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yy球拍—我喜欢), 信区: Green
标  题: 鹰与鹰之间的较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an 27 13:40:32 2002) , 转信

——二战主力战斗机性能对比

作者:豹式坦克

    向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杨威利、冢冢园茵元帅和LukeWang战友致敬!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全人类的灾难;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人类技术的飞跃,受这方面
影响最明显的军种莫过于空军了,本文通过对二战中在西欧和太平洋上空出现过的主力战
斗机性能的对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航空科技在二战中的发展,并试图给各位同好提
供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报告。水平所限,如有不妥,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 1940~1941 喷火MKI/II Vs. Bf109E
1、概述:
“喷火”MKI/II和Bf109E都是当时最先进的全金属下单翼前线制空战斗机。“喷火MKI/II
”由英国的秀泼马林公司研制,1938年7月投产(I型。II型1940年投产)。 Bf109E由德国
的梅塞施密特公司研制,1939年投产。

2、基本技术参数:
“喷火”MKI/II: Bf109E:
长:9。12米 8。74米
高:3。48米 2。7米
翼展:11。23米 9。87米
翼面积:22。48平方米 16。16平方米
空重:2182KG 1996KG
着陆重量:2624KG 2503KG
最大起飞重量:2812KG(参考数据) 2665KG
翼载:97。1(空)/ 123。5/
116.7(着陆)/ 154。89/
125.1(最大) 164。91
单位:公斤/平方米
发动机:默林PV12“V”型 戴姆勒DB601Aa“V”型
12缸液冷发动机, 12缸液冷发动机
最大功率 最大功率
1030马力(3000转/分) 1175马力(2400转/分)
重量功率比:2。12(空)/ 1。70/
2。55(着陆)/ 2。13/
2。73(最大) 2。27
单位:公斤/马力
(推重比查不到,哪位兄台有可以补上)
单位最大升力:4。08公斤/平方英寸 不详
实用升限: 11278米 10973米
航程:637公里 663公里

3、飞行性能比较:(“喷火”以MKII为基准,部分资料欠缺,故用MKI补上)
喷火MKI/II Bf109E
1) 最大水平速度:(公里/英里)
海平面: 467/290 440/273
5000英尺: 492/306 481/299
10000英尺: 525/326 518/322
15000英尺: 555/345 547/340
20000英尺: 565/351 536/333
25000英尺: 544/338 513/319
30000英尺: 516/321 488/303

2) 最大俯冲速度:(公里/英里)
15000~
10000英尺 587/365 579/360
15000~
5000英尺 756/470 740/460
10000~
5000英尺 636/395 595/370
10000~
1000英尺 764/475 748/465
5000~
1000英尺 595/370 595/370

3) 爬升率:(单位:英尺/分)
海平面 2900英尺/分 不详
5000英尺 2955英尺/分 3100英尺/分
10000英尺 2995英尺/分 2600英尺/分
15000英尺 2770英尺/分 2100英尺/分
20000英尺 2175英尺/分 1200英尺/分
25000英尺 1600英尺/分 800英尺/分
30000英尺 995英尺/分 +400英尺/分

爬升时间:(单位:秒)
1000~
5000英尺 51 49
5000~
10000英尺 78 72
10000~
15000英尺 80 74
(注:美国公布的数据(爬升时间)与英国公布的数据(爬升率)有一定差距,原因可能是
爬升率取的值是该空域的平均爬升速度)

急跃升性能:
1000英尺
时速400英里 4700英尺/分 4600英尺/分
1000英尺
时速300英里 3200英尺/分 3100英尺/分

4) 转弯性能:
(在引用的资料中出现了2个转弯性能指标turn和corner,一般认为,后者是指急转弯。但
资料中二者的数据十分接近,且互有高低。为了简单起见,我把turn翻译成盘旋,把corn
er翻译成转弯)
盘旋时间:
300英里/小时,最小盘旋时间:
1000英尺: 12。2秒 12。9秒
5000英尺: 13。5秒 13。4秒
10000英尺: 14。7秒 15。4秒
250英里/小时,最小盘旋时间:
1000英尺: 10。8秒 12。9秒
5000英尺: 12。8秒 13。7秒
10000英尺: 13。4秒 15。5秒
15000英尺: 14。1秒 16。7秒

