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iayingh (无忌), 信区: Green
标 题: 从L-15看我国舰载战斗机的研制(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05日19:19:36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北京航展上首次亮相的L-15新型高机动性超音速高级教练机/多用途战斗机引起了人们的
广泛关注,有关它的介绍各位已经很多,在此不再赘述,谨以公开资料分析我国未来航
母舰载机的一些情况。
L-15的总体布局为双座双发单垂尾常规式气动布局,采用了与美国F-18和俄罗斯米
格-29类似的大边条中等后掠角上单翼,肋部楔形方进气道。从前方看简直是F-18F的缩
小版,气动布局上的模仿在航空史上并不少见,也不能以之为耻,相反能起到取长补短
,事半功倍之效。譬如,美国的F-15不能说没有借鉴前苏联的米格-25的气动外形,前苏
联的苏-27身上也不能说没有美国的F-15的影子。L-15借鉴F-18的气动外形设计亦无非是
其作为舰载战斗机多年的成功使用经验证实其布局的合理性,作为一个尚无舰载机设计
经验的国家来说,直接模仿其外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L-15采用的气动布局使
其最大速度不是很高(M 1.4),但它的着陆速度只有235公里/小时,着陆距离只有800
米,最大迎角有25度。所以只要有需求,L-15是很容易能满足上舰的要求的。另外,双
腹鳍设计使L-15的着舰钩的位置很好安排。
L-15采用了双发涡扇发动机和零高度弹射座椅,因而安全性好。纵观现代舰载战斗
机,除了法国的“超级军旗” 舰载攻击机和F-8“十字军”舰载战斗机,美国早已退役
的A-4“天鹰”、A-7“海盗”舰载攻击机,还有英国的“鹞”采用单发设计外,无一例
外都是采用安全性高的双发设计。而且,就是上述飞机也将或已经被双发设计的“阵风
”,F-18,F-14代替了(“鹞”除外,因为它的独一无二的垂直起降功能)。因为舰载
战斗机除了要执行与空军战斗机一样的战斗任务外,还要应付海洋上更为恶劣的气象环
境、高腐蚀性的盐湿空气,这样舰载战斗机的使用安全性相对于空军战斗机应有更高的
要求。当然,我在这里想要说明的并不是L-15就是唯一将来能上舰的战斗机,而它的身
份是充当舰载战斗机驾驶员训练任务为主的舰载教练/战斗/攻击机,L-15只是提供了以
下这样一个平台:
1、采用双发涡扇发动机和零高度弹射座椅,安全性好。同时有具有高机动性,大攻
角飞行能力。完全能满足第三和第四代战斗机飞行员的要求。
2、有接近于先进战斗机上安装的航空电子设备和座舱人-机接口。配备有电传操纵
系统,具有和新一代战机相似的操作特性。但由于其基型是教练机,机身寿命长(1000
0小时/30年),价格相对于苏-27/30要便宜许多,效费比高。
3、配备有外挂武器管理系统,适配性强。从模型外形上看,机身较为宽大,也适合改进
改型。
在这个平台上,只要对其稍作改动,就可以将其变型为教练/战斗机、轻型战斗轰炸
机,简化了机型,简化后勤维护作业,这对于航母这个有限资源的战斗平台来说是至关
重要的,而目前的发展趋势正是如此。例如美国就用F-18E/F(以及其电战改型)代替了
F-18C/D、F-14、A-6E等多型飞机,法国用“阵风”代替了F-8、“超级军旗”、“贸易
风”。
L-15上舰只是解决了舰载机教练和辅助性对地对海攻击的问题,在这里,各位可能
最关心的是我国未来航母主力舰载战斗机又会是谁呢?坊间流传有多种推测,有歼8改进
型、FBC-1舰载改型、歼十舰载改型、FC-1舰载改型、苏-27/30舰载改型、引进苏-33、
合作开发雅克-141、引进/仿制“鹞”等说法。但据我分析,以苏-27/30为平台进行专用
舰载战斗机研制的可能性很大。首先,歼8改进型可以排除,原因无须多说,大家明白。
其次,随着苏-27/30的引进生产,FBC-1上舰的可能性几乎可以排除。至于歼十的单发设
计就已经足以将其能够发展成为成功的舰载战斗机的可能性排除在外!歼十(可能还有
被引进的苏-27代替的原歼11双发重型机)的舰载改型曾几何时是军方最现实、最有可能
的方案,但这一切也是在苏-27/30的引进之前,只能是中国军方无奈又无奈之中的选择
。试想,作风一贯稳重得趋近于保守的中国军方怎么可能让有以下重大不足的飞机来担
负起最能体现国家力量----航母战斗编队的拳头和守护神呢?脱胎于F-16和“幼狮”轻
型战斗机的歼十,虽说可能要比后二者要大,但至多也只能算是中型机,机体容纳能力
有限,无法胜任就连美国相对强大的航母编队都要F-18E/F,F-14等重型机才能承担的舰
队防空和空中打击的繁重任务。试想,就算装备了歼十多用途舰载战斗机,还是得再装
