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eonado (在长沙耗时间上火车), 信区: Green
标  题: 如需要可随时大批生产 俄顶尖战机出自五大设计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03日03:44:27 星期二), 转信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航空航天展览上,俄罗斯军机与西方同类武器相比毫不逊色。据俄军
工高级人士透露说,俄著名的飞机设计局研制的许多高精尖武器还有很多处于“实验室
阶段”,只要形势需要,可随时大批量生产。
  苏霍伊:“永不停止的飞行试验室”
  “苏霍伊”现在的全称是“苏霍伊试验设计局联合股份公司”,其前身是苏霍伊试
验设计局。该局最早建于1939年,首任设计师是苏联飞机设计大师苏霍伊。苏霍伊飞机
设计局是俄罗斯战斗机研制领域的龙头企业,号称俄国防工业的“旗舰”。在62年的发
展历程中,苏霍伊设计局一直致力于发展“苏”系列战斗机。至今,该设计局研制出了
100多个型号的各类苏式战斗机,50多种投入批量生产,其中以苏—27和苏—37战斗机水
平最高。“苏霍伊”现有5万多名职工,下辖两个设计局,3家工厂,年收入超过10亿美
元。主要产品有苏—24、苏—25、苏—27、苏—30、苏—33等战斗机。目前苏霍伊出产
的军用飞机的出口额占全俄罗斯所有武器出口额的40%,占俄罗斯战斗机出口额的63%。
在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间,该公司出口额将达到170亿美元。
  苏霍伊设计局成功秘诀主要有二:一是注重自己的责任意识,对得起“龙头老大”
的头衔。正如苏霍伊老总所说,我们的公司是永不停止的“飞行中的试验室”,只有我
们的产品始终领导世界战斗机的最新潮流,我们才对得起我们的国家和军队。二是不等
不靠,自谋出路。为了保持科技实力,苏霍伊设计局与伊尔库茨克航空生产联合体、阿
穆尔共青城航空生产联合体、新西伯利亚航空生产联合体以及塔干罗格航空科技公司等
航空企业进行大联合,形成战机设计到最后销售的一条龙。
  米格:“储备技术比储备武器更合算”
  米格战斗机科研生产联合体的前身是米格试验设计局。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该
设计局研制并生产的50余种“米格”系列战斗机享誉世界,尤其是近年来,米格—29和
米格—31战斗机成为世界战斗机市场上的抢手货。
  1995年5月,根据俄罗斯政府的决议,该设计局与莫斯科航空生产联合体合并成新的
国有企业———米格和莫斯科飞机生产联合企业,新企业集中了从米格飞机设计、研制
到试验、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整套服务,从业人数达到10万。为了克服国家定
货减少、拨款锐降等诸多困难,保存设计局的技术潜力,米格设计局在竞争激烈的条件
下,主动研制民用机型,还与国外企业共同研制飞机。
  设计局还采取了一种“以武养武”的做法,针对不同国家研制不同型号和性能的新
型战机,换取利润可观的外汇收入,然后再研制更精尖的武器装备。它们的理念是储备
技术比储备武器更合算。为了保证一流的科研人员不外流,设计局还不断提高研究设计
人员的待遇;此外,还将原来的航空工程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
  图波列夫:生产多种用途的飞机
  图波列夫航空科技联合体主要研发“图”系列的轰炸机和运输机。其前身是图波列
夫试验设计局,建于1922年,首任设计师是А·Н·图波列夫。1937年,图波列夫设计
的“图—25”型飞机,首次完成了由苏联经北极到美国的不着陆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图波列夫设计了第一架“图—12”型喷气轰炸机。近80年来,图波列夫设计局一
直致力于研制大型轰炸机和中型、重型运输机。如图—22M、图—95、图—142、图—16
0战略轰炸机,图—104、图—134、图—154、图—144运输机。
  图波列夫设计局领导认为,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必须通过研制各种用途、各种型号
的飞机,如轻型公务机、货机和客机等,保存自己的科技实力。1995年设计局开始实行
股份制,国家和集体的股份对半。后来,图波列夫设计局与萨马拉飞机工厂和塔干罗格
飞机工厂等5家飞机生产企业联合,各董事单位根据技术特长和资源优势,合理安排生产
和技术改造,以确保技术领先,图波列夫设计局由此获得了新生。
  伊柳申: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伊柳申”现在的正式名称是伊柳申航空联合体股份公司,其前身是1933年成立的
伊柳申试验设计局,首任设计师是С·В·伊柳申。卫国战争中,伊柳申设计局研制的
伊尔—2对地攻击机成为苏军打击德军最有力的杀伤武器,战后该局曾研制过喷气式轰炸
机,但不久就转向重点设计和研制运输机,很快就推出了伊尔—18、伊尔—62等先进运
输机。1970年,又研制出伊尔—76军用运输机、伊尔—86宽体客机等一大批先进运输机

  1995年,伊柳申设计局与伏罗涅日飞机生产协会和塔什干飞机生产协会等几家飞机
生产厂联合组建成伊柳申航空联合体股份公司。此后,实力大增的伊柳申开始瞄准国际
运输机市场,研制出伊尔—96宽体运输机、伊尔—114支线运输机,希望借此打入西方和
独联体市场。令伊柳申人骄傲的是,科研人员在研制伊尔—96M时使用了最尖端的材料和
技术,并采用了美国惠普公司和柯林斯公司的导航驾驶设备,使飞机的各项性能达到世
界同类运输机最高水平,还作为俄罗斯总统专机使用。
  苏联解体以后,“伊柳申”实行开放型科研设计,不但把自己的科研人员派到西方
航空公司进修,还主动与美国、英国等飞机制造公司联手研制生产新型运输机。
  卡莫夫:“多设计、少生产”
  卡莫夫直升机科技联合体是目前俄罗斯直升机领域的“老大”,特别是近年来卡—
50和卡—52武装直升机的问世,使该联合体名气更大。卡莫夫直升机科技联合体的前身
是卡莫夫试验设计局,成立于1948年,首任设计师是Н·И·卡莫夫。该联合体目前的
4000员工中,一流科技人才占1/4。
  50多年来,该联合体一直致力于研制共轴对转旋翼式直升机。首次投入批量生产的
是双座卡—15直升机,以后又研制出了4座的卡—18和卡—25反潜直升机、卡—32全天候
多用途直升机、卡—32K起重直升机、单座的卡—50武装直升机。20世纪90年代初期,该
联合体与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共同研制中程多用途直升机。不久推出了高速多用途直升
机卡—62、卡—128和卡—226双发轻型直升机、卡—137遥控直升机和卡—52双座武装直
升机。在科研经费不足的今天,卡莫夫制定了“多设计、多研制、少生产”的发展战略
,集中财力和人力开发和生产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最先进的直升机,保持自己在本
系统的世界领先水平。 《环球时报》(2001年06月29日第七版) 张玉华 肖遥

--
☆☆☆☆请访问故事接龙电子月刊
校内用户:gaea.hit.edu.cn/story
校外用户:lilacstoryseries.yeah.net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87.24.13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