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hl (水流沙), 信区: Green
标 题: 米格家族之米格19:“农夫”闹天宫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0月19日20:20:07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米格-19S“农夫”C
SM-9/2和SM-9/3原型机
由于1954年初米格19“农夫”A投入批量生产后不久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因此急需对
该机进行改进。“农夫”A最主要的缺陷是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操纵较难,这是因为飞
机在进入音速临界状态时,会产生激波,导致飞机各舵面的气动效率降低而造成的。米
格设计局和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对此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终美国在其F-100“超佩
刀”战斗机上的做法启发了苏联人,F-100采用了平板型全动水平尾翼,苏联人最后通过
采用和F-100形状相似的水平尾翼解决了这一问题。
改进型的研制工作在1954年初展开,米格设计局将前面提到的SM-9/2原型机进行了改装
并且又建造了一架全新的SM-9/3原型机。SM-9/3在外部特征上与标准型“农夫”A相比
许多区别,其前起落架舱门处的小天线移到了主起落架舱门后面,座舱盖上取消加强框
架以及机头右侧无线电天线的位置比“农夫”A更为靠前。此外SM-9/3座舱后面安装有
一个小天线。
SM-9/3的武器配置与“农夫”A相同,只是它在机身两侧的炮口前都有一块防焰板。飞
机的操纵系统也作了改进,加装了BU-14MS系统和ARU-2载荷调整器,使飞机更易于操纵
。由于安装了这些系统,飞机不得不设置背鳍来容纳操纵线路,这个背鳍也成了SM-9/3
和米格19后续型号的典型特征。此外飞机还安装了一套APS-4电动机械系统为其液压系统
作备份。
SM-9/3的后机身经过了重新设计,将常规的水平尾翼改成了一个翼尖带平衡配重的平板
型全动水平尾翼,新尾翼可以有效地抑制飞机的颠簸。“农夫”A在水平尾翼翼根处有
两个并排的冷却空气进气口,而SM-9/3和后续的米格19S只有一个。SM-9/3取消了“农
夫”A右侧水平尾翼处的SOD-57敌我识别应答机,加大了垂尾延长鳍,右侧的冷却空气
进气口位置后移,扩大了尾翼上Syrena2雷达告警接收机的锥形整流罩。最开始,SM-9/
3采用了与“农夫”A相同的方向舵,但是在厂试期间米格设计局减小了方向舵的面积,
这也为后来的米格19S所采用。试验后期SM-9/3还取消了在后机身上的军徽。为了解决
减速板展开后会带来飞机颠簸的问题,米格设计局在飞机机身下安装了第三块减速板。
SM-9/3还取消了“农夫”A型尾喷口前面的一个进气口。
SM-9/2于1954年9月抵达茹科夫斯基并于9月14日由格利高里.施亚诺夫驾驶进行了首次试
飞,此外还有飞行员基罗格利.K.莫索洛夫、康斯坦丁.K.科金纳齐、弗拉迪米特.A.纳夫
约德夫也参与了试飞工作。在一次试飞中,基罗格利.K.莫索洛夫驾机在9,300米高空飞
出了1.462马赫的速度。
SM-9/3于1955年8月26日从米格设计局的试验工厂飞抵茹科夫斯基并在当年11月27日由康
斯坦丁.K.科金纳齐驾驶首飞。除了一些小的细节,SM-9/3几乎与早期的生产型米格19S
完全一致。
两架原型机完成厂试后被移交给飞行研究院,厂试表明飞机的飞行性能和操纵性能有了
显著的改进,并且继承了米格19“农夫”A出色的爬升率和最大速度。在飞行研究院的国
家验收试验结束后,苏联空军又对其在前线条件下的使用做了评估试验。
--
得人花戴万年香!!
执子之手
与子相悦
生死契阔
与子携老!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21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8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