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nowshuang's bub), 信区: Green
标  题: 苏联二战战斗机简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Oct 31 00:10:39 2002) , 转信



发信人: hippie (阿道克船长·忧郁的嚎叫), 信区: Aero
标  题: 斯大林的 塾エD―苏联二战战斗机简介 (from二战论坛)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Oct 29 22:49:26 2002), 转信

斯大林的 塾エD―苏联二战战斗机简介
转自二战论坛,作者Green6
被邱吉尔形容为神秘国度的俄罗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了决定性的人物,然而在不

的时期中她又分别扮演了迥然不同的角色。战前,作为希特勒的盟友,她和德国在1939

一起瓜分了波兰。同年,又分别和德国的未来盟友日本和芬兰发生了冲突。

1941年,在希特勒的装甲部队撕开苏德边境线后,苏联就进入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这场

争在以后的47个月中一直深深地影响着苏联人民的意志力和社会意识形态。苏联总理约

夫.斯大林始终相信苏联丰富的资源,以及吃苦耐劳的苏联人民可以承受战争初期巨大的
人力,物力损失,并且
最终战胜敌人。没有比苏联空军,或者说Voluno-vozdushuiye Sily (VVS),的战争历程
更能证明这一点了。

西方的军事家现在还不能确定苏联空军是如何在战争最开始的时候,克服种种恶劣因素

活下来的。尽管他们拥有一只庞大的部队,飞机也要多的多,可是相对于拥有先进装备

杰出战场指挥官的纳粹德国,苏联没有任何主动权。没有比这一幕更能说明当时双方的

量对比了:当苏联的一
线战斗机还只是装备两挺轻机枪,开放机舱的“坡立卡波夫”I-16时,德国人的梅赛施

特BF109F已经装上了20mm加农炮,并且速度要快100mph。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34年,正

凭借着I-16,苏联空军才在世界上掀起了制造下单翼,可收放落架战斗机的热潮。同时

注意的是,苏联也是世
界上最迟淘汰双翼机的主要国家之一,I-153一直用到了1942年。由于苏联人相信单双翼
机可以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各自特色,这两种型号的飞机是同时开发的。I-16的设计者

是以后创建著名同名设计所的帕夫.苏霍依。

在先前的20年里,俄罗斯几乎失去了她的所有财富。1917年的革命渐渐演变成痛苦的内

,成千上万的反共分子被迫背井离乡流亡海外,Igor Silkorsky, Alexander Kartvelli
和Alexander de Seversky把他们的才华都带到了美国的土地。

不仅仅是这样,斯大林还把个人独裁的手段发挥到了极至:他成系统地清理军队中那些

经验,有能力的反对派人物。许多从西班牙战场回来的优秀飞行员,反法西斯战士不是

送入监狱就是被枪杀。简单地说,苏联空军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同时,苏联政府也意识到与未来敌人的对比中物资上的不足。所以,各飞机制造局接到

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指示。早在1938年,作为第二代战斗机的典范I-153和I-16就面
临着即将被淘汰的危险。

在一系列的计划里,苏联政府最终选定了三个,那就是:拉沃金的设计,米高扬-古瑞维
奇的设计和雅克夫列夫的设计。就这样奠定了卫国战争中红军的战斗机基础。苏联主要

靠三家飞机设计局提供作战飞机,二战中绝大国家的情况都一样:德国拥有两个主要战

机生产商,英国也一样
,然后日本有三个。美国却以拥有七个主要战斗机供应商与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些像Brewster, Eastern, Goodyear, Northrop一样的小公司还不算。)

美国拥有飞速发展的航空工业,同时又有大洋作为天然屏障,所以才能享受这样奢侈的

遇,然而俄罗斯什么也没有。由于钢铁和铝材的不足,直到战争的最后一年,苏联飞机

大量使用木质结构,并且苏联的工厂也从来没有大量提供过真正意义上的大功率发动机

飞机的型号和质量都因
为要优先考虑数量而被忽略了。

“够用了就是最好的。”一个典型的苏联理念就是这样的。显然,这个理论对于苏联飞

设计局来说也是很适用的。所有的苏联作战飞机都拥有两个称号:一个试验名和一个生

名。(和Nvidia的显卡一样?)雅克夫列夫,米格和拉沃金的第一个设计分别被冠上
I-26,
I-200和I-301的称号。

每一种设计都无一例外地贯彻了苏联人的研究理念:不是大胆冒险的变革,而是以演变

形式慢慢改进。

苏联飞机制造上的部分个性发展可能和高度集中的独裁政策有出入,然而这只是斯大林

了应付危机而作出的妥协。允许各设计局自由发展为优秀战斗机的出现提供了很好的机

。这个方案同时为俄罗斯饱受挤压的航空引擎工业提供了活力:以米格和雅克为代表的

列发动机和拉格系列的
星型发动机。这两种产品平行发展的概念一直延续到了战争的结束。

伟大的卫国战争
尽管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和斯大林都很清楚地意识到苏联和德国最终

