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ldj (秃驴), 信区: Green
标  题: 幻影 IV 轰炸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Nov 30 10:32:00 2003), 站内信件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之剑


http://www.afwing.com/intro/mirageiv/mirage4-1.jpg
1960 年 2 月 13 日,法国在沙哈拉沙漠的 Reggane 爆炸了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
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当时的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情绪非常激动,情不自
禁的高喊“法兰西万岁!从今天早晨起,法国更加强大并且更加让人骄傲。”

  戴高乐说起这话是深有感触的,长久以来法国做为一个世界大国却在不到 80 年时间
内遭到过三次入侵。(1871 年的普法战争中屈辱的割地赔款,时隔 40 多年后的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战火在战争其间又始终燃烧在法国本土上)特别是二战时期被纳粹德国长时间的
占领,更让法国人心中蒙上一层阴影,而当时的东西方对抗更是让法国人担心,未知的下
一次入侵将会发生在什么时候。

  二战的结束并未给世界带来和平,随着丘吉尔的的铁幕宣言发表,北约与华约的对抗
,50 年代的世界充满了战争的阴影。二战后的法国百废待兴,虽然法国是当时的联合国常
任理事国,但其国际地位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摇,1956 年的“苏伊士运河”事件中法国
遭到美国和前苏联两个核大国的核恐吓,最后不得不狼狈的撤军,在亚洲被迫退出了法属
印度支那,而在阿尔及利亚问题更是进退两难,在种种原因的刺激下,法国不得不去思考
,作为一个三百多年来在欧洲和世界起主导作用的大国,法国怎样才能继续保持这种地位
,如何才能让别人去“尊敬”她。尤其在法国人看来,一个不负担国际责任的法国将一文
不值。正因为如此,1960 年戴高乐就明确规定法国的核打击力量必须真正并且完全独立。
而不是依附于北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我们看得高于一切的国防和外交政策独立”


  但法国的政策导致了法国与北约不合,北约不愿意法国搞自己的独立核力量,北约甚
至拒绝法国参与决策。经过各种权衡考虑,法国决定加快核武器的研制工作,法国政府认
为核武器是法国防务政策独立自主的一个特殊工具,也是一种低成本(核武器的价格相对
便宜)的战略选择,并且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一说法得到了法国公众及各政党的一致赞同


  1958 年戴高乐当选为法国总统后更是加快了核武器的生产进度,并且逐步建立起了一
套由空基的“幻影”IV 轰炸机,陆基的“普吕东”(Pluton)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和海基
的法国“可畏”级核潜艇的具有中等规模的三位一体式的核打击系统。1964 年 36 架“幻
影”IV轰炸机首先进入战备值班,由此拉开了法国核威慑政策的面纱。
“幻影”IV轰炸机的研制

  1956 年为了配合核武器的发展,法国空军对国内的飞机公司提出了核武器运载机的招
标,参加招标的有法国国营南方航空公司的超级“秃鹰”4060 和达索飞机公司在著名的“
幻影”III 型战斗机放大尺寸而研制的“幻影”IV 超音速轰炸机

http://www.afwing.com/intro/mirageiv/avmir42.gif
http://www.afwing.com/intro/mirageiv/4050.jpg
SO.4050“秃鹰”

  超级“秃鹰”4060 是在法国装备的 SO.4050“秃鹰”双发喷气式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进
而成,最大速度 M1.3,由于超级“秃鹰”4060 的研制周期超过了法军方的要求而被淘汰
出局。“幻影”IV 轰炸机则是按“幻影”III 为原型放大 1.5 倍,总重量是“幻影”II
I 的 2.45 倍,起飞重量约为 33,500 千克,采用达索公司擅长的无尾三角翼式气动布局
,有大后掠垂尾及符合面积律的流线形机身,机翼为悬臂式三角形中单翼,相对厚度从 3
.8% 逐渐变到 3.2%,同时为便于进行超音速飞行机身两侧气道装有半锥形可调进气锥。前
缘后掠 60 度。机身头部相当尖细,机身中段下方半埋入式地悬挂一颗自由落体核弹,其
前部增加了一个很大的圆形雷达罩。第一架预生产型飞机用作轰炸试验,于 1961 年 10 
月 12 日首次飞行

http://www.afwing.com/intro/mirageiv/mir4-proto.jpg

幻影 IV 原型机,三角形的垂尾。在 Saint Cloud (桑克洛)制造,历时一年半,1958 
年底于默伦-维拉罗歇(Melun-Villaroche)交付。这架飞机从来没有用此三角形垂尾进行
飞行,马塞尔.达索通过计算认为此垂尾是不够的(后来在风洞中得到证实)

