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YONEX ISO-97VF), 信区: Green
标  题: 第一架火箭动力战斗机——Me 16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Feb  9 16:43:31 2002) , 转信

  二战末期,一种外形奇特、集三个“世界第一”于一身的飞机出现在德国。它就是梅
塞施米特飞机公司研制并生产的Me 163战斗机。在当时条件下,其飞行速度极快,飞行中
尾后拉着一股烟雾,所以绰号“彗星”。 

  Me 163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也是唯一的)可实用的火箭动力飞机、世界上第一种
投入作战的无水平尾翼的飞机、在二战中飞行速度和爬升速度均为当时世界第一的军用飞
机。
 
  1936年,德国滑翔机研究所开始试制由无尾翼滑翔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组合成的特种
飞行器DFS 194。1939年1月,该工程转交梅塞施米特飞机厂继续发展。1940年春,动力飞
行成功。1941年春,改进型Me 163的2架原型机先后完成试飞。10月2日,一架飞机达到瞬
时速度1002米/小时,使得人类飞行首次突破1000米/小时大关。
 
  1942年8月,实用型的Me 163B又试飞成功。1943年初,德军新组建的实验飞行部队开
始为Me 163的实战进行各种试飞和训练。1944年5月,世界上第一支火箭动力战斗机部队—
—JG400飞行团成立,并进驻特蒙、德哈劳、布兰蒂斯、霍松以及荷兰的芬罗等基地,装备
机型就是Me 163B-1战斗机。
 
  Me 163有一个水滴形的全金属机身和一对前缘后掠27度的木质中单翼,机头有一个驱
动发电机的小风车,座舱盖隐没在流线形的机身中,机腹是一个着陆用的可收放式滑橇,
一对主机轮仅仅用于起飞滑跑,离地后立即抛弃。Me 163的武器有装在机翼根部的2门30毫
米机炮,它的动力装置是瓦尔塔HWK 509A形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和氧化剂储存箱设在
机身中段。发动机推力为1700千克,每次可工作7分半钟。Me 163战斗机的总产量仅有369
架。
 
  量产型Me 163B-1,机宽9.32米,机长5.84米,高度为2.77米(无滑撬),飞机空重1
908千克,最大起飞重量4310千克。飞机最大时速为960千米(10000米高度),升限16500
米,爬升12100米高度需时3分30秒,海平面爬升率为每分钟5000米。发动机工作时间为7分
30秒,航程约为30-100千米。
 
  Me 163采用了特殊的动力装置和特殊的机身材料,因此德军空军为它设计了专门的攻
击战术:接到命令后,由Me 110战斗机牵引起飞或自己驱动起飞,在爬高中编好战斗队形
。在地面雷达的引导下飞到目标上方1000米处,以积累一定的势能,并以高速滑翔的方式
占据有利攻击位置,然后以大俯角俯冲向敌方的轰炸机,并开火攻击。通常只能做2~3次攻
击动作。 
 
  1944年8月5日,Me 163B战斗机首次击落盟军担任护航的3架P-51战斗机,从此以后建
树不大。在后来一次拦截美军轰炸机编队的战斗中,击落2架B-17轰炸机。1944年以后,德
军油料发生紧张,Me 163的出动次数明显减少。到1945年初,最后击落一架皇家空军的“
蚊”式战斗机,就彻底退出了战争。史料记载,Me 163战斗机的总共战绩仅仅击落9架敌机

 
  尽管如此,Me 163战斗机的参战仍然使盟军飞行员产生了相当大的恐惧,在盟军中曾
一度出现了“彗星恐慌症”,导致在实施轰炸时,盟军不得不将航线绕过Me 163战斗机的
作战区域。另一方面,Me 163的出现,为后来喷气式飞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和教训。(天戈)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