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Green
标  题: 解读“数据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3月10日18:55:04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数据链”是采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应用协议,实现机载、陆基和舰载战术数据系

统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战术系统效能的系统。它由系统与设施、

通信规程和应用协议组成
  ●“数据链”可以形成点对点数据链路和网状数据链路,使作战区域内各种指挥控

制系统和作战平台的计算机系统组成战术数据传输/交换和信息处理网络,为作战指挥

人员和战斗人员提供有关的数据和完整的战场战术态势图
  ●“数据链”技术包括:高效、远距离光学通信;用于抗干扰通信的多波束自指零

天线;数据融合技术;以及自动目标识别,等等
  ●美军的E-2T预警机,若以人工语音引导战斗机,只能进行1~3批目标的拦截作业

,E-2C预警机利用“数据链”配合F-14战斗机,可同时进行100个以上目标的拦截作业

。因此,美军称“数据链为武器装备的生命线”
  信息化武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武器平台之间实现横向组网,并融入信息网络系统,

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武器平台的作战效能。传统的以坦克、战车、

火炮和导弹为代表的陆基作战平台,以舰艇、潜艇为代表的海上作战平台,以飞机、直

升机为代表的空中作战平台等,都必须在火力优势的基础上兼有现代信息优势,才能成

为真正的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因此,一种链接各作战平台、优化信息资源、有效调

配和使用作战能量的“数据链”,正日益受到重视并被用于链接整合军队各战斗单元。

“数据链”将成为未来军队作战力量的 “粘合剂”和“倍增器”。
粘合战斗力的“数据链”
  在1982年的贝卡谷地空战中,叙利亚方面是米格-21、米格-23战斗机,以色列方

面是F-15和F-16战斗机。尽管双方的飞机档次相差不大,但以色列方面以损失1架飞机

的代价,取得摧毁叙利亚19个地空导弹阵地和81架飞机的战果。战后,世界各国军事专

家对这次空战不约而同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以色列空军使人望而生畏的能力,来自于

一架预警和指挥控制飞机与若干架战斗机的高度协同和配合。在这种预警机和战斗机之

间实现高度协同与配合的现代化联合作战装备,就是由装备在各种飞机上的数据链终端

所组成的“数据链”系统。美军的E-2 T预警机,若以人工语音引导战斗机,只能进行

1~3批目标的拦截作业,但美军现役的E-2C预警机利用数据链配合F-14战斗机,可同

时进行100个以上目标的拦截作业。因此,美军称“数据链为武器装备的生命线”。
  什么是“数据链”?它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数据链”并不是什么神秘武器,它只是链接数字化战场上的指挥中心、作战部队

、武器平台的一种信息处理、交换和分发系统。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军队装备的“标

准密码数字链”、“战术数字情报链”、“高速计算机数字无线高频/超高频通信战术

数据系统”、“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多功能信息分配系统”等,都属于“数据

链”。
  “数据链”是采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应用协议,实现机载、陆基和舰载战术数据

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战术系统效能的系统。它由系统与设施

、通信规程和应用协议组成。
  “数据链”可以形成点对点数据链路和网状数据链路,使作战区域内各种指挥控制

系统和作战平台的计算机系统组成战术数据传输/交换和信息处理网络,为作战指挥人

员和战斗人员提供有关的数据和完整的战场战术态势图。机载平台上的战术“数据链”

系统的最大通信距离可达800公里。如果使用卫星,则可进行全球通信。
  “数据链”技术包括:高效、远距离光学通信;用于抗干扰通信的多波束指零天线

;数据融合技术以及自动目标识别等等。
信息化战争呼唤“数据链”
  1983年10月25日,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向前推进的一支美陆军

部队,被守军猛烈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因通信系统不兼容,这支美陆军部队无法召

唤就在山那边的海军部队对其支援。一名美陆军军官在联络不通的紧急情况下,用信用

卡打商用长途电话(经卫星线路)到美国本土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要求正在战场上

执行任务的战斗机给予火力支援。不久,美军一架战斗机临空,机腹下喷出一道道“火

蛇”。事后美军称此为创举,但实际上暴露了美军事通信失败的窘态。在入侵格林纳达

的战争中,美空军尽管动用了10颗卫星及许多无线电中继站,沟通了战场同最高军事当

局、参谋长联席会议、全国作战指挥中心以及待命部队之间的联系。但由于三军通信系

统互不兼容,横向通信仍是个大问题。此外,在格林纳达陆上作战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

的通信也要经海上中继站中转。这一切都说明美军横向通信能力不足。美联合特遣部队

司令海军中将梅特卡夫事后在评论此役的通信联络时说:“在格林纳达,我们既不能与

陆军互通,也不能与空军互通……我们不能使已装备的通信设备一起工作。”实战证明

,在军事行动高度依赖信息的高技术战场上,快速收集、处理、分发信息已成为决定战

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在7年之后的海湾战争中,初级的“数据链”就已显威战场。以美军拦截导弹作战为

例,就可以看到“数据链”的作用。伊军的“飞毛腿”导弹一发射,12秒钟之后,位于

太平洋上空的美国防支援计划(DSP)的导弹预警卫星就发现了“飞毛腿”,并迅速测出

它的航行轨道及预定着陆地区,报警信息及有关数据迅速传递到位于澳大利亚的美国航

天司令部的一个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中心的巨型计算机紧急处理这些数据之后,得到对