持续盘旋时间:
不开空战襟翼:
1000英尺: 14。8秒 18。0秒
5000英尺: 16。0秒 19。3秒
10000英尺: 17。8秒 21。2秒
15000英尺: 20。8秒 24。1秒
空战襟翼全开:
1000英尺: 15。1秒 19。0秒
5000英尺: 16。4秒 19。8秒
10000英尺: 18。1秒 21。7秒
15000英尺: 21。8秒 24。8秒

急转弯性能:
最小转弯时间:
180度
1000英尺: 5。0秒 6。0秒
5000英尺: 5。3秒 6。4秒
10000英尺: 6。0秒 6。7秒
15000英尺: 6。8秒 7。1秒
360度
1000英尺: 11。3秒 13。8秒
5000英尺: 11。8秒 15。4秒
10000英尺: 13。2秒 15。8秒
15000英尺: 15。2秒 17。8秒

持续转弯速度:(公里/英里,高度1000英尺)
不开空战襟翼 201/125 193/120
空战襟翼全开 161/100 161/100
持续转弯半径:(高度1000英尺)
不开空战襟翼 431英尺 503英尺
空战襟翼全开 352英尺 442英尺
持续转弯角速度:(高度1000英尺)
不开空战襟翼 24。35度 20。04度
空战襟翼全开 23。88度 19。01度

5) 滚转率:(单位:秒/转)
空速150英里: 6。9 4。8
200英里: 5。1 4。3
250英里: 5。7 4。2
300英里: 7。1 5。5
350英里: 10。4 7。2
400英里: 14。6 11。9

6) 加速性:
失速速度~200英里/小时
1000英尺 20。5秒 21。8秒
5000英尺 25。0秒 24。1秒
10000英尺 25。0秒 27。3秒
15000英尺 37。7秒 35。5秒
200英里/小时~250英里/小时
1000英尺 17。7秒 18。1秒
5000英尺 20。0秒 21。1秒
10000英尺 24。0秒 25。0秒
15000英尺 35。2秒 34。3秒

4、机载空战武器:
“喷火”MKI/II型的标准空战装备是8挺7。7毫米勃郎宁机枪,全重10。9公斤,理论射速
1140发/分。机枪发射7。7×56R型子弹,弹丸重量11。3克,初速745米/秒。每挺机枪备弹
350发。
BF109E的标准空战装备为2挺7。92毫米雷恩曼托机枪,全重12。5公斤,理论射速1100发/
分。机枪发射7。92×57型子弹,弹丸重量10克,初速790米/秒。每挺机枪备弹1000发;2
挺20毫米厄利肯MG FF机炮,全重28公斤,理论射速520发/分。机炮发射20×80RB型炮弹,
弹丸重量115克,初速570米/秒,每门机炮备弹60发。

经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得到以下数据:“喷火”MKI/II型战斗机平均每秒钟发射的弹丸重量
为1717。6克,BF109E型战斗机平均每秒钟发射的弹丸重量达2360克,很显然,火力上BF1
09E占有明显优势。当然,“喷火”MKI/II型每秒钟发射的152发子弹,足以让任何敢于接
近到400码以内的飞机皮开肉绽;但是厄利肯20毫米机炮的杀伤力对于前线战斗机来说更是
致命的,只要一发命中要害部位(散热器、座舱等)就可使被击中一方坠毁或退出战斗。
BF109E火力上唯一的弱点可能算20毫米机炮备弹量太少(只能支持7秒钟的连射),不过这
种情况在轻型化的前线战斗机身上很普遍。

5、整体评价: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战争初期,BF109E和“喷火”MKI/II的确是旗鼓相当的两种优秀
的前线制空战斗机。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明显的性能上的差距是比较困难的,二者空战的
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杨威利:废话!)和采用的战术。
在速度方面,“喷火”MKI/II在所有高度上都占据优势,但不明显(差距最大时仅比BF10
9E快6%左右),尤其是在空中格斗频发的中低空(5000~20000英尺),差距只有2%~3%。俯
冲性能除了从低空~甚低空这一区域(10000~5000英尺)“喷火”有一定优势外(好6。8%
),其他区域双方数据也很接近。

