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揭开台湾IDF战机实力面纱(图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3 07:49:36 2002) , 转信
http://mil.21dnn.com/5051/2002-12-3/179@554658.htm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2-2/idf.JPG">
台湾IDF战斗机
作者:315033907 摘自:方方的航空小筑
前言
上世纪70-80年代,台湾当局开始谋求从美国引进先进战斗机,到IDF首度曝光经历了
整整十年,再到IDF正式服役,被台湾军方冠以F-CK-1的军用编号又经历了一个十年。台湾
当局毕二十年之功打造的次世代战机到底实力几何?一时间众说纷纭,其中贬多于褒,笔
者试图以平和的心态还其以真实的原貌,所作之文,仅作一家之言,盼与各位同好研究。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2-2/f20v480.jpg">
一、IDF 的出台
上世纪70-80年代,台湾当局为了应付祖国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开始考虑从美国引进
高性能的战斗机。台湾军方将最终的目标锁定在了诺斯罗普的F-5G(即后来命名为F-20的虎
鲨战斗机)及通用动力的F-16/J79上。
客观地说,F-20堪称一款性能优异的战斗机,这得益于其采用先进的F404发动机,加
力推力可达71.1千牛(约合7255公斤),为其赢得了当时“世界上紧急起飞最快,对地攻击
最准”的美誉。可以看出,F-20是一种非常适合在台湾地区使用的防御性战斗机,很对台
湾军方的口味,并且台湾装备了大量的F-5战斗机,对于换装改良自F-5的F-20来说也显得
很便利的事。
F-16/J79是通用动力专为出口而研制的一种性能经过降档后的战斗机,因一直无人问
津而停止了发展。在同样是渴望大捞一笔的诺斯罗普和通用动力眼中,急于“消费”的台
湾军方真好似一只“肥羊”。
1980年,这两家美国军火巨头各自委派了一名副总裁抵台与台湾当局磋商售机计划。
但是到了1982年初,售机计划风云突变,美国国务院宣布反对售台先进战斗机。美国政府
的这一政策对诺斯罗普而言不啻是一场灾难。由于4架F-20原型机中的2架相继坠毁,首席
试飞员不幸身亡等一系列变故,F-20最终没能获得一份订单而于1986年无果而终,诺斯罗
普为此投入的10亿美元巨资也一并付之东流。相对而言,通用动力的结局就好多了,凭借
F-16这一战斗机市场上的畅销品,通用动力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而最终还是有150架
F-16A/B落户台湾岛。这些记述自是后话。
美国帮助台湾研制战机
由于美国政府渴望与日益强大的祖国大陆发展关系而取消了售台战斗机计划,使得台
湾当局深刻体味到了“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面对日益老化、破败的F-104、F-5机群
,台湾当局一筹莫展。本想依靠“老美老板”实现“军事现代化”武力对抗祖国的台湾当
局只好硬着头皮,咬定牙关在无奈与失落或许还多些愤怒和恐慌中面对国际政治形势变化
的压力。出于对自身利益、出路及安全的考虑决定自行研制新一代喷气战斗机IDF(自产防
御战机Indigenous Defense Fighter)
最早对IDF进行曝光的是美国合众社于1988年六月24日的一期报道。该报道称台湾工程
师在位于得克萨斯沃思堡的通用动力F-16飞机制造厂学习设计高性能战斗机。同年底IDF正
式公开露面,1989年5月28日完成了首飞。1994年首批生产型共20架IDF由汉翔集团支付驻
防于台中清泉岗空军基地的第8飞行中队。至1999年底停产,IDF共计装备台军130架。
可以讲,在整个IDF计划中,美国政府的立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美国人采取了一种
既不“触怒”中国政府又可高效“协防”台湾的策略。不仅进一步武装了台湾,而且使得
台湾拥有了设计、生产先进战斗机的能力,从而将台海局势引向“不统不独”的方向,最
大限度地保障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实属恶毒。
二、技术特点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2-2/idf06.jpg">
纵观整个IDF计划,实际由四个部分构成,即“鹰扬计划”、“云汉计划”、“天雷计
划”、及“天剑计划”,分别负责研制气动外形、机体结构、飞行控制、航空电子设备及
机载武器各个系统。
气动外形和结构特点
IDF在设计之初统共考虑过四种设计方案,而最终的结果是将四个方案进行了合理的整
合,既考虑了气动、结构的先进性,又照顾到了研发的成本及技术风险。
IDF战斗机采用翼身融合体设计主翼根前缘的大边条一直前伸至座舱两侧,可有效的改
善其起降性动及大迎角飞行性能。还可以显著提升机体的结构强度。IDF并未追赶八十年代
鸭翼布局的潮流,却采用了相对保守的边条翼布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采用边条翼结构,翼身融合程度高,可有效增加机体内部的载油量;
2)采用边条翼结构,有利于隐身性能的提高;
3)采用边条翼结构,可以避免产生主翼涡流,不至降低主翼效率(以色列自研的LAVI就
存在这一问题);
4)技术上难度小,可以捡美国人成熟技术的便宜。
由此可见,IDF采用边条翼结构而放弃近距耦合鸭翼布局是一种较为明智的选择,看似
保守的技术为IDF带来的是实用与有效。其实我们细心地观察一下美研战机,以F-16到F-2
2再到JSF,没有一种采用鸭式布局,就已经很能够说明问题了。
IDF采用了平直的大展玄比(针对战斗机而言,其展弦比达3.8以上),变弯度设计的梯
形中单翼结构,主翼前后缘装有全翼展襟翼或襟副翼。平直的主翼及大展玄比设计使得ID
F在中、低空、亚音速的飞行状态中诱导阻力小,轻便,灵活、安全性高还可以降低耗油率
,从而赋予了IDF较高的机动性能。
IDF的尾翼采用带下反角的全动水平安全定面和切角的大后掠角垂直安定面,这种结构
不但可以减轻结构重量,还可以减少振动,提高结构寿命。
IDF的两台涡扇发动机并列安装于机身内部的后侧,椭圆形的进气口紧贴在两侧翼根下
方的肋部。从F-16采用腹部进气起,这一新颖的结构马上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并迅速取
代了两侧进气的结构。腹部进气虽然具有大迎角进气效率高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挤占机腹
空间,前起落架位置不易安排等先天缺陷。IDF的肋部进气形式实际上是对两侧进气及腹部
进气的折中方案,很好地回避了这两种进气形式的缺点,实现了优化组合。采用肋部进气
方案的成功案例还有美国的F-18和法国的Rafale(阵风)。
IDF的座舱盖在原型机上为向上向下想后开启,正式生产型号为向侧开启。起落架为前
三点式,均为单轮结构,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内,主起落架向被收入进气道侧面。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 修改:·ersy 於 12月03日10:53:26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