  第二架用来研究导航系统和在机头加装有空中加油系统,与 KC-135F 加油机配合进行
空中加油试验。第三架是完全的实用型,装两台“阿塔”9K 发动机以及包括机头空中加油
受油管和军械在内的全套设备,于 1963 年 1 月 23 日首次试飞。
http://www.afwing.com/intro/mirageiv/mir4-a00.jpg

1960 年秋在默伦的 A-00 号幻影 IV(可能是预生产型)。以后的几个月,这架飞机打破
了 1,000 公里闭合航线的飞行速度世界记录,将纪录提高到 1820 公里/小时

  “幻影”IV 轰炸机的最大速度可达 M2.2,实用升限 20,000 米,巡航速度为 960 公
里/小时,“幻影”IV 能以 M1.7 的速度飞行半小时。航程为 3,700 公里,作战半径 1,
250-1,600 公里。这与同时期的美苏装备的超音速轰炸机相比毫不逊色。由于飞机性能的
出众,因此法国空军于 1964~1967 年共订购了 62 架,1964 年底开始在法国战略空军服
役,在法国总统的直接指挥下担任法国核打击力量的先锋。
幻影”IV轰炸机的装备让法国人感觉到了安全,法国人此刻再也不谈先前谈的很响亮的有
关于禁止核武器的高调了,而是一心发展本国的核力量。

  虽然核计划耗资巨大,但法国人还是乐此不彼,在其核力量发展的最高峰时期也就是
 1967 年,法国核支出的费用占到法国国民生产总值的 1.2%,国防预算的 26.4%,国防采
购预算的 51.4%!在此以后虽然有所以下降,但核支出一直都保持其国防采购预算的 30%
,虽然花费了巨额的经费,但法国政府却认为这笔开支物有所值,法国人认为核选择就是
要让那些记忆尤新的历史决不重演,保持法国的独立性。

  虽然当时美国对北约承诺一旦华约对欧洲开战,美国将提供核保护,但法国认为美国
人是不会冒着自身的生存危险来保卫法国的,因为在美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为了履行对别
国的承诺而把自己国家的生存置于危险中。

  装备了 62 架“幻影”IV 轰炸机的三个法国轰炸机中队建立后,法国与华约的力量对
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照当时欧洲常规力量对比,北约在地面力量上明显处于劣势,当时
北约内部的说法是如果华约发起进攻的话,那么在 8 天内,T 系列坦克将会如潮水一般的
涌进法国里昂,面对这种不利的情况,法国政府向世界宣布了自己的核政策,那就是当法
国受到威胁或者是进攻,那法国将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进行反击,而不是象其他核大国那样
的非主动性使用核武器,(美苏的核战略是逐步反击的战略:用常规武器反击常规武器的
进攻,用战术核武器反击战术核武器的进攻。只有当本国的领土遭到战略核武器的进攻时
才会发动战略反击)。
http://www.afwing.com/intro/mirageiv/caeamir4p.jpg
与 C-135F 编队飞行的幻影 IV,早期飞机无涂装

  为了搞法国式的主动性核防御,法国总参谋部此制定了一套核反击政策,那就是用“
幻影”IV 轰炸机去轰炸敌方城市,“幻影”IV 轰炸机可挂 16 颗 454 千克炸弹或半埋悬
挂一枚 5 万吨 TNT 当量的核弹。但战术指导思想主要还是使用核弹进行攻击,利用机上
安装的 CSF 轰炸雷达和地形跟踪雷达进行低空高速突防。打击的范围包括苏联西部和南部
的一些大城市和工业基地,以及华约国家的城市,部队集结点和军事目标。由于莫斯科具
有世界上最严密的空防系统,法国人很明智的未将莫斯科列入攻击范围内而是选择防御比
较薄弱的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做为第一攻击目标。同时后续备选目标还包括斯大林格勒
和基辅。当时能进入“幻影”IV 轰炸机中队的飞行员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他们都知道驾
驶“幻影”IV 轰炸机去攻击前苏联领土时面对前苏联的国土防空军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但
为了法国第五共和国的荣誉和国家的安全,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幻影”IV 轰炸机的背后