在垂直机动方面,BF109E在中低空的爬升计时比较中全面胜出(最优状态比“喷火”MKI/
II好7。7%);而它高空的爬升率下降很快(20000英尺以上)。虽然没有高空的爬升计时
比较数据,但可以推测“喷火”MKI/II在20000英尺以上将占据一定优势。急跃升能力双方
差距不大,“喷火”略占优势。结合“喷火”MKI/II的速度优势和大的重量功率比,不难
看出,“喷火”MKI/II机身和机翼的空气动力特性要略微好于BF109E,而发动机性能要比
BF109E差。

在水平机动方面,拜“小翼载”所赐,“喷火”MKI/II以明显优势在中低空全面胜出,其
不开空战襟翼时的转弯半径甚至比BF109E空战襟翼全开时的半径还要小,难怪被誉为“拥
有同时期西方战斗机中最优秀的水平机动能力”

在滚转率方面,相对较小的翼展使BF109E的滚转性能明显好于“喷火”MKI/II。

在加速性方面的比较很出人意外,重量功率比远大于BF109E的“喷火”MKI/II居然与BF10
9E的加速性互有高低,应该说“秀泼马林”的机身和机翼设计功不可没。

在飞机抗打击能力上,“喷火”MKI/II居于明显下风(综合得分3。2,BF109系列为3。8)
,虽然批量生产型的“喷火”MKI/II都装备了防弹玻璃风挡和驾驶员背部装甲钢板,但抗
打击能力依然是“喷火”系列飞机最大的弱点之一

结合一些战斗机飞行员的使用经验,可以看出“喷火”MKI/II型战斗机的优势主要来源于
其卓越的机身和机翼设计:机身风阻系数低,发动机整流罩设计合理(BF109系列的发动机
整流罩直到BF109F以后才真正发挥作用),椭圆型机翼也使得机翼的诱导阻力得到了遏制
。以上几点使“喷火”MKI/II型战斗机在速度和水平机动性能上要好于BF109E。(是当时
世界上唯一可以和日本A6M2 “零式”战斗机在水平机动能力上相抗衡的战斗机)

早期型的“喷火”MKI型战斗机采用普通型化油器,飞机在做负G重力下的机动飞行时,发
动机很容易熄火。在借鉴了BF109系列的燃油喷射系统后,英国很快就在“默林”发动机上
采用了浮筏式化油器。虽然其效果比不上燃油喷射系统,但基本上解决了发动机负重力熄
火的问题。

相对于“喷火”MKI/II,DB601Aa型发动机的性能确实让英国人汗颜,强劲的动力在很大程
度上弥补了BF109E的机身和机翼的气动性能。而且设计新颖的燃油喷射系统使得德国飞行
员做负G机动时无须担心发动机熄火。机身虽然气动性能不佳,但抗打击能力远比“喷火”
强,这恐怕也是“有得有失”吧。同时,BF109E强大的火力也一直是皇家空军的噩梦。

应当指出,二者虽然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但高空(20000英尺以上)高速(时速300
英里以上)机动能力都很差,而且飞行员普遍反映:在高空高速状态下,飞机的操控品质
下降十分明显。

6、实战情况:
在整个不列颠空战中(1940年7月~10月),“喷火”系列被击落342架,其中被BF109系列
击落219架,BF109系列被击落591架,其中被“喷火”击落180架。考虑到不列颠空战的复
杂性(大规模的空中混战,且战场条件对双方的影响不均衡;两国飞行员技战术水平有差
距等等),因此可以认为双方损失比例接近1:1。

(二) 1941~1942
A、 喷火MKV系列 Vs. Bf109F
1、 概述:
事实上,早在1939年底,“秀泼马林”公司就已经开始试制MKI/II型“喷火”的后继机型
,这就是MKIV。但由于技术原因(使用的是“格里丰”发动机)直到1941年12月,MKIV才
开始试飞!所幸的是,“秀泼马林”公司的另一个开发小组在差不多同一时间(1939年12
月)开发了MKV型“喷火”。由于采用了技术成熟可靠的“默林”45系列发动机,MKV型“
喷火”在1941年3月就开始在布鲁姆威奇投入生产。

