效。胡涟的11师亦受到三纵的搔扰,行动缓慢
。眼睁睁地看着孟良崮方面炮火连天而无可奈何。
这时的孟良崮,无水无粮,74师的官兵饥渴难熬,为了拿到山脚下的一个泉
水眼,伤亡惨重。但是,74师战斗力仍然极强,叶飞、陶勇、王必成、许世友等
15日强攻了一天,竟然进展不大,双方都打得气喘嘘嘘;陈毅感到已成骑虎状态
,战局再拖下去,全军想跑都跑不了。
16日1时,粟裕调来华野所有炮火,向孟良崮猛轰,迸溅的碎石片造成了重
大杀伤,三天三夜滴水不沾的74师将士们顿时失去了抵抗力。14时,王必成的
六纵特务团副团长何风山攻入张灵甫指挥所在的山洞,全部人员已放下了武器,当
74师的师部副官出面向何风山介绍张灵甫时,何风山开枪击中张灵甫使其身亡,
然后谎报张灵甫自杀。陈毅生性豁达,虽屡败于张灵甫之手,但对张本人却有敬意
,故察明张灵甫死因后大怒,严责了何风山等将士。将张灵甫葬于沂水县野猪旺村
后的山岗上。孟良崮之战,74师全军覆灭,双方各伤亡一万三千余人,74师被
俘约二万人,粟裕视74师俘兵若财富,极尽其力吸收他们分散加入到各纵队,并
令士兵向他们学习74师的战术。
74师被歼,蒋介石震怒,撤掉陈诚,汤恩伯之职;只有黄百韬仗义勇为,替
汤恩伯承担全部责任,自责营救不力,被撤职留任,带罪立功;李天霞被送去军事
法庭。同时起用日人冈村宁次为顾问,调任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到鲁中前线统一指
挥,制定出密集平推,步步为营的战法。将九个整编师二十二个旅在蒙阴不到50
公里的范围内摆成方阵。
自苏中开战至孟良崮之役,历时一年,粟裕每仗必胜,这使他滋生了骄敖情绪
,认为蒋介石的非主力军是软葡萄,主力军是硬核桃,吃掉一个硬核桃,等于三个
烂葡萄,打仗就要打硬核桃,盲目轻敌之情可见一斑。但他忘记了在战略上国军仍
处于优势这一现实。骄兵必败这一训条惩罚所有军事家,对粟裕也不例外。
面对范汉杰的50里方阵,粟裕仓促兵分三路,令一纵、四纵向鲁南;三纵、
八纵、十纵向泰安;粟裕指挥二、六、七、九纵正面迎击。
看到粟裕的部署,范汉杰抽调出5军、7军和57、65、48、83、85
师,首先在鲁南合围了叶飞的一纵和陶勇的四纵,歼灭二万余人。当一、四纵拼死
杀出重围在鲁西南与三、八纵会师时,部队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三、八纵也不顺
利,在拿下国军留下的泰安这坐空城后,盲目骄敖,图谋济泞,结果损兵折将,丢
掉了四千将士。粟裕所率的四个纵队更是不妙,七月十日,令四个纵队消灭黄百韬
的25师,部队出发后才得知25师和64师已经靠拢,于是改变军令,转向胡涟
的11师进攻,却不知胡涟在南麻一带早已防守严密,修造了极为精细的立体交叉
阵地。粟裕的四个纵队仓促连攻了三天,毫无结果,黄百韬的25师和64师又击
其两翼,粟裕大败而退,士气极为低下。当此时,粟裕又得知8师刚到临朐立足未
稳,遂攻临朐,谁知天不作美,大雨倾盆,山洪爆发,将士淹死者甚不计其数,加
之8师防守不弱,粟裕强攻五天,伤亡惨重,无果而返。这两仗下来,粟裕所率的
四个纵队损失将士四万余人。整个华东野战军共丢掉了近七万人马。粟裕和范汉杰
的交手,显得毫无章法,输了再打,打了再输,直到丢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后才清
醒过来,不得已主力退出鲁中。十一纵返回苏中;二、七、九、十三纵进胶东;粟
裕率一、三、四、八、十二纵向豫皖苏转移。在这里取得给养并扩充兵员。随着粟
裕的退出,加之刘、邓的中原野战军推进大别山,山东战事遂告一断落,国共双方
将战争的焦点投向了中原的心脏--河南。
四、战略决策和战役策划者
一九四八年初,蒋介石将顾祝同、白崇禧、胡宗南等三个集团在中原的三十七
个整编师六十六万人马编成6个兵团,其中四个兵团部署于中原,即邱清泉兵团驻
商丘,胡琏兵团驻驻马店,孙元良兵团驻郑州,裴昌会兵团驻潼关。
胡琏兵团攻击刘邓的中原野战军,遂使刘邓向毛泽东叫苦不迭,抱怨友军支援
不力。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刚到陕北的陈毅密议让粟裕领叶飞的一纵,陶勇的
四纵,王必成的六纵三个主力纵队向长江以南跃进,以达到调动国军,减轻中原共
军所受压力,请粟裕熟筹见复。粟裕见电文后,马上就想起当年七军团北上失败的
苦头,知道又是上级瞎指挥的故技重演。在回电中他委婉地表达了异议,同时要求
修整。
一九四八年三月,粟裕令三、八纵护送新兵给刘邓并参与洛阳战役;自己率一
、四、六纵移兵黄河以北的濮阳进行整训,而他本人则每天站在地图前苦苦思索各
种行动方案的利弊。他想:要减轻刘邓所受的压力,只有打几个歼灭战才可达到釜
底抽薪之效。中原地域广阔,给养和伤员也好解决,便于打歼灭战,跑到江南是不
行的。我有六个主力和三个地方纵队,加上刘邓的四个纵队,若象蒋介石的军队那
样组编成野战兵团用于攻击和牵制是可行的。如果一、四、六纵跃进江南,蒋介石
根本用不着调动他的各个中原兵团,只需动用部署于长江一线的力量就可吃掉我三
个纵队;再者,刘邓军在中原势必孤掌难鸣,绝对应付不了蒋的四个主力兵团。结
论,不可南渡长江。
四月一日,陈毅从陕北回到了华野整训地濮阳,兴致勃勃地述了渡江的意义,
要求部队五月十五日渡江。等到陈毅说完,粟裕谈了自己的想法,陈毅大感不解,
他暗想,华野满打满算只有二十万人马,以此兵力来打六十余万的蒋军,特别是这
一年来的作战,使蒋军已变得精明多了,如果再打上两次象南麻,临朐这样的臭仗
,华野就只能有十万人了;再说,打仗这种事情,谁敢拍着胸膛说保证自己一定能
打赢。想到这里,陈毅并没有表态支持粟裕。但他佩服粟裕的才能,建议粟裕本人
向毛泽东报告。
粟裕也很聪明,在给毛泽东发报以前,十六日先给刘伯承、邓小平发电寻求支
持,十八日电告毛泽东陈述了自己的建议。
二十一日,已从陕北渡河到达河北的毛泽东急电陈毅、粟裕二人速至河北平山
商谈。四月三十日,平山县城南庄,毛泽东一改接客送客概不出门的习惯,大步迎
出门外,与分别了十七年的粟裕长时间握手。粟裕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
德、任弼时等讨论了七天,终于说服了决策者们。最后,毛泽东一锤定音,大笑道
:粟大将军不听我们的,那我们就听粟大将军的。遂命令粟裕推迟渡江行动,五月
底渡河作战。谁都没有想到,粟裕的战略决策建议,竟然导至了国军六十万人马在
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烟飞云灭。
粟裕临行前,毛泽东告诉他,陈毅不再回华野了,华野由你来搞。自南昌爆动
至今,粟裕与陈毅已相处了二十余年,陈毅为人仗义,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对粟
裕来说,陈毅是他的保护伞。因而坚决推辞了这一任命。最后两人达成协议,陈毅
仍保留华野司令之职,粟裕任代司令。粟裕这样处理,等于向毛泽东,陈毅说明,
他本人对权力和政治没有兴趣,他关心只是怎么作战,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从而打
消了他们的疑虑。在中共的权力争斗中,象粟裕这样居大功而始终远离权力旋涡中
心的人并不多见。这和他荣辱不惊,明哲保身,不好权近利的处世哲学有关。此乃
后话。
五月二十三日,粟裕令远在郾城的三、八纵向睢县长途行军,任务是攻击邱清
泉兵团。邱清泉闻讯即图出动阻击。二十五日,粟裕主力一、四、六纵渡黄河南下
,放出风声要和邱清泉决战于鲁西南。顾祝同获得此消息,电令邱清泉返商丘不可
妄动,又从苏中调来四个师增援邱清泉。双方对峙于定陶,成武一线。顾祝同和邱
清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鲁西南。
六月十五日,三、八纵行军到达靠近商丘的睢县西南,粟裕认为时机成熟,命
令三,八纵杀个回马枪,直取河南省会开封,一、四、六纵插入曹县、民权阻击邱
清泉,边打边向开封靠拢,只许败不许胜,要给邱清泉胜利的感觉。
开封守军毫无准备,十八日城破,二十日城内只剩下66师师部所在的龙亭阵
地,粟裕下令停止攻击,留之以为诱饵。二十五日,邱清泉发现共军突然全军溃退
不知去向;二十六日,三、八纵“残部”向邱清泉兵团慌慌忙忙打了几枪,就往开
封西南的通许城“落荒而逃”,沿途丢下了枪支弹药无数。国军统帅部认为粟裕攻
打开封伤亡惨重,不堪再战,遂令邱清泉追击;并让第6绥靖区副司令区寿年以7
2、75师组成第七兵团经睢县,杞县迂回攻粟裕则翼;令胡琏并团快速北上,一
举围歼华野主力。
邱清泉立功心切,紧咬三、八纵不放,一路急追,一下子将区寿年甩了40公
里。说时迟,那时快,粟裕不待查明区寿年兵团部署情况,以一、四、六纵组成突
