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onjovi (不敢憧憬太多), 信区: Green
标 题: 夭折的飞翼---歼1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Feb 3 15:26:59 2004), 站内信件
研发过程
歼13 飞机的设计思想酝酿于 1971 年底,当时根据六院的指示由 601 所招收研究下
一代歼击机方案。601 所根据作为我国空军歼击机主力的歼6 已经落后的情况,认为应研
制接替歼6 的空战歼击机,作为 80 年代的空军主力战斗机。
歼13 想象图
带着这一设想,601 所派人于 1972,1974 年两次去空,海军 12 个部队进行调查研
究,新歼击机的设想得到空,海军领导机关的赞同。1974 年初,空军全面提出了歼6 后继
机的战术技术要求。1975 年冬,空军有关部门又与设计部门反复探讨,正是拟定了歼6 后
继机的战术技术要求,1976 年上报,同年 4 月 24 日,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正式行文
批复。
在方案论证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合适的发动机。对有可能选用的发动机,技术
人员意见不同。为此,于1976 年 6 月,三机部专门召开了歼6 后继机动力装置选择论证
会。1976 年底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正式批准采用一台涡扇6 加力风扇发动机。
1976 年 9 月,三机部在沈阳召开了歼6 后继机武器火控系统座谈会,通知和空、海
军、四机部、五机部以及有关厂,所,部门座谈讨论,初步确定了歼6 后继机的武器,火
控系统配置方案。1976 年 11 月的一次会议上,又对机载电子设备进行了讨论。
在方案论证,审查过程中,自 1973 年起,进行了多种气动布局的风洞试验,达 3,0
00 多次;自 1974 年起,对 20 多种机翼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了强度和气动弹性计算;自
1975 年下厂征求工艺员和工人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修改;1976 年以来,又和 6
21,625 所以及冶金部工厂进行了材料选用和工艺方案的讨论。
1977 年 6 月 1 日至 11 日,三机部在北京召开了歼13 飞机论证会。国家计委,国
防工办,总参装备部,空军,海军,航定委,一,四,五机部,冶金,石油,轻工部,建
材总局等 71 个单位 256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王震也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审查方案
之后认为“飞机的总体方案是先进可行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1978 年 8 月,从国外引进了米格-23MC(MiG-23MS Flogger E),以 601 所,112
厂为主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分析,其发动机 P-29 主要由 410 厂分析。1979 年 3 月 10 日
,三机部下达了开展歼13 飞机选用涡喷15(P-29)发动机方案论证的通知。601 所经过计
算,歼13 改用涡喷15 发动机,是飞机有些性能提高,发动机的现实性和把握性也比较大
。同年 10 月 9 日,在沈阳召开了歼13 装涡喷15 发动机方案论证会。1980 年 5 月,总
参和国防工办正式批准歼13 改用涡喷15 发动机。但由于后来由于空军队装备发展规划的
调整以及缩短新机研制战线等原因,1981 年 3 月以后,停止了研制,直接研制费 1,221
万元。
苏联空军的 MiG-23MS
气动外形特点
歼13 型歼击机的气动外形十分巧妙。首先,作为一架绝对空中优势歼击机,歼13 即
需要具备尽可能大的最大飞行马赫数以追击或规避敌机,又需要能在亚音速或跨音速作高
机动飞行。为了平衡矛盾,该机主翼采用了边条机翼形式。由于有边条前翼,使整架飞机
的有效后掠角增大,相对厚度减小,所以激波阻力较小,适合于超音速飞行的要求。而基
本翼的存在,又使整个机翼的有效展弦比增大,可减小低亚音速及跨音速时的诱导阻力,
特别是大仰角飞行时,从边条分离产生的边条涡形成有利干扰从而增加了升力。另外拖出
的边条涡还可以给上翼面补充动能,延缓基本翼上的分离,从而又可以产生相当大的附加
升力,这就非常有利于飞机在高亚音速或跨音速时作高机动飞行(要求有尽可能高的可用
升力)。
歼13 的两种气动构型,左为机腹进气,右为两侧进气
在当时同量级的新战斗机中,同时研制的还有美制的 F-16,这一型飞机设计非常成功
,并经过了不断改进,成为了北约国家的主力装备。虽然同处两个世界,意识形态完全不
同。歼13 与 F-16 的外形差别也是非常之大,但是在主翼的设计上确是惊人的相似。同是
采用了边条翼形式。虽然这一机翼构型现在已是十分常见,但在 60 年代末却是绝无仅有
的。而且美国毕竟至少拥有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喷气时代歼击机设计的经验,而中国什么都
没有,能参考的至多不过是米格-19,然而在完全独立的,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竟能设
计出如此先进而巧妙的机翼构型,本身就是个奇迹。
不仅如此,为了使阻力减至尽可能的小,歼13 采用了上单翼。但是上单翼形式稳定性
好,不利于高机动飞行。所以该机在设计时巧妙地使主翼下反,增加了飞机的轴向不稳定
性,解决了这个矛盾的问题。
而且该型机是中国歼击机首次采用前缘机动襟翼,虽然偏转速度现在已不得而知,但
足以和飞机的俯仰姿态响应,和飞机的飞行马赫数及仰角相配。更何况当时我国还没有随
控布局中的“放宽静稳定度”技术,飞机无法靠“增稳系统”自动控制舵面,所以使用这
一设计是十分大胆的。
致命弱点
歼13 歼击机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其发动机。
一开始,歼13 拟采用一台英制斯贝 MK.202 涡扇发动机(加力推力9,300公斤力)的
国产型涡扇-9(WS-9),但因推力不能满足需要而改用推力为 12,200 公斤力的涡扇-6(
WS-6)发动机。不久从国外引进了米格-23 之后,又决定改装米格-23 所用的 P-29,国产
型也称涡喷-15 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但后来都未能付诸实施。
P-29(R-29)发动机
从表格可以很轻易地得出结论,同期同量级的美制战斗机 F-16 所采用的发动机推重
比达到 8,而我国的歼13 所采用的发动机,小的竟只有 5.2,大的不过 6.5。与美制发动
机存在着根本的,巨大的差距。
--
“你自己准备怎么办,埃迪?”我问。
“我不知道”他说,
“走到哪儿算哪儿,我要去看看生活.”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61.52.161.20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