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ahahahaha (我想飞), 信区: Green
标 题: 美国人眼中的J-10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pr 9 18:25:34 2002) , 转信
“十号工程”自1988年正式立项以来,已走过了12载春秋,可是“只闻楼梯声,不见伊人
来”。1994年11月,美国NBC电视台公布了CIA通过间谍卫星在阎良飞机城上空拍得的图片
,电脑合成出“J-10”的三维构想图,“十号工程”这才首次被摆到了聚光灯下。这之后
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再听到有关J-10的消息了,有人干脆认为该计划难以突破技术瓶颈,
已经流产了。直到96年台湾情报机构传出一架J-10原形机已经坠毁的消息,人们才意识到
这个计划从来不曾停止过。消息虽真伪难辩,不过因为线传操纵系统的瑕疵,造成原形机
安全事故的新闻却不陌生。Typhoon就因为线传系统的问题延误了两年的时间,“鹰狮”也
因此掉了两架。1991年4月, YF-22第二架原形机在降落时因机身俯仰过大,擦地起火,事
故调查报告显示又是线传系统的软件作祟。如果谁跟我讲J-10在发展过程中不曾遇到线传
系统的问题,我倒有些怀疑了。
1998年3月,某西方驻京武官透露,第一架装配俄制AL-31F涡扇发动机的J-1 0A已经完
成了组装并刚刚首航成功。这一消息确认了“十号计划”不但没有流产,而且已经进入了
工程发展的高级阶段。 从台湾传出来的消息显示,在一号机试飞成功后,又有5架J-10A原
形机被打造出来。其中,第一、二号机被用于气动力布局的验证工作,三、四号机装有整
套航电设备,五号机则用来测试武器系统的整合。即使保守的估计,到2000年1月止,这五
架J-10A加起来也飞了至少198次,累计飞行时间400小时,这还没算上第一代J-10技术验证
机可能已经完成的试飞活动。
将WS-6发动机换成AL-31F,对J-10的机动性尤如注入了一记强心针,但也意味着机身
结构和线传操纵软件将不得不作重大修改。机身用“银河II”超级计算机搞个AUTOCAD结构
改良不是什么大问题,还可趁机再缩减一下雷达截面积,不过FBW的软件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就是航空工业常遇到的“硬件好搞,软件难弄”的问题。举个例子,英国GEC-Marconi这
样的百年大厂想搞出美制预警机外的另一套体系,即“猎迷”(Nimrod),就是在软件上过
不了关,最后功亏一篑,还是败给了E-2C。其实E-2装的雷达天线也不过是个机械转动天线
,从1960年用到现在,探测能力提高了近6倍,而处理能力更增强了30多倍,除了添置电子
设备外,就是靠不断更新软件了。须知,E-2C的软件是集合了全美顶尖的20大国防厂商的
325位软件程序员花了整整5年时间写出来的!所以说,有了硬件最多也只是成功了一半而
已。
不过成飞(CAC)仅用了3年时间就研制成功了使用ADA写成了J-10的数字式四冗度线传操
控系统软件,另人不敢小看!在电子系统方面,俄国Mig29SMT用的也是法国Sextant的货。
如果五十周年成就展的FC-1模型确切反应实装的话,至少FC-1的电子设备采用两具大屏幕
多功能彩显,而且很可能也是自法国引进的,J-10A的档次很可能比它更高。笔者估计J-1
0A会采用相似的两具彩色平显加一具高解析度低头显示器的座舱布局。两具平显显示飞航
和武器状态,一具较大的低头显示器用于绘制合成孔径雷达传回的数字地图,和切换平显
的显示图像。
火控与武器火控雷达只能用和机载武器兼容的,从中国近年来引进的一系列俄式空空
和空面武器来看,有可能以国产货为优先考虑,或使用俄制的同类产品。搜索方面可由J-
10的任务定义推断,搜索距离差不多在100至130公里之间,攻击距离在80到90公里左右,
能同时对付两个目标。配合火控雷达的空空武器包括PL系列、AA-10/11和新型的AA-12以及
国产的AMR-1之类的中程视距外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中国刚刚研制出离轴发射角达120度的
