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eworld (好人), 信区: Green
标  题: 图-22“逆火”超音速轰炸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Nov 16 08:54:13 2002) , 转信



图-22“逆火”(BACKFIRE)超音速轰炸机,1992年在莫斯科国际航展和范堡罗航空博览会上
“逆火”飞机首次向公众展示。最近又有报道,伊朗与俄罗斯已达成20亿美元的武器交易
,其 中就有图-26(亦有称图-22M)“逆火”轰炸机。中国对这种飞机也亦有兴趣。
研制背景
在前苏联没有解体之前,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超级大国,冷战延续数十年,竟
相发展军事装备、以争夺军事霸主的地位。“逆火”便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五六十年代,美国曾先后研制过两种超音速轰炸机,即B-58和YB-70。前者是通用动力公司
研制的超音速中程战略轰炸机,装4台发动机。最大它行速度超过音速2倍,可带核弹,航
程4850公里。后者是洛克韦尔公司研制的速度更快的远程战略轰炸机,装6台发动机,飞行
速度可达到音速3倍,可带多种核武器,最大航程超过10000公里。这样的性能标准,且不
说当时,即使是现在也是先进的。

稍后于美国,苏联也开始研制超音速轰炸机。I959年美国的第一代超音速轰炸机B-58开始
批量生产,并投入使用。1961年苏联的第-种超音速轰炸机图-22也在莫斯科航空节上露面
,随后便装备部队,仅晚了美围两三年的时网。

图-22北约组织取名为"眼罩”(BLINDER),由图波列夫没计局于1955中开始设计,1958年首
次试飞。先后发展了四种型别,可执行轰炸任务的是“眼罩”A和B型,C、D型改作侦察和
教练用机。该机装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总推力、升限、航程与B-58差不多,但起飞重最
比B-58大,最大飞行速度只有M1.5。“眼罩“A的机分弹舱可带自由下落式的核弹或常规炸
弹。"眼罩"B经过改进后性能提高。弹舱内可带AS-4“厨房”式核弹头导弹。在执行作战任
务时,使用加力起飞,爬升到10000米高度,以90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在距离目标50
0公里时。高度上升到12000米,速度增加到M1.2-1.4;离目标180-270公里时发射导弹,然
后继续前飞,以引导导弹飞向目标。这是核轰炸的飞行剖面。若使用常规炸弹轰炸,则可
以超音速冲刺速度接近目标,在目标上空以高亚音速进行水平投弹,再以超音速脱离。按
专家们的评价,图-22的综合作战能力与B-58相差不大。应当说“眼罩”的设计是成功的。


美国的B-58由于航程短,不能混装多种核武器,也不能带常规炸弹,而且使用费用、于19
62年停产,总产量116架、不久便全部退役。而图-22约生产厂250架,除装备于苏联空海军
外,还出口利比亚、伊拉克等,至今仍有160架左右在使用。

YB-70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是与SR-71高空高速侦察机同时代研制的飞机,其技术互有借鉴、
飞行速度基本一样,但用途不问。60年代初,美国公布了这两种飞机的消息,苏联空军则
迫不急待地提地要搞一种新的导弹载机,共技术术、战术指标要求采用普通结构和先进材
料,冲刺速度可达到3000--320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为2000--2300公里/小时,航程达
到6000一7000公里。很显然,这些是针对YB-70轰炸机而言的。

为此,曾准备了多个方案,其中之-是由叶瓦奇金设计局后转为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T-4飞
机。该机采用先进的钛合金结构材料和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性能优异,但由于只能装备两
枚带核弹头的空对面导弹,难以实现战略攻击任务,加上造价昂贵,有“143吨黄金”之称
,因而被中途放弃,仅飞过10次,并创造了几项飞行纪录。

另一个方案就是后来的“逆火”轰炸机。该机由图波列夫设计局于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
第一次向外界透露是1969年,随后就开始飞行试验。1970年7月,美国的侦察卫星在喀山地
区发现了这种飞机的原型机。共制造了12架预生产型用于各种试验,生产型于1974年左右
开始交付部队使用。这是一种航程较远的超音速轰炸机。装两台发动机,机身采用普通半
硬壳结构,机翼由内、外翼段组成,外翼段可变后掠角(20度一55度),机尾采用倒T型布局
,起落架为前三点式。由于“逆火”具有战略威慑作用,一问世就引起西方的注意,并为
此而发生争执。