和英国差不多,第三帝国也在1939年底开始BF109E系列战斗机的改进工作,改进工作的重
点是飞机的机身气动特性和发动机。在BF109E和MKI/II“喷火”战斗机的比较中,我们已
经看到BF109E的气动特性处于下风(主要原因是戴姆勒发动机高度太大);这一次,梅塞
施密特公司和戴姆勒公司倾全力,彻底改进了机身和发动机结构,由此诞生了著名的BF10
9F。这种全新的战斗机在1940年末开始投入生产。

2、 基本技术参数:
“喷火”MKV BF109F
长: 9。12米 8。85米
高: 3。48米 2。59米
翼展: 11。23米 9。92米
翼面积:22。48平方米 16。165平方米
空重: 2313KG 2505KG
着陆重量: 3004KG 2750KG
最大重量: 3078KG 2900KG
翼载:102。9(空)/ 155。0/
133.6(着陆)/ 170。1/
136.9(最大) 179。4
单位:公斤/平方米
发动机:“默林”45/46/50/55 戴姆勒DB601E
系列“V”型12缸 “V”型12缸
液冷活塞发动机 液冷活塞发动机
最大功率: 最大功率:
1450马力(3000转/分) 1350马力(2400转/分)
重量功率比:1。59(空)/ 1。86/
2.07(着陆)/ 2。04/
2.12(最大)/ 2。15/
单位:公斤/马力
单位最大升力:4。08(7。26) 不详
公斤/平方英寸
注:括号内为为MKVC型战斗机使用辛烷值为160的燃料时
测得的数据。

实用升限:11567米 11600米
航程:650公里 708公里

3、 飞行性能比较:
喷火MKV BF109F
1)最大水平飞行速度:(公里/英里)
海平面: 470/292 515/320
5000英尺: 497/308(539/335) 538/334
10000英尺: 535/332(574/357) 564/351
15000英尺: 552/343(594/369) 581/361
20000英尺: 566/352(602/374) 595/370
25000英尺: 549/341(561/349) 579/360
30000英尺: 526/327(541/336) 535/333
注:括号内为MKVC型战斗机使用辛烷值为160的燃料时
测得的数据。

2)最大俯冲速度:(公里/英里)

15000~
10000英尺 611/380 595/370
15000~
5000英尺 788/490 788/490
10000~
5000英尺 636/395 636/395
10000~
1000英尺 756/470 788/490
5000~
1000英尺 611/380 628/390

3)爬升率:
海平面 3240英尺/分 4380英尺/分
(3700英尺/分)
注:喷火的数据为高度1000英尺时测得
5000英尺 3240英尺/分 4640英尺/分
(3700英尺/分)
10000英尺 3250英尺/分 4740英尺/分
(3710英尺/分)
15000英尺 3250英尺/分 4500英尺/分
(2990英尺/分)
20000英尺 2440英尺/分 3740英尺/分
(2750英尺/分)
25000英尺 1780英尺/分 2900英尺/分
(2000英尺/分)
30000英尺 1170英尺/分 2250英尺/分
(1400英尺/分)
注:括号内为为MKVC型战斗机使用辛烷值为160的燃料时
测得的数据。

爬升计时:(单位:秒)
1000~
5000英尺 50 48
5000~
10000英尺 72 63
10000~
15000英尺 70 61

急跃升性能:
1000英尺
时速400英里 4900英尺/分 5500英尺/分
1000英尺
时速300英里 3300英尺/分 3600英尺/分
4)转弯性能:
盘旋时间:
300英里/小时,最小盘旋时间:
1000英尺: 12。2秒 12。7秒
5000英尺: 12。8秒 13。7秒
10000英尺: 14。6秒 15。4秒
250英里/小时,最小盘旋时间:
1000英尺: 12。3秒 13。8秒
5000英尺: 12。7秒 15。0秒
10000英尺: 14。3秒 16。3秒
15000英尺: 15。5秒 18。8秒

