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图—26“逆火”(BACKFIRE)超音速轰炸机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Oct 21 20:27:22 1999), 转信

图—26“逆火”(BACKFIRE)超音速轰炸机
    图—26(曾名图—22M),是前苏联图波烈夫设计集团研制的可变后掠翼超音速中远
程战略轰炸机,西方绰号“逆火”。曾成为八十年代美苏战略核武器谈判中长期争论的
特别项目,美国认为它是远程机,应予限制。前苏联称仅属于中程机,不应限制数量,
最后是前苏联取胜,将其列入FB—111之类的中程轰炸机之列。
    图—26的研制始于60年代中期,1969年下半年进入试飞(一说1971年)。1974年正
式服役,至1990年已有至少350架交付使用,可对欧亚大陆及前苏联周边国家进行空袭,
若作空中加油,,则可对美国本土进行空袭。图—26既可进行高空亚音速突防,又能作
低空突防,生存性高于该国其他型号轰炸机。同时,该机能对海上目标进行远距打击,
前苏海军拥有100-200架图—26。
    由于图—26在外形上有些象图—22型轰炸机,有人推测其设计源于后者,但又象一
架放大了的图—28型飞机。
    图—26有一个尖锐的机头,采用两侧进气方式,机尾并列安装两台HK-144涡扇发动
机。低单翼的外段可作20-55度范围内的后掠角变化,垂尾的前方有长长的脊面。机尾有
一个雷达控制自卫炮塔,装双管23毫米炮一门。机腹弹舱中可挂12吨常规炸弹或半埋式
携带一枚AS-4“厨房”空对地导弹,或在翼下外挂2枚AS-4或AS-6“王鱼”空对地导弹,
也可在进气道下方挂架上挂12颗500千克炸弹。
    图—26安装有大型轰炸导航雷达和地形跟踪垸达,可作贴地飞行突防,是自动化程
度很高的先进机种。
    图—26有三种改型:A型是第一种批产型,每侧翼根有一个很大的主起落架收容舱,
影响了航程的延长。B型的机腹可半埋式携带一枚射程460千米的AS-4空对地导弹,有尾
炮塔。C型将“后掠”进气口改为上唇前冲的楔形进气口,机身也作了重新设计,使之更
加流线形,航程加大。
    研制背景
    在前苏联没有解体之前,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超级大国,冷战延续数十
年,竟相发展军事装备、以争夺军事霸主的地位。“逆火”便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五六十年代,美国曾先后研制过两种超音速轰炸机,即B—58和YB—70。前者是通
用动力公司研制的超音速中程战略轰炸机,装4台发动机。最大它行速度超过音速2倍,
可带核弹,航程4850公里。后者是洛克韦尔公司研制的速度更快的远程战略轰炸机,装
6台发动机,飞行速度可达到音速3倍,可带多种核武器,最大航程超过10000公里。这样
的性能标准,且不说当时,即使是现在也是先进的。稍后于美国,苏联也开始研制超音
速轰炸机。I959年美国的第一代超音速轰炸机B—58开始批量生产,并投入使用。1961年
苏联的第—种超音速轰炸机图—22也在莫斯科航空节上露面,随后便装备部队,仅晚了
美围两三年的时网。
     图—22北约组织取名为"眼罩”(BLINDER),由图波列夫没计局于1955中开始设计,
1958年首次试飞。先后发展了四种型别,可执行轰炸任务的是“眼罩”A和B型,C、D型
改作侦察和教练用机。该机装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总推力、升限、航程与B—58差不多
,但起飞重最比B—58大,最大飞行速度只有M1.5。“眼罩“A的机分弹舱可带自由下落
式的核弹或常规炸弹。"眼罩"B经过改进后性能提高。弹舱内可带AS—4“厨房”式核弹
头导弹。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使用加力起飞,爬升到10000米高度,以900公里/小时的
速度前进;在距离目标500公里时。高度上升到12000米,速度增加到M1.2一1.4;离目