“飞毛腿”导弹进行有效拦截的参数,然后航天司令部将这些参数通过卫星传给位于沙

特阿拉伯的“爱国者”防空导弹指挥中心。防空导弹指挥中心立刻将数据装填到“爱国

者”导弹上并发射,整个过程只需要3分钟左右的时间,而“飞毛腿”至少要飞行4~5分

钟才能到达预定目标的上空,这就为拦截导弹创造了条件。在这次战争中,伊拉克共发

射了80余枚“飞毛腿”导弹,其中向沙特阿拉伯发射了42枚,向以色列发射了37枚,向

巴林发射了 3枚。但只有一枚命中目标;大部分导弹不是被“爱国者”拦截,就是因技

术原因自爆。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国者”拦截“飞毛腿”的成功之处,就是数据链接

的成功。同时,以“数据链”支撑的三军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的使用,对于美军发挥

信息优势、实施联合作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海湾战争中,美军的“数据链

”,仅仅是在一些领域得到运用,并没有实现整个战场的数据链接,特别是三军横向通

信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作战命令因不能通过通信网下达而要派直升机送往海军指挥舰上

,联合作战指挥中的“烟囱”问题依然存在。
数字化革命催生“数据链”
  驱散战场迷雾,使战场“透明”,并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对策,是军事领域一直在

探索解决的难题。数字化洪流,正在拨开战场“迷雾”,勾画相对“看得见”的数字化

战场。在数字化战场上,一架侦察直升机的机载传感器,借助雷达波束自动跟踪敌装甲

纵队,同时通过调制解调器和数据链路,把敌坐标参数传给与之联网的攻击直升机或火

力指挥中心。数分钟之内,敌坦克便会遭到攻击直升机或火力指挥中心协调的间瞄火力

打击。而当一辆坦克向目标射击并发布战果时,己方所有坦克的计算机屏幕上会自动显

示同样的信息。数字化战场上战斗单元之间的沟通就是如此方便。
  在决策层,数字化使指挥官们第一次有可能同时全面地掌握整个作战地区内发生的

一切情况,然后以最佳方式协调战斗力等诸因素,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施协同作战。

在数字化战场上,数据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已经能够把战场情况近实时传递给

各级指挥官,使他们不必通过调频无线电台发送或等待冗长的命令和报告,从而可以大

大缩短决策周期,使决策速度与作战进程接近同步。这样就可以保证己方的决策周期快

于敌方,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正是由于数字化技术、数据链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才使武器平台间的横向组

网成为可能,才使军队能够像使用直瞄火力一样运用间瞄火力。在数字化战场上,各种

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图像,由不同的数据链路传给工作站。工作站把这些图像与侦察卫星

的档案图像进行相关处理,确定目标的精确坐标,并把它与各种武器系统的弹着半径相

匹配,然后把处理好的最终产品用视频链路传入攻击武器系统,攻击系统立即向目标发

起攻击,形成“传感器至射手”的信息流。使发现与攻击过程只需数分钟甚至数十秒钟

,识别目标与攻击目标几乎能同时完成。
  现代局部战争的实践和“数字化战争实验”显示:在未来战争中,作战的效能将建

立在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有机结合上,信息流将越来越多地控制物质流和能量流

。信息将决定火力和机动力,进而达到倍增火力和机动力的效果。
  信息流可以分为对军事力量运用的指挥控制指令(上级到下级)信息流,从各种传

感器及各级部队向上级报告的数据情报流,以及从传感器或指挥控制节点到发射平台之

间的数据流,前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没有数据情报及时准确的汇集,指挥人员就不

能正确地判断态势,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也就不能正确地下达命令;没有指挥人员的

指挥控制指令信息流的及时下达,指战员就无法协调地在广阔的战场上与敌周旋。传统

的军事体制往往在前二者信息流程中形成各军兵种的垂直“烟囱”式模式,各军兵种之

间的横向信息流较少,很难保证联合作战对信息流程的要求。至于第三种信息流,即从

传感器到发射平台之间的数据流,受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的限制,传统的军队无法以信

息流快速准确地驱动能量(火力),这种军事力量体系中的指挥、探测、识别、火力之

间是完全脱节的,不能实现快速精确打击,与现代联合作战中快速精确地集中火力的要

求相差甚远。现代联合作战中,传感器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

,陆、海、空三军的作战部队、舰船、飞机等作战单元之间需要传送海量的传感信息和

交战指令,使各级指战员共享战场态势,实现快速精确的联合作战行动。因此,只有数

字化技术支持下的“数据链”的运用,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
外军竞相发展“数据链”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技术战争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各国军方对“数据链”的

开发。美军对“数据链”的开发和应用最为广泛。美军已经开发并投入使用的有“国防

部通用数据链路”、“国防部战术数据链路”和北约战术数据链路系列。美国的预警机

不但有强大的数据链LINK-16,而且有未来的“鹰眼”2000 ,甚至还有可以管制地对空

导弹的CEC网络。以色列也自行开发了ACR-740“数据链”系统,不仅预警机要装,每架

战斗机也都要装网络终端。许多军事发达国家也都致力于发展“数据链”。所以,“数

据链”将成为今后军事装备发展的一个热点。从美军发展“数据链”的进程看,首先是

从各军种自行研制各自的数据链路起步,随着战争理念的变化,在联合作战的军事需求

牵引下,逐步向着支持三军联合作战和盟军协同作战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数据分发能

力,如战术数据终端向联合信息分发系统的演变;不仅考虑了与各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

系统的链接(如指挥控制器),而且还考虑了与战略网的互通,并不断改进战术通信网

的无线电设备,使其朝着数字语音和超视距战场态势监视的方向发展。在提高数据链路

能力的同时,还考虑了与其他数据链路和已有老系统的兼容性。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伊曼努尔·康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22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