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laxs (Butterfly), 信区: Green
标  题: 等离子隐身术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Apr  7 12:08:19 2000), 转信

近来,国外舆论对美、俄两国都在着力研究发展隐身新技术十分关注。据最新报道,俄罗
斯推出的一种新概念隐身术备受兵家青睐。这种被称作“等离子体隐身”的新技术一出现
,使“山姆大叔”吃惊不小,因为他们历经多年艰辛创立的似乎是不可一世的隐身法,竟
然在“等离子体隐身术”面前相形见绌。

●何谓等离子体隐身

  什么是等离子体隐身术呢?原来,等离子体是一种宏观电中性的电离气体,其运动主
要受电磁力的支配,它被认为是继物质存在的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之后出现的第四
态物质。所谓“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也就是指利用等离子体来规避探测系统(如雷达)
的一种新技术,它使许多武器装备几乎不作任何结构和性能上的改变,都可以利用等离子
体发生器来实现隐身。而且,可通过设计等离子体云的特征参数,如能量、电离度、振荡
频率等,来满足各种特定要求,使敌方难以探测,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这种技术甚至还
能通过改变反射信号的频率,使敌方雷达测到假数据,以实现军事欺骗。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与美国人已经广泛应用在隐身武器上的靠外形和材料隐身等技术相
比有诸多优势:一是它吸波频带宽;二是吸收率高,隐身性能好;三是使用简便;四是使
用时间长;五是价格极其便宜;六是无须改变飞机等装备外形设计,不影响飞行性能,甚
至还能降低飞行阻力30%左右;七是没有吸波材料和涂层,维护费用大大降低。据称,采
用这种新技术的飞行器,被敌方发现的概率可降低99%,即能真正实现“全隐身”。

●大战在实验室悄然展开

  早在60年代,前苏联就开始了秘密研究等离子体吸收电磁波的性能。80年代初,前苏
联首先开始等离子体实验,重点是研究等离子体在高空超音速飞行器上的潜在应用。90年
代初,美国也投资65万美元,在休斯顿实验室进行了为期2年的实验, 使雷达获取回波的
信号强度减小到原来的1%。

  等离子体按其热容量大小,可分为能等离子体、热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目前世
界上主要是应用低温等离子体。运用等离子体使武器装备隐身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等离子体,即在低温下,通过电源以高频和高压的形式提供高能
量产生间隙放电,将气体介质激活电离形成等离子体,方法虽简单易行但效果较差;另一
种是在装备的特定部位,如强散射区,涂一层放射性同位素,它的辐射剂量应确保它的辽
线电离空气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包层具有足够的“电子密度和厚度”,以对雷达波有最强的
吸收率,但其价格比较昂贵,且维护也较困难。

●山姆大叔欲哭无泪步后尘

  近年来,俄罗斯在该项技术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遥遥领先于美国,使“山姆大叔”
欲哭无泪。试想,一架B-2隐身飞机从材料、结构、部件到整机,售价需10多亿美元,而
且一架只是隐身一架,其耗资可想而知。可如今“老俄”巧施隐身妙法,一下子甚至可使
其整个装备体系焕然一新。

  据报道,1999年初,俄克尔德什研究中心已开发出第一代和第二代等离子体发生器,
并在飞机上进行试验获得了成功。据悉,其第一代产品是等离子体发生片,其厚度为0.5
-0.7毫米,将该发生片贴于飞机的强散射部位,电离空气即可产生等离子体。第二代产
品是等离子体发生器,在等离子体发生器中加入易电离气体,即可产生等离子体云层。经
飞行试验证明,它不仅能减弱雷达的反射信号,还能通过改变发射信号频率实现隐身。当
前,该研究中心正在应用新的物理知识研制第三代产品。据称,第三代产品可能是利用飞
行器周围的静电能量来减少飞行器雷达截面积的。如俄罗斯未来的隐身战斗机样机并没有
像美国那样采用外形设计,所采用的很可能就是等离子体隐身术。

  当然,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是一项非常有希望但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大气等
离子技术、电磁理论与工程、空气动力学、机械与电气工程等学科,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
速发展,一旦关键技术被突破,隐身兵器必定会开创一片新天地,并在军事领域展示出广
阔的应用前景。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ftclsun.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