击兵团由叶飞指挥,于二十七日晚,分割了72和75师的联系,二十八日,攻击
开始。七月二日,区寿年兵团部和75师覆灭。粟裕打仗有一个原则,有多少本钱
作多少生意,不恋战,见好就收。但是在区寿年被歼之后,粟裕想退出战斗已经来
不及了。
西线邱清泉突破了三、八纵的阻击,距粟裕约10公里;在东线,顾祝同从战
斗一打响,就把25师加上第3快速纵队编成黄百韬兵团,从商丘压来,沿途突破
了中原野战军的阻击,也已迫近到了粟裕军10公里处。粟裕在邱黄二兵团夹击下
,如果撤,将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搞不好比南麻之战还要惨。粟裕横下一条心,决
定乘黄百韬远道而来,部队尚未展开,先声夺人,拼他个鱼死网破。他下达紧急命
令:集中一、四、六纵兵力,七月四日全线出击,猛攻黄百韬兵团北部防线。在这
种不要命的攻势下,黄百韬也拼了命,亲自登上坦克,指挥部队杀了个几进几出,
夺回了失去的阵地。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疲劳不堪。七月六日,战斗更为残烈
。黄昏,黄百韬知道天一黑,粟裕的攻势将愈为强大。于是,下令焚烧文件,杀死
俘虏,准备战死在沙场上了。他等了一夜,却并没有发生他所预想的死战。天色一
亮,粟裕部队的阵地上早已空无一人,原来粟裕以进为退,早已撤走。黄百韬与7
2师会合,喜极而泣,为大难不死而庆幸。
粟裕认为这是他打得最艰苦,最心惊动魄的一次大战。他出动了二十万兵力对
付蒋军二十五万人马,并以损失三万人马的代价围歼对手近十万兵力,从而掌握了
在中原战场上的主动权。
国军统帅部看到粟裕经常利用救援不及的时间差,以几个纵队将一个军或一个
师的机动兵力包围歼灭。这样下去,军事上不仅处处被动,兵力也日愈削弱。于是
扩编兵团力量,每个兵团配十几个旅,既使被共军包围也不能恨快吃掉。
同时,调任驻徐州的顾祝同为参谋总长,以刘峙为首成立徐州剿匪总司令部,
配备四个机动兵团,邱清泉的第2兵团驻商丘,黄百韬的第七兵团驻新安镇,孙元
良的第16兵团驻郑州,李弥的第13兵团驻蚌埠;给第二绥靖主任王耀武十一万
兵马守卫济南。粟裕明白,国军摆了一个完整的十字架形战略部署,即以徐州为十
字的中心,以商丘为十字架的左臂,新安镇为十字架的右臂,蚌埠为十字架的脚部
,而济南则孤城突出,自然而然地成为十字架的头部,一种尴尴的挨打的部位。面
对这样的部署,粟裕的眼光在地图上移向了济南城,他认为:济南城里的十一万守
兵背靠黄、邱大军,是我军南下的最大障碍,若不攻之,根本无法与黄、邱兵团交
手;若攻击济南,黄百韬,邱清泉必然来救,我可在野外运动中给黄,邱以沉重打
击或者围歼;若黄百韬、邱清泉不来救援,则进而拿下济南城,我可获得军事工业
的支援,有力量组织更大的战役。故攻济南是胜可知亦可为,有百利而无一害,斩
其首而得大利。
在这种局面下,任何一位军事家都会认为进攻济南城是唯一的也是必须的合理
选择。王麻子读史至此,不由扼腕长叹,蒋氏何不让济南,退徐州,令百万大回师
江南,以退为进,再谋大计。盖不悟伸缩张弛之故。此乃王麻子戏言,不可信也。
言归正传,八月二十九日,粟裕将手下三十二万人马分为攻坚集团和打援集团
,攻坚集团共十四万兵力,由三纵、十纵、九纵、十三纵、两广纵队和鲁中南纵队
,渤海纵队、特种炮兵纵队、工兵团组成,交与善于攻城的许世友指挥;打援集团
共十八万兵力,由战斗力最强的同时也是黄百韬、邱清泉的老对手一纵、二纵、四
纵、六纵、七纵、八纵,十二纵和中原野战军的十一纵组成,粟裕本人亲自指挥在
位于济南和徐州之间的巨野、邹县、滕县一带阻击援军。从兵力的分配来看,粟裕
的作战重点在于打击援军上面。九月九日,粟裕的部署开始展开,暗中向济南城运
动。
久经沙场的济南守将王耀武也作了坚守两个月的准备,率领十一万将士勤练夜
战,积存弹药,并架设鹿砦、铁丝网,挖掘外壕陷井,以之增强了几百处工事,几
千座碉堡的防守力量;又用大量失效法币收购粮食,搞得济南方园百里无一户有存
粮;真是加强了城防,却丧失了民心。蒋介石安慰王耀武说:共军的战法是猛打猛
冲,只要头几天稳得住,他们的攻势就会受到挫折。那时我的援军就会北上,待援
军到达兖州时,你调出两个师出济南夹击打败共军。这话说完的当天晚上,济南城
外就炮声隆隆地开战了。时为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五日夜。
连粟裕都没有想到,负责济南城西线卫的整编96军在军长吴化文的带领下临
阵倒戈,宋时轮的十纵借势攻入城内,使固若金汤的济南城只用了短短的八天时间
便被攻破。准备前往增援的黄百韬和邱清泉兵团看势头不对前脚刚迈出家门后脚就
退了回来,紧缩在防地动也不敢再动。弄得粟裕的打援部队白白地等了一个星期无
仗可打。
恰好利用这段时间,粟裕站在地图前作出了更大的战略构想。随着济南城的攻
陷,南京统帅部摆的十字架形战略部署现在变成缺了头部的丁字形阵势,就象一座
天平,你只要在任何一方的码盘上加重码都能破坏它的平衡。这座天平的支点就是
徐州,它的右码盘是黄百韬兵团驻守的新安镇;左码盘是邱清泉兵团驻守的商丘、
砀山。若拿下新安镇,进而东克海州,南下淮阴,威胁江南,华北的人力,物力皆
可为我所用。于是,在济南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粟裕向毛泽东发出了立即举行淮
海战役的电报。这一建议马上得到了毛泽东、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的支持,并提
出了以中野和华野一部向砀山、徐州出击,虚张声势,以此掩盖粟裕重点围歼黄百
韬兵团的真实目的,粟裕称善。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连粟裕自己都没有预想到,他所策划的淮海战役(国军称
之为徐蚌会战)是越打越大,兵力越投越多,最后竟然发展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
战,国共双方二十余年来的恩恩怨怨在这最后的一场的血战中得到了最充份的宣泄
。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四日,粟裕下达淮海战役攻击令。一、六、九纵直扑新安镇
包围黄百韬兵团;四、八纵经邳县向西南,目标是拿下运河大桥;七、十、十一纵
攻击徐州外防;三纵和两广纵队归刘邓指挥配合中原野战军攻击砀山,牵制邱清泉
兵团。
在国军将领中,黄百韬非黄埔出身,为人刚直不曲、身先士卒、奋勇作战,曾
舍命救张灵甫,为汤恩伯背黑锅,奋战粟裕在南麻为胡琏解围,在睢县又和粟裕打
了个刺刀见红,是蒋军的唯一令人称诵的虎将。只可惜不遇明主,长期受制于刘峙
、顾祝同。济南失陷,黄百韬看到粟裕的华野虎视耽耽,而刘峙的部署又是危机四
伏,遂建议:为长久之计,放弃海州,收缩各兵团于徐州东南西北四方备战。刘峙
表示同意。
五日,当黄百韬组织他的第七兵团向碾庄转移时,刘峙却急令黄百韬原地等待
海州的第九绥靖区司令李延年的100军,44军到达后共同西撤。同日晚,海州
一家盐店唐经理求见李延年要求随军西撤徐州,并说国军不要海州了;李延年问何
以得知,唐某自称吾乃刘峙盐生意之经纪人是也。深夜,李延年果然收到了刘峙的
西撤军令,不由仰天长叹:刘经扶视财事大于国事,不败何待!六日晚率军撤到了
新安镇;黄百韬急率十数万大军向运河以西撤去。几乎于此同时,粟裕的华野杀将
下来。位于新安镇以北四十公里外的郯城霎时间枪声大作,炮火连天。
七日,郯城守将王洪九篷头跣足,大叫一声闯进新安镇兵团司令部,黄百韬才
知大事不好,急率兵团部于八日上午渡过运河。
八日早晨,粟裕查明新安镇已是空城,兵贵神速,刻不容缓,急令四纵强夺运
河大桥,令九纵绕过新安镇涉河追击,六、八纵急行军跟进。
九日,黄百韬兵团撤至碾庄,部队相当疲劳,于是驻扎在这里准备第二天撤回
徐州。相反,驻守在碾庄以西十公里处曹八集的李弥兵团不等黄百韬兵团来到,连
夜狂奔撤回到了徐州。
粟裕没有失去这个机会,电令位于徐州北部的七、十、十三纵坚决占领曹八集
,切断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再令全军所有纵队都向碾庄前进,包围黄百韬兵
团。
十日,黄百韬正准备西撤,突然接到蒋介石电令:黄兵团应在原地固守待援,
其他各兵团协助黄百韬兵团作战。黄得令后将兵团部设在碾庄。
碾庄位于运河西岸,陇海路北侧,现在江苏省邳县境内;千百年来,河水泛滥
,人们都居住在台地上,台地之间是水塘、洼地,从军事用途上来看,易守难攻。
黄百韬遂以此为中心,北为25军,东为64军,44军在南,100军在西,构
筑了一个非常严密的环形防御体系。
也就在这时,粟裕的十一个纵队已经完成了包围作业,黄百韬兵团的九万兵力