  “幻影”IV 轰炸机可以说凝聚了当时法国航空工业的精华,在此前法国从来没有生产
过如此先进的武器,仅仅只是在战斗机研制和生产上有所心得,但当法国决定进行新型飞
机的研制时,法国为了立足于国内和加快研制速度不得在现有技术上进行改进。法国的航
空工业发挥了自己所有的潜力,创造了一项世界记录,直接按战斗机放大来设计轰炸机,
在成本上“幻影”IV 的机体原材料占总费用的 6.5%,加工工时占 26%,发动机占到 17%
,而电子设备则占了 50.5%。

  机上的电子设备包括汤姆逊-CSF 公司的 DR-AA8A 轰炸雷达,多普勒脉冲雷达,弹道
计算机,电子对抗系统以及为缓解远程奔袭中飞行员疲劳而设计的自动驾驶仪。这些对当
时的法国科技水平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考验。生产型的“幻影”IV 轰炸机的 90% 的部件达
到国产。

  飞机的机翼采用的是全金属结构,翼展 11.85 米,采用悬臂式三角形中单翼,翼面积
 78 平方米,前缘后掠角 60°,主梁与机身垂直,后缘处有两根辅助梁,与前缘几乎平行
。机翼后缘有两块升降副翼,由电气液压双缸伺服控制系统操纵,自动稳定器向该系统输
入操纵信号。翼根前缘的上、下翼面有液压操纵的减速板。未采用增升装置、锥形扭转、
扰流片或调整片。

  机身高 5.65 米,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头前端是空中加油受油管。机身前段
为气密式串列驾驶舱,驾驶员在前,领航兼轰炸员在后,座椅为独立式弹射型,机身前端
下方是前起落架舱,起落架为液压收放前三点式,前起落架为双轮,可操纵转向,向后收
入机身。主起落架采用液-气减震四轮小车式,可向内收入机身。机身中段为油箱,机身
后段装有两台“阿塔”9K 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 46.1 千牛(4,700 公斤),
加力推力 68.6 千牛(7,000 公斤)。机翼主梁和后梁之间、起落架安装点之前的前缘部
分为整体油箱。由于飞机在进行高速飞行时耗油量会大增,所以飞机上油箱遍部,机身油
箱几乎占用领航员舱到发动机之间的整个机身中段。在每个发动机进气道外侧的双层蒙皮
之间,进气道和发动机的下面,以及垂尾的前缘部分,都装有油箱。为了实现短距起飞,
翼下还可装两组共 6 个助推器。机翼主梁和后梁之间、起落架安装点之前的前缘部分是整
体油箱。在每个发动机进气道外侧的双层蒙皮之间,进气道和发动机的下面,以及垂尾的
前缘部分,都设置了油箱。法国航空工业在生产“幻影”IV 轰炸机之前还从未生产过如此
技术含量高的作战飞机,达索公司为了加快设计进度,动员了全公司 70% 的设计人员进行分段比例放大设计,然后进行风洞实验。
http://www.afwing.com/intro/mirageiv/bmiraiv_p.jpg
1959 年 6 月 17 日“幻影”IV 进行首次试飞,同年 7 月试飞速度达到 M1.9,并在以后
的飞行中超过 M2。虽然“幻影”IV 装备时间比美苏的同类型飞机如美国 B-58“盗贼”(
Hustler)式超音速轰炸机及前苏联的图-22“眼罩”(Blinder)服役时间稍晚但都属于同
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由于美国军方考虑到如果战争爆发 B-58 就必须要进行跨洋作战,
因此其在航程和载弹量上都不符合美国的核战略思想,所以在装备了几年以后就被撤装了
。而“幻影”IV 就不必去考虑跨洋作战的需要,因为一旦开战法国就是前沿,因此在 60
-70 年代西方只有“幻影”IV 这一种真正意义的超音速轰炸机能在质量和技术上与图-22
 相抗衡,并且各项指标及性能都远在它之上。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B-58 和“幻影”IV
 不能算是一种真正的轰炸机,而象是一种专用的核攻击机,都是携带核弹利用高速进行突
防,任务单一,这种作战思想可能不适合美国空军的要求,但却非常的适用于法国。
如果法国要攻击苏联本土,“幻影”IV 起飞后就会先飞到大西洋上空,然后利用 KC-135
 进行空中加油,这样就可以不经过华约国家上空,大大减少被中途拦截的可能,而第一攻
击目标列宁格勒的位置恰恰就在波罗地海岸边,“幻影”IV 在进入攻击圈后以 M1.7 的速
度进行低空突防,在突破后拉高进行核弹攻击,在攻击完成后以 M2.2 的最大速度进行脱
离,然后原路返回法国。
http://www.afwing.com/intro/mirageiv/mir4-air-10.jpg
由 KC-135 进行空中加油,有趣的是机鼻的探针就是受油管,而不是空速管,采用软管-浮
锚方式

