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uick (大傻大), 信区: Green
标 题: S-37 金 雕 ”前掠翼战斗机(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Sep 14 17:46:54 1999), 转信
早在40年代,就有人尝试过前掠翼飞机设计。第一架带前掠翼的飞机是馏国容克斯公司
研制的Ju—287轰炸机。该机于1944年2月进行了首次飞行,最大速度达到815公里/小时
。后来,有两架该型试验轰炸机被当作战利品运到了苏联。1945年,前苏联一位叫茨宾
的飞机设计师,曾设计过多种试验机,主要用于对战斗机气动布局的研究。这些试验机
用飞机拖曳升空,达到一定高度后,由助推火箭点火加速。其中有一架试验机,即1947
年投入试验的JII—2号采用了前掠机翼,飞行速度曾达到过1150公里/小时(相当于马赫
数 M0.95)。另外,苏霍伊设计局也曾用苏—9战斗机改装过一架前掠翼飞机,遗憾的是
在前苏联的航空文献中没有这一记载。总之,那个时候出现的所有前掠翼飞机都只是一
种尝试,大多数昙花一现,并没有发展成为实用飞机。其原因是采用前掠翼会出现“气
动弹性发散”问题,即由于机翼前掠,其外翼部分(特别是翼尖)在气动力的作用下会向
上扭转。翼尖前缘向上扭转,又会使迎角增大,升力加大,扭转进一步加剧,直至机翼
结构破坏。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是不可能的。
到了80年代,苏联和美国又开始研究下一代战斗机,在探讨其外形布局时人们又把目光
投向了前掠翼。这时候由于先进复合材料的出现和应用,上述的“气动弹性发散”问题
已有可能得到解决。即在用复合材料加工制造前掠机翼时,通过合理的纤维铺层,不但
可保证机翼的结构强度要求,而且可以抑制“气动弹性发散”。根据美国专家的计算,
如果 F—16采用前掠翼的话。其转弯角速度可增大14%,作战半径增加34%,起降
距离减少35%。为了进一步验证前掠机翼的可行性,俄美都研制了前掠翼技术验证机。
美国研制了X—29A。它由格鲁门公司设计制造,机翼前掠角35度,前面装—对鸭式前翼
,没有水平尾翼。为降低造价,该机在结构上采用了不少生产型飞机的现成设备和组件
,如F—5A飞机的机头和前起落架, F—16飞机上的主起落架等。试验机于1984年12月
14日进行了首次飞行,到1991年两架飞机总共试飞了616次。应该说X—29A的研制是成
功的,但最终前掠翼技术并没有用到F—22和JSF飞机上,原因是在新一代战斗机上采
用这种机翼有较大的风险,另外在试验中还发现有阻力大的缺点。在美国,真正采用
前掠翼并成批生产的飞行器,是美国体斯公司生产的AGM—129ACM隐形战略巡航导弹
(装备于B—52轰炸矾)。当时该导弹选择采用前掠翼,主要是为了提高其隐蔽性。
--
※ 修改:.options 于 Sep 14 17:44:21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来源:.北国开心天地 bbs.ndc.neu.edu.cn.[FROM: ndc136.ndc.neu.e]
--
※ 转寄:.北国开心天地 bbs.ndc.neu.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options.bbs@bbs.ndc.]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