被围困在碾庄方圆只有十八公里的范围内。
粟裕的全线进攻打了三天,刘峙还没搞清其主攻方向是哪里。十一月十日蒋介
石主持军事会议,才判明粟裕是以一部牵制徐州国军主力,而以主力包围黄百韬兵
团。当即决定全力解黄百韬之围,让杜聿明徐州指挥。
杜聿明到徐州后提议:以黄百韬兵团坚守碾庄,李弥兵团保卫徐州,集中邱清
泉、孙元良兵团西进会合黄维兵团围歼刘邓中原野战军的六个纵队,然后调头解黄
百韬之围。刘峙反对,认为黄百韬坚持不了那么久,西进如果扑空,责任重大。遂
下令邱清泉、李弥兵团东进攻击粟裕,同时将李延年的第九绥靖区改为第6兵团,
刘汝明的四绥靖区改为第8兵团,两兵团在蚌埠集结后向宿县进军;孙元良兵团也
向东推进;黄维兵团离驻马店北上经蒙城最后要到达宿县。各部队十二日开始行动
。这样,刘峙,杜聿明集中了七个兵团八十万大军,决心抓住共军主力一决雌雄。
黄百韬比刘峙所预想的要英勇顽强得多,同时也是粟裕最为棘手的对头。粟裕
虽然包围了黄百韬兵团,但因匆忙渡河西进,军队建制已非常混乱,已到了人自为
战的地步,幸亏黄百韬并没组织反冲击,粟裕一边整顿建制一边进攻。同时,徐州
方面杜聿明亲自上阵指挥邱清泉、李弥兵团奋力向东推进。粟裕不得不两面作战。
三天下来,打完了弹药,吃尽了战区百姓的地瓜和麦种,每个纵队至少伤亡三千人
,杜聿明已推进了十公里,碾庄却岿然不动。粟裕感到战役规模比预想的要大得多
,军事责任责任极为重大,遂向毛泽东告急,一面请求支援弹药粮食,一面建议陈
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以分担责任,但陈邓婉拒。
十四日,粟裕发现,在黄百韬兵团中44、100军较弱,立即调整部署,指
示先打弱后打强,集中兵力击溃44、100军。粟裕遂调动四、六、八、九组织
猛攻。这种攻击是极为残酷的。从国军手中大量缴获的榴弹炮,坦克,火炮、平射
炮、卡宾枪、重机枪等美式武器全都反过来砸在了黄百韬兵团的头上。44军15
0师师长赵壁光说道,当时火力猛烈,炮火连天,火药味辛辣刺鼻,火势熊熊,犹
如天崩地裂一般。已伤者再伤,已死者重遭炮击,尸横遍野,残不忍睹。一个营长
喊道:“要打,叫师长,团长去打!我们是不打了,孤儿寡母哭起来可怜!”赵壁
光说:“这怎么对得起军长啊!”一个团长说:“军长也跑不了。”于是,赵的全
师投降。可见战场的拼杀多么惨烈。
十六日,毛泽东电令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
小平委总前委总书记,粟裕仍负责指挥军事。
十八日,黄百韬兵团几近弹尽粮绝。44、100和25军覆灭。25军军长
陈士章,100军军长周士道乱军脱逃。
二十一日,64军亦崩溃,黄百韬仰天叹道:吾有三问,一问为何坐等44军
两日不动,二问为何不知早日架设军桥在运河上,三问李弥为何不守曹八集。叹毕
举枪自尽。而杜聿明、邱清泉、李弥惧怕伤亡,只能依靠飞机大炮,耗尽十二万发
炮弹,距碾庄尚余十公里。他们呆呆地眼看着碾庄上空的硝烟渐渐散去,枪炮声也
稀疏下来,不知所措。
黄百韬兵团被歼,粟裕这时并不感到轻松,杜聿明集团军士气不高,尚有近三
十万人马,是一只不可轻视的力量;虽说黄维兵团被刘邓的中原野战军围在双堆集
,但粟裕很清楚,由手榴弹就算重武器而且编制不全的中野来对付用飞机、坦克、
大炮、汽车武装起来的黄维的十二万兵马,那是以卵击石,极为耗时耗力的苦仗。
如果杜聿明一旦放弃徐州南下,集结在坦埠的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西进夹击刘
邓,中原野战军根本就不可能抗拒而被歼灭。他想:我吃掉了你的黄百韬兵团,你
若吃掉了刘邓大军,我粟裕行动再快,力量再大,也无法和邱清泉、李弥、孙元良
、黄维、李延年、刘汝明等六大兵团同时交手。当务之急是阻挡杜聿明南下并主动
出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协助刘邓尽快围歼黄维。
恰巧这时刘邓因兵力火力不足而向粟裕告急,粟裕顺水推舟,令攻击力极强的
六纵急行军南下接替秦基伟的中野九纵阻击李延年,使九纵西去参加对黄维的作战
,同时增派二纵和中野十一纵,炮兵特纵归刘邓指挥;速调华野主力到徐州南部待
令。
果不出粟裕所料,杜聿明集团军于十一月二十六日以孙元良,邱清泉打头阵,
沿津浦铁路进攻而来。二人仍是老打法,先用大炮射击,轰平了共军阵地,然后兵
士冲锋;粟裕对应之招也不变,炮轰击时令战士退出阵地,炮击停止后再反回阵地
抗击冲锋,时而白刃相搏,时而侧翼出击,你来我往,邱,孙二人三天前进了十公
里,就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了。
而南线的李延年兵团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和粟裕的六纵稍有交手,就草木皆兵
,缩回坦埠再也不敢出城。连粟裕都感到自己过高地估计了对手的力量,判明对方
士气已夺,信心丧失,无力再攻。他忍为:一个军事家,操作事项无非是攻、守、
退三字诀。杜聿明攻已不得其法,坚守徐州孤城则毫无意义,那么唯一的一条路就
是撤退。退能往哪里退呢?徐州城之东是连云港,让蒋介石用船将杜的三十万大军
接走,过去行,现在是不可能的;向东南则是苏中的水网之地,不利大兵团行动,
亦难以成立;向北是黄河,乃我之后方,杜不会飞蛾投火;徐州之西为广阔平原地
带,便于机械化大军团行动;杜集团军若西退的话,可一鼓作气到达武汉,或者中
途南下救援黄维兵团。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皆不利于我。粟裕立即下达命令:一、
三、四、八、九、十、十二、两广、鲁中南纵队向永城,萧县急进,截击杜聿明军
团。
粟裕的命令刚一下达,那边杜聿明三十万大军已经出徐州西撤,霎时间机器轰
鸣,人马骚动,浩浩荡荡向西狂奔而去。李弥兵团的任务本是掩护全军撤退,实际
上却关掉无线电,比杜聿明还跑得快,十一月三十日撤退开始,到了十二月二日,
李弥兵团已越过了杜聿明的集团部,由后卫擅自变成了先锋,气得杜聿明七窍生烟
,派人找回了李弥,让他留在集团部待命。可见当时退却之慌乱。
这边粟裕的三十万主力也是马不停蹄,跑步追赶,无奈两条腿怎么也赶不上杜
聿明大军所乘坐汽车的四个轮子。
三十万人马在前面拼命地跑,另外三十万人马在后面拼命地追,场面甚为壮观
。这样连跑了三天,战斗力最强的邱清泉兵团官兵已疲劳之极,只要一停下来就倒
地大睡不醒,其他可想而知。粟裕的主力也非钢打铁铸,兵士一边跑一边睡,若一
头撞倒,乾脆躺下就睡过去了。双方建制混乱,同住一村,同行一道,突然间辩明
敌我而动手开打的事比比皆是。真是你追我赶打仗忙啊!
十二月三日,杜聿明还想再跑,突然接到飞机空投下来的蒋介石亲笔信,信曰
:共军向永城流窜,弟不可前往,速转向濉溪口杀他个回马枪,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不要避战。杜聿明不得已停顿了一天。这一天对粟裕来说太宝贵了,就只有这一
天的功夫,粟裕的主力纵队已云集于萧县,永城,砀山地带,对杜聿明集团形成了
包围。
十二月四日,粟裕的各纵队收缩包围。而杜聿明这时还没意识到已被包围的处
境,仍在按蒋介石的命令计划向濉溪口进攻事宜,邱清泉打头阵,李弥、孙元良跟
进掩护。谁知越打越难打,邱清泉打了两天,十二月六日,来到了个名叫陈官庄的
地方,杜聿明才知道自己已被重兵包围,遂决定突围,让孙元良打头阵试探一下,
若能突出去,大军团再随后行动。孙元良感到是逃命的最好机会,回到部队命令切
断所有电话线,指挥部来的电报一概不收,唯恐杜聿明变卦。六日八时,孙元良的
炮兵无目标地打完了炮弹,然后破坏了大炮机枪,数万人分成几路落荒而逃,途经
邱清泉的5军防地,对方不明就里,一阵排子枪,死伤无数。枪声早惊动了当面阻
击的八纵,全线出击,孙元良兵团溃散,黑压压的人群在黑暗中东奔西跑,倾刻间
作鸟兽散。孙元良则早已脱掉将军服,换上百姓衣,一口气逃到了信阳。突围不成
,杜聿明令邱清泉打头,李弥殿后,采用滚筒战术,邱兵团前进一步,李兵团接守
邱兵团的阵地,二十万大军收缩在陈官庄一带南北十余里,东西二十里的狭窄范围
内,向南运动寻求与黄唯会师的可能。粟裕对付这样的战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
有掉动部队拼死堵截,伤亡很大,双方一时打成了对峙状态。粟裕建议在南边设一
袋状阵地,引诱杜军团放弃阵地突围而歼之。毛泽东没同意,若杜聿明军团被消灭
得太快,蒋介石就会把傅作义集团军海运南下。
十二月十五日,黄维兵团覆灭,杜聿明停止了突围,粟裕亦围而不攻,战场上
一片诡密的平静。
十二月的华北平原,天寒地冻,又悄悄地下起雪来,雪片中还夹杂着滴滴冰凉
的雨水,飘洒在杜聿明的官兵身上,随即结成了一层薄冰,持续了十天的恶劣天气
