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航 天 系 统 八 元 勋 简 介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Nov 23 21:30:11 1999), 转信





航 天 系 统 八 元 勋 简 介
==============================================
屠守锷  生于1917年,著名的火箭技术专家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
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他作为总体设计部主任和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了我国地空导弹
初期的仿制与研制。先后担任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的副总设计师,洲
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在洲际液体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中,提出
独到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了我国发射洲际导弹任务的圆满完成。他力主研制长
征二号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并作为技术总顾问,参与领导研制试验工作。1980年被授
予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被评为航天部劳动模范。1985年作
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姚桐斌  生于1922年,冶金学家和航天材料专家。1968年逝世。
  他组织制定国防部五院材料工艺的研究方向,组织材料工艺的预先研究,开展的研
究课题有500多项。他领导和指导锰基钎料合金的研制和钎焊工艺研究课题,研制成国产
一号及二号锰基钎料,并以钎焊结构取代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老式焊接结构。他还
主持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材料的振动疲劳破坏问题和液体火箭焊接结构的振动疲劳破坏问
题的研究,对火箭部件的设计、选材和制造起了指导性的作用。他对现代冶金学有关金
属和合金粘性、流动性的研究卓有成绩,是我国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艺专家和技术领路人
。1985年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被追授一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任新民  生于1915年,著名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
航科学院院士。
  他作为型号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了第一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
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相继领导和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
导弹的多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他组织研制了长征一
号运载火箭。作为工程的总设计师,成功地领导、组织了氢氧发动机、长征三号运载火
箭和整个通信卫星工程的研制试验;组织领导了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
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研制工作。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9年和1990年两次
获航空航天部通令嘉奖。1985年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王希季  生于1921年,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
士。
  他是我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
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他倡导并参与发展无控制火箭技
术和回收技术两门新的学科。他创造性地把我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
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他主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核试验取样系列火
箭的研制。作为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他负责制定研制方案,突破一系列技术关键,
使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82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1990年作
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
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钱骥  生于1917年,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1983年病逝。
  他是我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领导卫星总体、结构、天线、环境模拟理论研究
。负责与组织小型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中小型离心机、振动台设备的研制;负责
领导探空火箭头部空间物理探测仪器、跟踪定位和数据处理设备的研制;参与制定星际
航行发展规划,提出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为我国空间技术早
期的发展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同时为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
。1964年发表《气象火箭测高空风的方法》,通过试验获得成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1985年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被追授一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杨嘉墀  生于1919年,卫星和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他长期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参与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
,是中国科学院早期开展航天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他领导和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姿态测量系统的研制,是空间技术分系统的设计师。在我国返回式卫星姿态控制
系统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中,他提出一系列先进可行的设计思想;领导研制的返回式卫
星姿态系统及数据分析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他指导研制了原子弹爆炸试验所需
的检测技术及设备等重大科研项目。1984年被授予航天部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作为项
目主要完成人之一,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孙家栋  生于1929年,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
士。
  他先后领导和参加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与液体中程弹
道式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工作。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中,作为技术总负责
人,他主持完成了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工作;在研制试验过程中,他带
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为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
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被授予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
,并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85年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之一,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黄纬禄  生于1916年,我国著名火箭技术专家,固体战略导弹奠基人。现为中国科学院
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他在导弹武器系统总体及控制技术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对重大
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具有突出才能。他主持突
破了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仿制和改型设计难关。在没有任何外国实物和资料可
借鉴的情况下,他主持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枚潜地和地地固体机动战略导弹,突破了一
系列关键技术。他曾任东风一号副总设计师兼控制系统总设计师、东风二号副总设计师
、东风三号副总设计师、潜地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航天部总工程师、航天总公司高
级技术顾问,并荣获国家特等奖。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05.6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