持续盘旋时间:
不开空战襟翼:
1000英尺: 15。3秒 18。8秒
5000英尺: 16。6秒 19。8秒
10000英尺: 19。1秒 22。0秒
15000英尺: 21。8秒 24。3秒
空战襟翼全开:
1000英尺: 16。0秒 17。9秒
5000英尺: 17。4秒 19。6秒
10000英尺: 19。1秒 22。1秒
15000英尺: 21。6秒 24。3秒

急转弯性能:
最小转弯时间:
180度
1000英尺: 6。0秒 6。4秒
5000英尺: 6。2秒 6。6秒
10000英尺: 6。6秒 7。4秒
15000英尺: 7。1秒 7。6秒
360度
1000英尺: 13。1秒 14。4秒
5000英尺: 13。6秒 15。5秒
10000英尺: 14。8秒 17。2秒
15000英尺: 16。1秒 18。6秒

持续转弯速度:(公里/英里,高度1000英尺)
不开空战襟翼 249/155 249/155
空战襟翼全开 185/115 185/115
持续转弯半径:(高度1000英尺)
不开空战襟翼 553英尺 680英尺
空战襟翼全开 431英尺 480英尺
持续转弯角速度:(高度1000英尺)
不开空战襟翼 23。51度 19。12度
空战襟翼全开 22。41度 20。12度

5)滚转率:(单位:秒/转)
空速150英里: 4。6 4。8
200英里: 3。6 4。4
250英里: 4。1 4。0
300英里: 5。1 5。3
350英里: 7。1 7。8
400英里: 10。4 14。0
6)加速性:
失速速度~200英里/小时
1000英尺 18。0秒 15。8秒
5000英尺 19。0秒 19。4秒
10000英尺 22。8秒 22。3秒
15000英尺 25。5秒 25。2秒
200英里/小时~250英里/小时
1000英尺 16。2秒 12。3秒
5000英尺 18。1秒 13。4秒
10000英尺 21。2秒 16。2秒
15000英尺 26。7秒 20。8秒

4、机载空战武器:
在经历了不列颠上空血与火的磨练之后,英国开始认识到大口径机载武器的重要性。从MK
VB型战斗机开始,2门20毫米希斯派诺机炮和4挺勃郎宁7。62毫米机枪成为了“喷火”战斗
机的标准武器配置。勃郎宁7。62毫米机枪的性能和“喷火”MKI/II型上的类似,这里不再
赘述。希斯派诺20毫米机炮是一种长身管重型机炮(全长达2。36米),全重50公斤,理论
射速600发/分,发射20×110毫米的子弹。弹丸重量110克,初速880米/秒,炮口动能42。6
千焦!每门机炮备弹120发。
德国战斗机在不列颠空战中,沾了不少20毫米机炮的光,因此决定,继续在BF109F上使用
7。9毫米机枪+20毫米机炮的配置。但由于BF109F的机身和机翼作了大幅度的改进,无法再
同时安装2门20毫米机炮,因此BF109F只在发动机中轴上安装了一门20毫米机炮。为了弥补
由于火炮数量减少而带来的火力下降,BF109F配备了全新的MG151/20毫米机炮,该炮全重
42公斤,理论射速740发/分,发射20×80毫米轻/重两种子弹。其中轻弹重92克,初速800
米/秒,炮口动能29。4千焦;重弹重115克,初速710米/秒,炮口动能29。0千焦。火炮备
弹200发。2挺7。9毫米MG17机枪和BF109E上的一样,但备弹减少为500发/挺。

火力得到增强的“喷火”MKVB、VC型战斗机每秒钟发射的弹丸重量达到了3058。8克,单位
时间的火力能量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090。3千焦!而BF109F型战斗机每秒钟发射的弹丸
重量和BF109E相比反而有所下降,发射轻/重弹时分别为1501克和1785克,单位时间的火力
能量也分别只有420。3千焦和414。7千焦。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
“喷火”MKV不论在火力密集度还是威力上,都以巨大的优势全面胜出,不过由于单位时间
发射的弹丸少,在火力持续力上BF109F略胜一筹(机炮:16。9秒对10。8秒;机枪:32。
6秒对23。3秒)