标180—270公里时发射导弹,然后继续前飞,以引导导弹飞向目标。这是核轰炸的飞行
剖面。若使用常规炸弹轰炸,则可以超音速冲刺速度接近目标,在目标上空以高亚音速
进行水平投弹,再以超音速脱离。
    按专家们的评价,图—22的综合作战能力与B—58相差不大。应当说“眼罩”的设计
是成功的。美国的B—58由于航程短,不能混装多种核武器,也不能带常规炸弹,而且使
用费用、于1962年停产,总产量116架、不久便全部退役。而图—22约生产厂250架,除
装备于苏联空海军外,还出口利比亚、伊拉克等,至今仍有160架左右在使用。
    YB—70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是与SR—71高空高速侦察机同时代研制的飞机,其技术互
有借鉴、飞行速度基本一样,但用途不问。60年代初,美国公布了这两种飞机的消息,
苏联空军则迫不急待地提地要搞一种新的导弹载机,共技术术、战术指标要求采用普通
结构和先进材料,冲刺速度可达到3000--320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为2000--2300公里
/小时,航程达到6000一7000公里。很显然,这些是针对YB—70轰炸机而言的。
    为此,曾准备了多个方案,其中之—是由叶瓦奇金设计局后转为苏霍伊设计局研制
的T—4飞机。该机采用先进的钛合金结构材料和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性能优异,但由于
只能装备两枚带核弹头的空对面导弹,难以实现战略攻击任务,加上造价昂贵,有“14
3吨黄金”之称,因而被中途放弃,仅飞过10次,并创造了几项飞行纪录。
    另一个方案就是后来的“逆火”轰炸机。该机由图波列夫设计局于60年代中期开始
研制,第一次向外界透露是1969年,随后就开始飞行试验。1970年7月,美国的侦察卫星
在喀山地区发现了这种飞机的原型机。共制造了12架预生产型用于各种试验,生产型于
1974年左右开始交付部队使用。这是一种航程较远的超音速轰炸机。装两台发动机,机
身采用普通半硬壳结构,机翼由内、外翼段组成,外翼段可变后掠角(20度一55度),机
尾采用倒T型布局,起落架为前三点式。由于“逆火”具有战略威慑作用,一问世就引起
西方的注意,并为此而发生争执。
    图-22M
     军备竞赛固然促进了各自军事势力的提高(尤其是战略武器),但是互为对手的无节
制发展,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使军费开支节节上升,甚至达到难以支付的程度。
为此,两国人民怨声载道,世界上的裁军舆论也日益高涨。于是就出现了从1969年开始
的马拉松式的美苏两国“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发生在1975年的第二阶段会谈中,双方
争吵不体的焦点之一就是“逆火”轰炸机是否应在战略武器的限制范围之内。苏联坚持
说,“逆火”是图—22的改型,是一种中程轰炸机不应该受限制,反而指出美国的巡航
导弹应属于被限制之列。美国坚持认为,“逆火”不是图—22改型的中程轰炸机,是具
有洲际能力的核武器运载工具,应该受到限制。
     双方经过讨价还价,于同年9月达成协议,苏联的“逆火”轰炸机和美国的巡航导
弹都未列入限制之内。时至今日,“逆火”开始在公共场合露面,人们对它有了更多的
了解。现在我们来看“逆火”是不是图—22的一种改型,就更清楚了。
    从图—22和“逆火”的三面图不难看出,除机头部分有些相象外,其余似乎再很难
找到共同之处。最明显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图—22的两个发动机短舱横担在垂尾根部两
侧的机尾之上,十分醒目;而“逆火”的发动机埋装在机体之内,与机身融为一体,进
气道一直延伸到翼根前缘的机身两侧,显然是参考了图—28飞机的设计,只是将蜂腰机
身改成了矩形截面的直筒机身(机头为圆形)。二是图—22采用固定购后掠翼;“逆火”
则为变后掠翼,后掠角变化范围20度一55度,很可能是应用了同期研制的苏—20和米格