走向战争。所以,1940年的上半年,斯大林都在把最西面的工业区往远东迁移,为的是

争爆发后,它们能够远离德国空军的威胁。

德国人在1941年6月22日发动的“巴巴罗萨”计划让斯大林震惊地意识到,研制新型战斗
机的计划必须提前完成。战争的第一天,德国人非常自信地用2750架飞机向拥有大约12

000架飞机的苏联人发动了进攻。德国空军在吃午饭前就已经消灭了整个苏联空军的10%
:800在地面被摧毁,400
架从空中被抹掉。最糟糕的情况是在那年晚些时候,德国装甲兵的先头部队甚至已经能

望见克里姆林宫的尖顶。据一方资料统计,为了防止德国人的占领,莫斯科周围大约有
1,500个厂房被转移,其中就有雅克夫列夫的工厂。

凭借着超人的努力,亚历山大.雅克夫列夫和他的同伴把工厂设备及所有的工人全部搬到
了莫斯科以东1,000公里的卡门斯克-乌拉尔山地区。作为效率的代言人,他们在3周后

在新工厂上装出了第一架飞机。同时,在远离任何威胁的西伯利亚,另一个工厂也在如

如荼地生产着雅克战斗
机。

尽管一路奔袭带来诸多不便,所有的工厂都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生产。在寒冷的冬天到来

,所有的搬迁工作都已经完成了。然而,匆忙中建起的厂房在寒风中却显得那么单薄,

摇欲坠。在那么低的温度下,钢铁的焊接成了大问题,给机身铺上蒙皮也不是很简单的

,甚至飞机的涂装都不
能很好地完成。工人们不得不在一些地方搭起防风屏并升火以增加室温。

“巴巴罗萨”计划使苏联人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急需大量的攻击机和战斗机

斯大林用他那足让人打冷颤的口吻给第1,第18工厂传达了自己的想法:“你们正在对我
们的祖国和我们的红军开着卑鄙的玩笑。直到现在你们还没有意识到生产IL-2的意义。

在IL-2对红军来说就是
面包和空气啊!谢克曼(18工厂的经理)每天只造一架IL-2,而特雷提亚科夫(第1工厂
经理)每天造一到两架米格3。如果第18工厂以每天一架IL-2的速度执意削弱祖国的实力
的话,那么你们是在犯着一个严重的错误,并且你们会为此付出代价的。我提醒你们,

府的耐心是有限的,你们
要全力生产更多的IL-2!这是对你们两个的最后警告。”这份再清楚不过的电报达到了

的目的。

LaGGs
1938年,A.L.拉沃金,M.I.古德诺夫,V.P.戈尔布诺夫合作研制了他们的第一架战斗机

研究代号为I-22,也就是后来的LaGG-1。和苏联高度集中的体系不同,从1940年起,这

个人开始独立工作,可是依然在这个工程中分别贡献自己的研究成果。

I-301(后来的LaGG-3)装备了1100马力的M-105P型发动机,在1940年三月首次试飞。除
了机鼻部分外,她全身都是用木质材料制成的。最佳作战高度是12,000英尺,在16,000

尺的高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70英里/时。一进入生产阶段,苏联人就用奇数给他们的

斗机命名,LaGG-3改进
了控制系统,机身也减轻了,并且载油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产开始于1941年一月,

同年底,共交付了约2,500架LaGG-3,大部分都装上了1260马力的M-105PF发动机。LaGG-
3
的火力配置不尽相同:一门20mm或者23mm机炮加上两挺7.62mm或者12.7mm机枪。由于机

性不佳,这个型号的飞
机在1942年底停止了发展。

接下来是著名的LaGG-5,她装上了功率更强大的M-82型星型发动机。同时,重心的转移
使
她能够在机鼻上装上另一门机炮。在1942年七月,LaGG-5开始在前线取代LaGG-3。同年1
2
月,LaGG-5的产量达到最高峰。由M-82FN驱动的LaGG-5FN出现在天空的时候,拉格与德

飞机在性能上的差距进
一步缩小了。在战争后期,钢铁供应得到很大改善后,LaGG设计局设计了一种载油量更

的全金属机翼。装上这种机翼的LaGG就成了LaGG-7。
1944年夏天,LaGG-7正式进入服役,她的最高速度达到420英里/时。苏联人一共制造了

约26,000架LaGG-5和LaGG-7。

由于LaGG的木质结构,飞行员和地勤冠于她很多形象的外号,他们说公司名的头字母缩

其实是Lakirovanny Garantirovanny Grob 或者说“没买保险的飞行棺材”。另外一个

Lapot,表示“树皮鞋”。

Migs
苏联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飞机设计局曾是 分着 大的坡立卡波夫设计组的分支。M.I.古

维奇于1939年和A.I.米高扬,V.A.若莫丁一起接手了先前的“Kh”计划。计划要求设计

架中空的截击机。因为I-200那奇长无比的引擎,她的驾驶舱位置要比一般飞机靠后得多
。I-200有幸成为苏联第
一架经过大量风洞试验的飞机,她在1940年被称作Mig-1投产,并于第二年早些时候正式
服役。和所有的苏联早期飞机一样,米格机除了机体中央和前部机身是金属制成外,其