,来空投粮食弹药的飞机越来越少;战士们手脚冻伤,饥寒交迫,生不如死,眼中
流露出绝望的目光,使杜聿明不忍目睹。风雪中的陈官庄已成了人间练狱。
陈毅、粟裕联名给杜聿明写了封信,劝其放下武器。李弥把信转交杜聿明,杜
又交邱清泉,邱看后一言不发就烧了来信。
粟裕不能等了,一九四九年一月七日,各纵队发起总攻。九日杜聿明集团军溃
灭。乱军中杜聿明被俘,邱清泉死于流弹,李弥运气最好,换上伤兵血衣,竟然逃
到了青岛。
淮海战役,历时六十六天,国军损失了六十万人马,共军伤亡十三万兵士。国
军在中原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这一切皆源自粟裕之手。
粟裕在以后的渡江,打南京,战上海等战役中已淡出决策圈,亦远离权力中心
,功成不居,大概是他对这样简单的战役已没有兴趣了罢。后专心组办军事院校,
切搓战争艺术,终生乐此不疲。
标 题: 国共内战中的粟裕(转帖)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hu Dec 4 18:26:33 2003)
一、苏中七战不败初露锋芒
日本宣布投降以后,东北和长江以北黄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在政治上,军事上皆
处于某种程度的空白状态。对国民党和共产党来说,谁占领那片土地,谁就能统治
全中国,双方对这个简单的道理心知肚明。于是乎,蒋介石和毛泽东表面上共弹民
主和平调,暗地里却各自调兵遣将,攻城略地,为即将到来的大决战展开布局。
共军苦于人手不足,遂采取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策略,派遣林彪和罗荣桓带
领大批干部抢先进驻东北;令黄克城率新四军第三师日夜兼程,轻装直赴山海关;
命陈毅接管山东,李先念的新四军第五师和王震的八路军三五九旅自江南撤回抢占
中原;新四军的粟裕部北渡长江占领苏中,叶飞部北上胶东。将有限的兵力加以集
中,一时抢得先手。
国军兵力强大,战将如云,承借印缅痛歼日军的威风,士气旺盛;更依仗美式
装备,利用海陆空优势,迅速针对共军展开部署。首先,杜聿明率十数万人马登陆
营口,拿下四平,打通了东北铁路交通干线,并将林彪一口气□到松花江以北。随
后,阎西山、傅作义由北向南,压迫贺龙、聂荣臻。胡宗南在出关中进攻陕北的同
时,又与刘峙联手围歼中原的李先念部。胡链侧在淮阴、淮南把陈毅的七万人马打
得只剩下三万并迫其退守苏南。李默庵率领十三万大军直奔苏中地区,企图一举消
灭粟裕部。国军在全中国撒了一个巨大的包围网,目的是把共军由西向东,自南向
北赶过黄河,将其聚歼于华北地区。
局势这样发展下去,蒋介石计划的三个月或者半年消灭共军似乎也不是一句空
话。但是,国军的包围网在大部份战区顺利收缩之时,却在不起眼的苏中地区遇到
了大麻烦,十三万国军舆三万共军七次作战七次失败,前后共损失兵力的百分之四
十约六万余人马。谁都没有想到这七次失败竟然是国军在全国战场总崩溃的开端。
当时所谓的苏中地区是指长江以北,京杭大运河以东,北至斗龙港,东至黄海
的一片土地。相当于现今的江苏省南通大部和盐城南部。这一带紧逼南京,是国军
志在必得之地。共军的新四军华中军区属下的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率陶勇、王必
成两个主力师共十九个团三万余人驻扎在如皋、海安一带。
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四日,第一绥靖区司令李默庵奉召前往徐州拜见上司徐州
绥靖公署主任薛岳,薛岳交给他一个绝密信封,令其回到常州方得拆封观看。李默
庵遵命返回驻地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是一张作战部署要图和计划。命黄百韬的25
师从杨州向邵伯、高邮出兵;李天霞的83师出泰兴进攻兴化;王铁汉的49师依
南通直取如皋、海安;行动时间定在七月十五日。
李天霞的83师原为国军嫡系第100军,曾远征缅甸,战斗力较强。因而师
长李天霞颇为轻敌,对粟裕的部队并没有放在眼里。七月十三日,当粟裕的两个师
直扑他的驻地宣家堡、许家堡和大本营泰兴时,他的兵士连工事还没修好。次日,
李天霞的两个团三千余人被歼。此为苏中第一仗。
李默庵得知粟裕主动进攻后,以为共军主力仍在攻打泰兴,七月十五日令黄百
韬自泰州南援李天霞;将新到援兵65师的99旅和69师的两个旅部署于黄桥合
围共军。同时急令东部的王铁汉的49师尽快攻下如皋,使粟裕无城可归。
其时粟裕在泰兴得手后,只以一小部份兵力牵制李默庵之援军,两个主力师于
七月十五日夜强行军一百余里,十六日早晨早已返回如皋城以南。十七日包围王铁
汉的49师,十八日,49师已有一万人被歼,六千人被俘。王铁汉率残兵突围至
宋家桥坚守呼救待援。此为苏中第二战。
李默庵得到王铁汉的呼救电报,大梦初醒,亲率主力奔向如皋。待与王铁汉的
残部在七月二十三日会师时,如皋早已是一座空城,粟裕的两个主力师不知去向。
南征北战的李默庵从来没有打这样的窝囊仗,虽然怒火满腔,却再也不敢大意轻进
。于是改变战术,指令手下各部相互靠陇集结于如皋,形成锥形阵势进攻下一目标
海安城。从而开始了与粟裕的第三次较量。
海安是苏中地区政治军事中心城市,丢掉了海安也就等于丢掉了整个苏中;加
之海安城周围水网密布,易守难攻,李默庵料定粟裕非死守不可。果然,李默庵得
到的情报表明,粟裕的兵士在海安周围修筑了大规模的三线防御工事,摆出了一付
决战的阵势。七月三十日,李默庵动用了飞机大炮,首先将海安的一线防守阵地炸
了个稀烂,次日用兵强攻。五万兵力就这样连攻了四天,方才突破第三道防线,八
月二日在倾盆大雨中拿下了海安。但是,又是一座空城。
尽管如此,李默庵部下仍纷纷向他报捷,声称歼灭共军主力三万人。当时李默
庵并没去前线阵地视察,轻信了下级的谎言。他不知道,坚守海安的并不是粟裕的
两个主力师,而是管文蔚率领的由当地游击队和俘虏兵所组编的第七纵队三千余人
;更不知道,他的对手用伤亡仅仅二百人的代价,又杀伤了李默庵的兵士三千人。
这时的李默庵用兵又变得大胆起来,命令65师回返泰州与25师换防,新7
旅北上李堡换回105旅的防务。八月八日,新7旅旅长黄伯光带兵前往李堡途中
,突然听到抢炮声,以为发现共军残余,下令部队跑步前进,想与105旅夹击共
军。谁知105旅早已被歼,新7旅的快速行军使他一头躜进了粟裕的口袋形埋伏
阵。经过一番撕杀,李默庵的又有两个旅部九千余人被灭,五千多人被俘。
这第四次损失惨重的失败,使李默庵大受震动。遂命令各部队采取守势,不再
进攻。树欲静侧风不止,八月二十一日晚,粟裕的两个主力师突袭如皋以南的林梓
、丁堰,全歼交警大队三千余人,获得大量美式枪械。
李默庵进军苏中以来,损兵折将,虽说占领了大部城市,但对共军主力却没有
造成什么伤害,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他不能再这样被动捱打。八月二十三日,他
命令黄佰韬的25师全军出动攻击苏中西部重镇邵伯。邵伯地处大运河与扬州南通
运河之交汇处,运河税收是共军的主要财政来源。攻下邵伯,即可配合当时扬州和
徐州在淮北,淮南对陈毅的作战;又能打开苏中的被动局面。
守卫邵伯的部队是另一支未经训练地方游击队升级而成的第十纵队,由粟裕的
另一员老将常玉青指挥,在邵伯修筑大量暗堡工事,层层设防。黄佰韬的25师连
攻了三天,竟然毫无建树。
邵伯被攻,坐镇如皋的李默庵料定粟裕主力必有所动,早已将重兵布署在黄桥
的东西北三面,南是长江。若粟裕前往邵伯增援,则围歼之。但是,粟裕并不按李
默庵的设想出招。八月二十三日,粟裕摆出进攻如皋的架势,李默庵大恐,急令驻
守黄桥的99旅出动增援。待99旅离开黄桥之后,粟裕的主力1师和6师,锋头
一转,大踏步向黄桥开进。八月二十五日包围99旅于黄桥郊外。二十六日99旅
全军覆没。这时李默庵才发现若丢掉黄桥,则泰州不保,黄百韬的25师将处于被
歼灭的境地。粟裕的真正意图是借攻击黄桥以解邵伯之围,活生生围魏救赵之计的
现代翻版。李默庵慌忙之中,又把如皋的187旅和79旅的一个团向黄桥方向增
援。谁知吃掉了99旅的粟裕主力胃口大得很,掉转头来分割围歼援军于加力一带
。李默庵的一个半旅援军逃回如皋的不足千人。99旅留守黄桥的五百余兵士闻风
丧胆,于三十一日向共军投降。黄桥丢失。李默庵眼看大势已去,急令黄伯韬回援
泰州,黄伯韬不得已丢下二千具士兵遗体退出战斗。邵伯之围遂解。
李默庵打完邵伯和黄桥二场战斗,大损兵员一万五千,大炮50门,枪械不计
其数。从此变得胆战心惊,草木皆兵,一个□不敢单独行动,一个团不敢守一个据
点。恐怕他的第一绥靖区司令长官的乌纱帽亦将难保。此乃后话不提。他和他的部
下们心里都在嘀咕同一个问题:粟裕者何许人也?