—23飞机的技术。此外,垂尾形状等也有很大差别。
    从飞行性能上看,图—22与“逆火”也是有根本区别的。前面已经提到,图—22装
两台II—15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0千牛;而“逆火”装两台库兹涅佐夫H
K—144型涡轮风扇发动机(超音速运输机图—144也装这种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可达1
96千牛。虽然它们的最大飞行速度差不多,实用升限还不如图一22,但是“逆火”的最
大起飞重量120吨多,超过图—22飞机3—4吨;载弹量也比图—22和图—16都大得多;新
型“逆火”的最大航程起码比图—22大1000—2000公里;由于“逆火”采用了可兼顾高
低速性能的变后擦翼,最大后掠角大,其低空突防能力肯定要比图—22强。“逆火”的
海平面最大速度可达到1100公里//小时,接近音速。载弹量、航程和突防能力正好是
远程轰炸机的重要技术性能,而这些性能“逆火”都比图—22高出一筹。
    由此可见,无论从外形到性能“逆火”都是不同于图—22的,应该属于独立的新型
轰炸机。说它是图—22的一种改型,按惯例讲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长期以来,对于“逆火”的真实编号有争论。国内外报刊介绍也比较混乱,有称固
—26的,也有叫图—22M或图—22改型的。笔者认为叫图—26是合乎情理的,因为后者表
达的仍然是图—22改型的概念。退一步,不说它们有这么多差别,即使是外形和性能差
不太多,仅在用途上有所变化的派生飞机也可以赋于新的编号,这在前苏联是有先例的
,如在米格—23战斗机的基础上派生的战斗轰炸机,后来就改名为米格—27。现在看来
,苏联当年坚持说“逆火”是图—22的一种改型,目的是为了逃避当时战略武器谈判的
限制,使该机得以继续发展。
    新改进
    至今为此,“逆火”轰炸机经不断改进,先后发展了ABC三种型别。“逆火”A为初
始型,从目前保存在莫尼诺前苏联空军博物馆的样机来看,机头仍有空中加油传感器,
可见当初研制“逆火”时就考虑至空中加油的技术要求。据介绍“逆火”A切航程受到限
制,仅装备了一个中队。大量装备前苏联空海军部队的是“逆火”B,该型别飞机有了进
一步的改进,翼展加大,翼下起落架整流罩减小,性能有所提高,只因为受“限制战略
武器会谈”的影响,拆除了空中加油设备,应当注意的是拆除不等于真取消。最近,据
一位曾在“逆火”轰炸机基地服役过的士兵说,所有“逆火”飞机基地都备有空中加油
探管,如果需要.可在1小时内将其安装上去。
    “逆火”的最新改型西方称之为“逆火”C.与前者比较又有了新的更大的改进。旨
先是改装了推力更大的NK—321(即“海盗旗”所装的)发动机,加力推力可达到2226千牛
。进气道唇口由原来的正矩形(内侧有向前延伸购附面层隔板)改为类似米格—25飞机的
凿口形,位置也更低,发动机尾部喷管处亦作了重新设计。采用新的推进系统,使“逆
火”C的推重比从B型的0.33提高到0.4;高空最大速度从M3.65增至M2.05;作战航程
从5100公里增加到6800公里,提高了33%。若按上述那个基地士兵的说法,“逆火”C不
空中加油的作战半径为5450公里,航程可达近10000公里。
    其次是武器装备:原来“逆火”B的实际有效载荷,在执行中远程任务时,只能在机
腹中央弹舱内装一枚Kh一22N(即AS一4)导弹;在执行短程任务时,可增加两枚同类导弹
,分别挂于机翼挂架上。“逆火”C则采用了可更换购组件式弹舱,至少有三种方式,既
可装一枚Kh—22或Kh—22N远程导弹,也可装两个自由落体式的常规炸弹挂架,还可以装
—个新的能携带9枚Kh—15P(即AS—16)反辐射导弹的旋转发射架。加上机体外的两个翼
下挂架,实际有效载荷的配置形式为2枚Kh—22,加机身弹舱内6枚Kh—15P;或3枚Kh—
22(翼下2枚,弹舱内l枚);或1O枚反辐射导弹(翼下两组4枚,弹舱内6枚)。另外,还可
带一种称为UPAB—1500的制导炸弹。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