  法国就是希望用“幻影”IV 的高性能去威慑对方,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低空高速可算
的上是当时最好的突防手段。1964 年的法国历史上有两件值的法国人自豪的大事,第一就
是戴高乐政府克服国内外种种阻力与中国建交从而成为西欧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
,第二就是本国的核打击力量的建立。

  为了嘉奖有关人员法国政府随后授予总设计师法国荣誉勋章,其他有关人员也分别被
授予自由奖章。有了“幻影”IV,法国最初的核威慑才真正起了作用,法国人的核威慑理
论才能得以实现。法国核威慑是想使用大规模核报复来打击和威胁敌方重要目标(后方大
城市),美国人传统上把它称为“惩罚(威胁)威慑”。正如“比例威慑”概念所表示的
那样,入侵者所受到的威胁等于或超过法国遭受到的危险。换句话来说,“比例威慑”的
目地在于己方对敌方领土造成“超过法国”的损失,从而大大减少敌方的预期收益,让敌
方投鼠忌器。

  自从戴高乐政府首先提出以上理论以后,历届法国领导人都始终执行要保持自己的核
威慑,确保相对于超级大国而言的符合法国这种中等国家的国力所能承担的核威慑。

尾声

  1979 年以后随着法国第 5 艘“可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服役,法国完善了自己海
基核打击系统,“可畏”级载有 16 枚导弹,最初装备的是射程 2,500 公里的M-1型潜射
弹道导弹,不久换装加大射程的 M-2 型,现在又换装具有百万吨威力核弹头的 M-20 型。
5 艘可畏级上装备的 80 个弹头,已经确立了法国未来的核打击力量肯定是以更加隐蔽和
机动的海基为重心的。但法国还是继续保持空基核力量,并且决定对“幻影”IV 进行升级
,一个中队的“幻影”IV 被改装为“幻影”IV P(Penetration 突击)。

  改进的重点包括重新设计航空电子设备,计算机系统和能携带法国生产的 ASMP 战术
核巡航导弹。该机原来装在机腹的汤姆逊-CSF 公司的 DR-AA8A 雷达被改装为该公司生产
的 ARCANA 脉冲多普勒雷达,并加装了双余度惯导系统,使导航及搜寻能力得到改善。另
外一些改进的电子设备包括:在外侧机翼下鼓舱内及后机身上部舱内装汤姆逊-CSF 公司的
 Seval 雷达报警接收机及天线;左机翼外侧挂架挂一个汤姆逊-CSF 公司的 TMV105 BARE
M 自卫干扰吊舱,右机翼外侧挂架挂一个 BOZ-103 干扰物投放吊舱。机翼内侧挂架可各带
一个 2,500 升副油箱。
http://www.afwing.com/intro/mirageiv/bmirai.jpg
1985 年法国战略空军开始接收“幻影”IV P,1987 年第 18 架交付,但交付的前几天一
架改装好的“幻影”IV P 失事坠毁,因此不得不又改装了第 19 架。“幻影”IV P 装备
了远程战术核巡航导弹后,打击的范围扩大了很多,而不用象原来那样要飞到目标上空进
行核弹的投掷,对飞行员的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恩赐。1996 年能挂装 ASMP 核导弹的“幻影
”2000N 开始担负着法国空军的战略轰炸值班任务,做为 60 年代至 90 年代法国核威力
的几大象征之一的“幻影”IV 正式退出法国核武库。只留下 5 架改装成侦察机,其他的
“幻影”IV 全部退役。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华约的解散,法国人的危机感消失,但法国人始终认为核武器是防
止战争的工具。因此在以后的时间里虽然法国肯定会积极的参与消除核武器这一世界性话
题,但法国政府还是坚持搞自己的一套核武器系统。1994 年 5 月 5 日,法国总统密特朗
在谈到法国核威慑政策时说:“核威慑用于避免战争,而不是赢得战争。”这一观点是法
国战略思想的转折点,也是法国拒绝所谓的全面“核战争”的基础。在此框架中,预防战
略认为核武器不是常规战的延伸,甚至不受常规战的限制,而只是保存有限数量,仅用于
在可能的全面战略打击前发出“最后警告”。为了发挥这些首要作用,法国只需要符合“
合理足够”原则的有限核能力。




--
鸾鸟凤凰,死林薄兮
燕鹊乌雀,朝堂坛兮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5.13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