部分都是用的木材。作为截击机,米格在高空表现得很出色;可是一到了中低空,她就

得有点木讷了,而东线
的空战却往往发生在中低空。
由于发动机的产量和机身严重脱节,一共约有2100架米格因为缺少Mikulin
AM35A型发动机而不得不在地面晒太阳。到42年底,苏联人一共生产了大约3272架Mig-1

顺着苏联人“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在获得先前的经验教训以及进一步的风洞试验后

米高扬于1941年三月新开辟了Mig-3的生产线。同年秋天,第一支红军作战单位接收了
Mig-3。
Mig-3在15,000英尺以上表现依然出色,速度可达390mhp,然而她那可怜的机载武器(两
挺7.62mm轻机枪和一挺12.7mm重机枪)和高翼载注定了她只能成为红军中的二流飞机。
Mig-3在德国人入侵的当天就取得了自己第一个战果,并且一直服役到1944年。她的后续
者Mig-5则在战争中无所作
为。


Yak
雅克夫列夫设计局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建造了苏联最成功的战斗机,当然数量也是最多

。从1938年开始,雅克夫列夫的最初设计是Yak-1。由于要求尽量降低飞机的重量,Yak-
1
是由金属焊接机身加全木质蒙皮的整体机翼组成。Yak-1首飞的时间再好不过了——1941
年六月,并且很快就得
到了订单。可是飞机的交付却因为工厂的转移而被耽搁了。
Yak-1的潜力很大:她容易生产,装备有1,240马力的引擎和全收放的起落架,并在11,50
0
英尺高时飞出了372mph的速度。尽管没有Mig-1飞得快,可是Yak-1的机动要好很多,并

爬升率也比Mig高出不少。她在机头装上20mm机炮外,另在机翼上装了两挺7.62mm
机枪——后来换成了威力更大的12.7mm重机枪。
Yak-7为以后大出分头的Yak-9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比起她的前任,Yak-7身上的金属
材料要更多一点。早期型有着和Yak-1一样的“剃刀背”,Yak-7B装上了360度可视坐舱

飞行员们对这一点喜欢得不得了。从1942年起,大约6400架各型Yak-7加入到了打击德国
法西斯的伟大战争中。
Yak-9是产量最大的雅克战斗机,她那优秀的续航力使她在为轰炸机护航时提供了便利。
有时候,她们也装上37,45mm加农炮执行一些对地攻击任务。苏联人一共生产了大约
16,700架Yak-9(机体,不包括发动机),到了1944年中,Yak-9的产量相当于于所有红

战斗机的一半。
许多斯大林的勇士们却把“苏联最优秀的战斗机”这一殊荣献给了Yak-3。德国人优秀的
BF-109G在1942年的天空拉大了苏德之间的技术差距,而雅克夫列夫却要重新夺回平衡。
1943年前线部队第一次接收到Yak-3后,她马上成为了红军飞行员梦中的坐骑。装备
VK-107A发动机的后期型Yak-3
在19,000英尺可以飞出447mph的高速——比P-51D还要稍快一点(苏联人这样宣称)。一
共有超过4,800架Yak-3从生产线上飞上天空。Yak-3是那样优秀,她的生产线直到1946年
才最终关闭。
亚历山大.雅克夫列夫在1941年被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五十年代又一次获得这个荣誉。
然而他的功勋在这里才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体现:从1941年到1945年,他设计的飞机一

建造了37,000架,或者说,苏联战斗机总数的二分之一。


同盟国的支援
到了战争后期,一些额外的飞机参加了东线的作战。到了1943年底,当同盟国已经建造

足够多战斗机的时候,他们开始把越来越多的飞机送往苏联。盎格鲁/美利坚联盟一共为
斯大林送去了15,000架各型飞机,包括13,700架战斗机,其中有一半是贝尔P-39“空中

镜蛇”和P-63“超级眼
镜蛇”。也有1000~3000架不等各型柯蒂P-40,飓风,超级海喷火(Supermarine
Spitfire)。(Green6语:都是美英自己不要的东西)
这些东西对苏联来说可是雪中送炭啊!从1941年到1945年,红军一共接收了74,300架“

产”战斗机,在战争中有接近2/3都损失掉了。战争开始时,斯大林手里握着11,5000架

斗机,饱受压榨的工厂每月生产6,000架,到了41年下半年产量还要翻一倍。从那以后产
量逐年增加,从1942年
的10,700架到43年的17,000架,44年甚至达到了20,000架(其中在德国投降前建造了
9,100架)。几万架飞机在战斗中被摧毁,连带着成千上万的飞行员。
美英联盟对苏联援助的重要性在这里可以略见一斑,苏联空军中王牌中的王牌,伊万.阔
日杜布是一个拥有62次击坠记录的LaGG飞行员。其次是格里戈里.列奇卡洛夫和亚历山大
.
波克留什金,公认战绩分别是61架和59架,他们在战争生涯中主要驾驶的就是P-39。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70.8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