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抗日名将:张自忠上将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at May 28 15:42:56 2005)

2005年05月27日 14:25 舰船知识网络版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5-05-27/U1335P27T1D291945F3DT20050527142509.jp
g
抗日爱国名将张自忠

  “张扒皮”和“活关公”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他是个天生的军人,早年就读于天津北洋
法政学堂,却因对军事兴趣浓厚而投笔从戎,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

  张自忠以治军严厉著称西北军,绰号“张扒皮”。1933年,张自忠率部在喜峰口大败
日军,这是他抗日历史的起点。

  全国抗战爆发后,张自忠犹如蛟龙出水,猛虎出柙,历经淮河、临沂、徐州、潢川、
随枣及冬季攻势诸战役,攻锐守坚,所向披靡,建立赫赫威名,官至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
司令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同时,张自忠也作为一个厉害的敌手而备受日军钦敬,被他们尊之为“活关公”、“
现代关公”。

  曾被误解为“亲日派”

  张自忠的内心很沉重。因为,卢沟桥事变之前,张自忠身为天津市长曾受命办理对日
交涉并率团访问过日本,受到国人误解;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二十九军撤出北平,张自忠
又奉命留平缓冲,更被舆论误解为逼宫夺权,附敌为逆。在国人的眼中,张自忠简直成了
汉奸亲日派。国民政府还一度发布命令,将张自忠撤职查办。

  抗日战场上的赫赫战功,逐渐消去了人们对张自忠的误解;但往昔的罪名仍纠缠在他
的心头,使他难以释怀。

  1939年夏,张自忠在重庆接受《大刚报》记者采访时曾神色凝重地说:“我张自忠决
不是韩复榘,他日流血沙场,马革裹尸,你们始知我取字‘荩忱’之意!”

  绝命赴敌

  1940年5月1日,15万日军向襄河东岸第五战区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枣宜会战打响。
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五十九军各师、团主官:“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
牺牲。愿与诸弟共勉之。”

  在以后的几天里,日军沿襄河东岸迅速向北推进,战局日趋恶化。为扭转战局,援救
友军,张自忠决定东渡襄河,赴第一线督战。行前,张自忠匆匆给自己的副手写信说:

  “到河东后,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3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
)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

  这分明是一封绝命书,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跃然纸上。

  上将战死第一人

  5月7日拂晓前,张自忠率部渡过宽阔浩荡的襄河,奔赴河东战场。

  张自忠挥师北向,一路疾进。在张自忠的指挥下,河东官兵拼死搏杀,有效地遏制了
日军的攻势,并截断了日军的后方补给线。日军被迫抽调两个师团5万余人,集中力量攻击
张自忠部。张自忠立即调整部属,迎击日军,在琚家湾、梅家高庙、方家集等地重创日军


  不幸的是,33集团军总部的发报密码被日军破译,张自忠和身边部队遂陷入日军重兵
包围。双方鏖战至5月16日,张自忠力战不退,身中7弹,壮烈殉国,时年49岁。

  抗战以来,以上将衔集团军总司令职亲临前线,战死沙场,张自忠为第一人。

  英名长留神州大地

  噩耗传出,举国震悼。当时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以张自忠与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共
享国葬殊荣。延安各界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为张自忠将
军题写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1943年张自忠殉国3周年之
际,周恩来著文将其誉为“抗战军人之魂”。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为革命烈士。随后,北京、天津、
上海、武汉均恢复设立张自忠路。张自忠由此得到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崇高荣誉。大地长留
英名在。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