二、战争中的弃子
粟裕,湖南会同县人,化名金米、余良、苏群者是也。从小家境富裕,拥有四
百余亩良田;家训甚严,非保守式私塾学校不上,非良家子弟不交;若犯,轻则挨
训,重则关进屋内禁闭;故可饱读四书五经兵书传记。孙子兵法不离其手,憧憬戎
马军旅生活。忽一日,不满父母束缚而离家出逃,至八百里外的常德师范求学。此
为一九二四年一月八日,时年十七岁。
在常德求学因勤苦而咯血。喜交友,问世事。次年五卅残案爆发,粟裕伙同学
生声援上海工人而与驻军冲突。第三年马日事变,常德师范解散,校长等十多人被
杀,粟裕等数十人被通辑。富家子弟这时纷纷返家,籍父母之力求生。粟裕的父母
也向他招手,劝其返乡继承家业。但他已对政局不满,且不愿再过旧式家庭生活,
气得父母发誓要和他一刀两断。于是乎就逃得更远,来到武汉叶挺的军事教导队入
伍从军。这个富裕家庭的弃子从此开始了他所梦想的戎马军旅生涯。此时年方二十
。
一九二七年作为一名普通战士随教导队开往南昌接受朱德指挥并参与八月一日
爆动。爆动失败,退至武平,朱德和陈毅令粟裕所在排掩护转移。激战中,流弹穿
越头部右侧颞骨,待醒来时,周围已无一人,全凭信念艰难归队,遂升为连长。这
次大难不死,但等待他的却未必是什么后福,而是更大的灾难。
朱毛会师于井岗山后,粟裕任团级指战员,在进占宁都时,臀部受伤。不久,
又在富田作战中被炮弹击伤头部,弹片残留胪中终生未取出。紧接着又因硝石之战
左臂重创不治而残废。伤愈,升任第七军团二十师师长,时年二十五。
在战争中用少量将士的生命换取对手更大量将士的牺牲,或者用少量将士的牺
牲换来己方更大量将士的存活,在棋理中被称之为弃子战术,在兵法上则为杀士之
论,二者本意毫无区别。所谓牵制掩护,深入敌后,壮士断腕即此矣。而那些被弃
之子或被杀之士,好像蜥蜴的尾巴,一旦断掉,尽管还在活蹦乱跳,究竟是送上门
的肉,难逃被吃掉的命运。年方二十五岁就已身患残疾的粟裕将要面临的就是这种
战争中的弃子宿命。
一九三四年七月,荀淮州和粟裕受命率领只有六千人,枪支不足一千五百,但
携有三百五十担宣传品的七军团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去攻打福州。事实上,以
这么一点兵力去攻打福建省会福州,无疑是以卵击石,很快就溃不成军。粟裕右臂
中弹,败逃至闽浙赣交界并入方志敏部的第十兵团,继续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
向皖南溃退。途经浙江怀玉山,方志敏部全军覆灭,只有粟裕所带领的五百人先头
部队躲过劫难。从此粟裕在浙江西南丛山密林中开始了漫长的散兵游勇式的艰难生
涯,其间脚踝受伤,历时三个月方痊愈。这是他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负伤。一九三
八年三月,国共合作,粟裕和他的三百余人才从密林中下山被编入新四军。粟裕这
个在战争中没有被吃掉的弃子,活着下山了。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粟裕出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时,他在陈毅那里看到了
两份绝密文件,粟裕根本就没有想到,当王明、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看着粟裕
他们离开瑞金向东南开去之后不久,就放弃了瑞金向着遥远的陕北开始了长征;而
所谓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真正目的并非抗日,而是以先遣队的北上行动转移国军注
意力,以便共军主力北上转移。粟裕对这样的部署极为不满,他认为当时连八万共
军主力都保不住了,却要求只有一千多条枪的七军团去吸引数十万国军,完全是一
厢情愿式的异想天开。从此,粟裕看到了他的上级军事权威的不可信性,开始了自
身的独立思考,绝对不顺从不切实际的部署;“将在外不由帅”成为他的信条,从
而在很多战役上挽救了失败。这时刚刚三十出头的粟裕已不再是充当弃子角色的拼
命三郎,而是一个带着极为敏思头脑的战略战术家。
三、且战且退,混战山东,以弱对强
短短一个半月的苏中战役,国军六个师,两个交警总队计六万多人被歼,对于
拥有几万大军,在全国战场上节节胜利的蒋介石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力量弱
小,装备极差,兵员不足,在中原、东北、两淮战场吃尽败仗苦头,尚无指挥大兵
团作战经验的毛泽东来说,苏中七战七捷无疑是黑暗中的光明。他以最快的速度将
粟裕的初战宣家堡先声夺人,二战如皋声东击西,三战海安以逸代劳,七战黄桥围
魏救赵等战例作为同蒋介石军队作战的重要方法向各个战场推广。并促使被李延年
打得只剩下三万人马的陈毅部与粟裕部合并,军事指挥权交粟裕。
粟裕用兵多多宜善。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五至十九日在江苏宿迁北部围歼国军
戴子奇的69师,重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11师共两万一千多人。随后退至鲁南
,一九四七年一月,回马一枪,将马励武的第一快速纵队,整编26师、整编51
师计七万余围歼。耗时仅十八天。使陈毅及其部下佩服得五体投地。官兵上下一致
拥护陈毅、粟裕合而为一。编为华东野战军,辖十个纵队共二十七万人马,由陈毅
任司令统领全局,粟裕任副司令主管作战。整编后的华东野战军继续北撤来到山东
临沂南部。
粟裕大胜戴子奇和马励武之后不进反退,陈诚和薛岳认为,山东是共军的后方
基地,临沂相当于陕北的延安,陈毅必然要坚守山东保卫临沂(大概是自身过于强
大缘故,国军将领从来不去研究或根本不想研究共军将领,故他们始终不知道粟裕
是具有军事决策权的指挥员),于是乎,二人即以攻其必所守的战略制定出鲁南决
战计划。以整编19军军长欧震统领七个整编师二十个旅组成南线突击集团分成三
路坚持齐头并进,不给共军各个击破之机;北线突击集团以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
李仙洲统帅第12、46、73三个军共九个师攻占莱芜地区;同时令王敬久集团
集结于鲁西南以防刘伯承,邓小平部东援。陈诚对这样的部署颇为满意,一再督阵
道:党国成败,全看鲁南一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面对国军大兵压境,粟裕站在地图前昼夜思索,他认为:陈诚在沂河以东摆了
二十个团的兵力,若与其决战,尚无必胜之可能。但由于马励武被歼的教训,欧震
集团又很谨慎,不敢大步前进。而北线的李仙洲集团较弱,且威胁我后方粮草,因
此应该挥师北上,首先解决李仙洲。陈毅大喜称善。遂令叶飞的一纵,王必成的六
纵,陶勇的四纵和成均的七纵共四个主力纵队于一九四七年二月十一日开始昼伏夜
行,秘密向北运动靠进李仙洲集团。再令陈士矩带领较弱的二纵和三纵装成华东野
战军全军,大挖工事;又在运河上架桥,并派一部兵力攻打兖州。几千年来的中国
战争史告诉人们,什么都可能变,就是兵不厌诈这个真理不变,陈诚真的以为共军
要在临沂决战,战不赢就西渡运河,不由大笑陈毅不自量力。
二月十三日,陈诚仿照盟军的经验,对临沂实施战略轰炸,无数的炮弹伴随着
飞机向着临沂狂泄,但他忘记了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一个临沂城对粟裕来说并不重
要。二月十五日,83、74师攻入空荡的临沂城。陈诚马不停蹄继续北进,又急
令坐阵济南的王耀武催促部下李仙洲南下合击共军。但已经来不及了。这时粟裕随
机应变,集中兵力,莱芜城下一战,三天内毙伤一万,生俘五万。李仙洲的二个军
快速覆灭。
莱芜之战,国共双方将领都作了精心筹划的一次大战,粟裕避实就虚,真真假
假,虽诸葛再世也无非如此。陈毅感慨道:粟裕将军的战役指导一贯保持其常胜记
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蒋介石召回陈诚,以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代替原主将薛岳辖二十四个整编师,六
十个旅,四十五万人马,分别由汤恩伯率第74、25、28、57、65、83
师向沂蒙山区进攻;王敬九领第5军向莱芜前进;欧震统第7军攻打兖州。三月十
五日,再次采用水攻之术,堵住抗战时炸开的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缺口,迫使黄河
回归山东故道。虽然切断了共军北退之后路,却淹没了大片土地村庄,无辜百姓生
灵涂炭,民怨极大。
对粟裕来说,战略形势仍然严峻,面对三面强手新的攻势,退路已断,只能背
水一战。他将主力收缩在坦埠一带,令王必成的六纵隐避于百里之外鲁南费县待命
。
五月十日,汤恩伯命令张灵甫的74师进攻粟裕的指挥中心地坦埠。74师是
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在淮阴、淮南,陈毅就是败在张灵甫的手下;在涟水之战
中,粟裕的得意部下王必成六纵也在与74师的对阵中栽过一个大跟头。现在74
师送上了门,粟裕志在必得。遂命令九纵在坦埠正面阻击,迟缓74师的行动;令
隐藏在百里之外费县的王必成的六纵急速行军占领垛庄,夺下74师缁重,切断了
74师退路;令叶飞的一纵穿插在黄百韬25师和74师之间,阻止黄百韬增援,
并进攻74师西部侧翼;八纵,二纵占领桃花山一带,堵住整编83、48师与7
4师的联系并猛攻74师南翼;四纵强攻74师北翼;三纵和十纵不惜任何代价阻
击胡涟的整11师从北面来的攻击,以确保一纵和坦埠的安全;所有部队必须在十
四日完成部署,否则军法从事。
十三日,张灵甫部下运用相当熟练的攻击战术,很快前进至距坦埠10公里处