瞄准头盔和第四代高过载国产空空格斗导弹,中程空空导弹方面正与俄罗斯合作研制冲压
型RVV-AE-PD,射程高达150km,目前,已完成了10次地面试验发射,正在为空射试验做好
了准备。空面武器有各式自由落体炸弹和激光导引炸弹,还有就是从俄国引进的KR-1反辐
射空对地(舰)导弹。 从先前公布的一幅李鹏审视一个疑似J-10的图片来看,歼-10有明显
的可调节式进气锥,由此可见,J-10的主要任务同“幼狮”不同。“幼狮”是以战场遮断
为主,夺取制空权为辅,而J-10则相反,强调低空缠斗和高空高速的机动性。据说J-10A已
经换成了J-7E的双三角翼,同时进气口进一步扩大,外形采类似Typhoon的矩形,以跟上A
L-31F所需的进气量,这种说法应该比较可信。使用鸭翼三角翼的五代机不算少,其利弊在
其它专文的分析中已多有着墨,在这里也就不多重复了。 隐身设计关于隐身,笔者认为J
-10A的任务和档次限定了其所能采用的雷达隐身技术。达到F-22A或F-117A那样小于1平方
米的雷达反射截面 (RCS)可能过于乐观,在使用吸波涂料和在关键部位铺设吸波材料后,
相信会大大减少机身的反射面。想当年,美军在海湾战争前夕,对F-16和F-15进行了临时
的“半隐身”处理,竟也达到了2到3平方米左右的 RCS,想必J-10A采取的措施效果不差。
J-10A可能还采用了S形进气道,来降低发动机的红外和雷达讯号。苏-27在这点上可以说是
反面教材的典范。
另外,加有金属镀膜的座舱盖也可有效减少座舱的电波反射,中国引进的部份苏-27S
K已经采取了这一措施。
J-10A翼身融合体和大三角翼的气动布局在增加飞机升力的同时,也可携带更多燃油,
腾出宝贵的挂架携带更多外挂武器。如果中国引进的AL-31F是使用全权数控的油控系统的
话,在不需要长程奔袭时,足以应付目前的挑战。大推力所带来的性能上的提升自不必多
言了,不过也给飞机的骨架结构带来了金属疲劳和拉扯力的问题,而J-10A为了利于高速飞
行,又采用了薄单翼的设计,这就需要在复合材料的研究上有所创新了,尤其是在掌握类
似F-16和F-2A的超塑性一体成形的制造工艺上下很大功夫。看看Mig1.44上的粗糙蒙皮和一
大堆铆钉,就知道它的疲劳系数有多低了。这种飞机能飞到两马赫还不散架就谢天谢地了
。
总结:
优点:
空中机动性和敏捷性具佳。
大推力发动机,高推重比,高剩余推力。
中国自研战机中首架真正具有超视距攻击能力的多功能机型。 其售价却只有F-2A的五分之
一。
缺点:
研制周期长。毕竟J-10A是以70年代的设计为基础研制的,到2008年JSF服役时,J-10A的各
项性能又将明显落后。
准隐身设计。在未来战场上,面对第五代主力战斗机,J-10A很难独当一面。
可靠性问题。单发动机设计本来就有可靠性不足的问题,而民族工业的设计水平和制造工
艺更让人担心飞机的可靠性。
发动机、电子设备等关键技术还不能自给自足,战时难以大量生产。
如上所述,J-10A的价格比F-16C/D和F-22低,如在多功能方面多下功夫,并同海航协
调开发未来舰载机型,节约可观的操作费用,“以军养军”。像K-8E一样出口创汇,还可
帮助降低内销型的单价,有利于民族航空工业的发展。未来,J-10A配合J-11作高低搭配,
只要不出“远门儿”,夺取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场制空权问题应该不大。在J-10A这样的
战斗机上加装矢量推力系统,实属“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可有可无,完全看
当时的利弊得失而定,笔者认为,倒不如加装空中战术数据链和空中加油探管来得实际。
有人提舰载双发型的可能性,不过如此一来,又要重选发动机,飞行控制软件和机身结构
也要动大手术,可行性有多高颇值得玩味。
* 以下技术数据为估计值
机长: 14.57m
机高: 4.78m
翼展: 8.78m
最大起飞重量: 19,277kg
发动机: 1台AL-31F涡扇发动机
最大推力112.6 kN
最大飞行速度: Mach 2+
最大过载: 7g 以上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21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78毫秒