备一种F-14/Su-33类的大型防空战斗机,不又走回了美国海军60-80年代的老路----甲板
上停满了F-14、F/A-18、A-6、A-7,后勤保障人员忙得四脚朝天,个中滋味美海军体会
最深了。我想,对未来后勤通用保障性提出极高要求的中国军方肯定是不会逆潮流而行
,不计成本的非要走这段弯路不可的。
舰载战斗机所担任的角色要求其承担能与敌方大机群、多批次战斗机作战遂行舰队
防空任务的同时,完成空中打击的繁重任务,能真正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恰恰形成对
比的是舰载战斗机所要面对的敌人,正有可能是由类似歼十、FC-1等采用的以十当一的
“狼群”战术的轻型飞机以及巡航导弹。一旦建成航母编队,那么就一定要拥有与世界
上最强的航母编队一战的实力,对于潜在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我们不能阻止敌人用最
先进的武器来对付我们。所以,我国未来航母舰载战斗机一定只能是一种拥有强大的制
空制海和对地攻击能力的大型战斗机。而以目前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下,要想引进苏-3
3,或者合作开发雅克-141,引进/仿制“鹞”的设想似乎已经是很遥远,就算你拿十吨
黄金,人家退役的F-18C/D、F-14宁愿送回熔炉也不会买给你的。
有人会想,军方会不会重新去开发一种全新的先进舰载战斗机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
大,一是根据中国军方一贯勤俭治家的传统,资金上不允许;二是技术上达不到,苏-2
7都还没吃透,岂敢冒险追求大跃进,这也是一反军方稳重保守传统的,原歼9、歼13的
失败就是前车之鉴,利用苏-27/30相对成熟的技术搞“小步快跑”也不失为一种赶时间
走捷径的办法;三是时间上不能再等了,前几年的“银河号事件”,96年的“两国论”
,99年的台独党上台执政,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四一军机撞机事件,2001军售案,某
超级大国的军事战略调整,直至前几天的台湾大选局势都已经明确无误的告诉我们,形
势逼人,时不待人。
而目前,中国军方最现实的方案就是在引进的苏-27/30平台基础之上,专门设计一
种大型多用途以赶超F-18E/F为目标的舰载战斗机。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在引进苏
-27后,继续引进苏-30MKK原因(似乎有重复引进的浪费之嫌)。有人分析说是中国军方
是用来救急,用来提升中国空军的对地精确打击能力,但这只是表面的原因,更深层的
原因就是军方看中了苏-30MKK的多用途特性,如何利用好苏-27这个平台的问题就直接摆
在我们眼前,如何将一架重型空中优势战斗机转变成为一架具有强大的精确打击能力的
多用途战斗机并没有嘴上说说那么容易。对于一个引进的大型复杂的武器系统没有弄懂
吃透,是不可能成功进行改进改型的。米格21我们就弄了30多年,算是吃透了,不象印
度阿三,只会组装生产,只好陷入引进再引进的死循环,至今还被人卡脖子。苏-30MKK
就为我们将来如何在苏-27身上做好文章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样板。相信不久的将来,我
们将会看到我们的航空母舰的上空威武翱翔地先进舰载战斗机,依稀之间原来是如此熟
识。
另外再补充说明一下,L-15是作为K-8的过渡机种和苏-27这类高性能作战飞机的高
级教练机而研制的,用以缓解飞行学员从K-8过渡到苏-27等战机时面临的技术跨度问题
。因此L-15将来起到的是类似美国海军的T-45“苍鹰”教练机和俄罗斯“库兹涅佐夫”
上的苏-25教练机的作用——着重训练舰载机驾驶员的离舰着舰飞行能力,完成L-15——
>先进舰载战斗机(苏-27/30舰载改型)的机种转换训练。
综上所述,我国未来航母甲板上的舰载机配置情况一目了然,除了必要的预警机、
直升机外,再就是一种脱胎于苏-27/30的多用途舰载战斗机(以及在其基础之上变型的
电战型、伙伴加油型等)与少量执行教练任务的L-15了。
最后再说一句,也难怪L-15模型的涂色不似一般教练机那么花哨,怎么看怎么都象
是海军的蓝灰色。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7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2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