,突然遭到九纵的顽强抵抗,行动迟缓下来,他感到遇到了共军主力。十四日,各
下属部队份份报告:74师两侧的天马山,覆伏山,万泉山都受到共军师一级部队
的攻击;而正面的共军则越打人越多;背后垛庄已失;张灵甫急令停止对坦埠方向
的进攻,并求83师的李天霞给予支援。李天霞早在苏中七战中领教过粟裕的励害
,故接到张灵甫的求救电后,为保存实力,竟然毫无动作。
张灵甫急电汤恩伯报告了情况,汤恩伯却认为此乃天赐良机,令张灵甫吸引共
军主力,又令11、65、25、83师急速向74师靠拢,请王敬九的第5军,
欧震的第7军向垛庄前进,张灵甫被迫抛弃重型武器速退到孟良崮峰顶坚守待援。
这样,虽然粟裕用了五个纵队十五万包围了74师三万二千,四个纵队打援,
但汤恩伯也有了五个整编师十六万反包围了粟裕的五个纵队,再者尚有5军、7军
为后援,汤恩伯认为假如张灵甫能坚守阵地三或四天,国军只会越打越强,内外夹
击,中心开花,陈毅的主力纵队将就此覆灭难保。
对粟裕来说,这是一着险棋,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三天内拿下孟良崮。他带
领指挥部来到前线艾山脚下一个山洞,直接观察前线进行指挥。
孟良崮是位于蒙阴东南芦山山区的主峰,高500米,草木稀蔬,石质坚硬,
无法构筑工事。74师官兵只能依石而战。
十五日3时,粟裕下令总攻,遭到张灵甫拼死抵抗。10时,在国军中从来不
打滑头仗的25师师长黄百韬突破一纵1师防线,距74师只有天马山一山之隔,
已可看到孟良崮山上的炮火硝烟。坚守天马山的是一纵1师师长寥政国,这时他手
下也没有一兵一卒的援兵了,黄百韬若再强攻不停,与74师会师是可能的。不知
是天意还是巧合,四纵28团的一个营正在此时路过此地向孟良崮前进,寥政国以
师长的名义强行命令该营留在天马山抗击25师。遂使黄百韬的努力功亏一篑,最
后的一步没有成功。李天霞这时再也不敢怠慢,伙同赶来的7军,全军出动,猛攻
垛庄,遭六纵阻击,短时内亦难奏效。胡涟的11师亦受到三纵的搔扰,行动缓慢
。眼睁睁地看着孟良崮方面炮火连天而无可奈何。
这时的孟良崮,无水无粮,74师的官兵饥渴难熬,为了拿到山脚下的一个泉
水眼,伤亡惨重。但是,74师战斗力仍然极强,叶飞、陶勇、王必成、许世友等
15日强攻了一天,竟然进展不大,双方都打得气喘嘘嘘;陈毅感到已成骑虎状态
,战局再拖下去,全军想跑都跑不了。
16日1时,粟裕调来华野所有炮火,向孟良崮猛轰,迸溅的碎石片造成了重
大杀伤,三天三夜滴水不沾的74师将士们顿时失去了抵抗力。14时,王必成的
六纵特务团副团长何风山攻入张灵甫指挥所在的山洞,全部人员已放下了武器,当
74师的师部副官出面向何风山介绍张灵甫时,何风山开枪击中张灵甫使其身亡,
然后谎报张灵甫自杀。陈毅生性豁达,虽屡败于张灵甫之手,但对张本人却有敬意
,故察明张灵甫死因后大怒,严责了何风山等将士。将张灵甫葬于沂水县野猪旺村
后的山岗上。孟良崮之战,74师全军覆灭,双方各伤亡一万三千余人,74师被
俘约二万人,粟裕视74师俘兵若财富,极尽其力吸收他们分散加入到各纵队,并
令士兵向他们学习74师的战术。
74师被歼,蒋介石震怒,撤掉陈诚,汤恩伯之职;只有黄百韬仗义勇为,替
汤恩伯承担全部责任,自责营救不力,被撤职留任,带罪立功;李天霞被送去军事
法庭。同时起用日人冈村宁次为顾问,调任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到鲁中前线统一指
挥,制定出密集平推,步步为营的战法。将九个整编师二十二个旅在蒙阴不到50
公里的范围内摆成方阵。
自苏中开战至孟良崮之役,历时一年,粟裕每仗必胜,这使他滋生了骄敖情绪
,认为蒋介石的非主力军是软葡萄,主力军是硬核桃,吃掉一个硬核桃,等于三个
烂葡萄,打仗就要打硬核桃,盲目轻敌之情可见一斑。但他忘记了在战略上国军仍
处于优势这一现实。骄兵必败这一训条惩罚所有军事家,对粟裕也不例外。
面对范汉杰的50里方阵,粟裕仓促兵分三路,令一纵、四纵向鲁南;三纵、
八纵、十纵向泰安;粟裕指挥二、六、七、九纵正面迎击。
看到粟裕的部署,范汉杰抽调出5军、7军和57、65、48、83、85
师,首先在鲁南合围了叶飞的一纵和陶勇的四纵,歼灭二万余人。当一、四纵拼死
杀出重围在鲁西南与三、八纵会师时,部队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三、八纵也不顺
利,在拿下国军留下的泰安这坐空城后,盲目骄敖,图谋济泞,结果损兵折将,丢
掉了四千将士。粟裕所率的四个纵队更是不妙,七月十日,令四个纵队消灭黄百韬
的25师,部队出发后才得知25师和64师已经靠拢,于是改变军令,转向胡涟
的11师进攻,却不知胡涟在南麻一带早已防守严密,修造了极为精细的立体交叉
阵地。粟裕的四个纵队仓促连攻了三天,毫无结果,黄百韬的25师和64师又击
其两翼,粟裕大败而退,士气极为低下。当此时,粟裕又得知8师刚到临朐立足未
稳,遂攻临朐,谁知天不作美,大雨倾盆,山洪爆发,将士淹死者甚不计其数,加
之8师防守不弱,粟裕强攻五天,伤亡惨重,无果而返。这两仗下来,粟裕所率的
四个纵队损失将士四万余人。整个华东野战军共丢掉了近七万人马。粟裕和范汉杰
的交手,显得毫无章法,输了再打,打了再输,直到丢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后才清
醒过来,不得已主力退出鲁中。十一纵返回苏中;二、七、九、十三纵进胶东;粟
裕率一、三、四、八、十二纵向豫皖苏转移。在这里取得给养并扩充兵员。随着粟
裕的退出,加之刘、邓的中原野战军推进大别山,山东战事遂告一断落,国共双方
将战争的焦点投向了中原的心脏--河南。
四、战略决策和战役策划者
一九四八年初,蒋介石将顾祝同、白崇禧、胡宗南等三个集团在中原的三十七
个整编师六十六万人马编成6个兵团,其中四个兵团部署于中原,即邱清泉兵团驻
商丘,胡琏兵团驻驻马店,孙元良兵团驻郑州,裴昌会兵团驻潼关。
胡琏兵团攻击刘邓的中原野战军,遂使刘邓向毛泽东叫苦不迭,抱怨友军支援
不力。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刚到陕北的陈毅密议让粟裕领叶飞的一纵,陶勇的
四纵,王必成的六纵三个主力纵队向长江以南跃进,以达到调动国军,减轻中原共
军所受压力,请粟裕熟筹见复。粟裕见电文后,马上就想起当年七军团北上失败的
苦头,知道又是上级瞎指挥的故技重演。在回电中他委婉地表达了异议,同时要求
修整。
一九四八年三月,粟裕令三、八纵护送新兵给刘邓并参与洛阳战役;自己率一
、四、六纵移兵黄河以北的濮阳进行整训,而他本人则每天站在地图前苦苦思索各
种行动方案的利弊。他想:要减轻刘邓所受的压力,只有打几个歼灭战才可达到釜
底抽薪之效。中原地域广阔,给养和伤员也好解决,便于打歼灭战,跑到江南是不
行的。我有六个主力和三个地方纵队,加上刘邓的四个纵队,若象蒋介石的军队那
样组编成野战兵团用于攻击和牵制是可行的。如果一、四、六纵跃进江南,蒋介石
根本用不着调动他的各个中原兵团,只需动用部署于长江一线的力量就可吃掉我三
个纵队;再者,刘邓军在中原势必孤掌难鸣,绝对应付不了蒋的四个主力兵团。结
论,不可南渡长江。
四月一日,陈毅从陕北回到了华野整训地濮阳,兴致勃勃地述了渡江的意义,
要求部队五月十五日渡江。等到陈毅说完,粟裕谈了自己的想法,陈毅大感不解,
他暗想,华野满打满算只有二十万人马,以此兵力来打六十余万的蒋军,特别是这
一年来的作战,使蒋军已变得精明多了,如果再打上两次象南麻,临朐这样的臭仗
,华野就只能有十万人了;再说,打仗这种事情,谁敢拍着胸膛说保证自己一定能
打赢。想到这里,陈毅并没有表态支持粟裕。但他佩服粟裕的才能,建议粟裕本人
向毛泽东报告。
粟裕也很聪明,在给毛泽东发报以前,十六日先给刘伯承、邓小平发电寻求支
持,十八日电告毛泽东陈述了自己的建议。
二十一日,已从陕北渡河到达河北的毛泽东急电陈毅、粟裕二人速至河北平山
商谈。四月三十日,平山县城南庄,毛泽东一改接客送客概不出门的习惯,大步迎
出门外,与分别了十七年的粟裕长时间握手。粟裕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
德、任弼时等讨论了七天,终于说服了决策者们。最后,毛泽东一锤定音,大笑道
:粟大将军不听我们的,那我们就听粟大将军的。遂命令粟裕推迟渡江行动,五月
底渡河作战。谁都没有想到,粟裕的战略决策建议,竟然导至了国军六十万人马在
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烟飞云灭。
粟裕临行前,毛泽东告诉他,陈毅不再回华野了,华野由你来搞。自南昌爆动
至今,粟裕与陈毅已相处了二十余年,陈毅为人仗义,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对粟
裕来说,陈毅是他的保护伞。因而坚决推辞了这一任命。最后两人达成协议,陈毅
仍保留华野司令之职,粟裕任代司令。粟裕这样处理,等于向毛泽东,陈毅说明,
他本人对权力和政治没有兴趣,他关心只是怎么作战,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从而打
消了他们的疑虑。在中共的权力争斗中,象粟裕这样居大功而始终远离权力旋涡中
心的人并不多见。这和他荣辱不惊,明哲保身,不好权近利的处世哲学有关。此乃
后话。
五月二十三日,粟裕令远在郾城的三、八纵向睢县长途行军,任务是攻击邱清
泉兵团。邱清泉闻讯即图出动阻击。二十五日,粟裕主力一、四、六纵渡黄河南下
,放出风声要和邱清泉决战于鲁西南。顾祝同获得此消息,电令邱清泉返商丘不可
妄动,又从苏中调来四个师增援邱清泉。双方对峙于定陶,成武一线。顾祝同和邱
清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鲁西南。