5、 综合评价:
经过以上详细的数据比较,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英德双方都试图在保持原有性能
优势的前提下,弥补己方飞机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英国通过增大发动机功率的手段来提高
速度和爬升率;德国则对飞机的机身和机翼作了重大改进,并且也使用了新型大功率发动
机。

在速度方面,由于双方的发动机功率都有所增强,因此最大水平速度和上一代相比,也都
有了进步。但BF109F的速度提高的更为显著(平均提升40英里/小时以上,相应的发动机功
率提升为175马力),而“喷火“MKV虽然发动机提升了400马力,速度却只提升了不足5英
里/小时。几乎在所有高度上,BF109F都比“喷火”MKV型快了5%左右,在甚低空区域,这
一差距更是拉大到8。3%。只有当“喷火”MKV使用代号为“巴尔塔”的紫色燃料时(一种
辛烷值为160的航空汽油,使用了紫红色的染色剂,以便把它和辛烷值为87的普通燃料区分
开,后者一般被染成绿色),这一明显的劣势才得以扭转。然而遗憾的是,战争初期,“
巴尔塔”的价格很高,产量也严重不足,因此在皇家空军大多数的“喷火”使用的依然是
辛烷值为87的普通燃料。

在俯冲方面,两者的差距不是很明显,总体来看,中高空俯冲“喷火”占优,低空则是BF
109F略胜一筹。结合双方重量功率比的数据和水平速度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梅塞德斯的技
术人员对BF109机身和机翼的改进大大改善了BF109F的空气动力特性。仔细观察BF109F的照
片:机身的轴向截面变小而且更接近流线型,圆弧形的机翼末端减小了机翼的诱导阻力!
反观“喷火”MKV,除了发动机功率有所提升,机身构造并没有根本上的改进(其中有一部
分“喷火”MKV是由MKI/II直接改装发动机而来);更有热带型的“喷火”MKV,在发动机
整流罩下方安装了一个硕大无比的空气滤清器,严重破坏了飞机的空气动力特性。当然,
考虑到在不列颠战役中,英国的航空工业受到重大打击的因素,这一点还是可以理解的。


“喷火”MKI和MKV的侧视图比较

爬升方面历来是德国战斗机的长项,在BF109F上,这一性能更是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在所
有的高度上,BF109F的爬升率都要比“喷火”高40%以上,在高空更是达到了93%,也就是
说,在25000英尺以上的空域,BF109F的爬升速度比“喷火”MKV快了将近一倍!!!

从爬升计时数据也可以看出“喷火”MKV居于绝对劣势:分段计时差距达到13%。急跃升方
面,BF109F由于气动特性的明显改进,越升能力也已经超越“喷火”MKV,而且速度越高优
势越明显(400英里/小时速度下差距达到12%)。只有当“喷火MKV”使用“巴尔塔”时,
差距才被压缩到30%以内。

当然,BF109F中的数据都是极限数据,但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他的垂直机动能力和高空操
纵性能在当时的欧洲战场也是罕有对手(实际上是没有对手),唯一的缺憾是BF109F的高
速俯冲时的操纵品质不是很好(相对于P-38L、P-47D、P-51D以及FW190D系列等)。而“喷
火”MKV虽然在俯冲时操纵品质还可以(很奇怪,但我没有找到原因),但是却有一个缺陷
??飞机俯冲时,机头有上仰趋势,尤其是当俯冲速度大于740公里(460英里)/小时!原因
是由于俯仰操纵面的强度不够,当空速大于740公里时,强劲的气流会使俯仰操纵面变形。


在水平机动能力方面,“喷火”MKV继续保持了MKI/II型优异的转弯和盘旋性能:在不开空
战襟翼的情况下,持续转弯角速度比BF109F高23%,转弯半径小18。6%;在空战襟翼打开的
情况下,角速度高11。4%,半径小10。2%;在所有的盘旋测试中,“喷火”MKV都要比BF1
09F好5%以上,尤其是在低空的持续盘旋性能这一测试中,差距更是扩大到10%以上。事实
上,当时有能力在“喷火”MKV转弯半径内进行水平机动的只有两种飞机??零式A6M2和KI-
43“隼”式(苏联的战斗机测试数据很少,所以无法比较)。而其中的A6M2的最优水平机
动性能是在空速很低的情况下得到的(低于100英里/小时),且其加速性又比较差,因此
可以预料他也不是MKV的对手。即便是对付KI-43这种公认的最优秀的水平机动战斗机,“
喷火”MKV也完全可以借助其150英里以上的转弯保有速度摆脱KI-43的盘旋追踪。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次的滚转率测试中,“喷火”MKV几乎在所有的条件下都好于翼展比
他小的多的BF109F,这个结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新设计的全金属副翼。