图-22M
军备竞赛固然促进了各自军事势力的提高(尤其是战略武器),但是互为对手的无节制发展
,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使军费开支节节上升,甚至达到难以支付的程度。为此,两
国人民怨声载道,世界上的裁军舆论也日益高涨。于是就出现了从1969年开始的马拉松式
的美苏两国“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发生在1975年的第二阶段会谈中,双方争吵不体的焦
点之一就是“逆火”轰炸机是否应在战略武器的限制范围之内。苏联坚持说,“逆火”是
图-22的改型,是一种中程轰炸机不应该受限制,反而指出美国的巡航导弹应属于被限制之
列。美国坚持认为,“逆火”不是图-22改型的中程轰炸机,是具有洲际能力的核武器运载
工具,应该受到限制。双方经过讨价还价,于同年9月达成协议,苏联的“逆火”轰炸机和
美国的巡航导弹都未列入限制之内。时至今日,“逆火”开始在公共场合露面,人们对它
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看“逆火”是不是图-22的一种改型,就更清楚了。

从图-22和“逆火”的三面图不难看出,除机头部分有些相象外,其余似乎再很难找到共同
之处。最明显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图-22的两个发动机短舱横担在垂尾根部两侧的机尾之上
,十分醒目;而“逆火”的发动机埋装在机体之内,与机身融为一体,进气道一直延伸到
翼根前缘的机身两侧,显然是参考了图-28飞机的设计,只是将蜂腰机身改成了矩形截面的
直筒机身(机头为圆形)。二是图-22采用固定购后掠翼;“逆火”则为变后掠翼,后掠角变
化范围20度一55度,很可能是应用了同期研制的苏-20和米格-23飞机的技术。此外,垂尾
形状等也有很大差别。从飞行性能上看,图-22与“逆火”也是有根本区别的。前面已经提
到,图-22装两台II-15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0千牛;而“逆火”装两台库兹
涅佐夫HK-144型涡轮风扇发动机(超音速运输机图-144也装这种发动机),单台加
力推力可达196千牛。虽然它们的最大飞行速度差不多,实用升限还不如图-22,但是“逆
火”的最大起飞重量120吨多,超过图-22飞机3-4吨;载弹量也比图-22和图-16都大得多;
新型“逆火”的最大航程起码比图-22大1000-2000公里;由于“逆火”采用了可兼顾高低
速性能的变后擦翼,最大后掠角大,其低空突防能力肯定要比图-22强。“逆火”的海平面
最大速度可达到1100公里/小时,接近音速。载弹量、航程和突防能力正好是远程轰炸机
的重要技术性能,而这些性能“逆火”都比图-22高出一筹。

由此可见,无论从外形到性能“逆火”都是不同于图-22的,应该属于独立的新型轰炸机。
说它是图-22的一种改型,按惯例讲是难以令人信服的。长期以来,对于“逆火”的真实编
号有争论。国内外报刊介绍也比较混乱,有称固-26的,也有叫图-22M或图-22改型的。笔
者认为叫图-26是合乎情理的,因为后者表达的仍然是图-22改型的概念。退一步,不说它
们有这么多差别,即使是外形和性能差不太多,仅在用途上有所变化的派生飞机也可以赋
于新的编号,这在前苏联是有先例的,如在米格-23战斗机的基础上派生的战斗轰炸机,后
来就改名为米格-27。现在看来,苏联当年坚持说“逆火”是图-22的一种改型,目的是为
了逃避当时战略武器谈判的限制,使该机得以继续发展。 

至今为此,“逆火”轰炸机经不断改进,先后发展了ABC三种型别。“逆火”A为初始型,
从目前保存在莫尼诺前苏联空军博物馆的样机来看,机头仍有空中加油传感器,可见当初
研制“逆火”时就考虑至空中加油的技术要求。据介绍“逆火”A切航程受到限制,仅装备
了一个中队。大量装备前苏联空海军部队的是“逆火”B,该型别飞机有了进一步的改进,
翼展加大,翼下起落架整流罩减小,性能有所提高,只因为受“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影
响,拆除了空中加油设备,应当注意的是拆除不等于真取消。最近,据一位曾在“逆火”
轰炸机基地服役过的士兵说,所有“逆火”飞机基地都备有空中加油探管,如果需要.可在
1小时内将其安装上去。“逆火”的最新改型西方称之为“逆火”C.与前者比较又有了新的
更大的改进。旨先是改装了推力更大的NK-321(即“海盗旗”所装的)发动机,加力推力可
达到2226千牛。进气道唇口由原来的正矩形(内侧有向前延伸购附面层隔板)改为类似米格
-25飞机的凿口形,位置也更低,发动机尾部喷管处亦作了重新设计。采用新的推进系统,
使“逆火”C的推重比从B型的0.33提高到0.4;高空最大速度从M3.65增至M2.05;作战航程
从5100公里增加到6800公里,提高了33%。若按上述那个基地士兵的说法,“逆火”C不空
中加油的作战半径为5450公里,航程可达近10000公里。

