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米-28“浩劫”战斗直升机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Mar 16 08:05:09 2000), 转信

米-28“浩劫”战斗直升机(图文)
 摘自:中国军事天地
1994年初,俄罗斯军方向外界透露出一条消息:军方将为莫斯科直升机厂(即原来的米里设计
局)研制新型战斗直升机米—28H提供资金。该机俄文编号为MH—28H,西方资料英文译为Mi—
8N.
米-28的由来
前苏联70年代研制的战斗直升机米—24,是根据米里的设计思想设计的。60年代末,米里的设
计思想是:研制一种以执行作战任务为主、以运送兵员为辅的战斗直升机。根据这一设计思想
研制的米—24,与西方同类攻击直升机相比,不仅外形尺寸大,机身中部截面大,而且空机重
量也大。因为米—24(这里指双型,即米—34II,英文资料译为Mi—24D,即米—24D。)的前机
身同西方攻击直升机一样,都有两个纵列式机组人员座舱,而中机身却比西方的攻击直升机多
出一个庞大的运兵舱,里面可以乘坐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运送其它物资。由于运兵舱的存在
,机身中部自然就非常宽大,于是雷达反射截面积也大,所以容易被敌方雷达探测到,也容易
被敌方的武器击中。而且,空机重量大,也会影响到直升机的作战机动性。部队多年的佼用实
践证明,这样的战斗直升机满足不了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前苏联军方迫切需要一种比米—24小
,跟美国的AH—64A“阿帕奇”相似的战斗直升机。这样的直升机将专门执行对地作战任务,
不再承担运送兵员的任务。
军方的要求一提出来,俄罗斯的两个直升机设计局便展开了激烈竞争。卡莫夫设计局很快报出
了双旋翼共轴式战斗直升机卡—50,而米里设计局则推出了比米—24先进得多的米—28。米-
-28于1982年11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飞行,到1994年2月,全部研制工作宣告完成。同米—24相
比,米—28具有突出的优越性。首先,米—28的任务专门化,只承扭作战任务,即攻击敌方地
面装甲目标,对己方地面部队进行火力支援等,不再负责运送兵员,所以不需要庞大的运兵舱
。这样机身就变细了,中部截面也就缩小了,于是雷达反射截面积也随之减小,所以有利于降
低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概率,提高战场生存性。
同时,空机重量也减小了,这又有助于提高飞行性能。例如该机机动性就有明显提高,其过载
范围为—0.5G至+3G,能表演包括正筋斗、半筋斗反转等特技,在战斗中,这就有利于摆脱敌
方固定翼飞机的追击。米—28的防护比较强,驾驶舱前面装有防弹玻璃,驾驶舱周围有防弹装
甲保护,其陶瓷装甲板能经受任子弹的多次打击。即使装甲被打碎,也容易在野战条件下予以
更换。两台发动机相互位置离得较远,中间由减速器隔开,可以防止一弹击中两台发动机。在
部件配置上也作了巧妙安排:让不太重要的部件作为屏障,以遮挡和保护关键部件,这样便可
在不用装甲的情况下提高直升机的抗弹能力。米—28的武器威力强大,装有口径为30毫米的机
炮,其活动方位角为110度;机身两侧短翼翼下挂架可携带16枚反坦克导弹,射程为800至600
0米,这些导弹不仅能攻击敌方地面装甲目标,而且还能破坏敌方的临时火力点、指挥部等。

米-28所用的武器系统
而竞争对手卡莫夫设计局大肆宣传卡—50的新奇特点,说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双旋翼共轴式战斗
直升机,第一种单人驾驶战斗直升机;第一种采用弹射救生技术的战斗直并机。卡—50的新奇
特点和卡莫夫设计局的宣传攻势的确起了很大作用,当时军方支持卡—50的趋势十分明显,为
此,米—28处于不利境地。
米-28N的崛起
处于逆境中的米里设计局并不气馁,他们也展开了宣传攻势。他们大力宣传直升机单人驾驶无
法执行作战任务的道理,有力的证据就是美国的RAH—66“科曼奇”直升机。在该机研制计划
的初期,美国也曾打算采用单人驾驶方案,但是,经过反复实验证明,单人驾驶不能很好地执
行作战任务,在贴地飞行时更是如此。于是,美国放弃了单人驾驶方案,仍采用了双座方案。
美国的的电子系统智能化技术要比俄罗斯先进多了,都不敢采用单人驾,驶方案,以俄罗斯的
电子系统技术水平,怎么能使人相信单人驾驶能够完成作战任务呢?
米里设计局的宣传攻势不仅动摇了军方对卡—50的决心,也使卡莫夫设计局内部产生了一定程
度的动摇。后来,又从军方传来消息说,军方对卡—50和米—28都不够满意,因为这两种直升
机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都比较弱。军方盼望得到象美国AH—64D“长弓阿帕奇”
那样的全天候作战直升机。
于是,两个设计局新一轮激烈竞争又开始了。卡莫夫公司(即以前的卡莫夫设计局)在卡—50的
基础上进行改型,推出了具有夜战能力的双座战斗直升机卡—52,而米里莫斯科直升矾厂(即
以前的米里设计局)则推出了能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夜战之鹰”米—28N。
1994年1月,俄罗斯军方作出决定,宣布为米—28N提供研制经费。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的日子
好过了,遂加紧进行研制,计划在1997年交付部队使用。
那么,同米—28的基本型相比,米—28N最重要的就是米—28N增加了能保证在夜间和恶劣气象
条件下作战的各种设备,从而使米—28N成为全天候作战直升机。同美国的AH—64D“长弓阿帕
奇”一样,米—28N旋翼轴上方,也装有能自由转动的锤状整流罩,里面装有毫米波火控雷达
。这种雷达不仅具有探测和火力控制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作为导航辅助装置使用。所配备的夜
视镜以人们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使用方便,但要求有一定的照明度,所以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面前视红外系统不受照明度强弱的限制,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极其黑暗的夜间,也能发现
和跟踪目标。它的作用范围比夜视镜大得多,能发现和识别5公里左右距离上的目标。其视场
范围为13度×18度。夜视镜和前视红外系统配合使用,取长补短,能提高夜间观察和跟踪目标
的能力。在米—28N上还装有微光电视、激光测距仪、头盔目标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对
观察、识别、跟踪目标和导航都大有帮助。利用地球物理场进行极值曲线导航的高精度导航系
统,能可靠地引导直升机飞行;地形跟踪系统能保证直升机在复杂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
度贴地飞行,能及时规避危险的障碍物。
其次,米—28N还增大了所装发动机的功率。米—28直升机基本型的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为
1640千瓦(2200轴马力),而米—28N则采用了两台功率更大的TB3—117BM涡轴发动机,单台额
定功率为1864千瓦(2500轴马力)。为此,还为其设计了效率更好的BP—29主减速器。它的其它
方面与米—28基本型相同,性能也基本不变。
性能数据
旋翼直径:17.20米
旋翼桨叶弦长:0.67米
尾桨直径:3.84米
尾桨叶弦长:0.24米
直升机全长:(不包括旋翼)17.01米
机身最大宽度:1.85米
机高:(至旋翼桨毂顶部)3.82米
横向轮距:2.29米
纵向轮距:11.00米
最大平飞速度:300公里/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270公里/小时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13.6米/秒
实用升限:5800米
悬停升限:(无地效)3600米
作战半径:200公里(5%余油)
(标准燃油量,10分钟跟踪目标飞行)
航程:(最大标准燃油量)460公里
转场航程:(5%余油)1100公里
续航时间:(最大燃油量)2小时
过载范围:+3G/--0.5G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24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