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军用飞机在局部战争中的应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Nov 29 18:09:33 2001) , 转信

  军用飞机在战争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战争进程和结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1911年,刚刚问世不足8年的飞机第一次作为战争工具出现在意土战争中,开创了飞机
用于战争之先河。在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开始走上战争舞台。由于受飞
机性能的限制以及交战双方对这种新式装备的用途存有疑虑,军用飞机在战争中只起到了
辅助作用,未能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

  越南战争,超声速飞机称雄

  越南战争爆发于1961年5月。为迅速打赢这场战争,美国仍旧倚重于空中优势,将空军
、海军、陆军航空部队所属的各种型号的飞机悉数遣往越南战场,最多时投入各型飞机、
直升机近6000架。战争中美军还把越南战场当成新式武器的试验场,首次大量使用了以F-
100、F-104、F-4和F-111为代表的新一代超声速战斗机,B-52喷气式战略轰炸机,预警机
和加油机,以及机载精确制导炸弹和电子战设备等新式航空武器装备。越军方面,南方人
民武装力量没有装备飞机,越南民主共和国空军初期只装备少量的苏制“米格-15”和“米
格-17”战斗机,后虽引进了性能较先进的超声速战斗机“米格-19”和“米格-21”,但飞
机数量最多时也只有200多架。从双方兵力对比来看,美军无论是在飞机数量上还是在质量
上都占有压倒优势,因此,战争期间,美军只以少量兵力投入夺取空中优势作战,主力用
于突击越军的后方交通线、重要军事目标,以及支援地面部队作战。面对敌人强大的空军
力量,越南空军没有与美军展开大机群作战,而是采用灵活的战术,使用“米格-17”、“
米格-19”和“米格-21”战斗机以小编队伺机偷袭进犯的美机,给美机造成一定的威胁,
甚至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F-105、F-4战斗机也屡屡被“米格”战斗机击落。战争期间越空
军飞机共击落美机92架。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共出动作战飞机129万架次,投弹750万吨,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美军总投弹量的3.4倍。虽然作战飞机没能最终为美军挽回败局,但对战争的进程和结
局的重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军在空袭规
模、使用时机和目标选择上不得不有所限制,加上东南亚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便于飞机活动
,这些因素使飞机的作战效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南战争在军事学术史上也占有重要
的地位,特别是超声速飞机、加油机、预警机、机载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战设备等新型航
空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引起了空中作战样式和作战方法的变革,对未来飞机和空战战术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东战争,以色列战机建殊勋

  二战后,中东地区战火连绵不断,在连年的征战中,尤其是第三次、第四次中东战争
中,军用飞机扮演了主要角色,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影响。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投入飞机746架,包括战斗机590架、战斗轰炸机
110架、轰炸机46架,主要机型有“米格-17”、“米格-21”战斗机,“苏-7”战斗轰炸机
,“图-16”、“伊尔-28”轰炸机;以军装备飞机403架,包括战斗机172架、攻击机225架
、侦察机6架,主要机型有F-4、“幻影Ⅲ”战斗机,A-4、“神秘”攻击机等。双方兵力对
比,阿方数量占优,质量双方基本相当。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地面军队从西、北两线同时向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以
军发动突然袭击。接受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教训,埃及和叙利亚飞机在支援地面部队突破以
军防御后,即转入隐蔽待机,夺取制空权作战主要由地面防空部队担负,为此,埃、叙两
军在苏伊士运河一线和戈兰高地一线部署了近百个地空导弹营和500多门高炮,并曾一度控
制了战区上空。战争头3天,以军就有80多架飞机被击落,以军飞机被迫中止了对地面部队
的空中支援。初战受挫后,以空军紧急研究对策,采取在作战飞机上加装电子对抗吊舱,
以及投放金属箔条和高热照明弹等方法对付阿方的地空导弹雷达。从8日起,以军集中2/3
的飞机压制叙军的地空导弹群。通常先由携带“百舌鸟”反雷达导弹的飞机从远距发射导
弹摧毁叙军地空导弹制导雷达,接着再派飞机突击导弹发射装置。叙军地空导弹部队在遭
重创后,被迫撤出戈兰高地。以空军夺取戈兰高地制空权后,即转兵西线,突击埃及的地
空导弹阵地。10月16日,以军装甲部队渡过苏伊士运河,摧毁了埃军16个地空导弹阵地,
在埃军的防空体系中撕开一个缺口,以空军飞机趁机全面出击,彻底摧毁了埃军的防空体
系,夺取了战区上空的制空权,为以军最终夺取战场主动权奠定了基础。战争历时18天,
阿方共损失飞机447架,以军损失飞机109架。战争中,双方围绕制空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制空权的得与失成为战局发展的关键。阿方主要依靠先进的地面防空系统,夺取了战争
初期的制空权,而以色列则是采用电子对抗手段,使用飞机发射反辐射导弹等摧毁阿方的
防空系统夺回制空权,并最终赢得主动。这种全新的夺取制空权的方法引起了世界军界的
高度重视,对现代空中作战的方式、方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岛战争,英阿海空大决斗