其次是武器装备:原来“逆火”B的实际有效载荷,在执行中远程任务时,只能在机腹中央
弹舱内装一枚Kh一22N(即AS一4)导弹;在执行短程任务时,可增加两枚同类导弹,分别挂
于机翼挂架上。“逆火”C则采用了可更换购组件式弹舱,至少有三种方式,既可装一枚K
h-22或Kh-22N远程导弹,也可装两个自由落体式的常规炸弹挂架,还可以装-个新的能携带
9枚Kh-15P(即AS-16)反辐射导弹的旋转发射架。加上机体外的两个翼下挂架,实际有效载
荷的配置形式为2枚Kh-22,加机身弹舱内6枚Kh-15P;或3枚Kh-22(翼下2枚,弹舱内l枚);
或1O枚反辐射导弹(翼下两组4枚,弹舱内6枚)。另外,还可带一种称为UPAB-1500的制导炸
弹。由此可看出,“逆火”C的机载武器更加灵活多样。实用作战载荷达到6000千克,比B
型提高-倍。

第三是新改型的电子设备也有相当大的改善。尤其是机头安装了新的攻击雷达,代替了B型
飞机上的
DownBeat雷达,这可能也是前苏联轰炸机安装相扫天线的首例。采用新的雷达系统可进一
步改善飞机.的低空突防能力,加上先进计算机的配合,可提高轰炸和导航的总性能。电千
设备性能升级的另一个表现是采用厂新的电于对抗措施。进气道的重新设计带来了某些角
度雷达反射截面积提高的缺点(容易被对方发现),但据介绍,由于安装了新一代的电子战
系统,其性能可能比“逆火”B有成倍的提高。

综上所述,新型的“逆火”轰炸机,除速度外,航程已达到了当年苏联空军提出的要求,
甚至有超出。实际上“逆火”C的速度性能已处于现代轰炸机的先进水平,与“海盗旗:和
FB-111相差无几。YB-70是M3一级的高速轰炸机,但早已停止发展,没有投入使用,从适用
的角度讲已不复存在。如果说,以前的“逆火”(A、B型)没有“洲际”能力的话,那么新
型购“逆火”C已经达到了近7000公里的航程,加上导弹射程和空中加油,是具备了这种能
力的。新型“逆火”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

走向市场

“逆火”轰炸机在军备竞赛中诞生,西方国家在栽军谈判中曾极力反对,也未能阻止其大
量装备部队和继续发展。到1991中为止,已生产装备各型“逆火”飞机370架,其中空军2
10架,装备9个联队;海军航空兵160架,装备8个联队。按地区分,部署在俄罗斯境内占4O
%,乌克兰26%,白俄罗斯15%,爱沙尼亚19%。集中在欧洲部分的飞机总数达315架。显然,
当时苏联的战略目标主要放在英、法等欧洲国家及美国在那里的军事基地。在阿莱克西卡
和奥利亚的两个舰队也配备了这种飞机。有报道说,目前因为发动机的寿命短、缺乏备件
,“逆火”轰炸机只有30-40%具有战斗力。由于备件主要来自于俄罗斯,因此莫斯科可以
有效地制其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对于“逆火”飞机的进一步装备和产销俄罗期具有控制
权。

苏联解体以后,苏美冷战结束而苏联时代的大量处于保密的的武器纷纷亮相出场。自1992
年,“逆火”在英国范堡罗国际航空博览会和莫斯科国际航展首次出现以来,"逆火"已加
入到世界军火市场的竞争行列中来据西方有关人士分析,在当今世界日益走向多极化,局
部地区军事冲突不断发生的形势下,“逆火”轰炸机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战略威慑力量。
他们认为,这种轰炸机的潜在买主有伊朗、中国、印度和朝鲜等。他们还设想,如果伊朗
装备这种轰炸机,其威胁区域可包括伊斯坦布尔、特拉维夫、开罗等中东大城市,以及整
个波斯湾、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阿拉伯海北部等地区。当然这只是西方军事家的想象
,但可看出“逆火”的作战范围。

既然俄罗斯已经把“逆火”推向市场,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招来顾客。据西方刊
物介绍,俄罗斯已经与伊朗签订协议,将向伊朗出口大量武器装备,总价值达20亿美元,
其中包括12架“逆火”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和其它先进作战飞机、导弹与飞机零备件等。已
有几架在缓慢的秘密交货中。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7.32.9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