六月十五日,三、八纵行军到达靠近商丘的睢县西南,粟裕认为时机成熟,命
令三,八纵杀个回马枪,直取河南省会开封,一、四、六纵插入曹县、民权阻击邱
清泉,边打边向开封靠拢,只许败不许胜,要给邱清泉胜利的感觉。
开封守军毫无准备,十八日城破,二十日城内只剩下66师师部所在的龙亭阵
地,粟裕下令停止攻击,留之以为诱饵。二十五日,邱清泉发现共军突然全军溃退
不知去向;二十六日,三、八纵“残部”向邱清泉兵团慌慌忙忙打了几枪,就往开
封西南的通许城“落荒而逃”,沿途丢下了枪支弹药无数。国军统帅部认为粟裕攻
打开封伤亡惨重,不堪再战,遂令邱清泉追击;并让第6绥靖区副司令区寿年以7
2、75师组成第七兵团经睢县,杞县迂回攻粟裕则翼;令胡琏并团快速北上,一
举围歼华野主力。
邱清泉立功心切,紧咬三、八纵不放,一路急追,一下子将区寿年甩了40公
里。说时迟,那时快,粟裕不待查明区寿年兵团部署情况,以一、四、六纵组成突
击兵团由叶飞指挥,于二十七日晚,分割了72和75师的联系,二十八日,攻击
开始。七月二日,区寿年兵团部和75师覆灭。粟裕打仗有一个原则,有多少本钱
作多少生意,不恋战,见好就收。但是在区寿年被歼之后,粟裕想退出战斗已经来
不及了。
西线邱清泉突破了三、八纵的阻击,距粟裕约10公里;在东线,顾祝同从战
斗一打响,就把25师加上第3快速纵队编成黄百韬兵团,从商丘压来,沿途突破
了中原野战军的阻击,也已迫近到了粟裕军10公里处。粟裕在邱黄二兵团夹击下
,如果撤,将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搞不好比南麻之战还要惨。粟裕横下一条心,决
定乘黄百韬远道而来,部队尚未展开,先声夺人,拼他个鱼死网破。他下达紧急命
令:集中一、四、六纵兵力,七月四日全线出击,猛攻黄百韬兵团北部防线。在这
种不要命的攻势下,黄百韬也拼了命,亲自登上坦克,指挥部队杀了个几进几出,
夺回了失去的阵地。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疲劳不堪。七月六日,战斗更为残烈
。黄昏,黄百韬知道天一黑,粟裕的攻势将愈为强大。于是,下令焚烧文件,杀死
俘虏,准备战死在沙场上了。他等了一夜,却并没有发生他所预想的死战。天色一
亮,粟裕部队的阵地上早已空无一人,原来粟裕以进为退,早已撤走。黄百韬与7
2师会合,喜极而泣,为大难不死而庆幸。
粟裕认为这是他打得最艰苦,最心惊动魄的一次大战。他出动了二十万兵力对
付蒋军二十五万人马,并以损失三万人马的代价围歼对手近十万兵力,从而掌握了
在中原战场上的主动权。
国军统帅部看到粟裕经常利用救援不及的时间差,以几个纵队将一个军或一个
师的机动兵力包围歼灭。这样下去,军事上不仅处处被动,兵力也日愈削弱。于是
扩编兵团力量,每个兵团配十几个旅,既使被共军包围也不能恨快吃掉。
同时,调任驻徐州的顾祝同为参谋总长,以刘峙为首成立徐州剿匪总司令部,
配备四个机动兵团,邱清泉的第2兵团驻商丘,黄百韬的第七兵团驻新安镇,孙元
良的第16兵团驻郑州,李弥的第13兵团驻蚌埠;给第二绥靖主任王耀武十一万
兵马守卫济南。粟裕明白,国军摆了一个完整的十字架形战略部署,即以徐州为十
字的中心,以商丘为十字架的左臂,新安镇为十字架的右臂,蚌埠为十字架的脚部
,而济南则孤城突出,自然而然地成为十字架的头部,一种尴尴的挨打的部位。面
对这样的部署,粟裕的眼光在地图上移向了济南城,他认为:济南城里的十一万守
兵背靠黄、邱大军,是我军南下的最大障碍,若不攻之,根本无法与黄、邱兵团交
手;若攻击济南,黄百韬,邱清泉必然来救,我可在野外运动中给黄,邱以沉重打
击或者围歼;若黄百韬、邱清泉不来救援,则进而拿下济南城,我可获得军事工业
的支援,有力量组织更大的战役。故攻济南是胜可知亦可为,有百利而无一害,斩
其首而得大利。
在这种局面下,任何一位军事家都会认为进攻济南城是唯一的也是必须的合理
选择。王麻子读史至此,不由扼腕长叹,蒋氏何不让济南,退徐州,令百万大回师
江南,以退为进,再谋大计。盖不悟伸缩张弛之故。此乃王麻子戏言,不可信也。
言归正传,八月二十九日,粟裕将手下三十二万人马分为攻坚集团和打援集团
,攻坚集团共十四万兵力,由三纵、十纵、九纵、十三纵、两广纵队和鲁中南纵队
,渤海纵队、特种炮兵纵队、工兵团组成,交与善于攻城的许世友指挥;打援集团
共十八万兵力,由战斗力最强的同时也是黄百韬、邱清泉的老对手一纵、二纵、四
纵、六纵、七纵、八纵,十二纵和中原野战军的十一纵组成,粟裕本人亲自指挥在
位于济南和徐州之间的巨野、邹县、滕县一带阻击援军。从兵力的分配来看,粟裕
的作战重点在于打击援军上面。九月九日,粟裕的部署开始展开,暗中向济南城运
动。
久经沙场的济南守将王耀武也作了坚守两个月的准备,率领十一万将士勤练夜
战,积存弹药,并架设鹿砦、铁丝网,挖掘外壕陷井,以之增强了几百处工事,几
千座碉堡的防守力量;又用大量失效法币收购粮食,搞得济南方园百里无一户有存
粮;真是加强了城防,却丧失了民心。蒋介石安慰王耀武说:共军的战法是猛打猛
冲,只要头几天稳得住,他们的攻势就会受到挫折。那时我的援军就会北上,待援
军到达兖州时,你调出两个师出济南夹击打败共军。这话说完的当天晚上,济南城
外就炮声隆隆地开战了。时为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五日夜。
连粟裕都没有想到,负责济南城西线卫的整编96军在军长吴化文的带领下临
阵倒戈,宋时轮的十纵借势攻入城内,使固若金汤的济南城只用了短短的八天时间
便被攻破。准备前往增援的黄百韬和邱清泉兵团看势头不对前脚刚迈出家门后脚就
退了回来,紧缩在防地动也不敢再动。弄得粟裕的打援部队白白地等了一个星期无
仗可打。
恰好利用这段时间,粟裕站在地图前作出了更大的战略构想。随着济南城的攻
陷,南京统帅部摆的十字架形战略部署现在变成缺了头部的丁字形阵势,就象一座
天平,你只要在任何一方的码盘上加重码都能破坏它的平衡。这座天平的支点就是
徐州,它的右码盘是黄百韬兵团驻守的新安镇;左码盘是邱清泉兵团驻守的商丘、
砀山。若拿下新安镇,进而东克海州,南下淮阴,威胁江南,华北的人力,物力皆
可为我所用。于是,在济南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粟裕向毛泽东发出了立即举行淮
海战役的电报。这一建议马上得到了毛泽东、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的支持,并提
出了以中野和华野一部向砀山、徐州出击,虚张声势,以此掩盖粟裕重点围歼黄百
韬兵团的真实目的,粟裕称善。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连粟裕自己都没有预想到,他所策划的淮海战役(国军称
之为徐蚌会战)是越打越大,兵力越投越多,最后竟然发展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
战,国共双方二十余年来的恩恩怨怨在这最后的一场的血战中得到了最充份的宣泄
。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四日,粟裕下达淮海战役攻击令。一、六、九纵直扑新安镇
包围黄百韬兵团;四、八纵经邳县向西南,目标是拿下运河大桥;七、十、十一纵
攻击徐州外防;三纵和两广纵队归刘邓指挥配合中原野战军攻击砀山,牵制邱清泉
兵团。
在国军将领中,黄百韬非黄埔出身,为人刚直不曲、身先士卒、奋勇作战,曾
舍命救张灵甫,为汤恩伯背黑锅,奋战粟裕在南麻为胡琏解围,在睢县又和粟裕打
了个刺刀见红,是蒋军的唯一令人称诵的虎将。只可惜不遇明主,长期受制于刘峙
、顾祝同。济南失陷,黄百韬看到粟裕的华野虎视耽耽,而刘峙的部署又是危机四
伏,遂建议:为长久之计,放弃海州,收缩各兵团于徐州东南西北四方备战。刘峙
表示同意。
五日,当黄百韬组织他的第七兵团向碾庄转移时,刘峙却急令黄百韬原地等待
海州的第九绥靖区司令李延年的100军,44军到达后共同西撤。同日晚,海州
一家盐店唐经理求见李延年要求随军西撤徐州,并说国军不要海州了;李延年问何
以得知,唐某自称吾乃刘峙盐生意之经纪人是也。深夜,李延年果然收到了刘峙的
西撤军令,不由仰天长叹:刘经扶视财事大于国事,不败何待!六日晚率军撤到了
新安镇;黄百韬急率十数万大军向运河以西撤去。几乎于此同时,粟裕的华野杀将
下来。位于新安镇以北四十公里外的郯城霎时间枪声大作,炮火连天。
七日,郯城守将王洪九篷头跣足,大叫一声闯进新安镇兵团司令部,黄百韬才
知大事不好,急率兵团部于八日上午渡过运河。
八日早晨,粟裕查明新安镇已是空城,兵贵神速,刻不容缓,急令四纵强夺运
河大桥,令九纵绕过新安镇涉河追击,六、八纵急行军跟进。
九日,黄百韬兵团撤至碾庄,部队相当疲劳,于是驻扎在这里准备第二天撤回
徐州。相反,驻守在碾庄以西十公里处曹八集的李弥兵团不等黄百韬兵团来到,连
夜狂奔撤回到了徐州。
粟裕没有失去这个机会,电令位于徐州北部的七、十、十三纵坚决占领曹八集
,切断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再令全军所有纵队都向碾庄前进,包围黄百韬兵
团。
十日,黄百韬正准备西撤,突然接到蒋介石电令:黄兵团应在原地固守待援,
其他各兵团协助黄百韬兵团作战。黄得令后将兵团部设在碾庄。
碾庄位于运河西岸,陇海路北侧,现在江苏省邳县境内;千百年来,河水泛滥
,人们都居住在台地上,台地之间是水塘、洼地,从军事用途上来看,易守难攻。
黄百韬遂以此为中心,北为25军,东为64军,44军在南,100军在西,构
筑了一个非常严密的环形防御体系。
也就在这时,粟裕的十一个纵队已经完成了包围作业,黄百韬兵团的九万兵力
被围困在碾庄方圆只有十八公里的范围内。
粟裕的全线进攻打了三天,刘峙还没搞清其主攻方向是哪里。十一月十日蒋介
石主持军事会议,才判明粟裕是以一部牵制徐州国军主力,而以主力包围黄百韬兵