  在马岛战争中,英国和阿根廷双方都动用了先进的航空武器装备,阿方出动飞机350架
,其中作战飞机187架,主要机型是“超军旗”战斗机、“幻影Ⅲ”战斗机、A-4攻击机、
“堪培拉”轻型轰炸机等;英军共出动飞机68架,主要机型是“海鹞”、“鹞”式垂直起
降战斗机和“火神”轰炸机等。双方兵力对比,数量上阿军占优,质量上英军占优。

  1982年5月1日,英军从阿森松岛出动数架“火神”轰炸机,经过数次空中加油,长途
飞行6000千米,对马岛首府斯坦利港的机场进行了突击。接着舰载的“海鹞”式战斗机又
连续出动3次,再次袭击了斯坦利港和古斯格林机场,使两个机场遭到严重破坏。失去了马
岛上的前进机场,阿军作战飞机被迫从远离战区的大陆机场起降,在战区上空的活动时间
仅有2~3分钟,出动强度也大大降低,每架飞机一天只能出动1~2次。阿军装备的“超军
旗”和“幻影Ⅲ”战斗机的性能本来就低于英军的“海鹞”和“鹞”式战斗机,再加上飞
机要以极限作战半径活动,自然在空战中处于下风。阿军飞机在连续被击落数架后,只好
尽量避免与英军飞机进行空战,将飞机主要用于突击英军的水面舰艇,先后击沉、击伤英
军舰船15艘,其中“超军旗”战斗机击沉“谢菲尔德”导弹驱逐舰一战被舰为现代海空战
史上的经典之作,对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和空中作战方式方法的变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美军空袭利比亚,空中作“手术”

  1986年4月15日,美国以利比亚搞恐怖活动为由,出动大批飞机对利比亚发动了一次代
号为“黄金峡谷”的空中袭击。为了保证行动的顺利实施,美军调集了自越南战争以来最
大的空袭兵力,共动用空军飞机和海军舰载机128架。空军使用的机型主要有FB-111轰炸机
、EF-111电子战飞机、KC-10和KC-135加油机;海军使用的机型主要有A-6、A-7攻击机、F
/A-18战斗机、EA-6B电子战飞机和E-2C预警机等。美空军战机远程奔袭,于4月15日1时53
分与从两艘航母上起飞的海军舰载机共100多架飞机在地中海上空会合,组成多机型的空中
作战集群。经协调后,作战集群分多路扑向各自的目标。4架EF-111和EA-6B电子战飞机率
先对利比亚实施强电子干扰,使利比亚无线电通信中断,防空雷达失灵。与此同时,6架F
/A-18和6架A-7向利军防空雷达站发射了数十枚“百舌鸟”和“哈姆”反雷达导弹,摧毁利
军5座雷达站。15日2时整,担任主攻的FB-111和A-6向预定目标发起攻击,用GBU-10型激光
制导炸弹、MK-82炸弹和MK-20集束炸弹突击了利比亚的兵营、空军基地等目标。利比亚空
军装备700多架飞机,包括30架先进的“米格-25”战斗机,另有3000多枚防空导弹,具有
一定的防空能力。然而由于美军的空袭时间选在夜间,加上利军雷达和通信系统遭到干扰
和破坏,利军飞机不敢起飞,防空导弹也只是盲目地对空射击,没有对美军飞机造成多大
威胁。空袭至2时12分结束,仅持续了12分钟,美军以损失1架FB-111的代价,摧毁了利比
亚5个大型目标、5个雷达站、14架飞机,炸死炸伤700余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海湾战争,“蓝天骄子”逞威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几乎所有最先进的军用飞机尽数遣往海湾。双方兵力对比,多国
部队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

  1991年1月17日凌晨3时,多国部队空中力量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空袭行动。在
空袭前5小时,多国部队率先展开了以“白雪”为代号的电子战。美军的EA-6B、EF-111A、
EC-130H电子战飞机对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进行了强烈的电子干扰。凌晨3
时,美军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突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上空,发起攻击。同一时刻,美军
攻击直升机对伊边境线的雷达站进行了攻击,在伊军防空体系中撕开口子,美军作战飞机
趁势突入伊军腹地,向伊军重要战略目标发起猛烈攻击。1月31日,多国部队飞机转入战术
空袭阶段,主要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的伊军地面部队、防御阵地、坦克和装甲集群、交
通枢纽、弹药库、后勤补给基地等目标进行猛烈轰炸。至2月23日,经过多国部队飞机38天
的猛烈空袭,伊军损失惨重,所有战略目标除深藏于地下的之外,基本被摧毁,伊军地面
部队也遭到毁灭性打击。

  2月24日,经过42天的角逐,海湾战争降下帷幕,在这场多国、多军种参加的战争中,
空中力量自始至终扮演了主要角色,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被称
为“第一场由空中打赢的战争”。战争中大量高技术空中兵器的使用,以及因此而产生的
新的空中作战的方式、方法,对未来航空武器的发展和空中作战方式、方法的变革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