在加速性测试中,装备了1450马力发动机的“喷火”MKV再一次败给了装备1350马力发动机
的BF109F,而且速度越高差距越大。虽然“喷火”MKV的功率重量比和BF109F基本持平(甚
至还略好于BF109F),但全新的BF109F的机身线形和弧形翼尖明显改善了BF109F的气动特
性。梅塞施密特公司工程人员的辛劳终于得到了丰厚的报偿。

这一代战斗机所使用的发动机基本上都是由上一代战斗机使用的改进而来??除了发动机功
率有所提升外,BF109F继续使用燃油喷射系统,而“喷火”MKV则继续使用简单可靠的浮筏
式化油器。唯一值得指出的是在BF109F4型上,德国人第一次使用了发动机功率瞬间增强系
统,该系统使用一种名为GMI的特种燃料(主要成分为N2O),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发
动机输出功率(最高可达30%)。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1941~1942这一段时间里,BF109F在总体性能上超过了“喷火”
MKV。当然,“喷火”MKV也并不是没有还手之力,其出色的水平机动能力和强大的火力使
任何敌手在和他进行水平缠斗时都要退避三舍。但相比之下,BF109F的性能优点更突出,
而且基本没有十分显著的弱点和缺陷。“喷火”MKV在性能均衡性方面就要略逊一些,而且
皇家空军的飞行员还提到“喷火”MKV型战斗机有一个严重缺陷??当飞机水平速度大于400
英里/小时的时候,战斗机有明显的向右滚转的趋势!这使得皇家空军的飞行员在高速飞行
时,不得不连续使用副翼对飞机的飞行姿态进行纠正!!!纠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默
林”45系列发动机强大的扭矩所至。考虑到不列颠空战严重破坏了英国这一时期的航空工
业,对“喷火”的这一缺陷我们还是可以原谅的。

应当指出的是,这两种战斗机和他们的上一代相比,高速性能和高速状态下的飞行品质都
有了明显的改善,因此可以说:他们是第一种真正可以在500公里以上速度下进行格斗的战
斗机。

6、 实战情况:
正如我们所分析的那样,1941年~1942年这段时间,德国空军借助性能优异的BF109F战斗机
和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基本上取得了这一时期欧洲上空的制空权。几次交锋,结果都是盟
国受到了惨重损失。比如1942年的雷霆?天狗行动,德国空军以7架BF109F的代价击落了17
架英国战斗机,其中的绝大多数是“喷火”。

不过同时,“喷火”MKV系列战斗机也为盟国争取到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一年后,随着P-3
8、“喷火”MKIX和BF109G、FW190A的投入使用,新的一轮较量又开始了!

觉得有必要向大家指出一点:在1940~1941年的不列颠空战中,英国两家最主要的战斗机生
产厂——位于沃尔斯顿和依特克亨的飞机制造厂都遭到了轰炸。为了减小损失,英国不得
不把战斗机的生产力量疏散到全国各地,车库甚至宾馆都被用来生产飞机零部件。“喷火
”MKV就是诞生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虽然由于设计原因(实际上根本原因是德国空袭
的破坏)使得“喷火”MKV在性能上劣于BF109F,但他的成功是在战略层次的!毕竟在当时
,这是欧洲上空唯一一种可以和BF109F正面交锋的战斗机。在恢复了设计生产能力后,秀
泼马林公司很快就制造出了“喷火”MKIX。试想,如果没有“喷火”MKV系列战斗机保卫英
国领空,“喷火”MKIX能这么快就投入生产吗?让我们向那些辛勤工作的英国战斗机设计
制造人员和皇家空军勇敢的飞行员们致敬!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8.9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