团。当即决定全力解黄百韬之围,让杜聿明徐州指挥。
杜聿明到徐州后提议:以黄百韬兵团坚守碾庄,李弥兵团保卫徐州,集中邱清
泉、孙元良兵团西进会合黄维兵团围歼刘邓中原野战军的六个纵队,然后调头解黄
百韬之围。刘峙反对,认为黄百韬坚持不了那么久,西进如果扑空,责任重大。遂
下令邱清泉、李弥兵团东进攻击粟裕,同时将李延年的第九绥靖区改为第6兵团,
刘汝明的四绥靖区改为第8兵团,两兵团在蚌埠集结后向宿县进军;孙元良兵团也
向东推进;黄维兵团离驻马店北上经蒙城最后要到达宿县。各部队十二日开始行动
。这样,刘峙,杜聿明集中了七个兵团八十万大军,决心抓住共军主力一决雌雄。
黄百韬比刘峙所预想的要英勇顽强得多,同时也是粟裕最为棘手的对头。粟裕
虽然包围了黄百韬兵团,但因匆忙渡河西进,军队建制已非常混乱,已到了人自为
战的地步,幸亏黄百韬并没组织反冲击,粟裕一边整顿建制一边进攻。同时,徐州
方面杜聿明亲自上阵指挥邱清泉、李弥兵团奋力向东推进。粟裕不得不两面作战。
三天下来,打完了弹药,吃尽了战区百姓的地瓜和麦种,每个纵队至少伤亡三千人
,杜聿明已推进了十公里,碾庄却岿然不动。粟裕感到战役规模比预想的要大得多
,军事责任责任极为重大,遂向毛泽东告急,一面请求支援弹药粮食,一面建议陈
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以分担责任,但陈邓婉拒。
十四日,粟裕发现,在黄百韬兵团中44、100军较弱,立即调整部署,指
示先打弱后打强,集中兵力击溃44、100军。粟裕遂调动四、六、八、九组织
猛攻。这种攻击是极为残酷的。从国军手中大量缴获的榴弹炮,坦克,火炮、平射
炮、卡宾枪、重机枪等美式武器全都反过来砸在了黄百韬兵团的头上。44军15
0师师长赵壁光说道,当时火力猛烈,炮火连天,火药味辛辣刺鼻,火势熊熊,犹
如天崩地裂一般。已伤者再伤,已死者重遭炮击,尸横遍野,残不忍睹。一个营长
喊道:“要打,叫师长,团长去打!我们是不打了,孤儿寡母哭起来可怜!”赵壁
光说:“这怎么对得起军长啊!”一个团长说:“军长也跑不了。”于是,赵的全
师投降。可见战场的拼杀多么惨烈。
十六日,毛泽东电令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
小平委总前委总书记,粟裕仍负责指挥军事。
十八日,黄百韬兵团几近弹尽粮绝。44、100和25军覆灭。25军军长
陈士章,100军军长周士道乱军脱逃。
二十一日,64军亦崩溃,黄百韬仰天叹道:吾有三问,一问为何坐等44军
两日不动,二问为何不知早日架设军桥在运河上,三问李弥为何不守曹八集。叹毕
举枪自尽。而杜聿明、邱清泉、李弥惧怕伤亡,只能依靠飞机大炮,耗尽十二万发
炮弹,距碾庄尚余十公里。他们呆呆地眼看着碾庄上空的硝烟渐渐散去,枪炮声也
稀疏下来,不知所措。
黄百韬兵团被歼,粟裕这时并不感到轻松,杜聿明集团军士气不高,尚有近三
十万人马,是一只不可轻视的力量;虽说黄维兵团被刘邓的中原野战军围在双堆集
,但粟裕很清楚,由手榴弹就算重武器而且编制不全的中野来对付用飞机、坦克、
大炮、汽车武装起来的黄维的十二万兵马,那是以卵击石,极为耗时耗力的苦仗。
如果杜聿明一旦放弃徐州南下,集结在坦埠的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西进夹击刘
邓,中原野战军根本就不可能抗拒而被歼灭。他想:我吃掉了你的黄百韬兵团,你
若吃掉了刘邓大军,我粟裕行动再快,力量再大,也无法和邱清泉、李弥、孙元良
、黄维、李延年、刘汝明等六大兵团同时交手。当务之急是阻挡杜聿明南下并主动
出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协助刘邓尽快围歼黄维。
恰巧这时刘邓因兵力火力不足而向粟裕告急,粟裕顺水推舟,令攻击力极强的
六纵急行军南下接替秦基伟的中野九纵阻击李延年,使九纵西去参加对黄维的作战
,同时增派二纵和中野十一纵,炮兵特纵归刘邓指挥;速调华野主力到徐州南部待
令。
果不出粟裕所料,杜聿明集团军于十一月二十六日以孙元良,邱清泉打头阵,
沿津浦铁路进攻而来。二人仍是老打法,先用大炮射击,轰平了共军阵地,然后兵
士冲锋;粟裕对应之招也不变,炮轰击时令战士退出阵地,炮击停止后再反回阵地
抗击冲锋,时而白刃相搏,时而侧翼出击,你来我往,邱,孙二人三天前进了十公
里,就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了。
而南线的李延年兵团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和粟裕的六纵稍有交手,就草木皆兵
,缩回坦埠再也不敢出城。连粟裕都感到自己过高地估计了对手的力量,判明对方
士气已夺,信心丧失,无力再攻。他忍为:一个军事家,操作事项无非是攻、守、
退三字诀。杜聿明攻已不得其法,坚守徐州孤城则毫无意义,那么唯一的一条路就
是撤退。退能往哪里退呢?徐州城之东是连云港,让蒋介石用船将杜的三十万大军
接走,过去行,现在是不可能的;向东南则是苏中的水网之地,不利大兵团行动,
亦难以成立;向北是黄河,乃我之后方,杜不会飞蛾投火;徐州之西为广阔平原地
带,便于机械化大军团行动;杜集团军若西退的话,可一鼓作气到达武汉,或者中
途南下救援黄维兵团。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皆不利于我。粟裕立即下达命令:一、
三、四、八、九、十、十二、两广、鲁中南纵队向永城,萧县急进,截击杜聿明军
团。
粟裕的命令刚一下达,那边杜聿明三十万大军已经出徐州西撤,霎时间机器轰
鸣,人马骚动,浩浩荡荡向西狂奔而去。李弥兵团的任务本是掩护全军撤退,实际
上却关掉无线电,比杜聿明还跑得快,十一月三十日撤退开始,到了十二月二日,
李弥兵团已越过了杜聿明的集团部,由后卫擅自变成了先锋,气得杜聿明七窍生烟
,派人找回了李弥,让他留在集团部待命。可见当时退却之慌乱。
这边粟裕的三十万主力也是马不停蹄,跑步追赶,无奈两条腿怎么也赶不上杜
聿明大军所乘坐汽车的四个轮子。
三十万人马在前面拼命地跑,另外三十万人马在后面拼命地追,场面甚为壮观
。这样连跑了三天,战斗力最强的邱清泉兵团官兵已疲劳之极,只要一停下来就倒
地大睡不醒,其他可想而知。粟裕的主力也非钢打铁铸,兵士一边跑一边睡,若一
头撞倒,乾脆躺下就睡过去了。双方建制混乱,同住一村,同行一道,突然间辩明
敌我而动手开打的事比比皆是。真是你追我赶打仗忙啊!
十二月三日,杜聿明还想再跑,突然接到飞机空投下来的蒋介石亲笔信,信曰
:共军向永城流窜,弟不可前往,速转向濉溪口杀他个回马枪,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不要避战。杜聿明不得已停顿了一天。这一天对粟裕来说太宝贵了,就只有这一
天的功夫,粟裕的主力纵队已云集于萧县,永城,砀山地带,对杜聿明集团形成了
包围。
十二月四日,粟裕的各纵队收缩包围。而杜聿明这时还没意识到已被包围的处
境,仍在按蒋介石的命令计划向濉溪口进攻事宜,邱清泉打头阵,李弥、孙元良跟
进掩护。谁知越打越难打,邱清泉打了两天,十二月六日,来到了个名叫陈官庄的
地方,杜聿明才知道自己已被重兵包围,遂决定突围,让孙元良打头阵试探一下,
若能突出去,大军团再随后行动。孙元良感到是逃命的最好机会,回到部队命令切
断所有电话线,指挥部来的电报一概不收,唯恐杜聿明变卦。六日八时,孙元良的
炮兵无目标地打完了炮弹,然后破坏了大炮机枪,数万人分成几路落荒而逃,途经
邱清泉的5军防地,对方不明就里,一阵排子枪,死伤无数。枪声早惊动了当面阻
击的八纵,全线出击,孙元良兵团溃散,黑压压的人群在黑暗中东奔西跑,倾刻间
作鸟兽散。孙元良则早已脱掉将军服,换上百姓衣,一口气逃到了信阳。突围不成
,杜聿明令邱清泉打头,李弥殿后,采用滚筒战术,邱兵团前进一步,李兵团接守
邱兵团的阵地,二十万大军收缩在陈官庄一带南北十余里,东西二十里的狭窄范围
内,向南运动寻求与黄唯会师的可能。粟裕对付这样的战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
有掉动部队拼死堵截,伤亡很大,双方一时打成了对峙状态。粟裕建议在南边设一
袋状阵地,引诱杜军团放弃阵地突围而歼之。毛泽东没同意,若杜聿明军团被消灭
得太快,蒋介石就会把傅作义集团军海运南下。
十二月十五日,黄维兵团覆灭,杜聿明停止了突围,粟裕亦围而不攻,战场上
一片诡密的平静。
十二月的华北平原,天寒地冻,又悄悄地下起雪来,雪片中还夹杂着滴滴冰凉
的雨水,飘洒在杜聿明的官兵身上,随即结成了一层薄冰,持续了十天的恶劣天气
,来空投粮食弹药的飞机越来越少;战士们手脚冻伤,饥寒交迫,生不如死,眼中
流露出绝望的目光,使杜聿明不忍目睹。风雪中的陈官庄已成了人间练狱。
陈毅、粟裕联名给杜聿明写了封信,劝其放下武器。李弥把信转交杜聿明,杜
又交邱清泉,邱看后一言不发就烧了来信。
粟裕不能等了,一九四九年一月七日,各纵队发起总攻。九日杜聿明集团军溃
灭。乱军中杜聿明被俘,邱清泉死于流弹,李弥运气最好,换上伤兵血衣,竟然逃
到了青岛。
淮海战役,历时六十六天,国军损失了六十万人马,共军伤亡十三万兵士。国
军在中原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这一切皆源自粟裕之手。
粟裕在以后的渡江,打南京,战上海等战役中已淡出决策圈,亦远离权力中心
,功成不居,大概是他对这样简单的战役已没有兴趣了罢。后专心组办军事院校,
切搓战争艺术,终生乐此不疲。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0.1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6.72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